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宋素芬专帖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1.阅读小学科学教学类书籍2本。

2.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4.上2节校内教研课。

落实措施:

1.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阅读教学书籍,积极学习有质量的论文。

2.课后及时记录教学感悟和反思。

3.将参加教研活动后的先进教学方法及时应用的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

上虞区 2019 学年共同体宋素芬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234

(一)理论研学:分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 300 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 5 分,良好得 8 分,优秀级每篇得 10 分,不合格不得分。
(二)教研研修:分
1.参加活动:19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 1 次活动得 5 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 20 分,市级得 30 分,省级得 40 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 10 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 E 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 3 分,参与、补看、补评得 2 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 3 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 5 分,良好得 8 分,优秀级每篇得 10 分,不合格不得分。

现场活动:10

上虞区级活动:10

1191015参加城东小学承办的上虞区办有品质的活教育”STME教育专题论坛 5分)

2191204参加崧厦街道小学承办的小学科学活教育
活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5分)

网络活动: 14

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6

11909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聆听章荣华老师的《我的论文是怎么写出来》讲座并互动发言。(参与3分)

21910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聆听江美华老师的《科学史指引下的科学课》讲座并互动发言。(
参与3分)


桂馨科学课每月研修网络教研活动:3

1190926参加桂馨科学课薪火学堂聆听科学家张先锋的讲座《从科学家角度看待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讲座并互动发言。
参与3分)

2.论坛研讨:5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 5 帖得 1 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 20 分。

3.报道宣传: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 15 分,合作参与得 10 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三)教学研究:210
1.撰写文章:40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 20 分,区级获奖得 30 分,市级获奖得 40 分,省级获奖得 50 分,发表得 40 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本学年,根据拓展性课程“苔手一种”的开发与实践的摸索,已撰写相关两篇论文。


2.课题研究:40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 30 分,市级得 40 分,省级得 50 分;课题结题区级得 40 分,市级得 50 分,省级得 60 分;课题获奖区级得 50 分,市级得 60 分,省级得 70 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第 4
7

区级课题《基于数字档案袋对“苔手一种”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于2019年9月结题,
(四)课程建设:40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 3 学年有 1 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 20 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 40 分,有完整课程稿得 50 分,区级获奖得 60 分,市级获奖得 70 分,省级获奖得 80 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苔手一种”的拓展课程完成三分之一初稿
(五)技能竞赛:60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 20 分,获奖区级得 30 分,市级得 40 分,省级得 50 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上虞区中小学录像课评比201950号文件
《种一盆苔藓》
一等奖

上虞区级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上虞区201951号文件)
(六)辅导学生:30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 10 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 20 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 30 分,同一项目获奖 3 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 3 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 10 分,同期 3 篇以上算专版,得 30 分。

上虞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2019年69号】《苔米的春天》
二等奖
(七)活动组织:分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 10 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 1 次得 15 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 120 分。


      新学期第一帖,从复制粘贴开始,明确目标,落实行动。
最后编辑心随舞动 最后编辑于 2019-12-13 14:54:50
分享 转发
TOP
2#

《使用工具》教学掠影

      本课教学由认识工具——用过的工具——选用工具三个环节组成。一开始认识工具,孩子交流身边的工具,有的提到了电锯、自行车、电焊等。的确,在大家眼里,这些都是工具,然而今天的工具是指那些利用力学,省力又方便的简单机械。概念的界定,帮孩子划清了对工具的认识。选用工具,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投入,瞧——








我拧,我拔,我来撬。面对不同的钉子,图钉、螺丝钉、长钉子,孩子选用了不同工具,由于钉子太长,羊角锤没法抵在桌上,孩子只能采用拔,拔不行,采用合作,一人紧抓,一人边拔边转,活生生放弃了它该发挥的省力杠杆的作用,倒有那么点轮轴的味道了!哈哈哈……选用合适的工具能省力,对工具的活用,也是值得学习的吧!
TOP
3#

