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基金会“苏湘科韵”彭文静专贴 [复制链接]

31#

感恩魏老师

                                                                                    感恩魏老师


我认为魏红春老师在一期培养中给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她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几乎找不出不满意的地方。诚然,这一年中,二组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活动开展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魏老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带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等的为我们考虑,每一个决定都是商量着来,讲求平等与合作的处事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在一期培养这一年,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感恩魏老师!我的评分100分没有一分是虚有的,每一分都是魏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我难掩的感激!

TOP
32#

自我评价

                                                                                          一期培训自我评价


时光飞逝,桂馨师范生一期培养竟然到了交卷的时候,十分不舍!


首先谈谈我在一起培训中的进步。第一,专业认同感越来越大。桂馨给我们提供了接触一线名师和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机会,弥补了大学课程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些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第二,教学理念更先进。通过跟一线名师的交流,我发现自己的专业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阅读完桂馨推荐和提供的专业书籍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探究为主,讲解为辅的课堂模式。第三,我学会了合作。性格使然,我一直不太习惯和善于与人合作,一年多的一期培养我与二组的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远赴四川参加了桂馨骨干教师培训,与来自其他学校,其他地区的师范生们一起参与活动组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接下来谈谈自己的不足:


第一,活动组织不够积极主动。我在一期培养中获得的比付出的多,别人为我提供的帮助远远高于我给别人提供的,这是让我十分遗憾的。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才疏学浅。如果能顺利进入二期,我希望能改变这个局面,尽己所能的为其他小伙伴提供帮助。


第二,必备技能不扎实。我感觉一年来我在理念和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所有的进步仅仅是停留在我的脑袋里,难以用文字进行表述。所以这是我目前最大的不足,文字表述力不强。


一年的时间很快,在我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的时候,一期培训就要结束了。我在这一年的活动中,获益匪浅,感恩桂馨!

TOP
33#

初评《上课记》

                                                                                                    初评《上课记》


机缘巧合,看了一点点《上课记》,因为暂时还没有看完,所以只能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第一、王小妮作为诗人,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师范教育,通常来说,是不擅长于教育事务的,然而透过文字,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常热爱教育,精于教育的形象。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谆谆善诱的,她的性格很适合于从事教育行业。另一方面,较之于专业教师,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反而更纯粹,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我认为一个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对教育是存在敬畏之心的,至少,我自己就是这样。我看得到教育在孩子身上显著的作用,反而不敢过多的去利用它。而作者,却能充分的利用教育的机会,对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对诗人自己也是很好的提升机会。


第二、王小妮的文字是具有灵性的。我最近很在意每一本书作者的气质。感觉本书作者王小妮就是具有灵性的一类人。每一段话,同样是写教学效果,甚至于同样是写课堂实录,他的文字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好的文字,就像好的声音一样,是具有磁性的。我觉得多看诗歌是有利于文字灵性的养成的。


第三、我看到了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文字之间是冲突的。今天看了本书才觉得万事万物都有他的连通之处。我也可以自己记录自己的教学,写自己的上课记。


评论十分简短,是没有看完全文的缘故,其他等看完再评。

TOP
34#

从科玄论战想开去——读《科学主义在中国》有感

                                               从科玄论战想开去——读《科学主义在中国》有感


1923年,中国爆发了“科玄论战”,论战双方围绕科学对人生观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其中张君劢和丁江文的观点最为突出。


张君劢认为科学主义强调物质文明。过分夸大科学的作用,会导致国家政策偏重工商。在这样的影响下,国人会产生逐物的人生观。由此来看科学主义对人们的人生观有大量的负面影响。



丁江文则认为科学主义不仅仅是专注于向外,更是教育和修养的最好工具。学科学的人因为天天都在追寻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具有追求真理的能力,更有爱真理的心。所以,科学教育对于人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科学主义对人们人生观的形成,应该具有正面的影响。


科学对人们的人生观究竟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这是二人争论的关键。李丽博士在《科学主义在中国》这本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李丽博士认为科学主义是西方理性主义和近代欧洲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坚信科学真理的绝对性、科学方法的普适性、科学价值的扩张性的哲学信仰和观念。

张君劢、丁江文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二者对科学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时至今日,人们对科学主义的存在不同理解,因而褒贬不一:以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中国尚缺少科学精神为由呼唤科学主义者有之;以科学主义的价值极端化所带来的种种危害为由极力反对者亦有之。


