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沈银彬专帖 [复制链接]

1#

银彬我们是老相识,大哥,真心感慨岁月,还在这个学科上打拼,反正就这样慢慢的做呗,总会有收获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18/12/1 23:24: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有活力的课堂,有科学味道的课堂,有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课堂,赞!
TOP
3#

厉害的沈老师,科学课上出新高度。
TOP
4#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沈老师点赞,向沈老师学习!
TOP
5#

开心的一次团体活动,无奈天气不好,要不然可以一起西湖逛一圈!期待下一次,我们再相聚。。
TOP
6#

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下次再一起!
TOP
7#

现实很残酷,理想很丰满,朝着理想前进吧!
TOP
8#


我们的小榄车五上20181211


        这节课难度有点大。秒表的训练;垫圈放置时小车应保持静止;垫圈几个几个挂;为什么要重复做3次实验;重复实验的3个数据怎么取;为什么放置同样的垫圈,所用时间不一样……需要照顾的细节太多,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怎样让孩子科学探究?材料要精,垫圈要小;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孩子自我设计
沈银彬 发表于 2018/12/11 21:16:42

这节课,我觉得是不是从寻找可以探究的话题入手,再思考下,我觉得书本的这个活动,可以再思考。比如垫圈多了,速度快了,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那么设计一个怎样的可以再研究的问题,这是需要考虑的。下次可以探讨下!
TOP
9#

每次看到,沈老师的帖子,总是满满的科学味道。
TOP
10#

写论文,全靠他了,以后容我挑点素材,写论文!
TOP
11#

        虽然没有听沈老师的课,但是沈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似乎身临其境。首先对于探究话题本身,关于液体分辨这个探究问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其次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说说怎么分辨,其间师生互动,指导方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学生演示活动,分辨出不同的液体。
        通过这个实录,我发现,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指导,总是不能突破一个层次,也就是说思维其实停留在前概念,或者前概念稍微前进了一点点。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回答,课堂的生成,常规化。
        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的观察不够深入。为什么不够深入呢?我觉得是问题的聚焦。比如沈老师问:谁能帮老师来辨别一下?言下之意,就是说要分辨出这6瓶液体是什么。问题就比较散,学生观察六个液体,精力分散了。导致观察不够深入。观察会显得杂乱。假如这边的问题,变成,找出哪一杯是水?我想,这个活动,就会显得更有层次,而高效。
         胡言乱语,敬请指正!
TOP
12#

回复 111楼沈银彬的帖子

我觉得还有一个评价的主体很重要。比如学校、班级、教师三者,学校层面的评价可能会有连锁反应,学校需要评价,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就会相应的有评价。假如单单是任课教师评价,效果可能会有所折扣,而且不能形成长效机制。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大环境重视。
TOP
13#

书面考试全世界都在用,怎么会不好。主要是导向。以前不是有一道历史题吗,中国人提问:“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战,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而中国:……
TOP
14#

好羡慕,这么厉害的,向大师学习。
TOP
15#

沈老师,真的太有心了,向你学习,来年再战!
TOP
16#

回复 219楼沈银彬的帖子

牛逼了,我还得外学习下,仔细听听!
TOP
17#

回复 234楼沈银彬的帖子

沈老师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才是我们老师要搞清楚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的小课题,就是搞的太高端了,感觉假的厉害。我似乎找到了方向,谢谢沈老师。
TOP
18#

回复 247楼沈银彬的帖子

沈老师沉浮这个课,材料很重要。沈老师这个可塑橡皮非常好。然后当学生说到,重量变大了,老师是怎么处理的?称一称有没有必要?假如称一称,本来应该是非常科学的方式,但是往往会让课堂出现断层,思维断层。
TOP
19#

沈老师的帖子要火了!
TOP
20#

孩子们还是要动起来,科学课才有活力。
TOP
21#

回复 452楼沈银彬的帖子

上课老师,讲座老师都很精彩,沈老师及时记录课堂也很精彩。
TOP
22#

回复 470楼沈银彬的帖子

小学阶段,这个铁架台,总觉得太笨重,不够美,呵呵呵。这个实验,强力磁没有问题,主要是这个铁架台,做个木头的就好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