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 学年共同体赵洁莹专帖 [复制链接]

321#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祭:回顾了五上学过的地球内部的运动,科普了防空防灾警报的种类。



赵洁莹 发表于 2020/5/12 14:34:04
结合实时进行教学,有意义
TOP
322#

回复 312楼赵洁莹的帖子

作业本里的八张图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处理有理有据真的不错。
TOP
323#

回复 312楼赵洁莹的帖子

四下1.2点亮小灯泡
三、反思篇
       这一节课缺少些学生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但是课堂效率很高,学生的基本都能掌握点亮小灯泡的原理以及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理想中的科学课是是介绍完电池和小
赵洁莹 发表于 2020/5/11 22:58:37
赵老师有设计有反思,很踏实。
TOP
324#

回复 314楼赵洁莹的帖子

鸡爪槭,实习的时候要考试的
TOP
325#

5.12汶川地震结合地壳运动和防灾教育,真的厉害
TOP
326#

回复 312楼赵洁莹的帖子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TOP
327#

与实事相结合进行教学真好
TOP
328#

课堂转型之有灵魂的科学探究

——《证据是科学探究的基石》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如何基于证据展开探究教学。1226日晚,我聆听了陈志强老师分享的《证据是科学探究的基石》,收获颇丰。基于对课堂现状的观察,陈老师提到几个普遍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我半年的教学生涯中也出现过。

    问题1:唯科学结论是从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相信“权威”的心理。教师唯课本论,课本怎么写,就怎么教。学生唯老师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当实验所得数据和原来想法矛盾时,并不重要,老师会给出最后的正确结论。看似每节课,都有导入、实验、交流环节,但都只是流于形式。实验等于过场,交流等于演戏,纸上的数据等于证明自己做了实验,错误数据被云淡风轻的带过。

    问题2:主观思想偏离事实证据

小学生往往缺乏对证据真伪进行辨识的能力,他们的推理、想象多于证据,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修改数据,别人怎么写的,我也怎么写。

    问题3:记录单下课成废纸。

很多公开课结束后,学生都会直接将记录单丢掉,似乎记录单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与他们并没有关系。记录单应该是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再现,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如何开展基于证据的探究教学,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培养证据意识

         1、明确目标 鼓励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每一句话语都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不断明确科学需要实证,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说一些高效的引导语,比如:要想得到一个真正的结论,仅靠逻辑推理就够了吗?比如: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有没有其他想法?书上的结论真的正确吗?在以后个人的听课学习中,我也会多关注优秀教师们常使用的引导语。

         2、寻求更多证据 多角度证明

    一两个证据并不能有效证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事实,必须要构建一个证据系统。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寻求更多证据的意识。科学结论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比如《声音时怎样产生的一课》,通过尺子、小鼓、音叉、桌子发声的探究,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这一结论并不严谨。我们没办法穷尽所有物体,会不会存在一种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呢?虽然在我的课堂上还没有学生提到过这种问题,甚至包括我自己,也没有追究过。我们的思维逻辑并不严密,要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必须要寻求更多证据,多角度证明。

    二、有效搜集证据

    证据是探究的基石,因此证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不是凭空臆造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多途径多手段搜集证据的能力,获取更多事实证据的能力。搜集证据的主要途径有通过感官,或者借助工具眼神感官,借助他人。

          三、有效呈现证据

    证据呈现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黑板展示、图表展示、实物投影展示、工作图标展示、展板展示、实物展示、同屏展示等等。在公开课上,我常使用的方法是实物投影,这种呈现方式比较快捷。

    四、有效整理证据

    整理数据的方式有分类整理、去乱求序、去伪存真、提炼证据。

    以往听过一节公开课《磁铁的两极》,现在再拿出来品味一番又有了别的收获。探究任务是统计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小钢珠的数量,并将数据转化为条形图,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性的强弱。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过条形图,讲解也较费力,老师巧妙的改造了实验教具,一个斜面,上面有8个轨道,每个轨道里都有6颗小钢珠,将条形磁铁横放在斜面顶端,观察不同部位吸引的钢珠数量,最后将这种形象具体的实验现象转化为统计图。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文字证据转化为数字证据,再转化成图形证据,也完成了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可谓一举多得。

    五、有效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反思自己平时上课,因为担心课堂纪律,担心学生低质量无厘头的闲聊,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确实很少。学生完成小组实验活动后,汇总数据后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陈老师的建议非常棒。可以请每个同学都整理8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并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整理的过程是关注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过程,比对小组间数据的过程,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2019年12月26日


最后编辑赵洁莹 最后编辑于 2020-05-16 10:01:17
TOP
329#

今天你更博学了吗

——听《地球的物质世界》有感

听完徐世球老师的分享,我久久不能平静,若是在学生时代听到徐老师讲的课,我可能就去攻读地理学专业啦。不紧不慢、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旁征博引,令人回味无穷。教师的力量就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徐老师成功的做到了,他引起了我学习矿物岩石的兴趣,也勉励着我认真教学。

一、自我发展,构建知识大厦。

讨论区有老师提到,课后学生拿着一块石头来询问你,你该怎么应对呢?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记得五上的时候,曾有一位学生问我,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哪里这种地貌最多?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给的回答非常的含糊,真是惭愧。课后,我马上查阅了资料,弥补了这一片知识空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才可以。徐老师推荐的书籍有:《地球趣话》、《地球的来龙去脉》、《蓝色海洋的变迁》、《穿越恐龙时代》、《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得广厦千万间,庇重华学子尽欢颜。

二、放慢脚步,发现身边的物质世界

    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记得高一的时候,地理老师就希望我们多出门走走,看一看层峦叠嶂、大江奔腾。可惜,高中课业繁忙,很少有闲暇时间慢下脚步来观察身边的物质世界。如今,自己也走上了教师岗位,在教学时,为了能给学生带来更宽阔的视野,我也会趁周末去郊游,拿出手机拍一拍,大自然处处充满了教学素材。希望今后,自己能继续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与记录身边丰富的物质世界。
                                                                                                                                        2020年1月21日

TOP
330#

听《科学教师深度工作的策略》有感

桂馨科学课每月研修总能带给我满满的干货。这一次研修的分享嘉宾是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张好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科学教师深度工作的策略”。

一、学习、忘记、再学习

读书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听课、讲座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张老师强调,要想达到深阅读的目标,需要我们写各种读书笔记,并反复研读、思考、强化,一定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反思自己,平时也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可总是阅读时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合上书本立马烟消云散,一片空白,读了很多,留下的却很少。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要坚持再阅读再反思的好习惯。

二、把皮球踢给学生

成立“实验管理委员会”的方法值得学习。这不仅可以解决科学教师任教班级多,精力有限的问题,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面墙,张贴一些与本学期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每星期组织4位同学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并作汇报交流。

三、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火花

写作的灵感哪里来?可以是一则教学故事,是一则教学反思,也可以是一次教学事故。牛顿盘不能变白色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有遇到过,但大都数停留在猜想推理层面,将牛顿盘的研究与拉线飞轮的研究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付诸行动,是张好老师的一大亮点。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关注学生们的回答,思考背后的原因,学生的困惑有时就是教学的难点和闪光点。

2020年4月26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