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S1学习情景1简介综合帖(为什么我看见很多松鼠,但是不能发现剑... [复制链接]

1#

王平 一闪一闪星满天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的组织研发机构Achieve成立了一个教材评估委员会,任务是对提交的科学课程设计依据一系列标准进行评估。50多名成员从600多名申请者中经过2轮严格筛选产生,包括了大学教授、教育局长、课程专家、科学教师,成员的选择标准是依据对NGSS的理解、科学背景以及科学教学经验等等。
    去年12月我的公号曾经有过介绍,以后我陆续介绍一个经评审获得NGSS证章的3年级的案例“为什么我看见很多松鼠,但是不能发现剑龙?”。

为什么我看见很多松鼠,但是不能发现剑龙?

(注:松鼠是美国学生日常到处可见的动物)


    深刻理解--学生将应用下面的理解来解释他们周围环境中的现象或设计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案:物种能生存亿万年,因为这个物种的一些生物能或者非常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以及其它生物的变化,或者是广泛的多样性。我们通过使用化石重建史前环境,以及现存生物的知识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

整合教学计划

    这个松鼠单元由6个学习情景组成,分成29个课段,包括39节50分钟的课,其中有19个课段整合了语文或数学教学

    现象:松鼠能在野外生存


    学习表现行为预期:学生将观察松鼠,建立和修改松鼠满足其需求的以及在环境中生存的模型(跨学科概念:系统和系统模型,原因和结果)



第一课
     有关松鼠、史前生物和化石,你和你的家人都知道什么?

     学生了解什么是驱动问题;讨论他们认为在这一章中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写出并交流自己和家人对松鼠及其类似动物,以及恐龙,化石的了解,并将问题添加到驱动问题列表中

LS1学习情景1第1课(有关松鼠、史前生物和化石,你和你的家人都知道什么?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998.aspx


第二课

    有关松鼠,我们过去和今天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看驱动问题,观看一个史前历史视频,老师诱发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提问并梳理在驱动问题列表中的问题,写或画出问题的答案

LS1学习情景1第2课(有关松鼠我们过去和今天已经知道了什么)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051.aspx


第三课
    有任何现代的生物看起来像那些侏罗纪的动物吗?

     学生到教室外寻找在史前视频中的生物,他们比较在外面看到的和视频中的生物,然后在科学日记中记录他们的反思

LS1学习情景1第3课(有现代的生物和侏罗纪的相同吗?)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052.aspx


第四课

    我们观察到什么?它们在野外如何生存?

    学生收集和整理野外外观察的数据,讨论他们看到的,并思考这些松鼠如何在野外生存?

LS1学习情景1第4课(关于松鼠,我们观察到什么?它们在室外怎么生存?)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053.aspx


第五课如何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松鼠如何在野外生存?

    学生通过研究和观察建立一个最初的模型来描述松鼠如何满足生存的需求,并书面解释他们的模型。

LS1学习情景1第5课(我怎样建立一个模式来解释松鼠如何在野外生存?)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054.aspx


第六课松鼠在成长过程如何生存、逃避天敌和过冬?

    学生通过阅读,提问问题(有关生活周期、季节、天敌,通过阅读),然后写出他们的答案,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LS1学习情景1第6课  松鼠生存研究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554.aspx

王平:学习情景1第六课 松鼠生存研究。我发的这个系列文章,看起来没有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但是仔细去读,无不体现了现代科学教学的理念,比如:现象为基础的教学,问题驱动的教学,学生为中心的,反思,评估,交谈等等。大家不妨仔细读读好好琢磨琢磨。


第七课从分享和修改我们的模型,我们从彼此学到了什么?

    学生合作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新的知识,解释他们的模型,根据建议修改模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所学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可以使用的有关科学读物包括:恐龙(6本),化石(6本),人物(6本),有关动植物(7本),史前哺乳动物(1本),松鼠(8本),地质年代(4本),科幻(2本)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1/7/29 16:00:02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的设计比较综合。
TOP
3#

透过这些案例,看到窗外的世界是怎样的,对照我们自己的科学教学,本着传承、借鉴和发展的原则,开开眼界,开拓思路总是好的。
TOP
4#

三年级学生要这样的课题,实在不容易,调查取证的过程不简单的,对比我们小步快跑的教学方式,感觉挺开放的。
从小就这样关注社会自然动态是好,但是就三年级学生来看,有拔高的感觉。
TOP
5#

学习了,综合性很强。
TOP
6#

这课题很有趣,但是不太适合我国的学情
TOP
7#

比较开放性的综合性探究
TOP
8#

这样的课贯穿下去,孩子会学到很多知识与学习方法。但在中国开设很难:1、学习的主体会转换成家长,而非孩子本身;2、与对学生考核制度关系不大。如同造一所房子,我们是先造好再云研究,国外是先研究怎样造再造。
TOP
9#

而房子造好了,有住了,真正云思考研究的没有多少人了。
TOP
10#

真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TOP
11#

国外的设计和我们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TOP
12#

有项目化学习的渗透
TOP
13#

回复 8楼郑黄伟的帖子

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我认为叫小步快跑,熟能生巧,熟能生精,可能我们的谋略能力不会低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