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击2013浙江省小学科学年会直播现场 [复制链接]

91#

看着徐老师展示的当年做的投影片,也使我回忆起自己当年也做过的这事,只是他做了900多片哇!这是个多少的概念?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2#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3-11-21 16:25:00的发言:
看着徐老师展示的当年做的投影片,也使我回忆起自己当年也做过的这事,只是他做了900多片哇!这是个多少的概念?

我98年的时候,也做过。当时,是要上交作业的,要打分的。涂色要匀,做法非常讲究。900多张,这个的确很厉害。佩服。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3#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4#

    (八)我们的团队在前进


主讲: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 徐春建


1.我在萧山做的几件“傻事”


1)做投影片。(照片:自制投影片的工具;我自制的投影片)用六、七年时间做了900多框的投影片


2)收集录像。共积累了77盘录像带,2万多分钟视频


3)建立光盘视频库到网络视频库


2.“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工作量巨大,怎么办?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如:骨干教师班,用半个月时间把200多张视频资料上传到了网络云盘。还有很多的团队:如:中美广角团队等


团结起来有力量


每个人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我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是团队的支持得到的


3.团队的力量来源于合作


怎样的团队合作最有效?团队合作的几个层次:低层次,快合快散——中层次,经不起风浪——高层次(精神层面,知心知彼)——更高层次,斗而不破、和而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1 16:41:4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5#

又见徐老师,每月研修的热潮还没有退去!新的一轮学习热浪又来袭了!继续学习!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6#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3-11-21 11:54:00的发言:

喻伯军教研员做北仑区展示总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0a26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喻老师这张照片看上去好年轻啊!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7#

学习了,设计真不错!

 

TOP
98#

盛大而隆重了!


我看到我展示的教具了。。。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99#

       一天的课堂展示加团队交流,收获真是不小。团队活动的开展给一线的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一线教师的成长汇聚成团队今天的辉煌。这就是量变后的飞跃——质变的形成。

     28年前的自然、常识到今天的科学教学,虽是时代的变迁已使课程发生了变革,但像何树德老师那样在基层教研的路上坚持和引领的前辈,可能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了,真打心底敬佩他的执着,也真得为萧山区有这样的教研员感到骄傲和幸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1 19:47:18编辑过]

TOP
100#

期待更多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参与现场的同行们,拜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1 19:52:23编辑过]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101#

当看到何树德老师在台上动情地哽咽流泪,使我不由想起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热泪,那是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整天将近8个小时的活动安排中,一次次被感动,被震撼,被激发。当跟随台上老师的回顾,试着去回味辛勤付出后的满满收获,我也不由回想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千般滋味,感恩怀念给与我帮助的师傅、教研员和科学伙伴们。很多老师在短信平台上留言羡慕有这样的团队,有这样的领头羊,而留给我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关照。与其去羡慕感动,不如把行动实践默默在实际中落实,做最好的自己,思考自己能为自己所在的团队带来什么?

16年了,在小学常识科学之路上,这16年是别人给我了很多,各种荣誉成绩机会。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应该我去反哺去回报去给与他人了,斟满自己的杯子,给与比得到更加幸福!

TOP
102#

本次年会活动形式创新,活动精心策划,老师受益匪浅。


一个好的团队能引领科学老师的健康成长;


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像何老师这样的引领者;


一个团队需要时间的磨砺,需要时间的沉淀;


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TOP
103#

萧山的团队底蕴深厚,这股合力已经凝集成一种精神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4#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傅孝杰



探究者:五4



课前预热——演示实验



出示两杯水,加入两滴红墨水



两杯水的多少比较



测量一下



还有两个杯子,倒入到新的两个杯子中,能看出水的多少吗?



师演示。



怎么刚才看不出,现在看得出,这么肯定?



有可能是两外两个杯子面积小。



现在两个杯子形状不一样,一个宽度窄。



粗细不一样。



那如果提供两个更细的杯子呢?



更明显。



教师再次演示。



要是杯子再细一点。真聪明。



一、视频演示,引发问题



10:08茶壶烧水,(6分钟后)。



你看到什么现象?



水从水壶里溢出来了。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水烧开后,会沸腾起来。



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面对温度高的时候,某些物体会膨胀起来。



什么物体?



