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共同体章兴波专帖 [复制链接]

361#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五课《机械摆钟》

对于个别小组误差大的,一起讨论了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上台全班一起测试,纠正错误数据。在这个活动展开充分后,学生对自己小组的单摆1分钟摆动次数基本稳定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再问学生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学生能反馈:摆摆着摆着就偏了;摆动幅度变小了;慢起来了;没有慢……问题就出现了:摆在摆动过程种,幅度在变小,次数有没有变化呢?自然就进入了第一个10秒,第二个10秒……摆动次数的数据测量。这个实验操作难度比较大,我先请几个学生帮忙做了示范测试,对如何控制后面10秒的起始点做了重点强化指导,然后小组进行测试,小组间差距还是有的,配合好的一次成功,用时不到2分钟,配合差的,需要试好几次,才能测出他们满意的记录数据。不管怎样,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在这样的实验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5/10 10:26:00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好!!!
请学生帮忙示范,很不错的引领点,也可以请个别惭怍好的小组成员去指导个别小组!——技能培养学生的指导能力,又能提高实验效率!

这一课白摆绳长更容易计数!差错相对少一点!多做几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求证意识!
TOP
362#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六课《摆的研究》

通过一个组的实验记录,一起回忆了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内容,复习摆的等时性。再呈现一组实验记录,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5/14 13:44:47


这节课中摆绳长短是怎么改变的?
我常用夹子,用夹子来控制长短,打结太麻烦!

留心拍一下学生的记录表,展示一下实验记录!
TOP
363#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七课《做一个钟摆》

提出第二个问题:移动重物的位置,摆的快慢会改变吗?会怎样改变呢?这时学生基本都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了,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猜测的理由在这里很有价值,然后再次实验搜集数据证据来证实各自的猜测。有了充分的感性经验基础后,师总结:摆长决定摆的快慢,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最后,利用这个装置试着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学生参考前面实验的经验,调试成功难度不大。对先调试成功的小组,可进一步提出:做一个一分钟摆30次的钟摆。这个活动是有提升的,因为原来的装置会不够长,如果学生能提出这一点,那就成功了。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另外的课进行尝试制作,这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拓展活动。



根据已有条件思考预测,真好!
只有对未知的推测需要才能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形成冲突,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曾经让孩子们做过一个挑战任务: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应该有多长!——让孩子们拍照片展示,很精彩!
TOP
364#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八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我利用原来工具箱的材料(如图)逐一突破。先用线吊住一个钩码,做好垂体。再把材料拆开,在塑料盒子里只剩下齿轮,把垂体固定在齿轮后轴上。问:手放掉,垂体会怎样运动?(向下)齿轮会怎样?(快速转动)示范观察。让学生理解垂体是带动齿轮转动的原动力,但这样没有控制的快速转动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希望控制齿轮有规律的转动。齿轮操纵器就出场了,安装上齿轮操纵器,释放垂体,齿轮也不会多走,会被长针或短针扣住。我用手控制齿轮操纵器的支轴,让其有规律的摆动,齿轮就一个一个齿的走起来,同时垂体逐渐往下掉。最后,谁来替代我的手呢?那就要用前面学的摆了,于是安装摆到支轴的位置。如果摆每1秒摆一次,那么齿轮就每一秒走1个齿。这样逐一分解演示和讲解,学生基本上都能听懂了。在明白了原理之后,放手让学生去调试,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图中就是一个小组在调试成功后在给我演示,摆控制齿轮操纵器,在垂体的带动下,齿轮走了半分钟左右。


阅读——展示——分析——调试,很好的教学思路!

有没有不一样的教学思路?
TOP
365#

做一分钟计时器是个难题,学习了!
TOP
366#

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一般学生在课堂是很难完成。
TOP
367#

回复 349楼章兴波的帖子

不错的材料。
TOP
368#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5/8 12:14:40
这个装置不错,不存在水会留下来的现象
TOP
369#

回复 352楼章兴波的帖子

垂体和齿轮控制器学生是最难理解的,作业本里一道填空题和一道选择题就可以看出来,学生不理解,看了章老师的方法,很好,值得学习!
TOP
370#

回复 332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连续的每隔10秒计数,是有点难,需要老师指导,需要成员配合。
TOP
371#

这两天没有上课,一直在忙比赛和培训。
TOP
372#


上周五,校园模型赛选拔活动,为区级比赛选了参赛运动员。在一个星期的训练和修车中,已经熟练掌握修车技术。


TOP
373#

本周一5.27 区级校园科学达人选拔活动在我校展开。200多名学生现场PK,项目多多,创意多多,诸多实力让人震撼!





