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共同体樊少飞专帖 [复制链接]

61#

回复 60楼王家东的帖子

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TOP
62#

我校2018年科学学科基地汇报

夯实基础 深耕课堂 开拓创新.docx (, 下载次数:84)
TOP
63#

我的论坛使用经验(1)(2)

我的论坛使用经验分享.ppt (, 下载次数:78)
我的论坛使用经验分享.ppt (, 下载次数:77)
最后编辑上虞樊少飞 最后编辑于 2018-12-27 13:37:01
TOP
64#

少飞,学科基地很扎实,赞
TOP
65#

真是一个有心事,都是有图有真相
TOP
66#

回复 65楼巴塞罗那的帖子

折腾呗,我也算是尽力了
TOP
67#

社团活动开展起来




TOP
68#

关于社团的开展,我的经验是充分获得家长的支持!我特地组建家长信息发布群,把孩子社团开展情况及时跟家长交流!
TOP
69#


TOP
70#

活动很丰富,赞!
TOP
71#

这个模型挺不错
TOP
72#

转载自沈银彬老师帖子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剪辑一:区分液体
上课地点:皂湖小学20181228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没贴标签,但我知道这些液体分别是1醋、2可乐、3水、4洗洁精、5油、6牛奶。谁能帮老师来辨别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辨别?
生:闻。(反思:居然先想到闻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尝。
师: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看。
师:可以看什么?
生:看颜色。
师:对,可以看颜色。还可以看什么?
生愣了一下,有点蒙圈。(反思:孩子对透明度的了解不够啊?)
师:还可以看透明度。透明度我们借助手指,透过液体看到手指的情况,来辨别透明度?通过看能区分哪些液体?
师:用看的方法,能把哪些液体区分出来?
生:5号瓶是油,4号瓶是洗洁精,3号瓶是水。(教师动手把这3瓶液体放在另一边)(反思:居然没有辨认出牛奶来?)
生:4号不是洗洁精。
师:有不同意见,先暂时放回原处。
师:剩下得4瓶液体该怎么区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生:闻。
师:你上来闻一闻。
一生上来,对着没有拧开瓶盖的醋瓶瓶身凑过去闻。(反思:学生有点迫不及待了。)
师提醒:这样可以闻吗?(底下有学生在笑。)
生意识到了自己得错误,伸手去拧开瓶盖。我乘机帮他拧开1号瓶醋的瓶盖。该生马上把鼻子凑过去瓶盖去闻。
师:他这样闻对吗?(略微等待)我们应该用扇闻。(教师示范)你再来闻一闻。生扇闻了1号瓶。(反思:其实我在区分醋和可乐的时候也不是扇闻,瓶口那么小,对于已经知道的液体,直接凑过去问,难道不可以吗?)
拧开2号瓶可乐的时候,底下有一生说:是可乐。
师马上追问:为什么说是它可乐?
生:有气泡。
师:观察得真仔细,真棒!(动态生成:老师追问的很好!)
生又闻了2号瓶后,师:闻了以后,你觉得1号瓶是什么?
生:醋。
师:那2号瓶是什么?
生:可乐。
师:通过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师:剩下的两瓶怎么来区分?
生:摇一摇。
师走到那位学生身边:你来摇一摇。
生摇后,师问:摇了以后你觉得这瓶是什么?这瓶呢?
生:洗洁精和水。
师:还没有其他方法?
生:摸。
师:谁来试一试!
一生上台,直接摸瓶子外壳。
教师提醒:为了方便摸,可以倒一点到杯子里再摸。师倒的时候,底下一生说:这瓶是洗洁精,这瓶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水流得快,洗洁精流得慢。
师:说得真好,很不错哦!(反思:又一次成功抓住生成,很棒!)
生准备摸,师边用手势示范边提问:你准备怎么摸?这样摸?(整只手抓)还是取一点点摸?(用一个手指示意)
生分别用一个手指取了一点点,然后捏一捏。
师:这瓶摸了有什么感受?
生:黏黏的。
师:这瓶呢?
生:滑滑的。
师:那这瓶是什么?这瓶呢?
生:洗洁精,水。
师:感谢大家,我们成功了!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反思:此环节用到看、闻、摸、摇等观察方法,观察颜色、透明度、气味、黏性、流动性等特征。孩子在生活经验和观察一棵大树、水等课的基础上,是可以比较总结出结果的。
此环节内容非常丰富,孩子非常喜欢。此环节设计的意图主要是探讨液体的观察方法,为接下去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做铺垫。但是从这个环节的区分“6种液体”到接下去环节区分“2种液体”,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逆向由区分“2种液体”到区分“6种液体”比较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可以把这个环节安排在拓展部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探究比较水和油的比较?这样是否更好,值得考虑?