水。



水位变高了。



体积变大了。



板书:体积    
变大



刚才我们同学描述了水温度变高的时候,体积变大了。



二、根据问题,设计实验装置



老师这里有两杯水,一杯加热后,体积会变大吗?



教师演示:加热水,请学生观察。



体积变大了吗?



看得出吗?



加红墨水



体积变大了吗?看得出吗?



有没有办法观察更明显?



换成细的杯子



在这个装置上,你有没有办法加一个装置,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10:15



10:20



学生设计装置交流



加上了刻度



我们画了冷水的水位,再画热水的水位



你们的方法都是在原来的水位上做好记号。



体积变化这么大吗?只标上刻度来观察液体体积变化特点有什么缺点?



只升高一点点眼睛还是会看不出来。



第三组交流:把水加满。水会溢出来。



把几个小组的优点结合起来。



第三组水要加满、第六组加一根细管子、在原有水位上标上刻度。



教师演示组装这个实验装置。



三、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要求:



200毫升左右热水。放入冷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其他液体。随时记录,观察完把材料放回原地。



教师布置好要求,学生领取材料实验。10:30



10:37



四、实验报告交流





  

  

  



  

  

  

  

  



  

  

  

  

  



  

液体名称


  

  

受热时的变化


  

(受热时体积变大可以用↑表示


  

受冷时体积变小可以用↓表示)


  

  

受冷时的变化


  

(受热时体积变大可以用↑表示


  

受冷时体积变小可以用↓表示)


  

  


  

  

 


  

  

 


  

  

 


  

  

 


  

  

其他液体(黄酒、醋、牛奶、油)


  

  

 


  

  

 


  

  

 


  

  

 


  


五、生活中的应用和解释10:40



1、解释水烧开壶盖中有水溢出来的现象



2、学生举例



3、解释:啤酒瓶或者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4、辨别两杯水的温度高低



学生实验



温度计的刻度数方法:



课件介绍。



温度计的制作发明过程



10:54



 



地球表面的地形



北仑梅山学校      洪忠明



课前游戏:哪支铅笔长?



你的根据市什么?



比较两座山的高低,起平线怎么订?



海拔



11:09正式上课



一、根据学生已知交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带来一位朋友,地球。这是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你知道哪些知识?



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



海洋面积比较大,陆地比较少。



科学家根据海洋比陆地多的部分,说成水星。



有一层大气。



水占了地球的70%还多。



地球的陆地表面凹凸不平。



教师演示课件,看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的部分米酒组成了我们地球上的地形,这节课就来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



11:11



二、探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1.录像观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形



学生交流看到的地形——山、盆地、沙漠、平原、高原、峡谷、湖泊、溪流、冰川、丘陵、



这是我们刚才看到过的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我们来学习5种常见地形。



2、山地



你能说说根据这张图地形呈现什么特点吗?



山地的特点是高低不平。落差很大。



险峻



高耸



陡峭



直入云霄



崎岖不平



突兀



我们根据同学的话,给山地画一幅简图。教师板书画山地。



3、平原



平整、广阔、有很多植被、



教师黑板画(比海平面高?)



4、教师提供表格,学习完成另外几种地形11:21



丘陵、高原、盆地



学生自主完成记录10:24



交流



说说家乡的地形



三、地形模型塑造



11:32



温馨提示:



先看模板背面的要求,按要求造地形。



用上所有的橡皮泥铺满整个版面。



11:38



学生作品交流



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青藏高原



东边



地形复杂



四、中国地形图



出示中国地形图



五、世界地形图



陆地上的地形



海洋上



(可以先看蓝色的深浅,再来探究为什么)海岛也是一个地形?



有哪些原因会改变地形。



 



 



喻伯军老师早上北仑展示活动后小结



上午展示了北仑的团队成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得很远!贺慈满老师的当阳光透过棱镜,让棱镜成为热门词。贺老师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十年北仑小学科学团队的成长。团结所有的科学老师一起向前走。李绍老师的修行特指科学教师的思考,在蒸腾一书中有很多的智慧,不断探索,上升到哲学的深度,成为独特思想的科学教师是很幸福的。在这样的科学校长引领下,老师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上有思想的课,是他20多年科学教师校长的心得。更加丰厚,充满内涵。丁老师的发言很幽默,小港实验学校有3亩多的基地,从阅读改变思想到行之者工作室,有一条主线,从思想到实践,最终指向的是学生,围绕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文章。学科基地让科学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让科学教育更加精彩。



