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姜小卫2023暑期阅读专帖 [复制链接]

51#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7:创造性是全面意义上的教育关键,也是人类最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一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人是否能够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尽可能多的新颖方案,因地制宜地筛选适切的方案,成为区别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许多个人能力,包括元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认同和社会参与,提升学业成就和未来职业成就。
TOP
52#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8:在我们对素养的理解中,素养、学习、创造性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素养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缺的:
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
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
对情境的学习力和迁移力是素养的核心。素养在情境中形成、抽象、迁移、转换。素养的形成意味着个体在以往的情境中具有足够的学习力,能在新情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情境进行判断,最终能解决问题。简而言之,这种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
TOP
53#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9:"素养"蕴含着对学习、学会学习的新的理解。学习不是指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指孤立地训练各种认知能力,而是指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迁移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学习是带有创造性的。
TOP
54#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20:将“创造性问题解决”作为推进目标,并从这一角度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界定: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项目化学习要把握育人方向,全过程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等元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TOP
55#

感谢阅读分享,学习了~
TOP
56#

阅读可以让人厚积薄发,加油
TOP
57#

一个好的项目不仅需要还原真实世界的本质面貌,更应该具有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格局的立意。
TOP
58#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从"知识立意"的教育向"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发展,克服认知学习与应用实践的脱节,克服认知学习与人的社会性成长的脱节,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正是综合体现上述精神的学习活动。
TOP
59#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2:在中国,项目化学习备受关注,既是时势之必然,又有实践之机遇。作为体现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切中我国基础教育之短板,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学习挑战。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21世纪技能框架》,提出21世纪美国教育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并突出强调"学习和创新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critical - thinking and problem - solving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交流能力( communication )与合作能力( collaboration )。
TOP
60#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3:学习是促进人思维发展的过程。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核心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它应转化为基于理解的可迁移的能力。以往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应走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思维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学习"更多地呈现为学生在情境与任务中的"生长"。它应该是学生主动的经历和有意义的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形成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应用迁移的思维范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