欢迎宋老师开设专帖,动手的课堂真精彩!
孩子们对于工具还是挺陌生的,最后一幅钉子能拔出来吗?
TOP
4#

回复 3楼酸牛奶的帖子

实践证明,可以拔出来,只是钉得进去,拔出来费劲。钉子太长,支点没处落,他们只能采用上述方法。
TOP
5#

回复 2楼心随舞动的帖子

其他都好拔的吧,羊角锤抵不住桌子难拔
TOP
6#

《杠杆的研究》教学掠影

《杠杆的研究》分三步走:认识杠杆——分辨杠杆——研究杠杆的秘密。杠杆的认识主要抓三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杠杆的分辨是强化与巩固对三个点的认识,擀面杖擀面饼和螺丝刀撬盖子与拧螺丝的区分把是否是杠杆的认识与判断,深入了一些。研究杠杆的秘密,利用杠杆尺,在使杠杆尺平衡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杠杆得以平衡的窍门,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实验时,发现孩子一开始要是杠杆平衡,想到的就是杠杠尺左右两边对称着挂,即是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的出现。后来,如左边第三格挂了两个钩码的情况下,追问:除了对称的挂法,还有别的吗?孩子的思路这才被逐渐打开。收集到数据,比较多,在杠杆尺平衡的情况下,我们先比较了左右两边挂的钩码数,左边阻力点上挂的钩码比右边用力点上多的,就是省力杠杠,反之,就是费力杠杠。接下来,就比较阻力点到支点的格数和用力点到支点的格数,最终得出杠杆省力的规律。整堂课下来,觉得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非常重要,都需要重锤敲击,时间过紧,一堂课最终有点虎头蛇尾。

各位同行,请教你们上这堂课,有什么更有效地招吗?






TOP
7#

回复 5楼李尔敏的帖子

对,所以,以后在这堂课的教学上,还要给设置让羊角锤可以抵住桌子拔的钉子。
TOP
8#

孩子们很认真,宋老师引导有方!
TOP
9#

      本课教学由认识工具——用过的工具——选用工具三个环节组成。一开始认识工具,孩子交流身边的工具,有的提到了电锯、自行车、电焊等。的确,在大家眼里,这些都是工具,然而今天的工具是指那些利用力学,省力又方便的简单机械。概念的界定,帮孩子划清了对工具的认识。选用工具,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投入,瞧——
[attach
心随舞动 发表于 2019/9/26 15:50:59
这个是培养苔藓的实验室呢。做实验在专门的实验室里,仪式感满满。
TOP
10#

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还需要指导,这些看似熟悉的工具使用起来并不顺手,有时错误的使用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TOP
11#

      本课教学由认识工具——用过的工具——选用工具三个环节组成。一开始认识工具,孩子交流身边的工具,有的提到了电锯、自行车、电焊等。的确,在大家眼里,这些都是工具,然而今天的工具是指那些利用力学,省力又方便的简单机械。概念的界定,帮孩子划清了对工具的认识。选用工具,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投入,瞧——
[attach
心随舞动 发表于 2019/9/26 15:50:59

工具好丰富啊,孩子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TOP
12#

《杠杆的研究》分三步走:认识杠杆——分辨杠杆——研究杠杆的秘密。杠杆的认识主要抓三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杠杆的分辨是强化与巩固对三个点的认识,擀面杖擀面饼和螺丝刀撬盖子与拧螺丝的区分把是否是杠杆的认识与判断,深入了一些。研究杠杆的秘密,利用杠杆尺,在使杠杆尺平衡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杠杆得以平衡的窍门,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心随舞动 发表于 2019/9/27 10:34:28


如果一节课比较紧张,可以分两节课来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懂搞明白。

TOP
13#

机械单元,确实有些费劲,理性思维的参与很深
TOP
14#

回复 10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是的,对羊角锤的工具应用,的确是个安全隐患,所以,材料的准备——钉子的长度,要适度。
TOP
15#

回复 9楼yuqin0430的帖子

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啦!的确,我们这是对科学教室的充分利用!
TOP
16#

