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共同体樊晓霞个人研修专帖2019.03 [复制链接]

1#

祝贺樊老师新学期开帖,一学一思,一课一得!我们一起努力!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4/22 13:40:3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到现在,终于习惯了在实验室上课,认认真真埋头做实验了!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19 15:05:50

真好,科学课让学生动手实验,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实验室用起来,真好!期待更多的学生实验活动照片!
TOP
3#

    
上学期我们去学校附近观看了年糕厂,虽然是小小的农家作坊,但是里面挤满了前来做年糕的人。我们一组小小特兵队在年糕店老板娘的介绍下,也算是大开眼界了一番!

[/at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1 8:28:08
这个大课堂活动好,如果有机会的话,让学生过一把手瘾价值会更大!
TOP
4#

       吃完午饭后,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下棋,旁边站着几个学生观看,其中站着的一个同学手里捏着水晶泥在玩,突然一时兴起,把手上的水晶泥粘到坐着下棋的同学头发上了,很大一坨!
在百度上搜寻资料如何洗去水晶泥,......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6 12:35:34
可以搞个小课题研究!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TOP
5#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遇到几个问题:
1、第5小组加入了3勺食盐,没等食盐完全溶解,就直接去判定3勺食盐的沉浮情况是沉。
2、在溶解实验时遇到第2小组的组员,反复将马铃薯拿出来,然后去搅拌盐水想要使食盐快速溶解。
3、写“我的发现”时候有3个小组写“当水中加入的食盐越多,马铃薯就越浮起来,加入食盐越少,马铃薯就越不容易浮起来”。

第1个问题在巡查的时候就当做错误示范当场讲解了。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6 15:08:37
有思考,有活动图片真好!樊老师真用心!建议马铃薯可以小一些,也可以切开,一般我们是直接加食盐,这样节省时间,避免带出水弄湿桌子!这个实验要让孩子们体验加入一定量的食盐让马铃薯浮起来,让马铃薯浮起来即可!发现在水中加入多少食盐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加入的食盐量少,浓度不够,马铃薯浮不起来!如果学生发现不同浓度的盐水马铃薯的沉浮情况不一样也是好的!
TOP
6#

(半路遇上突然教科学课的我,和半路需要认真学习科学课的他们。在每次科学课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课前看了教案钻研教材,但是发现自己的资历确实很弱。我的学生们呢之前的科学课都是浑水摸鱼的。没有半点科学思维,不懂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不会推理。每次说实验步骤的时候,总会冒出语文作文的概念(也可能看惯我这个语文老师了)实验步骤中的几个关键词,多少毫升,需要控制的变量,总是反复忘记,光想着语句通顺,语言优美了所以每次都是我跟他们互掐,上完科学课回到办公室,我总是会吐槽口“笨死了,一群小笨蛋!”现在我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科学课,慢慢步入正规又不失有趣。我知道他们都在积极思考,有时候会有错误,我也会有错误,但是错误也很美妙!)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7 15:25:39

现在我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科学课,慢慢步入正规又不失有趣。我知道他们都在积极思考,有时候会有错误,我也会有错误,但是错误也很美妙!——这种渐入佳境的教学感觉真好!老师用心学生幸福!
有这样一说最优秀的孩子不是老师教出来,而是盯着老师错误磨炼出啦的,每一个和老师互掐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当然这源于老师的优秀!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错误,我们一直在发展追求真科学的道路上,科学无止境,发展无止境!
——看了这个帖子,真的感动,谢谢樊老师的分享!!!
TOP
7#

出现的问题:
1、前3张图片钩码放置,这之前我们一起探讨了实验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第4小组的组员懵了,可能是我当时站在他旁边观看,他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把钩码放在何处,一会儿碰着烧杯内壁了,一会儿放在水中,想想是不是又该全部没入水中。
2、第2小组的组员在配置浓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倒入了大量的食盐,几个小组成员在那边讨论。
3、我当时已经在黑板上写好受力图,也已经让第3小组做了清水演示实验并计算过浮力了,但是第5小组还是出现了浮力计算错误。
解决方案:
1、在黑板上画了4种钩码放在水中不同程度的图画,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了原因。
2、让全班同学帮第2小组想是否影响实验,然后做决定。
3、询问了整个小组,这样的数据,都推说不知道谁计算的,巡查其他4个小组都能正确计算浮力,给第5小组作了特别辅导(他们可能与第5课《浮力》中的计算有点弄混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在讲解实验步骤的时候不够仔细严谨,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该提前重点讲解,提早预防,还是说让学生在探究的时候再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呢?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7 15:25:39

这些反思直面问题,接地气!樊老师在用心改进教学!
三个建议,仅供参考:
1.钩码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体积小,它排开的液体量不大,所有浮力就不明显,建议改成合适的石块,或者橡皮泥块,数据就比较明显!
2.学生测量物体放入液体中的浮力时,容易碰到烧杯壁,一般是因为手臂是悬空的,可以用凳子等支撑一下,或者另一只手扶持一下,就不容碰壁了!
3.出现浮力计算错误的小组建议在作业本上画画受力示意图!
TOP
8#

       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这个实验是来吐槽的,不过实验结果倒是悬的还算成功,也是神奇啊~
       这次实验是上周做的,本来不想发出来,觉得自己上的有些离谱......
       因为实验室器材有限,我搜寻了一圈,器材室只有两个天平,一个小天平,托盘上都放不下烧杯,还有一个天平大小倒是可以用,但是两个砝码盒子都是空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只好拿仅有的东西想办法了,我想到之前几次用过的钩码每个是50g,又找到几颗老旧的黑色钩码,上面标注着25g,想着试一试的方法干脆用钩码代替砝码吧,加上天平本身还有游码,我就跟学生商量,我们这次用估算定性的方式来处理数据吧实验过程主要是学生们说,我来操作,结果还算顺利。
     不过我今日再补上这一过程,发现脑子里的素材很多都忘记了,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的很多细节其实特别有趣,只是现在具体的都回想不上来了,看来以后上完科学课一定要及时上论坛反馈,吸取教训!~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3 10:34:46

这个器材是挺有历史的,说明学校器材保管还是挺好的!适当的缺少一点也是正常的,当然如果保管好那就更好的!
碰到问题解决问题是真的有能力,点赞!
建议找个电子秤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来具体演示,教室旁观!
TOP
9#

回复 64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学校里好像没有电子秤呢…………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5 9:33:31

工具箱有配的,农贸买一个25元左右,很多孩子家里就有!食堂里应该有的吧!留样的时候要称重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