李丽博士认为对科技重视不够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提高。对科技的过分倚重就会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也同样会阻碍人们的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所以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且它作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现象反映,在当前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在发展当中,所以无论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值得我们度重视。


《科学主义在中国》从中国发展历史、科学精神与民族文化、中西方科学主义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然而关于“

科学对人们的人生观究竟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我却有不同的见解。


我认为科学主义对人的人生观的形成是具有正面影响的。科学并不等同于科技,二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科学还应该包括求实、怀疑和创新额科学精神。多年来,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越是强调科技的进步发展,就越是背离科学精神。近年来盲目追求科学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然科学精神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何利用科学主义为人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我想最好的就是强调科学精神,追求一种超越科学主义的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新模式,更好的发挥科技的生产力和文化功能,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以更快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美好目标。

TOP
35#

回复 31楼湖南第一师范彭文静的帖子

确实是,魏老师是个热气腾腾的人:~~
TOP
36#

网络研修心得: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网络研修心得: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吴建伟老师的研修主题是: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视频,我看完了研修全程,觉得受益良多。


研修开端,吴建伟老师首先介绍了美国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目的:培养出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小学生。我深深地觉得这三点几乎囊括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全部教学目标,几乎是教师们在课余进行课后反思的标杆。


接下来,吴老师罗列的现在国内小学科学课的现状:在某些地区不受重视;教材材料操作性不强;科学课操作不严谨;课堂内容太封闭等。我觉得这个罗列得非常全面。首先从观念的方面说,小学科学课程还没有到达全民重视的程度,很多城镇小学科学教师们还面临着所授学科不受重视难以开展的局面。


第二从教材的方面来说,我国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3到6年级版,共计8册,其中有一些编排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任课老师视具体情况调整。


第三就是教师教法的问题了。有的教师实验操作不严谨或者教学逻辑不严谨,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极深的影响。还有的老师教学风格扎实,事无巨细都在课堂上交给了孩子们,这样造成孩子的课外探究空间很小,不利于他们探究习惯的养成。


接着,吴老师介绍了5点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情况:


1、认知基础和新知识存在较大差距


2、知识呈现方式单调


3、缺乏成功感,教师忽略课堂实验结果


4、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不相符


5、教师个人魅力有限


针对这五点,吴老师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是情感方面:第一、真心的喜欢孩子,喜欢自己教授的学科;第二、保留自己的童心;第三、多多赞赏孩子。其次,我们应该灵活的处理教材,使之尽量靠近生活实际。最后,我们应该在探究和点拨时都留一手,养成卖关子的习惯。

TOP
37#

回复 35楼南昌师专黎霞的帖子

夜猫子啊夜猫子
TOP
38#

网络研修心得: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网络研修心得: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钱军红老师的研修主题是: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与桂馨出版的《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相差了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语:自主。但就是这个词语让我感觉熬跪碎膝盖。


一开始,钱老师首先介绍了自主探究的认识,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即:自发、主动。钱老师特别提到,一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自主的不是行为,更多的是思考;自主的不是程序,更重要的是内容。这让我想到,很多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喜欢将孩子的行为安排细化到每个人的任务,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之间很多冲突,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的确,这样做能让孩子们各司其职,至少不应为实验活动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但我认为,这样的矛盾不一定是无效的,相反,在自主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步学会商量,用细小的矛盾换取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钱老师谈到了如何设计自主探究的科学课,一共有4点建议。


1、整合环节,长时探究


钱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一些逻辑联系紧密的实验串起来,放到一起进行,这样可以使孩子们认识更立体,更丰富。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保障探究的有效性


这一点主要提到教师对课堂材料的把握应该更加全面,要尽量减少因为材料造成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准备的材料越全面越精致越好,有时过分精致的材料反而限制孩子的思想,效果适得其反。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材料越高级越好,应该深入的思考,这个材料是否真的适用于这堂课,是否存在大材小用或者简化了孩子的思维。


3、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关注活动后的探讨


在这一点上,钱老师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关于“没有答道老师想要的答案”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应该使用。这句话会在潜意识里暗示孩子们应该猜测老师的思维,猜测他们需要怎样的答案,而不是认真观察实验器材,看看你究竟能看出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真实的说话了,他们会变成猜测教师思维的投机分子。回想自己实习时的想法,我似乎也有意无意的说过这话,当时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愧疚。