                                                                                   《斜面的作用》教学掠影

《斜面的作用》早上完了,课堂照片一直静待着我。杠杆、滑轮是简单机械,真奇怪,斜面也称得上是简单机械?它还能省力?……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孩子们进入了课堂学习。
经过对直接提升的重物,通过斜面提升,收集的数据显示拉力变小,他们相信斜面能省力。不过,同样的组,组与组同样重的钩码,为什么显示的拉力不一样,他们猜测了种种原因,其中也提到了最关键的一点:各组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造成了测力计上显示的拉力不同。那斜面的坡度和省力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呢?孩子这样表述:斜面坡度小省力,斜面坡度大,费力。因为走缓坡不怎么累,而走陡坡,很累。是吗?来来来,做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用同样重的物体,沿斜面提升。坡度大的,最后的拉力比原来物体的重量大吗?通过数据,孩子自觉修正了原先的生活经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省力少。
这堂课学生的活动,存有两个问题:一、用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沿斜面提升,有出现测力计斜上着拉的现象;二、同样的实验,有的小组完成较快,有的速度较慢,原因是挂钩码时,存在困难。解决方法:一、组织讨论,这次各组每一次的钩码重量一样,斜面坡度也基本一致了,为什么各组数据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看到有小组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沿斜面提升时,测力计像这样斜上着拉,(示范)你们觉得会影响测量的数据吗?其中就有同学提出,这样拉,就有测力计和上面几个钩码的重力影响拉力了。至于挂钩码,请实验快的传授经验,演示自己挂钩码的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科学实验就这样,光是教师做演示实验,你很难纠正学生原有的思维,你无法发现学生哪里需要帮助,也很难体会到学生身上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多让学生动手做,一点没错。










TOP
17#

回复 12楼一剑飘香的帖子

谢谢。有的时候,进度要跟上,但遇上学生需要你慢下脚步的时候,那就依学生吧!
TOP
18#

回复 13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好几年没教六年级,以前也只教过一次,许多时候,自己都在摸索。
TOP
19#

《电和磁》的教学

《电和磁》第一次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第一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

第二组:长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

一、讨论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电和磁》这一课。

2. 看,这是个指南针。大家都知道指南针中间有一根能指南北的小磁针。小磁针就是一片磁铁,带有磁性。

3.它能吸住这根铁丝吗?那它能吸住铜丝吗?这是为什么?(教师边问,边演示)

4.复习磁铁的特性:能吸引铁、镍、钴一类的物质,也能吸引磁铁,但不能吸铜。

5.如果现在我用导线,去靠近小磁针,它会发生偏转吗?(预设:1:不行。因导线里面是铜丝,外面是橡胶皮,它不是铁,也不是磁铁,不可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设计意图:通过对磁铁相关特性的复习,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那要是将它接到电路中,它会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吗?

(预设1:可以,因为曾经有看过电与磁,通电的导线是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预设2:不行,通了电还是导线,里面铜丝,外面橡胶,所以不行。)

2.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来做做实验。

PPT出示实验提示

来,谁愿意和我一起合作,给大家做个示范。

1)连接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将小开关断开。

3)两人合作,一人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一人控制开关。

4)观察


A.通电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B.通电时,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c.断电后,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家会做吗?请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

4..生分组实验。

5..学生汇报:(预设:通电前,小磁针没有发生偏转: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一点偏转现象,断电后,小磁针又回到了原先通电前的位置。)

6.师提问:同学们,单独一根导线是不会让小磁针发生偏转,但现在接在电路中的导线,为什么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了呢?

(预设:因为现在的导线带电了。)

7.追问:带电了,就是导线里面有电流了。但电流又不是铁,它怎么就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呢?我们的解释是——

(预设:电流产生了磁性。(板书:电流
磁性

来,一起读一读:电流产生了磁性。

8.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请看:

拓展阅读: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尔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设计意图:对于电流能产生磁性,学生没有经历实验,是怎么也不可能得到的结论。这个实验,通过师生的合作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经历,其目的不仅是让孩子掌握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能够通过实验的建构,达到对旧知的迁移与应用。

三、怎样使磁针偏转更明显

1.刚才的实验,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偏转速度较慢。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一些?

(预设:A.电池多用几节,因为电路中的电池数量多,电流就大。)

2. 哦,他觉得电池越多,电路中的电流就大,小磁针就会有明显的偏转。你认为呢?

