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基金会“苏湘科韵”彭文静专贴 [复制链接]

31#

感恩魏老师

                                                                                    感恩魏老师


我认为魏红春老师在一期培养中给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她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几乎找不出不满意的地方。诚然,这一年中,二组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活动开展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魏老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带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等的为我们考虑,每一个决定都是商量着来,讲求平等与合作的处事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在一期培养这一年,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感恩魏老师!我的评分100分没有一分是虚有的,每一分都是魏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我难掩的感激!

TOP
32#

自我评价

                                                                                          一期培训自我评价


时光飞逝,桂馨师范生一期培养竟然到了交卷的时候,十分不舍!


首先谈谈我在一起培训中的进步。第一,专业认同感越来越大。桂馨给我们提供了接触一线名师和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机会,弥补了大学课程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些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第二,教学理念更先进。通过跟一线名师的交流,我发现自己的专业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阅读完桂馨推荐和提供的专业书籍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探究为主,讲解为辅的课堂模式。第三,我学会了合作。性格使然,我一直不太习惯和善于与人合作,一年多的一期培养我与二组的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远赴四川参加了桂馨骨干教师培训,与来自其他学校,其他地区的师范生们一起参与活动组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接下来谈谈自己的不足:


第一,活动组织不够积极主动。我在一期培养中获得的比付出的多,别人为我提供的帮助远远高于我给别人提供的,这是让我十分遗憾的。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才疏学浅。如果能顺利进入二期,我希望能改变这个局面,尽己所能的为其他小伙伴提供帮助。


第二,必备技能不扎实。我感觉一年来我在理念和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所有的进步仅仅是停留在我的脑袋里,难以用文字进行表述。所以这是我目前最大的不足,文字表述力不强。


一年的时间很快,在我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的时候,一期培训就要结束了。我在这一年的活动中,获益匪浅,感恩桂馨!

TOP
33#

初评《上课记》

                                                                                                    初评《上课记》


机缘巧合,看了一点点《上课记》,因为暂时还没有看完,所以只能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第一、王小妮作为诗人,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师范教育,通常来说,是不擅长于教育事务的,然而透过文字,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常热爱教育,精于教育的形象。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谆谆善诱的,她的性格很适合于从事教育行业。另一方面,较之于专业教师,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反而更纯粹,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我认为一个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对教育是存在敬畏之心的,至少,我自己就是这样。我看得到教育在孩子身上显著的作用,反而不敢过多的去利用它。而作者,却能充分的利用教育的机会,对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对诗人自己也是很好的提升机会。


第二、王小妮的文字是具有灵性的。我最近很在意每一本书作者的气质。感觉本书作者王小妮就是具有灵性的一类人。每一段话,同样是写教学效果,甚至于同样是写课堂实录,他的文字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好的文字,就像好的声音一样,是具有磁性的。我觉得多看诗歌是有利于文字灵性的养成的。


第三、我看到了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文字之间是冲突的。今天看了本书才觉得万事万物都有他的连通之处。我也可以自己记录自己的教学,写自己的上课记。


评论十分简短,是没有看完全文的缘故,其他等看完再评。

TOP
34#

从科玄论战想开去——读《科学主义在中国》有感

                                               从科玄论战想开去——读《科学主义在中国》有感


1923年,中国爆发了“科玄论战”,论战双方围绕科学对人生观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其中张君劢和丁江文的观点最为突出。


张君劢认为科学主义强调物质文明。过分夸大科学的作用,会导致国家政策偏重工商。在这样的影响下,国人会产生逐物的人生观。由此来看科学主义对人们的人生观有大量的负面影响。



丁江文则认为科学主义不仅仅是专注于向外,更是教育和修养的最好工具。学科学的人因为天天都在追寻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具有追求真理的能力,更有爱真理的心。所以,科学教育对于人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科学主义对人们人生观的形成,应该具有正面的影响。


科学对人们的人生观究竟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这是二人争论的关键。李丽博士在《科学主义在中国》这本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李丽博士认为科学主义是西方理性主义和近代欧洲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坚信科学真理的绝对性、科学方法的普适性、科学价值的扩张性的哲学信仰和观念。

张君劢、丁江文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二者对科学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时至今日,人们对科学主义的存在不同理解,因而褒贬不一:以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中国尚缺少科学精神为由呼唤科学主义者有之;以科学主义的价值极端化所带来的种种危害为由极力反对者亦有之。


李丽博士认为对科技重视不够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提高。对科技的过分倚重就会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也同样会阻碍人们的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所以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且它作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现象反映,在当前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在发展当中,所以无论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值得我们度重视。


《科学主义在中国》从中国发展历史、科学精神与民族文化、中西方科学主义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然而关于“

科学对人们的人生观究竟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我却有不同的见解。


我认为科学主义对人的人生观的形成是具有正面影响的。科学并不等同于科技,二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科学还应该包括求实、怀疑和创新额科学精神。多年来,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越是强调科技的进步发展,就越是背离科学精神。近年来盲目追求科学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然科学精神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何利用科学主义为人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我想最好的就是强调科学精神,追求一种超越科学主义的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新模式,更好的发挥科技的生产力和文化功能,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以更快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美好目标。

TOP
35#

回复 31楼湖南第一师范彭文静的帖子

确实是,魏老师是个热气腾腾的人:~~
TOP
36#

网络研修心得: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网络研修心得: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吴建伟老师的研修主题是: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视频,我看完了研修全程,觉得受益良多。