4、给予必要、有效的指导,使探究朝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钱老师认为,教师指导应该是启发和提醒,并不是我说你照做。研修的最后,钱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指导应该用在什么时候,怎样指导,指导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hat when how 的问题。我一般都习惯于教师指导在前,学生活动在后。但仔细想想,指导一定要放在前面吗?放在试验后行不行,孩子们错过一次后再更正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50分钟的时间启发大家思考,这大概就是研修的魅力吧。

TOP
39#

《证明地球在自传》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证明地球在自传.doc (, 下载次数:88)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课名字叫《证明地球在自传》,其中涉及到了傅科摆的知识,难度比较大,很难跟孩子们讲清楚。为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个老师对这一课的处理方式挺好的,大家可以看一看!
TOP
40#

网络研修心得:在路上

                                                                  网络研修心得:在路上


黄国胜老师的网络研修《在路上》,在众多的网络研修中简直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全篇是以讲故事为主,却给人深刻的启迪。


对黄老师的研修我有两点非常感兴趣,以下将分开来说。


第一,黄老师讲到自己为了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历史课表演课本剧;地理课学习当小导游;建立小菜园用来观察动植物等等。我多么佩服黄老师敢于在课堂上做出这么多新鲜的尝试,毕竟一成不变的校园里独自做出改变是多么困难的事。


第二,黄老师的一段话说得我热泪盈眶,他说:我们执教的学科将会改变很多人的认识或人生轨迹,结果到现在都未必看得到,但这股力量多年后将会对某些人产生影响。能说出这段话,说明黄老师的信念真的很坚定。我们科学人坚信科学是对小孩影响最大的学科,但这些影响往往是慢性的,我们期待着这个过程。但很多家长朋友看不到,他们只看到眼前的进步,所以这真的很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坚持下去。


黄老师的课题是“在路上”,到底是什么在路上呢?科学教育在路上吧,这条路有多长呢?没有定数的吧。每个人的科教之路都是不一定的,有的人能走到80岁,有的走到退休,有的可能短一点,走到结婚生子。那我的会有多长呢?我想等我走到累了再说吧。

TOP
41#

triangle 影评

前几天刚刚看完韩剧《triangle三角》,是一部颜值、演技与bug并存的偶像剧。


剧情围绕小时不幸离散的三兄弟展开,大哥张东秀是一名刑警,充满正义感的同时内心怀着幼年抛弃弟弟的深深地愧疚感;二哥许英达成长为穷凶极恶的黑社会,虽然名誉极差被称为无恶不作的狗垃圾小混混,却依然心怀梦想,在遇到女主吴静熙之后更是抛开过往,最终逆袭;三弟尹良河年幼时被杀父仇人收养,过着有钱人家公子的生活,看似完美的成长过程,其实背后有很多压力,由于害怕被抛弃,甚至患上忧郁症和恐惧障碍。


这部剧是金在中的回归之作,演绎水准很高。我本身对金在中没有很好的印象,只觉得是人气很高的高颜值低男子气概的偶像,看完这部剧几乎完全改观。金在中饰演的许英达是该剧的灵魂人物,前期混混的无赖,后期反转的逆袭,金在中都表现的游刃有余。演绎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尤其是英达在黑社会时,眼神中的凶狠;碰到女主后,眼神中透露出的爱慕和无可奈何,表现得十分完整。演技上看金在中确实很棒,当然同剧的林时完也不差。林时完本身具有近乎完美的脸,身材比较瘦弱,出演忧郁多金的富家公子再合适不过。本身就十分悲情的角色,配上他的演绎,一举手一投足更加惹人心疼。


