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章鼎儿|对独木舟和竹筏的教学的建议 [复制链接]

51#

数学算理的根基是1十1=2,若是没有它,直接跨越百以内加减法一定是行不通的。
技术与工程除了体验探究,更要有理论支撑才行,不然根本做不到系统活用,准确地说体验和理论两手都要硬才好,不然更多地是浅层次的体验罢了。
TOP
52#

关于如何看待课标,我要说几句。如果不说明白,担心看帖子的部分老师受到误导。课标,即课标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权威性课程文件,是全体教师及专家必须遵循的。课标相当于宪法,教材都是依据课标编制的,不符合课标要求的教材是通不过教育部教材局审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标才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的根本。
我们遵循课标,除了它具有教育行政的权威性之外,还是我们日常教学和教研的对话基础。有同一个对话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没有课标,张三认为小学阶段一定要弄清楚筏先还是独木舟先,而李四认为小学阶段关于浮力问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大家争论不休,怎么办?看课标里面是做了怎样的要求,课标里面的要求就是我们对话的基础。
我发现日常教研活动中,一些老师对课标的态度比较冷淡,甚至不以为意,总觉得其中不少内容不符合自己所经历的教学事实,然后就认为课标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课标组专家水平太低。那就冤枉课标专家啦!毕竟中国地域差异非常巨大,不可能做出一个标准适合所有的教学现实,课标能做到适合绝大多数教学现实,就很好啦。而这个就是日常教研的对话基础,即教学的一般性。总有一些老师喜欢举出自己的个例来证明课标的错误,但个例只代表特殊性,不具有一般性,是不能进入课标的。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一定要尊重课标,好好研读课标,体会其中的思想和价值。科学强调创新、突破,我们质疑权威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但科学还强调严谨性和一般性,如果凭着几次具有特殊性的教学现实,轻易否定课标,那就过头啦。
那么,课标就很完美吗?那也不是,否则为啥总要搞课标修订呢?关键是怎么改!我建议少点牢骚,多点研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课题研究,用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见解的正确性,然后争取去发表(最好核心期刊)。这样,课标组就可能采纳你的意见,这时,你就成为课标专家啦!
TOP
53#

我是刘郑辰,作为教师,我不纠结于一定要教给孩子所谓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先有独木舟还是先有竹筏不仅仅是知识性问题,更是逻辑性问题。
作为教师,我更在意教科书让教师教给孩子明显错误的知识和逻辑,并且还有人逼着我教给孩子明显错误的知识和逻辑。我们县教研员说:你得“尊重”教材,哪怕教材是错的,也得照着它为标准。
教科书明显有错误的知识和逻辑,经过教材组指导,老师们若有所思,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然后一切就和谐了吗?
在真理面前“放弃抵抗,接受糊弄”似乎是布鲁诺正确的求生选择,但他没有,因为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言,真理比生命更重要。科学老师做不到,但至少是崇敬这种选择的。
小学科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但不要是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而去糊弄小学生,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小学生,尊重自己的课堂。
认为船的研究编的有问题(迷惑)的老师不是少数个别老师,只是像我这种“不懂事”发声的老师并且坚持发声的老师才是个别老师。有的老师不敢在群里发声,私下里加我微信私聊,有老师劝我不要得罪人,小学科学这个圈子很小。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 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以这句话收尾也许不恰当,也许很恰当。
TOP
54#

再次学习了各位老师对于本单元教材的解读和教法的建议,收获很多,我们要从老教材的固有模式中走出来,将自己原本的想法放下,全新的理解和接受这个单元,正如喻老师和徐老师说的,这个单元不是以船的发展史为主线,不要纠结一些无畏的现象。
TOP
55#

回复 53楼xzclzc的帖子

刘老师是一位勇于钻研的科学老师,质疑和批判是科学进步的必由之路,不怕被批,关键是大家都要反思,尤其是自己所关注负责的项目,能够招到大家的质疑和评判,本质上说不是坏事,关键是我们要勇于面对,不断往更优的方向推进。即使教材编写者,也不需要过度呵护教材编写,现在的教材一般都是一条路线编写建议,不可能顾及每一位教师的需要。作为编写者本身就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应该敞开胸怀,拥抱科学教学一线,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用点滴积累,为创新型科技强国而不懈努力!感谢刘老师的用心评论
TOP
56#

回复 52楼徐春建的帖子

讲到核心期刊的发表,看似权威,实则未必,要知道高手在民间,发表未必是核心成果的必由之路,更多的需要调动全民来建设我们的科学教育,而不仅仅是几位专家,几本核心期刊!
TOP
57#

回复 52楼徐春建的帖子

学术学问,广如宇宙,微于极点,没有穷尽,也可以说能够表述清楚的,也许还算不上高深莫测的理论,就像灯光下的光线交织无穷尽,身边科学无穷多。
TOP
58#

教材研讨的第一个问题“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可以说稳定性增加和制作上容易。但确实会产生误导,让人误以为竹筏比独木舟先进。因此建议修改为“竹筏与独木舟相比,各有哪些优点”更合适。
这个建议很好,部分老师也是认真研读教材发现问题,有时候我们可以改进不必钻牛角尖
TOP
59#

回复 52楼徐春建的帖子

对2017版课标相关内容我是认真研读过的,教科书认定竹筏比独木舟先进,这里不违背课标里相关内容,认定先有筏子后有独木舟或者同时存在、或认为二者各有优劣的“少数老师”一样也不违背课标。问题是大家都不违背课标,“少数老师”们的做法就要被某些教研员“批判”,您说老师能不憋屈吗?
课标要求小学生知道怎样减少船在行驶中的阻力吗?
课标要求小学生能说出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哪些进步之处吗?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船的载重量跟什么有关吗?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吗?
筏子和独木舟谁先谁后,谁优谁劣不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就可以随意为之了吗?不违背课标的就一定正确吗?
按照科学史的规律进行教学有违背课标了吗?
课标一定要有,课标是底线,是评价标准,教科书的编者不能说我编的内容没有违背课标就是正确的,合理的。同样,一个公民不能说他只要不违背宪法,干啥事都行。
教材的编者,请一定不要忘了,教科书的使用者是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思考一线教师能教什么,有怎么样的科学观和知识储备,能怎么教,而不是编者想怎么编,教师就必须要怎么教。
TOP
60#

看了这帖子,反思自己过于相信书本,缺少自己的思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