研修开端,吴建伟老师首先介绍了美国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目的:培养出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小学生。我深深地觉得这三点几乎囊括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全部教学目标,几乎是教师们在课余进行课后反思的标杆。


接下来,吴老师罗列的现在国内小学科学课的现状:在某些地区不受重视;教材材料操作性不强;科学课操作不严谨;课堂内容太封闭等。我觉得这个罗列得非常全面。首先从观念的方面说,小学科学课程还没有到达全民重视的程度,很多城镇小学科学教师们还面临着所授学科不受重视难以开展的局面。


第二从教材的方面来说,我国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3到6年级版,共计8册,其中有一些编排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任课老师视具体情况调整。


第三就是教师教法的问题了。有的教师实验操作不严谨或者教学逻辑不严谨,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极深的影响。还有的老师教学风格扎实,事无巨细都在课堂上交给了孩子们,这样造成孩子的课外探究空间很小,不利于他们探究习惯的养成。


接着,吴老师介绍了5点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情况:


1、认知基础和新知识存在较大差距


2、知识呈现方式单调


3、缺乏成功感,教师忽略课堂实验结果


4、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不相符


5、教师个人魅力有限


针对这五点,吴老师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是情感方面:第一、真心的喜欢孩子,喜欢自己教授的学科;第二、保留自己的童心;第三、多多赞赏孩子。其次,我们应该灵活的处理教材,使之尽量靠近生活实际。最后,我们应该在探究和点拨时都留一手,养成卖关子的习惯。

TOP
37#

回复 35楼南昌师专黎霞的帖子

夜猫子啊夜猫子
TOP
38#

网络研修心得: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网络研修心得: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钱军红老师的研修主题是: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与桂馨出版的《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相差了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语:自主。但就是这个词语让我感觉熬跪碎膝盖。


一开始,钱老师首先介绍了自主探究的认识,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即:自发、主动。钱老师特别提到,一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自主的不是行为,更多的是思考;自主的不是程序,更重要的是内容。这让我想到,很多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喜欢将孩子的行为安排细化到每个人的任务,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之间很多冲突,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的确,这样做能让孩子们各司其职,至少不应为实验活动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但我认为,这样的矛盾不一定是无效的,相反,在自主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步学会商量,用细小的矛盾换取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钱老师谈到了如何设计自主探究的科学课,一共有4点建议。


1、整合环节,长时探究


钱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一些逻辑联系紧密的实验串起来,放到一起进行,这样可以使孩子们认识更立体,更丰富。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保障探究的有效性


这一点主要提到教师对课堂材料的把握应该更加全面,要尽量减少因为材料造成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准备的材料越全面越精致越好,有时过分精致的材料反而限制孩子的思想,效果适得其反。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材料越高级越好,应该深入的思考,这个材料是否真的适用于这堂课,是否存在大材小用或者简化了孩子的思维。


3、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关注活动后的探讨


在这一点上,钱老师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关于“没有答道老师想要的答案”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应该使用。这句话会在潜意识里暗示孩子们应该猜测老师的思维,猜测他们需要怎样的答案,而不是认真观察实验器材,看看你究竟能看出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真实的说话了,他们会变成猜测教师思维的投机分子。回想自己实习时的想法,我似乎也有意无意的说过这话,当时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愧疚。


4、给予必要、有效的指导,使探究朝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钱老师认为,教师指导应该是启发和提醒,并不是我说你照做。研修的最后,钱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指导应该用在什么时候,怎样指导,指导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hat when how 的问题。我一般都习惯于教师指导在前,学生活动在后。但仔细想想,指导一定要放在前面吗?放在试验后行不行,孩子们错过一次后再更正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50分钟的时间启发大家思考,这大概就是研修的魅力吧。

TOP
39#

《证明地球在自传》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证明地球在自传.doc (, 下载次数:61)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课名字叫《证明地球在自传》,其中涉及到了傅科摆的知识,难度比较大,很难跟孩子们讲清楚。为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个老师对这一课的处理方式挺好的,大家可以看一看!
TOP
40#

网络研修心得:在路上

                                                                  网络研修心得:在路上


黄国胜老师的网络研修《在路上》,在众多的网络研修中简直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全篇是以讲故事为主,却给人深刻的启迪。


对黄老师的研修我有两点非常感兴趣,以下将分开来说。


第一,黄老师讲到自己为了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历史课表演课本剧;地理课学习当小导游;建立小菜园用来观察动植物等等。我多么佩服黄老师敢于在课堂上做出这么多新鲜的尝试,毕竟一成不变的校园里独自做出改变是多么困难的事。


第二,黄老师的一段话说得我热泪盈眶,他说:我们执教的学科将会改变很多人的认识或人生轨迹,结果到现在都未必看得到,但这股力量多年后将会对某些人产生影响。能说出这段话,说明黄老师的信念真的很坚定。我们科学人坚信科学是对小孩影响最大的学科,但这些影响往往是慢性的,我们期待着这个过程。但很多家长朋友看不到,他们只看到眼前的进步,所以这真的很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坚持下去。


黄老师的课题是“在路上”,到底是什么在路上呢?科学教育在路上吧,这条路有多长呢?没有定数的吧。每个人的科教之路都是不一定的,有的人能走到80岁,有的走到退休,有的可能短一点,走到结婚生子。那我的会有多长呢?我想等我走到累了再说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