光从演员层面看一部剧是远远不够的。刚刚说过这部剧是颜值、演技与bug并存的,谈完了颜值和演技不得不说说该剧的bug。


首先是剧情,我们不说失散多年的三兄弟重新相认的难度和可能性,本身无巧合不电视剧。第一、幼年时张东澈弄丢弟弟后出走孤儿院,他记不清弟弟被什么人领养很正常,然而当时已经12岁的大哥回到孤儿院竟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弟弟被什么人收养。第二、连小学都没上过的许英达可以在入驻赌场后短短几天内学会赌场一切事务,并且顺利提出可以秒杀尹良河的销售措施,收到会长盛赞,这让从小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尹良河情何以堪?更重要的是黄新惠女士还在安慰尹良河时说出“良河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话来,毋庸置疑个毛啊。第三、剧中黄新惠女士开了外挂般的厉害。她不仅能帮尹良河进行心理干预,还能帮助许英达进行催眠找回记忆,必要时刻还能坐进审讯室审讯犯人,更过分的是黄新惠女士本身职业竟然是给犯罪分子画像的绘画师,呵呵,我慧会忙死哒好吗。第四、尹良河在剧中就是负责放狠话的,到处跟人说别惹我云云,其他演员也不断说“被尹良河在背后打一暗棍”,暗棍毛呀,明明是正面侧面表现尹良河的凶恶,却没有真正的情节表现,光靠嘴里说是没用的啊。


总体来讲,该剧的演绎情况还是不错,作为偶像演员来讲,是很高的水准了。让我评分的话,7.5分,2分给金在中,2分给林时完,2分给其他演员,1分给选人的导演,0.5分给剧情,不能再多了。

最后编辑湖南第一师范彭文静 最后编辑于 2016-09-18 15:42:41
TOP
42#

乡村科学课初体验

乡村科学课初体验


                       8月31日 写于山塘小学


    今天,正式体验了一把乡村科学教师,在四年级自己班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堂科学课。
本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21人。我将全班同学分为8组,每组5人。另一个五年级的班32人,我把他们分为8组,每组4人。这也许是乡村小学科学课的优势吧!
    第一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探讨了“什么是科学?”“你想上什么样的科学课?”“给科学课定规矩”等三个问题,采取的是让孩子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于孩子三年级基础比较薄弱,采用这样的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分享能力,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总体来说,我感觉情况没有想象的差,一切都会好起来!
TOP
43#

我最近的困惑

我最近的困惑

                94写于山塘小学

最近上课,无论是哪个科目,哪个年级的孩子都感觉参与度不高,孩子们总是撑着腮帮子,瞪着大眼睛看着我,让做笔记就做笔记,让翻书就翻书,很难说他们到底有没有走神,可是参与度好就是不好,我在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有二:

1.
教师的课堂表现力太强,盖过了知识本身,喧宾夺主,让孩子们有了看戏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走神,并不是因为对知识本身的迷恋。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太过浮夸,远远超过了课堂需要的量。

2.
学生没有举手发言的习惯。学生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表现的习惯。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只要加以引导,一切都会好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还需要继续验证,但一切都会好起来!

TOP
44#

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的实验(一)》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的实验(一)》教学反思

                     95写于山塘小学

本周第一节科学课,我在五年级上了第一课《种子发芽的实验(一)》,感觉不太好。

孩子们已经提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然后我拿出一颗绿豆,问哪些条件是必须的,问题重复,很多孩子搞不清我到底要问什么。下次若上课,我会选择直接拿出绿豆种子问他们,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删除掉开始的讨论。

有一个女生提出“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的猜想,我意图引导孩子们反驳这个孩子,引出实验,花了很长的时间。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不应该花那么大的功夫去引导,直接说出“做个实验吧!”省的浪费时间。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方案上。

有一个孩子在一开始就点明土壤不是必须条件,我直接选择擦掉了这个猜想,其实还有很多同学没明白他的意思,但我为了后面的教学比较好开展,选择忽略了这个内容。

在设计实验时,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我对教材不熟,不知道五年级孩子对对照实验的基础。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会太过高深,很多孩子没有任何想听的兴趣。这让人很困惑,到底怎么介绍比较好。

孩子们的具体实验情况我都没有调控,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完善好。甚至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把任务落实下去,还要多加跟踪和监控。

TOP
45#

四年级科学《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96写于山塘小学

   上这一课感觉有点匆忙,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甚至利用科学课前的十分钟给学生抄作业,整顿纪律。以后最好不要这样,让孩子觉得科学课不重要,甚至埋下了科学是杂课的坏印象。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说。

   另外今天安排了出教室看天气,观察天气,并形成一句话的记录。学生记录情况相当不好,太艺术化,要么写得很少,典型的科学素养差,只有做实验的习惯,没有记录的习惯。还要推行科学记录本,尽量慢慢训练吧。

TOP
46#

我的写作教授观

我的写作教授观

带着四年级语文老师的身份,我又一次陷入了新的苦恼。“作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是教作文方法吗?还是教好词好句呢?

