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科海远航组员赵雅珉个人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11#

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中获取很多有关食品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解释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2、经历收集、整理食品包装上信息的活动过程,获得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
3、 在探究保质期影响的原因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信息,科学购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整理信息。
难点:探究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
教学环节
导入:同学们喜欢喝酸奶吗?你们有没有发现超市里酸奶经常买一送一?你觉得为什么要买一送一啊?那我们如果要买的话要注意什么呢?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已经能够从包装袋上了解到食物的信息了,其实食品包装袋上还有很多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环节一:食物包装袋上还有那些信息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看看你能获得多少信息。小组同学可以轻轻讨论。
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B、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C、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D、教师指着缺口问:这是什么?这个小缺口有什么用呢?  师:是的,当我们没带剪刀时,有些包装不容易打开,而这小缺口就像我们随身带着的剪刀,让我们很方便地打开
环节二:食物包装袋上有什么信息同学们看不懂的吗?看来大家都看不懂包装袋上很多奇怪的配料,请阅读食品的配料,把我们熟悉的,含有营养的配料找出来,想想这种食品在食物宝塔中处于什么位置,找出不熟悉的配料,了解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环节三:接下来我们再研究一下包装袋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看一则新闻,谈谈你的想法。
TOP
12#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播下了种子才能收获。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种子,你们认识吗?你说怎么区分种子的?外形怎么不一样了?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交流,找出种子外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刚才同学们讨论得这么激烈,有谁想要发言的吗?(小 扁 颜色 都没有棱角,种皮都能拨开,光滑,坚硬 结构相似 蚕豆上黑黑的地方和黄豆上白色的相似)我们把这个叫做种脐,你从这个名字联想到什么?对了 它和肚脐相似,是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观察了种子的外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种子内部是怎样的?可是干干的不好分开,怎么办呢?对了,浸泡 这是2天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浸泡在水中的种子,还记得那时候加了多少水吗?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变化?水去哪里了呢?同学们计算一下三种种子分别吸收了多少水。看来种子很爱喝水呢!
环节二: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解剖这些可爱的种子了,在解剖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先画一画种子的内部结构。谁愿意分享一下。还有什么疑问吗?对了,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动作要轻,不要破坏种子内部结构2.解剖出来后,将你看到的不同部分画下来。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整理材料是非常好的习惯,第三小组做得很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好实验材料了,谁来汇报一下?这个小圆片长成什么呢?平时吃蚕豆,说营养丰富,不可能说胚芽他们营养丰富,肯定是这个小圆片。你们还找到什么?另一头尖尖的会长成什么?又出现分歧了,找证据(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根,尖尖的就长成根。)非常好,我们把除了种皮剩下的叫做胚。你能给刚刚找到的部分起个名字吗?对了,长成根的叫胚根,长成茎和芽的叫胚芽,那这个长得像叶子的呢?胚叶吗?科学上我们叫子叶。
环节三:同学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决定将种子送给同学们继续观察。记得记录你们的观察现象哦
TOP
13#

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光是直线传播的
2、    过程与方法
(1)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    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    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趁机教师离开讲台,手悄悄拿镭射笔,不开。)教师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再仔细观察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
生:观察到光斑,马上会意识到老师手中有镭射笔(激光笔)
师:哈哈,被你们发现了。那么,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跑到黑板上的呢?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学生用手指来演示光的路线,一般都会是直的。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一:
师:刚刚同学们说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你依据的是什么呢?
生:舞台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太阳光,叶子缝隙中透过的光线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很激烈,有的说舞台的灯光,有的说从云层中透过的太阳光,还有的说从叶子缝隙中透过的光线,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是非常棒的,只是,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实验设想,教师适时出示弯管和直管,请学生来证实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刚才大家的实验方案都不错。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组材料(教师随机出示),分别是一个手电筒,三张有小孔的纸,一张没有小孔的纸,你们能不能用上这些材料,也来设计一个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端正的做好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呢?
生:分享实验方案
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生:在实验时可以左右移动某一张白纸,如果不能在屏上看到光斑,则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这位同学在倾听同学发言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而且逻辑非常严谨,值得学习!大家掌声鼓励
生:鼓掌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下面请第一小组代表上来分享实验结果
生:分享实验结果
环节二:
师:刚才的两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奖励大家的杰出表现,老师准备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想不想现在就做?
生:想
师:用镭射笔照射果冻,清楚的看到光传播的路线,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实验材料,大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师:学了今天的内容,谁能解释一下影子形成的原因
生: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关于光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看个视频了解一下
生:看视频
环节三:
师:大家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师:看来今天的收获很大呢!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导入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教师板书。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师: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
生:土壤里,河边
师:那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它是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怎么通过实验来证明呢?