后面的两节课体现北仑团队的思考,有团队的力量作为支撑,有很多创新之处。从教学具的改进、教材的钻研把握再反应到课堂教学设计的把握,基于学生的发展。



可以思考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经典内容。今天采用技术改进的指向。时间是否充分?思维是否有中断的迹象?设想很好,实际在采取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索。



大家可以发现五年级的孩子体积有困难,只会用高低大小来描述,学生知道这么一回事,但不会用。



第二课中也一样,海拔已经出来了,但是学生不会用。高原和平原的区别就在海拔高低。在做模型的时候没有呢很好利用这一点,模型对于学习地球领域的内容很重要,但还可以做足。



 



《传热比赛》



萧山区新塘小学     赵海军



一、活动引出热的良导体、不良导体概念



木棒、铁棒、铜棒、铝棒分别放入四个小孔中,感受四根材料的冷热。



13:05



学生实验、交流。



竹棒可以肯定放在最后,温度低。



像铝棒、铁棒、铜棒我们用手去感知,很烫,我们把它叫做热的良导体。



二、三种金属传热能力比较设计13:10



1、学生实验设计证明三种金属的导热性能强弱



用温度计测量?



上面套蜡环。哪个蜡环先掉就是传热好。



2、传热比赛实验设计



把木板反过来,不知道木板后面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分组实验设计。



这个环节中教师已经出示了具体的实验图纸,那么实验的设计已经是很明确了,只不过要让学生明确这个实验的注意点,就是不变量的问题。



学生一组交流实验的方法,另外同学补充说明注意点。



用红笔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改。



三、初步实验探究三种金属的传热本领



1、学生修改完毕后进行材料领取



2、教师出示实验注意点:



根据实验现象,在设计图上用序号标出蜡环或火柴棒掉落的顺序;



请写出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名次;



小心烫手!



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13:27



四、实验交流



铝最强(8为)



铁最强(0位)



铜最强(33位)



虽然通过实验现象来看,改变越来越统一。实验结果越来越集中。但还有8位同学认为是铝最强。



五、进一步改进材料后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杯子变色



2、如果把杯子这个用到实验上来,可以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怎么和今天的实验结合应用。)



3、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一步探究。



(变温油墨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看到热的传递过程,这里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证明铜和铝的传热本领谁强)



小结:从用手摸,到蜡环,到变温油墨,是什么让我们对哪种金属传热本领最强认识越来越统一呢?



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确,好的材料,好的实验设计。



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用合理先进的材料啦完成他们的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六、生活中的应用



平底锅



为什么我们家里的锅好像不是所有热的良导体做的?



我们的锅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造,为什么不用或减少采用这些材料来制作锅呢?



最后一个问题拓展到生活中问的云里雾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1 20:25:56编辑过]

TOP
105#

报道好详细,如临现场!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06#

这次的县区团队展示很给力,感动了在场的很多老师,效果意想不到地好!


 


这次的网络团队报道很给力,感动了不在场的很多老师,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TOP
107#

活动扎实,效果显著,资料共享,时代的教研!
TOP
108#

下午会议结束时,喻老师给参加短信评课的老师抽奖,何老师颁发奖品!场面热烈、开心、和谐!作为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中的一员,真的感到自豪!



 


 


短信中奖的老师合影!


TOP
109#

再发一些现场的花絮


坐得满满的的会场



TOP
110#

呵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二维码已经越来越普及了!瞧!本次年会的短信平台你只要扫一扫会议资料封面上的二维码就OK了!


 



TOP
111#

丽水市的教研员杨老师



TOP
112#

本次活动赞一个
TOP
113#

萧山区的教研员杨老师


 



TOP
114#

这个就不介绍了啊!大伙儿都认识!


 



TOP
115#

茶歇时间,东海实验学校为参加年会的老师们准备的点心!


 





TOP
116#

《科学课》杂志的两位老朋友!感谢他们对浙江小学科学的支持!



TOP
117#

开心的会场!


 



TOP
118#

本图有亮点



TOP
119#

后台在默默准备支持的无名英雄!每一位在台上亮相的老师,都有在后台支持的团队!


 



TOP
120#

更新速度太快了,感谢诸位的辛勤付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