(预设:对他的说法,我有补充。只有把多节电池串联到电路中,电流才会变大,并联式不行的。)

3.这是这个同学的补充。你们觉得要是电路中的电流加大,应该用串联还是并联?(预设:串联)(板书:多节电池——串联)

4.大部分同学都意见一致了。好的,就请你上来做这个实验吧!在找一个同学帮忙。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 D.多几根导线一起靠近(电流方向一致)……)

A.多节电池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我们来看看多节串联电池,能否让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
学生演示实验(实物投影下)

1)串联2节电池,让小灯泡小灯泡亮起来。

2)将小开关断开。

3)一人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一人控制小灯泡。

我们一起观察

A.通电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B.通电时,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c.断电后,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同前面的用1节电池相比,小磁针的偏转现象有变化吗?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使用多节串联电池,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有点大了,偏转的速度快了些。)

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加大电流,导线产生的磁性变大(板书:电流越大,磁性越大)

4.追问:的确,多加电池,能使小磁针的偏转现象更明显。那串联的电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预设:不行,电池太多,电流过大,小灯泡会烧坏。)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预设:同意。)看来,我们对于四年级学习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设计意图:要使小磁针明显偏转,学生第一想到的就是多加电池,教材中利用学生的对话:“电池太多,小灯泡会烧坏的”,直接过渡到短路电路的学习,个人觉得不是很妥,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所以,想着一定会有学生提出利用多节电池。但即便提供了多节电池,其间也藏着不少学问,比如电池需要串联等,为什么不让他们经历呢!科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呀!由于时间与材料有限,故安排了学生演示实验。

B.通电线圈(多根导线方向一致的导线)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呢?(预设:增加通电导线的数量)

a.有同学刚才说的增加通电导线的数量,能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他提的这一方法可行吗?让我们来试试。

b..增加通电导线的数量,使它们的方向一致,能使小磁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吗?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多根导线在一起比较乱,我们可以像这样把它绕成线圈,接在电路中。(PPT+实物)(板书:通电线圈)

3.学生实验

(1)
将简单电路中的其中一根导线换成线圈接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断开小开关。

2)一人拿着线圈,将指南针放入线圈中,使线圈的方向和磁针的方向一致。另一人控制开关。

4.观察


a.通电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b.通电时,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c.断电后,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5.汇报: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小磁针偏转更大?(预设:通电的线圈)

6. 这个实验,让我们发现了什么?(预设: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也就是?(预设: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大)那通电线圈越多,电流为什么就越大呢?(预设:通电线圈多,经过的电流就多了。)

7.嗯。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线圈的其他几种放法,立在指南针的上方、套在指南针下方与指针方向一致。再使线圈方向和磁针的方向垂直成十字形。

8.哪种方法,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哪种方法,不明显?对此,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PPT提示:立在指南针上方,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与小磁针方向一致;再使线圈方向与小磁针成十字)

设计意图:有了前期的实验经验,实验操作已基本掌握,发展科学思维成为当务之急。这里,引导孩子通过观察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实验现象,发现线圈数量与磁性大小的关系,并引导用不同的方法放置通电线圈,发现不同放置,产生的偏转现象不同,进一步加深通电的线圈产生了磁铁一样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C.短路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可以让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

四年级的电路学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知识:短路,可以使电流瞬间变大。那它,能使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现象吗?(板书:短路)

2.
只是在验证这个想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预设:接通电源后,需要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电池消耗会很快。)大家记住了吗?

3.
教师演示实验

a.
拿掉灯泡,将导线直接连到电池上,断开开关。

b.
放好小磁针,拉直导线放在上面。

c.
接通电源,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d.
观察实验瞬间的现象,再重复做一次。

4.
我们发现了什么?(预设:短路可以使电流瞬间变大,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明显。)

设计意图:短路现象,学生有所知,但已遗忘。利用短路做实验,需特别谨慎。经历这个实验,不仅能证实猜测,也为后面的学以致用——检验废电池打下伏笔。

五、获得结论,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老师手上有节废电池,它已无法让小灯泡亮起来,谁有办法帮我检验这节电池内到底还有没有电呢?


(预设:用电路短路的方法,检验指南针小磁针会不会偏转。如果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检测器啦!(课外试一试)

板书设计:

电和磁



多节串联电池


通电线圈


短路

  
 


电流(越大)

磁性(越大)



TOP
20#

电和磁

《电和磁》第二次预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第一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

第二组:长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小磁针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电和磁》这一课。

2.上课前,咱们先来猜一样物体。(边演示边介绍)看,它能吸住铁的两头,但不能吸住铜,可以吸引磁铁的一头,但另一头却不行了。它是——(预设:磁铁)

3.你们为什么都一致猜是磁铁。

(预设:(1)能吸引铁、镍、钴一类的物质,但不能吸铜。(2)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 我们打开看看,喏,就是磁铁。指南针中间的小磁针。也是磁铁,带有磁性。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猜谜游戏,复习磁铁的性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如果我用一根导线,去靠近小磁针,它会发生偏转吗?

