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共同体樊晓霞个人研修专帖2019.03 [复制链接]

151#

追帖,牛油果种子

把牛油果种子放在烧杯里一段时间之后也没再特别关注它,前几天突然发现种子下端开裂,马上拿来手机拍照记录一下~




TOP
152#

制作保温杯(五下)

这节课,学生很有热情,早早就准备好了实验器材。做实验的时候就是包毛巾和泡沫板的时候,手的灵活性不太够,哈哈,稍微花费了一些时间。






TOP
153#

追帖,农基地的小苗们~19.05.10




TOP
154#

回复 151楼樊晓霞的帖子

现在怎么样了?榴莲种子也是这样。还有继续种吗?
吕坚
TOP
155#

回复 151楼樊晓霞的帖子

现在怎么样了?榴莲种子也是这样。还有继续种吗?
风之灵动 发表于 2019/5/10 14:22:52
还在继续长根,只是估计很难在我们这里的气候下长大吧。榴莲种子都被我妈妈拿去炒着吃掉了
TOP
156#

回复 126楼酸牛奶的帖子

惭愧,当时没看懂,当面听完朱老师的讲解我才真的领悟了……朱老师真的太细致了,当时做实验的时候我也有点疑惑,但是没想通啊!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啊!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28 19:46:14

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
TOP
157#

这个实验本来以为能顺利进行的,但是过程中也有很多小插曲,最后只有一个小组顺利完成实验,还是我不断站在旁边指导的。每次做实验会有很多突发状况,但是也有很多好的改进。
先说说好的:
1、上节课,我鼓励每个小组准备一本记载本,里面可以把小组讨论要准备的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记录,这样方便回答问题的时候省的临时组织语言出错。这次基本上每个小组都带了记载本。
2、在规定时间内,小组讨论实验需要的器材和实验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5/5 15:50:37


这个实验阵势挺大的!为让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樊老师足够用心,大大点赞!

建议实验材料可以课前发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准备,请学生准备一定要注意安全!!!材料相对统一一些!
TOP
158#

这节课,学生很有热情,早早就准备好了实验器材。做实验的时候就是包毛巾和泡沫板的时候,手的灵活性不太够,哈哈,稍微花费了一些时间。


[attachi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5/10 12:18:17

为实干点赞,从照片中看到学生准备的材料是非常丰富!赞!
TOP
159#

看得出,樊老师的课准备充分,非常用心,这样的科学课上起来也就显得饱满、丰厚。
TOP
160#

用水测量时间(五下)

滴漏实验
本实验共五个小组,最后成功完成一个小组。
1、有2个小组的瓶盖子扎孔的时候太大,导致水是倾泻而下
2、1个小组成员剪塑料瓶的时候欠缺考虑,直接从瓶盖子附近剪下来了,导致无法完成300ML水的实验
综合考虑应该在实验前提醒他们多准备两个塑料瓶的











TOP
161#

追帖:牛油果 20190515



把牛油果种子放在烧杯里一段时间之后也没再特别关注它,前几天突然发现种子下端开裂,马上拿来手机拍照记录一下~



......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5/10 12:12:56
TOP
162#

学生科学日记












IMG_7964.JPG (, 下载次数:0)

(2019/5/18 21:57:58 上传)

IMG_7964.JPG

IMG_7965.JPG (, 下载次数:0)

(2019/5/18 21:57:58 上传)

IMG_7965.JPG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5-18 21:57:58
TOP
163#

网络研修20190515


TOP
164#

机械摆钟(五下)



在做活动记录1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螺丝帽碰到铁架台的柱子,我们一起讨论了原因和对应措施。
大家觉得1、摆的能放太高
              2、绳子不能太细了
              3、还有摆放下来的时候应该跟铁柱子平行。
做实验前,学生还问我到底算怎么算摆动一次?


做活动记录2的实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大大提高第二的实验进行的也比较顺利。








TOP
165#

科学日记这个日常培养感觉很不错
TOP
166#

摆的研究(五下)

有了上节课的经验,这节课做实验还是很顺利的,我们一起分工,五个小组,两个小组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的实验,还有三个小组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实验”,大家一起讨论了活动记录1中的研究计划,就开始小组合作做实验了~这次的实验看起来比上节课轻松了很多呢!