最近一次布置孩子写日记,突然觉得好的习作应该不是为了考试而生的。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如何审题,如何扣题,如何得分。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苦闷、恐惧和担忧。教会他们利用手中的笔,传播自己的欢乐,记载自己的回忆。等到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也许会被生活折磨得难过不已,被巨大的压力压抑的狼狈不堪,还能利用手中的笔,寻找一个情感的宣泄点,还能利用手中的笔,与世界交流。有了这个技能,他们就永远不会被世界孤立,永远不会因为孤独而选择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有一天他们功成名就,再一次翻开幼年时期的习作,还能顺利回忆起无忧无虑的孩提时光。

这就是我的作文教授观,也许短期内,不会是最见效的教授方法,但我相信,从长远看,一定会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TOP
47#

研修心得——魏红春讲“课堂管理”

              彭文静

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魏老师关于科学课堂管理的套路!

929730,我们再次相遇在桂馨科学教育交流群,参加本月的网络研修。这次的主讲人是敬爱的魏红春老师。魏老师是江苏省徐州市的小学科学名师,还是我们桂馨二组的指导员。长达一年的网上接触加上两次线下活动的面对面交流,我感觉魏老师十分亲切,也对今天的交流格外期待。孔子在《学记》中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魏老师的研修主题是《说说课堂管理》,结合前几次的研修主题来看,这次的研修主题不再从高端理念、国内外科学课对比入手,而是选择了我们身边的科学课,说“课堂管理”这个令每个新科学教师头痛的话题,立意新颖亲民。纵观最近桂馨大群的网络研修,王平老师多次关于教学理念,中美教学差异展开讨论,就像餐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高荤大菜,而单道华老师的《用心上好第一课》和魏红春老师的《说说课堂管理》就像一道道清脆爽口的清粥小菜。我们需要高蛋白的荤菜让我们见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需要维生素丰富的清粥小菜帮我们把好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

我常常感恩,桂馨给了我们多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像我一样被桂馨和各位名师一口“菜”一口“肉”喂大的年轻教师,我们这群伴随着“网络研修”成长起来的科学教师,这群一入职就抱团前行的年轻人,究竟能给国内科学教育带来多大的变革?我不清楚,但我很期待。

纵观魏老师的研修,我认为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逻辑严明。

首先,魏老师谈到了课堂管理的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个概念,首先提出了课堂管理的主要实施人是教师,但是不是仅仅只有教师呢?当然不是,魏老师在后面又一次进行了解释。接着,这个概念限制了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课堂管理当为了课堂服务,它绝不能是为了逞老师威风和维护老师一人独裁而存在。

接着,魏老师谈到了课堂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在原则中有一条: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大概就是我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吧!

魏老师总结了多条科学课堂乱想,如随意说话、看课外书等,短短的几个词语,却有满满的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令新老师们头痛的科学课堂常态。原来名师的课堂也是由乱想走向井井有条的,果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啊!

课堂出现乱象,新教师们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对策,魏老师总结了几条错误的应对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强硬地打断孩子们,粗鲁地把孩子的注意力抓回来,这样做,往往难以取得好效果,还会让教师陷入苦恼。

针对这几种课堂乱象,魏老师给出了好几条建议,总结起来就是建立课堂规范,功夫花在平时。这里提到的班干部要及时跟进,进一步解释了课堂管理概念中老师是不是唯一的实施者的问题。教师当然不是课堂管理的唯一操纵者,以班干部和小组长为代表的还有一群执行者以及其他学生组成的参与者,可课堂管理绝非教师一人之独角戏。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而我以为课堂管理也类似于治理国家。课堂规范犹如法律,一部具有公信力的法,除了拥有完善的内容,更拥有落到实处的执法监察。所以我们制定好课堂规范之后要努力去执行,这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另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座位表,熟悉学生,降低陌生感,进而产生教师威严。

最后就是“用教学艺术吸引学生”。除了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之外,教师还应多多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更要深入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当然,还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那就是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接下来,魏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的学生作品做了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用心准备之后的科学课,与我的课堂对比,我上的远远没有这样的严谨丰富,真是愧疚!