预设:不行。因导线里面是铜丝,外面是橡胶皮,它不是铁,也不是磁铁,不可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2.那要是将导线接到电路中,它会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吗?

(预设1:可以,因为曾经有看过电与磁,通电的导线是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预设2:不行,通了电还是导线,里面铜丝,外面橡胶,所以不行。)

3..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PPT出示实验提示

1.来,谁愿意和我一起合作,给大家做个示范。

1)连接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将小开关断开。

3)两人合作,一人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一人控制开关。

4)观察


A.通电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B.通电时,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c.断电后,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大家会做了吗?好,请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

设计意图:师生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使孩子明确接线柱的接法(四年级连接电路,用的是带金属夹子的导线,)以及观实验与观察的方法,为下面的实验打下基础。

3..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预设:通电前,小磁针没有发生偏转: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一点偏转现象,断电后,小磁针又回到了原先通电前的位置。)

6.师提问:同学们,单独一根导线不会让小磁针发生偏转,但现在接在电路中的导线,为什么就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了呢?

(预设:因为电路中的导线带电了。)

7.追问:带电了,就是导线内有电流经过了。但电流又不是铁,它怎么就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呢?我们的理解是——

   (预设:电流产生了磁性。(板书:电流
磁性

8..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请看:

拓展阅读: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尔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设计意图:对于电流能产生磁性,学生没有经历实验,是怎么也不可能得到的结论。这个实验,通过师生的合作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经历,其目的不仅是让孩子掌握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能够通过实验的建构,达到对旧知的迁移与应用。

三、怎样使磁针偏转更明显

1.刚才做的实验,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偏转速度较慢。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小磁针的偏转现象明显一些?

预设1A.电池多用几节。)

2.是的,把多节电池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会增大,产生的磁性也会变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找我做这个实验。(板贴:多节电池串联)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把多节电池串联的实验一句话带过,做弱化处理,是因为课堂40分钟的时间实在有限,虽然原先想的都要让孩子经历,但一堂课四个实验,密度太大,会导致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预设2:把导线外的橡胶剥去。)

也有道理。因为剥去橡胶皮,可以减少电阻,这样电流就变大了。

预设3把导线加粗。)

3.这也是个办法。不过,老师今天没有准备粗导线,但是有长导线,我们可以把它绕成线圈。像我这样绕,固定两头。(PPT+教师演示)

它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吗?咱们同样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4.下面请各组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5.学生实验

(1)
将电路中的其中一根导线换成线圈接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断开小开关。

2)一人拿着线圈,将指南针放入立着的线圈中,使线圈的方向和磁针的方向一致。另一人控制开关。

3)观察


a.通电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b.通电时,小磁针有没有变化?

c.断电后,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6.汇报: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小磁针偏转更大?(预设:通电的线圈)(板贴:通电线圈)为什么通电的线圈越多,磁针偏转就越明显呢?

7.让我们再来尝试.通电线圈的其他几种放法,立着放在指南针的上方和小磁针方向一致,平着放在指南针下方或上方,线圈方向和磁针的方向垂直成“十”字形。

8.哪种方法,小磁针偏转的现象最明显?

预设:立着放在指南针上方的,偏转现象明显。)

9.哪些放法,小磁针偏转现象不明显?

(预设:平着放在指南针上方,线圈方向和磁针的方向垂直成“十”字形。)

10.对这些现象,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线圈立着放,和小磁针方向一致,可能磁极相同,于是相互排斥,所以现象明显;平着放在指南针上方,线圈方向和磁针的方向垂直成“十”字形,可能磁极不同,于是相互吸引,所以现象就不明显了。)

11.发现了这些现象,就要抓住机会提出心中的疑问,猜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奥斯特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个现象又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反复实验和研究,终于在1820721日写成论文,确定了科学史上一个重大发现——电流磁效应。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PPT资料链接)

C.短路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除了以上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四年级时,曾经学过这样一个知识:短路,可以使电流瞬间变大。那它,能使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现象吗?