环节一:
师: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生: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师: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蚯蚓的数量可以增加几条,实验可以多进行几次,这样更准确
生:要等几分钟再打开盒盖观察
师:这两位同学都考虑的非常周到,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个温馨提示,谁能解释一下吗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重复实验。
师: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之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三小组同学准备的很好,下面请第三小组同学汇报一下。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那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生:我觉得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环节二:
师: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完成学案单
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举一反三,设计得非常好,接下来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整理好实验仪器了,下面请最先完成实验的第六小组进行汇报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那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环节三: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说说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生: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师:跟蚯蚓一样,其实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大家看ppt上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生:回答
课堂小结:
师:谈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设计实验方案
生: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师:总结的非常好,所以最后,我们该如何对待陪我们上了一堂课的蚯蚓兄弟呢?
生:把蚯蚓送回家
师:真是个爱惜小动物的孩子,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              干燥
                阴暗               光亮
TOP
15#

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同学非常有表演天赋,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呢?
学生上台表演节目: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个慵懒的午后,喜羊羊,懒羊羊,和慢羊羊正在草地上开心的吃着草。这时候,灰太狼出现了,他想吃掉小羊们,这时候羊羊们利用它们的聪明才智,团结起来打败了灰太狼)
师:大家说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生:好
师:希望有一天老师能在好莱坞的舞台看到他们的身影,下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想他们
生:鼓掌
环节一:
师: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在刚才几个同学扮演的生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什么关系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羊吃草,狼吃羊
师:如果用符号来替代吃,你们想要用什么符号?
生:……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有的说用省略号,有的说用大于号,还有的说用破折号,其实,食物之间是能量的流动,草里的能力流到羊里,羊里的能量流到狼里,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
生:箭头
师:我们把这样链状的结构叫食物链,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大家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写出视频里包含的食物链
生:观看视频,写出食物链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对吗?
生:对
师:这几条食物链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讨论了
生:讨论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端正的做好了,你们说说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生:有的是吃别的食物来生存,有的是自己生产食物
师:我们如果给他们起名字,叫什么呢?
生:能够自己生产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靠吃别的食物来生存的叫做消费者
师:说得非常好
环节二:
师:接下来老师增加难度,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
生:想
师: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学案,你们用箭头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生:完成学案
师:刚才同学之间讨论得非常激烈,老师发现你们很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谁愿意上来汇报
生:汇报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有没有补充的?
生:有个箭头标错了
师:这么细小的问题同学都发现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刚才我们的食物连接当中,全部连接起来像什么?
生:像个网
师:拿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呢?
生:叫做食物网
师:那么什么是食物网呢?
生:
师:说得非常简洁我们一起看一下什么叫食物网
环节三: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事例,像农民伯伯解释一下为什么
生:虽然麻雀吃稻子,但是麻雀也吃虫子,没有麻雀虫子就没有了天敌,所以稻子就被害虫吃掉了
师:如果你是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生:……
师:说得好不好?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把我们今天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升华!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TOP
1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1.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 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复习一下
师:视频中说岩石最终变成土壤了,你们相信吗?
生:半信半疑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土壤中有什么,用证据证明土壤是或者不是从岩石变化而来的?
环节一: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里有什么呢?
生:观察,实验
师:怎么观察
生: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通过实验
师:这位同学想出了很多非常棒的方法,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干土和湿土,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观察并且记录结果
生:观察记录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记录的差不多了,有没有谁愿意上来汇报一下湿土的实验结果啊
生:有水,小动物,植物
师:那么在干土中你们又有哪些发现呢
生:有沙子和小石子
师:很好,科学上有他们专门的名字,请同学们阅读5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生:阅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土壤中有砂砾,沙,粉沙,黏土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放大后的照片
生:观看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的非常的细致啊,你们觉得土壤里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空气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观察不到,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进行观察
环节二:
师: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实验,完成学案
生:实验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就做得很好,下面请第一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说倒入的时候出现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静置后发现沉积物分为四层,越往下颗粒越大,从上到下分别是黏土,粉沙,沙,沙砾,还有补充的嘛?
生:还有漂浮在水面的好像是腐烂的树叶
师: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我们把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叫做腐殖质,一般是黑色的,土壤腐殖质越多颜色越黑
环节三:
师:由于我们知识有限,土壤中还有东西没发现呢!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生:观看视频
师:大家又学到了什么
生:土壤中还有矿物质颗粒,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师:很好
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土壤中有沙砾,水,腐殖质,空气,动植物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非常大,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背景分析:学生已经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一定了解,但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不是很清楚,往往觉得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这时候教师不要否定学生,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证实。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花大量时间指导。
种子发芽实验(一)
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ppt上的照片,最近大家出去玩有没有带过这个卖萌神器啊?带过的举手
生:举手
师: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戴过,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种子的芽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绿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啊?
