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共同体章兴波专帖 [复制链接]

41#

2018主要业务成绩       
1.课题:无
2.论文:无
3.课程:《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正式出版     并拍摄了系列微课
4.团队:共同体团队、共同体核心组
5.公开课讲座:无
6.辅导学生:省网络赛团体一等奖。个人奖略
TOP
42#

2019年的第一个月,眨眼过去三分之二!2019年的增长点在哪里?
一、阅读:
         读几部好书,整理一些感受!
二、培训学习:争取参与更多的活动,多向大家学习。
三、磨课上课:深入钻研课堂教学,整理提升;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争取上公开课。
四、文章:撰写两篇论文案例,力争获奖发表。
五、课题:开展一个课题,争取立项获奖。
六、课程:继续完善《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课程。
七、培养:抓好校教研团队建设,推出新教师和骨干名师。
TOP
43#

看到章老师的小区规划照片,想起了10年前的场景模型,时间过得真快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19/2/2 18:02:48
想起一起汗流浃背的日子了
TOP
44#

五下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第一个活动:观察物体的沉浮  在此明确判断物体沉浮的操作方法:要把物体放入水里。    (这里和后面的橡皮泥小船一课的操作有些冲突)
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容易准备,预测的理由很难写,这里更多的关注学生怎么想的,至于小格子里写什么我的要求是简洁明了,不然这里会花费很多的课堂时间。(学生直接用密度来写的很多)
第三个活动: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我选择了橡皮(沉的代表)和苹果(浮的代表) 学生观点基本一致,它还是它,沉浮状况不会变。(更多的学生用密度来写理由)
两个班的教学,在最后都有学生提出:他能让橡皮浮起来。他们是这样操作的:把橡皮切的很小,放在水面上,浮起来了。  (这里涉及到了表面张力,一个由此可以展开的新话题,值得探究)
TOP
45#

兴波思考有深度。我感到困惑的是浮的物体为什么要用胡萝卜呢?用泡沫不是更简单。而且生物与物体的密度均匀度来讲,物体的密度均匀度更好一些,生物的密度均匀度是不高的。而且生物会吸水,吸水后沉浮有可能会改变。如果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切小后沉浮不变,我认为选用物体更好。作为有结构的材料,在一定的课时后把类似胡萝卜的材料放进去,让学生发现胡萝卜切开后有的沉有的浮,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设法让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进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2/23 11:45:09
曾经为了上课不出歧义,选择过泡沫作为浮的代表,没有悬念,似乎也不太好。现在我又改回了可能会又变数的苹果,我想教材设计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冲突,激发学生思维斗争也是有其价值的。
TOP
46#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的材料是: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几个小球,同重量不同大小的物体。  爱牛工具箱这一块的材料价值不大,没有选用。我用的是原来最早一批工具箱里的四色小球和圆柱体浮标。(学生学具袋里的浮标质量不错,也是可以使用的。)

准备好材料后,这一课的思路清晰,结论容易得到。作业本上5个物体的沉浮描述有困难。需思考能否改进。

我在一个班级,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上法。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如下图的材料:四色球(重量不同)、6个垫圈、圆柱浮标、一个带盖空瓶。

引入问题:上节课,当我们同时改变一个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时候,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那么,物体的沉浮到底和物体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说说你的想法。

下发材料:观察这些材料,讨论:可以研究刚才的问题吗?说一说,你想怎么做?

小组活动:充分的时间动手尝试。

全班研讨:上交材料,讲台上留下一份,用于展示发现时的演示。

这样上课,学生更开心,但作业本需要单独补做。
TOP
47#

五下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这节课的材料:不溶于水的橡皮泥,带细刻度的500ML烧杯,一个调节用的塑料杯和毛巾。
爱牛工具箱种的橡皮泥正好用,不过由于天气冷,橡皮泥容易裂,最好选择温水实验。
由于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必须把体积做大,所以容器不能太小,又因为要比较排开的水量,所以容器得有刻度。我选择的是500毫升玻璃烧杯,但因为烧杯刻度间隔在50毫升,而橡皮泥浮的时候和沉的时候的排开的水量差异在10毫升左右,所以必须把烧杯刻度做细。十年前做过一批这样的烧杯,现在遗失破损的所剩无几,今天又做了一批。这批烧杯是我自己在社会上的玻璃仪器化学用品店采购的,厚实,质量特别好!不是原来仪器室的可以比的,至少3个量级。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19-02-26 09:05:59
TOP
48#

回复 110楼章兴波的帖子

准备好材料后,这一课的思路清晰,结论容易得到。作业本上5个物体的沉浮描述有困难。需思考能否改进。
这个沉浮描述怎么写?是写浮或沉吗?那个圆柱浮标改变体积后,5种情况都是浮啊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2/26 21:39:10
你没有对浮标进行配重吧?如果是学具袋里的,要用玻璃弹珠配重;如果是原来工具箱的圆柱体浮标,你可以用小的垫圈配重。
沉浮状态描述可以用一个线表示水面,直接在图中画水面。
TOP
49#

五下第四课《造一艘小船》
这节课我选择不用橡皮泥了,原因有二,一是橡皮泥数量有限;二是橡皮泥第一次用好用,第二个班就容易开裂,第三个班基本报废了。
我改用造一艘纸船,每人提供A4纸一张,设计制作一艘小船。提供两个努力方向:一是追求承重;而是追求像一艘真正的船。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一开始得到大家羡慕眼神的是一批能折纸船的孩子,我们评选了最佳造型奖;到后来承重比赛开始,那些能折漂亮纸船的孩子反过来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简单盒子形船的孩子,虽然他们的船看起来很不像,但承重确实强。在经历承重测试后,大家对做大船舱能增大承重能力能形成共识。
给孩子们讲一讲船的发展史也是不错的,孩子们很愿意交流这个话题。
TOP
50#

五下第五课《浮力》
在经历了前面几节课对材料沉浮的探究之后,这节课算真正进入了浮力的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好浮力的概念非常关键。所以教材第一部分安排了浮力的感受,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们来体验,而且最好能购用更大的漂浮物来体验,我选择了一块大泡沫和一个比较大的茶叶铁罐子让学生体验。
教材直接告诉学生: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我觉得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课的第一个难点。上过五六届的班级,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在上课之前就理解了的,还有好多同学在上课之后还是不理解的。特别是在学了下沉物体的浮力后,就更易混淆了。他们的前概念里泡沫塑料块在水里的浮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并没有泡沫是否浸没在水里的概念,所以当问他们:泡沫漂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谁受到的浮力大,他们会毫不犹豫就说泡沫。这样的错误其实很大原因,就是这节课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到位。
我对这句话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出示一盆水,把一块泡沫放在水面上。问:泡沫为什么没有沉下去呢?是谁托着它?(水)这个力的方向是朝哪里的?(向上)水对泡沫向上托的力就是这个时候泡沫受到的浮力。(板画浮力箭头)那么假如这时候,盆里的水突然没有了,你觉得泡沫会怎样?(往下掉)为什么?(受到重力,师板画重力箭头)现在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既不上浮了,又不下沉了,说明两个力的大小是怎样的?(一样)所以说,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待续)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19-03-05 08:05:3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