IMG_5610.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10.JPG

IMG_5611.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11.JPG

IMG_5616.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16.JPG

IMG_5622.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22.JPG

IMG_5623.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23.JPG

IMG_5624.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24.JPG

IMG_5627.JPG (, 下载次数:0)

(2019/5/28 17:43:00 上传)

IMG_5627.JPG

TOP
374#

5月28日,东关小学,参加“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聆听了三节很有想法的课和姚伟国老师的精彩讲座!

上课老师的大胆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案,让我深受启发。

姚老师的讲座让人奋进,也不乏细致的方法指导,很赞!



TOP
375#

学生在比赛中的那种专注,真是让学心生感动与欣慰。
TOP
376#

参加的学生认真耐心,旁边围栏外还有两名学生好奇有趣
TOP
377#

回复 373楼章兴波的帖子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为他们点赞
TOP
378#

我们的 生活是多么的丰富,比赛、上课、听课,真的很精彩。
TOP
379#

回复 362楼酸牛奶的帖子

我也是看来的,夹子很好,摆绳可长可短,很方便。
TOP
380#

回复 373楼章兴波的帖子

一直不知道这个达人赛的项目怎么报?魔方、速叠杯、九连环之类是拼硬实力。比如有水火箭的项目,但是比什么?打得准还是打得远?看到还有搭高塔的,这也是可以申报的项目吗?还有多米诺,看什么?机关设计?图案设计?
TOP
381#

回复 373楼章兴波的帖子

一直不知道这个达人赛的项目怎么报?魔方、速叠杯、九连环之类是拼硬实力。比如有水火箭的项目,但是比什么?打得准还是打得远?看到还有搭高塔的,这也是可以申报的项目吗?还有多米诺,看什么?机关设计?图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6/1 15:05:38
要么硬实力,要么新意,就是得有足够的魅力打动评委!
TOP
382#

回复 373楼章兴波的帖子

孩子们都很棒
TOP
383#

回复 373楼章兴波的帖子

好多项目很是考验学的耐心啊
TOP
384#

学校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TOP
385#

但这些项目需要团队合力打造,单打独斗没有这个精力啊!
TOP
386#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站在古人的认知和立场,面对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解释?尽管学生一开始还是会根据自己课外书上获知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就此而止。可以说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了解是仅仅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在这节课上要让大家发散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观点老师带头提出异议。比如:学生提出地球自转,会昼夜交替。老师可以针对这个假说提出异议,然后用模拟实验来证明。只要出现这么一个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会被完全打开,他们会天马行空,大胆的提出假说来。丰富的假说代表了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想象,这是学习这个单元的重要手段。有了丰富的假说,也才有后面用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说的过程。这也是后面一节课展开的基础。

TOP
387#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有了第一节课大胆的提出假说,用模拟实验和其他证据说明自己假说的过程。这节课回到人类人是地球运动的历史,大家会感同身受。很好的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人类的进步过程。托勒密在公元100年就能提出了地心说,这些核心观点在当时那就是智慧之巅。托勒密提出的假说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还信了这么久?哥白尼的日心说在1500后提出,站在地心说的基础上,又大胆地推翻了地心说的核心观点。虽然哥白尼有了更先进的观测手段更丰富的数据积累,但日心说对很多问题还只是提留在假说上,包括地球在自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还需要后来的人去进一步证明。这就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发展过程,不断地提出假说,不断地进行证实和推翻。
TOP
388#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在前一节课日心说地基础上,提出这节课地话题:证明地球自转。介绍傅科这位科学家,介绍他发现的: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地特点。这个实验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有些难度,首先老师必须得思路清楚。我是做了一个摆,放在一个大大得圆鼓面上,让摆左右摆动,旋转鼓面,发现摆还是左右摆动,反复几次,得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地特点。有了这个知识基础,大家才能来理解傅科摆。接下来介绍傅科摆:60余米长摆绳,27千克摆锤在室内做实验。这些事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猜测傅科这么做,事希望让摆摆更长的时间。这样,才有时间让摆在这段时间里,自然偏转一定的角度。再结合前面已经证实的: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地特点。从而得出:地球在自转。的结论。至此,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规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TOP
389#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

先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几个学生拉一圈,旁边一个学生当太阳。谁先迎来黎明?顺时针转转,逆时针转转,发现原来是不一样的。由此得出:谁先迎来黎明时由地球自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接下去,利用相对运动,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理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不难。

难度最大的是在最后对时区划分的理解。特别是东12区和西12区重叠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我是以0时区为12:00进行推算,发现东12区是24:00,西12区是0:00,是同一个时间?又不是同一个时间。日期不同。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19-06-06 07:55:40
TOP
390#

我不知道这样的实验,孩子们能理解多少。但通过实验,肯定比不做实验理解更多一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