生:好
环节一:
师:可是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有的说需要土壤,有的说需要阳光,有的说需要适合的温度,还有的说需要浇水。那我们怎样证明呢?
生:实验
师:接下来请小组合作,以水分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计划。如果哪一小组讨论结束了,请你们坐端正,以你们的坐姿告诉我,你们已经完成讨论了。
环节二:
师:大家都做得这么端正,看来已经完成了,谁愿意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方案,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的嘛。老师看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生:我觉得两个组的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研究需不需要水时,要保证阳光温度和土壤这些都是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居然想得这么周到,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呢。
生:我觉得每组应该用多粒种子,这样更加准确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有道理,接下来请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实验计划。
生:修改实验计划。
师:有没有同学想要展示一下你的实验计划
生:展示实验计划
师:这个实验中,一组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其他的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完成导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生:设计试验计划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计划?投影学生的实验计划
既然大家都已经设计好了方案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验吧
环节三:
师:关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个建议,请大家看大屏幕,能看懂吗?请解释一下
生:实验时要进行编号,每天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
师:很好,知道为什么纸巾上要按三个洞吗?
生:防止种子乱跑
师:非常好!老师看到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这个实验需要耐心,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现在请大家整理好实验材料,边整理边思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老师看到大家已经整理好了实验仪器,请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课堂小结:
生:我学会了设计实验方案
生:我学会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师:总结的非常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8#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现象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推测;2.能够根据推测进行改变“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摆绳的长度” 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2.认识到在实验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3.感受合作探究的快乐,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别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难点: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因素,经过反复的测量收集到比较真实可信的数据,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摆的组成,也能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摆,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摆15s可以摆动13次。你们有没有办法增加摆在15s摆动的次数?
摆锤的重量
摆绳的长度
环节一:在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们必须先完成老师给你们的任务。大家先制作一个每15秒摆动x次的摆,具体多少次请看任务单。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同一大组制作相同次数的摆2.小小组之间选择不同重量的摆锤3.轮流操作,精确测量,小小组要相互检验4。实验时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老师看到大家都完成好实验了,请将你们的摆拿上来,换取下一个任务
环节二: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有不同意见吗?
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当摆绳不变的情况下,摆锤重量不同,摆的次数相同,所以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还有没有别的发现?你得出的结论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大家同意吗?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想要把老师这个摆改成15s摆动15次,摆线应该改为多长?22cm为什么?那如果要做一个60s摆动60次的摆呢?摆线应该是多长?
小结: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摆,它和之前那个绳子长度一样,你们觉得这个摆15s摆动多少次?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一起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  有关
摆绳长短  无关
TOP
19#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导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听话的马铃薯,如果把它放入杯子中,会怎么样呢?老师说它会浮起来,你们信不信?看,这个马铃薯是不是很听话】谁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环节一:【这位同学说老师这杯不是水,是其他液体,可是没有证据老师可不会承认】【有同学想要尝一下,你不怕老师放的是毒药啊?对于不知名液体不要随便去尝哦!烧一下倒是可以试试】【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一些温馨小提示要给大家,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刚烧好的铁片温度很高,不要用手碰哦!开始实验吧!】【看来还是没能骗过你们啊!这白色粉末是什么呢?有的说是食盐,有的说的糖】
环节二:【其实老师的确在里面加了食盐,所以马铃薯就在液体中浮起来了,你们想不想试试啊?】【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尽量节省食盐,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不管是一次8g8g加还是10g10g加都没有关系,实验记得分工合作并且完成我们的实验记录单哦】【还有问题吗?有同学说能不能用白糖,当然可以,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用白糖试试】【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的马铃薯没有浮起来?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环节三:【老师看大家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个视频放松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学以致用【为什么在液体中溶解一些物质后马铃薯就浮起来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
板书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水-------------沉
盐水-----------浮
TOP
20#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导入:【课前我们听首歌,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做,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好朋友的手很冷,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热起来呢?】【这位同学非常有奉献精神啊,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捂热别人,还有吗】【这个注意不错,我们大家一起试一下,什么感觉?板书热起来了】
环节一:手冷解决了,那要是你的好朋友全身的冷又该怎么办呢?
(跑步,晒太阳,穿衣服,洗澡,电暖器,吃点热的东西)
【那这些方法使人热起来的原理是不是不一样啊?我们先来看看】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外界给予热量,运动加快能量转化
环节二:【衣服究竟是通过提供热量还是阻止热量散发来使我们热起来的呢?请小组讨论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我们要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请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设计好实验方案了】【老师看到大家都端正的坐好了,证明已经完成讨论了,谁来说说】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大家实验结果都是一样吗?既然衣服不能生热,究竟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热起来了呢?大家一起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衣服他是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只是起到保温的作用。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热起来了
晒太阳、烤火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