2.在验证这个想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接通电源后,需要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电池消耗会很快。)大家记住了吗?好,那就继续实验吧!

实验提示:

a.
拿掉灯泡,将导线直接连到电池上,断开开关。

b.
放好小磁针,拉直导线放在上面。

c.
接通电源,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d.
观察实验瞬间的现象,再重复做一次。

3.我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短路可以使电流瞬间变大,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明显。)(板贴:短路)

五、获得结论,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1.小结课堂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多节电池串联,通电的线圈,短路可以增大电流,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就越大。(板书:越大,越大)

2.学以致用

老师手上有节废电池,它不能让小灯泡再亮起来了。谁有办法帮我检验这节电池到底还有没有电?

预设:用电路短路的方法,检验指南针小磁针会不会偏转。如果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检测器啦!(课外试一试)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流

磁性


越大

越大


多节串联电池


通电线圈


短路

  
 




TOP
21#

《电和磁》的教学反思

      2019年11月5日下午第一节课,根据学校安排,需要上一节推门课,我有点紧张。上哪一课呢?第二单元即将结束,就上《电和磁》吧!内容敲定,我开始着手准备。      《电和磁》是能量这单元的起始课。能量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他们知道有太阳能、风能、热能、电能等的存在,但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本单元的安排,就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电和磁》的教学,就是能使学生认识到电可以转化成磁,为后续的电能转换成动能,即《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的学习打下基础。
      带的班级较多,我可以进行试教。根据第一次设计施教,发现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在唤醒学生原先的旧知,课堂气氛沉闷,很是吃力,而且由于课堂上安排的实验较多,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课后,学生给我的反馈:“太累了,这节课。”的确,在这堂课上,我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把它放进去,结果什么都抓不住。
      回家,我对教学设计重新进行了调整,把复习导入,设计成猜谜活动,虽然答案一目了然,但是学生还是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对于旧知的唤醒,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化被动为主动了。通电导线与磁性的教学环节,采用演示的方法,受到的教学效果有欠缺,因为两人一起操作,反而妨碍了学生观察。分组实验时,学生实验操作较弱,进行了一组组指导落实,耗时较长。事后,我想:这个实验一个人演示也够了,重点把接线柱的连接与导线和小磁针怎样放置,才能做到方向一致讲清楚就行,方法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也可以采用演示与打比方相结合。弱化多节电池串联的环节,是明智的,当然要是时间足够也有经历的必要,但课堂时间有限,只能有所取舍。我把通电线圈和短路电路作为本节课的实验重点。得益于第一个实验落实到位,后两个实验,学生完成得可以。他们的实验素养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特别是线圈的不同放置产生的不同现象的讨论,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但很快就与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联系在了一起,非常不错。总之,这堂课,无论从时间的分布上,还是内容的安排上来看都是合理的。
      不过,最大的遗憾,还是觉得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够,大部分时候都是一问一答,相对都是浅层次的,导致这个问题的最大原因,在于教师缺失追问的技巧,比如,当学生汇报他们发现的实验结论时,教师需要回头让学生联系实验现象,追问他们:你是通过哪些现象,让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其他同学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有什么补充或有不同的观点吗?
      加油!为课堂更出彩!





TOP
22#

老师处理好取与舍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课堂教学重要目标,宋老师的教学值得学习。
TOP
23#

以宋老师的敬业敬业精神和专研精神,课上得肯定不错!之所以还有点紧张,估计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
TOP
24#

七手八脚来造桥



















TOP
25#

向宋老师的敬业致敬,学习。
TOP
26#









宋老师上课上大号,拍照也很好,大赞。



[a......
心随舞动 发表于 2019/11/14 15:03:22
TOP
27#

回复 21楼心随舞动的帖子

加油,如此用心,课堂一定越来越精彩。
吕坚
TOP
28#

回复 26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以前碰到类似的课,总是贪图方便应付过去,现在觉得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特别有必要。越来越发现,给孩子一个平台,他们就会爆发出无限可能!只是要舍得给时间。
TOP
29#

回复 27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谢谢鼓励,一起加油!
TOP
30#

“磁性”和“磁力”是一回事吗?

上完《电和磁》以及《电磁铁》,被“磁性”和“磁力”搞混了。求教:“磁性”和“磁力”,讲的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