我的思考:  虽然没有听沈老师的课,但是沈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似乎身临其境。首先对于探究话题本身,关于液体分辨这个探究问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其次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说说怎么分辨,其间师生互动,指导方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学生演示活动,分辨出不同的液体。
        通过这个实录,我发现,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指导,总是不能突破一个层次,也就是说思维其实停留在前概念,或者前概念稍微前进了一点点。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回答,课堂的生成,常规化。
        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的观察不够深入。为什么不够深入呢?我觉得是问题的聚焦。比如沈老师问:谁能帮老师来辨别一下?言下之意,就是说要分辨出这6瓶液体是什么。问题就比较散,学生观察六个液体,精力分散了。导致观察不够深入。观察会显得杂乱。假如这边的问题,变成,找出哪一杯是水?我想,这个活动,就会显得更有层次,而高效。
         胡言乱语,敬请指正!
最后编辑上虞樊少飞 最后编辑于 2019-01-02 08:42:33
TOP
73#

不仅能亲临课堂中学习,还能从课堂实录中学习,赞!
TOP
74#

回复 73楼yuqin0430的帖子

嗯嗯,下次一起参加,余老师在,我们评课论课更有话题!
TOP
75#

基地考评会议



IMG_20190102_163653R.jpg (, 下载次数:0)

(2019/1/3 11:10:09 上传)

IMG_20190102_163653R.jpg

TOP
76#

又看到叶特的高大的身影。
TOP
77#

因为某些缘故,昨晚突然很烦躁,然后结合我校兼职教师多这一现状,谈一些想法:
1.常态化的上好科学课(做到每节课都有演示实验)。
2.教正确的科学知识。
3.每个学期能够指导学生做2-4个核心实验。
4.积极参与到科普教育的相关比赛、活动中来。
TOP
78#

早上在微信群中,一起讨论一道关于滑落的题,似乎又学到了,然后又重新学习了下滑轮的知识,发现重新学习下初中的知识太有必要了。让我们的网络教研能够越来越红火,就是要一起探讨,学习,收获!
TOP
79#

常态的课


TOP
80#

TOP
81#

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用语100句.doc (, 下载次数:50)
TOP
82#

TOP
83#

学具袋量筒引发的思考






1.从0刻度开始,学生怎么数都不是5个小格。(实际上5格,下面还有一格,照片不是很清楚,老师们可以拿出学生的量筒仔细再看看)

2.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这边涉及到一个小格0.2毫升。
3.课本中表述时,已经出现体积。但是体积这个概念要到五年级。
4.事实上,我们低段的课本中,很多的字,一些概念,学生都不认识,不清楚,影响科学课教学。从课程性质来说,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我的理解是,客串下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等,学生不认识的,不会表达的,那么科学老师帮助学生来学习,但是有时候真的影响到课的进行了,那么这个上课的味道就变了。比如上量筒这个课时,我0.2,体积,概念,解释了半天。
5.明年的课本要全面改版,关于学生学具袋的质量,关于课本的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一些改进,期待!
最后编辑上虞樊少飞 最后编辑于 2019-01-11 08:25:28
TOP
84#

明天会更好,明年(应该是今年了),一定更加好!
我们需要尊重教材尊重学具,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结合学情!
像你这样怀有质疑精神,科学教育一定会接地气,有灵气!
否则一味的照本宣科,只有死脑经,不知道改进与变革,诸如每年在进行的实验改进,教具改进,创新大赛等等统统都是一句空话。
只要有利于教学、有效于科学、有益于学生,无论是日常教学亦或各类评比、比赛,我们都可以深入创新与改进。
TOP
85#

回复 83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三年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体积,容积,但是可能概念并不是很清楚
TOP
86#






1.从0刻度开始,学生怎么数都不是5个小格。(实际上5格,下面还有一格,照片不是很清楚,老师们可以拿出学生的量筒仔细再看看)

2.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这边涉及到一个小格0.2毫升。
3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19/1/11 8:23:53

能深刻反思,能深入分析……真好!
个人以为,知识的学习很难做到层层递进,特别是生活知识和系统知识很难做到统一!基于实际运用的可以适当的提早接触,这对孩子的发展何尝不是一种积累呢?
TOP
87#

明天会更好,明年(应该是今年了),一定更加好!
我们需要尊重教材尊重学具,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结合学情!
像你这样怀有质疑精神,科学教育一定会接地气,有灵气!
否则一味的照本宣科,只有死脑经,不知道改进与变革,诸如每年在进行的实验改进,教具改进,创新大赛等等统统都是一句空话。
只要有利于教学、有效于科学、有益于学生,无论是日常教学亦或各类评比、比赛,我们都可以深入创新与改进。
风之灵动 发表于 2019/1/11 13:28:04
吕老师基于学生、教学、学科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真好!
TOP
88#

刚入职的时候,一直在想,这节课要怎么上,以为会有大致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上课是没有标准模式的,落实一个知识点有很多种方法,教师的任务是搜罗一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工具材料。
正好像上课没有正确答案,学具教具也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公司产品出来,才会需要教师进行教具修改。
一切都是在教学中摸索前行。
TOP
89#

2018你收获满满
TOP
90#

小学科学的课堂评价,满满的干货。多表扬,少批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