最后,魏老师谈到科学老师的绝活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从平常的朋友圈就能看出来,魏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科学教师不就应该这样闲不下来,随时走出门去,随时拥抱世界吗?所以啊,我一定要改掉“宅”的毛病,闭门造车显然是没有结果的。

最后,结合部分老师的疑问,我对本次研修提出两点思考。

1.如何利用班主任职务之便为科学课“谋福利”?讨论环节中,很多老师提出了对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不满。他们对科学课的开展起到一些阻碍作用。但反观我的工作,好像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我就是班主任啊!除了不干扰,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情况下,给科学课谋求一些便利呢?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某些教师提出的回家再进行试验,完善科学记录本的做法,是否靠谱?我想,这样的确能解决科学课时长不够的问题,但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于家庭实验,一些长期性的,实验周期比较长的,如“观察植物生长”就比较合适,另外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实验就不太合适了。

以上就是我研习了929日魏红春老师《说说课堂管理》之后的心得体会。

TOP
48#
TOP
49#

学习了,感触颇多
TOP
50#

“全课程”理念乡镇化——“朱立锋 基于农村自然资源的科学课程探索” 网络研修参后感

“全课程”理念乡镇化

“朱立锋 基于农村自然资源的科学课程探索” 网络研修参后感

“全课程”几乎是现下最为火爆的教学概念之一。

因为开展“全课程”教学实验,北京亦庄小学扬名全国。新疆克拉玛依市的两所学校,也因为全课程教学实验在当地十分著名。究竟什么是全课程?它为什么能如此引人注目?它到底有没有可能在所有的公办小学推行?接触这个概念不久的我脑袋里充满了疑问。

上周,桂馨科学师范生网络研修活动邀请到了朱利锋老师,做了一堂精彩的《基于农村自然资源的科学课程探究》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全课程推广的另一种形式。

朱利锋老师是浙江省永嘉县石公田小学老师,这所小学位于楠溪江支流边,那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也就催生出了以朱老师为领头人的乡村全课程项目《山水田园课程》。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是教育,朱利锋老师如是说,他把身边的一山、一水、石头、植物、动物、社区、环境等统统利用起来,把他们充分做成了教育资源。如“沐雨”、“油菜花开了”、“豌豆花”、“生命的奇迹”“我们的汀步哪里去了”等等。

  听了朱老师的介绍,我们深刻的感觉到,孩子们何其有幸,能碰到如此具有创新精神,开创精神的老师。

  因为只有28个孩子,寻常意义上的全课程面临的几大问题:育人观、教学方法、家校联动等等都变得更好解决。山村小学的特殊性,让学校具有了更高的教育自治权。就像章鼎儿老师的评价:永嘉石公田小学是中国山村教育的一个奇迹。作为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麻辣鲜师,尤其是承担着乡镇小学科学课程开展重任的我们,从朱老师这里学到了开展科学课程的另一种可能。

  在这次分享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老师们关于《水土流失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在水槽中利用喷壶模拟雨水的模拟实验,而是直接在学校操场上,用天然雨水和泥土进行实验。一则,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原先的模拟实验,水流的大小比较难以控制,水槽中水土流失情况不算明显。二则,直观的展现了雨水带走泥沙的场景,还可以把教科书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和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结合起来,一并授课,加深孩子对课程的印象。

  第二,学校奖品十分别致。一棵大白菜也能作为一个奖品,这听起来简直有点忍俊不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我们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靠小奖励小奖品拉拢的肤浅的学习行为,应该是深层次的唤醒孩子思考的欲望。爱上思考的孩子,就算奖品只是一棵大白菜,也能让他兴奋不已!

  第三,王平老师最后提到的,这样的课程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朱老师没有对此进行完整正面的回答,但是大家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我所查阅的资料中,教学评价的的确确是所有全课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无论是北京亦庄小学的孩子们,还是石公田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只要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立刻就会有人问,这些孩子能参加高考吗?他们的分数会怎么样?如果没有优秀的学历他们能找到工作吗?考试,成绩,依然是社会和家长最最关心的问题。但我想考试只是众多教学评价手段中的一种,考试成绩如何只能反映孩子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全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一大进步,相信将来考试也会做出更加利于孩子发展的改革!

以上就是我对朱利锋老师《基于农村自然资源的科学课程探索》分享的心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