TOP
167#

这个课对学生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而且差不多的内容反复出现,反复训练后,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技能都在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加强合作。有合作策略的小组会迅速地到达很好的合作状态,效率很高,但有些小组也会因个别同学,无法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时教师需要干预。
TOP
168#

回复 162楼樊晓霞的帖子

可不可以统一稿纸,把这些日积统一形式收集起来。
TOP
169#

回复 162楼樊晓霞的帖子

学生的观察记录写得非常好,关键是老师给了他们写作的素材。
TOP
170#

回复 166楼樊晓霞的帖子

这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来操作,不难。
TOP
171#

回复 162楼樊晓霞的帖子

有些学生的字可真好看。
TOP
172#

回复 166楼樊晓霞的帖子

有专门的科学实验教室真心不错。
TOP
173#

网络研修20190526



TOP
174#

回复 166楼樊晓霞的帖子

有专门的科学实验教室真心不错。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5/26 19:50:42
是啊,幸好还有个实验室,现在孩子们已经习惯上课前自己拿着教材和器材自己先去实验室准备了
TOP
175#

回复 166楼樊晓霞的帖子

这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来操作,不难。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5/24 12:44:20
嗯嗯,确实不难,不过有些小组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不知道变通,很容易浪费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呢!
TOP
176#

《土培苔藓学问大》

土培苔藓学问大    宋素芬     东关小学    五(5)班
   早就听说过东关小学的苔藓课,一直没亲眼见识过。今天来东关小学参加“百人千场”小学科学送教活动有幸聆听了宋老师的一节苔藓课,收获颇丰。
1、小小的苔藓,根据其生长地引出了“潮湿”“喜阴”的特性
2、在种植苔藓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操作种植,里面还有很多材料上的智慧,比如,小石子的作用,树皮的作用等
3、在种植后还普及了植料放置的知识点
反思
1、科学这门学科真的说大很大,要掌握的东西也有很多,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是也意味着可以发现很多,挖掘很多,机会很多。
2、树皮的作用,小石子的作用,在准备材料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用心啊,一直以为种植就是简单的水、土而已。
3、普通的种植,居然还有分层,混搭,存土。发现好多厉害的老师真的脑洞大开,反思自己有时候一直觉得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够,其实想想自己作为老师,有时候我自己的发散思维呢?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其实有时候也因为简单的懒得去深入挖掘而被自己局限了!
4、之后听姚老师介绍宋老师的苔藓已经成为一个课程,尤其是在命名的时候遇到不认识苔藓名字,又是如何想办法去标注名字的。这其实真的是很艰苦的一个过程。通过看书查资料、淘宝海淘、又上网对照,这样一个过程是漫长又无法确实佐证的。我想能坚持下来除了简单的热爱远远是不够的吧!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5-28 22:34:26
TOP
177#

回复 176楼樊晓霞的帖子

宋老师在学生科技类活动是很专业的,早上还特意参观了一下她们的苔藓种植基地。
TOP
178#

种苔藓,以常见的身边材料为教学素材,有科学,有情趣,值得我们留心观察与思考。
TOP
179#

神奇的纸

神奇的纸     董伟过    海宁行知小学   三1班
        董老师上公开课非常的生动有趣,一开场就让学生折纸飞机,还让学生走下场地把纸飞机去送给下面的老师。搞的学生都开开心心的浑然忘记了公开课的紧张气氛。董老师的魅力真的很强!
       整节课都贯穿着 “ 思考——做——观察——做——思考——做 ” 这样的程序,一节课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的上下来了。可能我概括的不是很到位,整节课就是很浓的科学氛围,思考动手观察动手再思考再动手。每个环节都扣着下一个环节,思考一步一步的进行提升,最后实验出瓦楞纸的承重能力比较强和隔热效果更好的特点。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5-28 22:17:57
TOP
180#

给冷水加热

给冷水加热    张秋佳  桐乡毛衫城小学  四1班              这个实验我想应该取材于五年级的课本中的一个内容,张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实验拿出来在四年级进行了操作。第一次操作实验的成果展示时,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班的实验结果。真是惭愧,我们五年级的学生操作实验也往往都是这里出现误差那里出现差错。
          当时还想同样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张老师会怎么做呢?结果张老师是让学生自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实验结果都不同的情况,再循循善诱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呢?
        语言的魅力,包括张老师本身与身俱来的亲和慈善的面容,让学生们都大胆的举手,积极思考表达改进的方法。
        第二次实验的时候虽然在质量上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质量不变”的情况,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实验小组都完成了“体积变大”的结果。
后来张老师也解释,电子秤过于精确或者学生操作并没有达到完全规范的程度,导致还有少部分小组没能达成质量不变的结论。
之后在讨论环节很多资深老师也跟张老师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真的是智慧的火花碰撞啊!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5-28 22:17:2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