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学科学网总群4月15日网络研修记录和反思
桂馨二组苏湘科韵成员
朱玉洁
今天有幸观摩了由浙江名师袁优红老师主讲的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分享与交流活动,收获颇丰,现做如下记录和反思:
1.袁优红老师的座右铭“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道破教学的真谛,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喜欢,才是好课,学生喜欢,才是好教师。高效的课堂必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让学生做到“五动”的,即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耳。
2.袁老师将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归纳为“活动”、“自主建构”和“科学概念”三点。科学的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亲历探究,将错误的科学前概念重新建构整合形成正确的概念、知识体系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在“玩中学”,才能得到深刻的感悟,体会科学的本质。
3.教科版四下的科学教材分别包含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和《演示和矿物》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与南京所用的苏教版截然不同,并且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每个方面教材编写的内容也不一样。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相通的,重难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袁老师分析了三、四、五三个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思维能力,其中由三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转变还是比较大的,逐渐具备学习的方法和意识,了解一定的探究步骤。
5.首先,第一单元《电》,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电对于孩子们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接接触和了解。在实验中,学生容易被灯泡的亮暗吸引而对其背后隐藏的电路概念思考不够。教科版在讲电路时还介绍了静电,这是苏教版教材很少涉及的。但静电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有切身、直观的体验,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这一环节。而静电的本质——电荷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可能教科版挖得比较深,而教学是要根据各个地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定的,这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袁老师提出要使学生的视角从灯泡亮暗提升到电路的工作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在苏教版教材中,《简单电路》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先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再加入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暗,最后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探究小灯泡的亮暗,而教科版未涉及电源,但在最后加入了电路的分析,讨论了电流在小灯泡中的流动情况。但苏教版未提及教科版中所提到的电池的串联和并联。袁老师提出教科版中《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是复习灯泡的串联与并联。这让我想到苏教版《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课虽然是教授学生“解暗箱”的方法,但是也同样涉及和巩固了电路的串并联原理。
6.老师提出的家庭实验室这个点我觉得非常棒,本身我的大学导师也时刻提醒我们这一点,不仅让学生回家找器材,就连课堂的教具我们老师也应试着用生活中的用具来制作,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7.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中。苏教版对于这一单元是这样的安排顺序: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讲解植物对教师的生物知识底蕴要求很高,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花和人工培育花的结构存在区别,这是新教师容易忽略的。袁老师根据《油菜花开了》这一课进行讲解,提出观察—说名称—解剖—粘贴—观察的研究顺序,并提倡两次解剖,细致观察。对于花的准备,不能随意采摘花朵融入了生命教育,为花做好标签也能帮助学生识记花朵。花的雌蕊柱头粘液的观察时常会被新教师忽略,而粘液明显的百合花、桔子花和文旦花则是很好的范例选择。《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活动》在苏教版中位于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两课的学习光靠教师的教授是无法使学生透彻理解的,只有带领孩子一起经历孵蛋、养青蛙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悟。尤其孵化蛋仪器让我眼前一亮,直观地观察比任何讲解都来得有效率,而且通过图片能看出来所出的效果也很好。教科版中将动物卵的观察与作用分析和植物种子各部分作用相联系、相对比,从而使学生明白动植物相关联的地方,并能够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总观和整体体验,这是苏教版教材所没有并且可以借鉴的。
8.第三单元《食物》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老师指出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了解食物后,学会主动分析食物,激发学生健康饮食的实质性行动,从而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从老师的讲解中我还获取了学生的一些前概念:学生认为糖类食物就是小糖果、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甜的食物。食物本身就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从学生的肥胖、瘦弱、龋齿等情况入手,抓住学生的偏食和在日常生活中爱吃小摊小贩食物的现象进行引导讲解。另外,可以加入食物安全问题,例如垃圾食品、添加剂、吃零食、转基因、如何对待食品保质期等。《营养要均衡》这一课和苏教版中的《怎样搭配食物》相关,教材中都给出了食物宝塔,老师指出要从宝塔各层面积、占据位置、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三个角度来认识。对于这一课,我和大学的备课组成员们曾经讨论过,可以借鉴国外直接用区域划分好的、适当分量比重的餐盘来给学生直接进行饮食的分配,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食物的均衡摄入量。《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是苏教版中没有的,但霉菌知识点被安排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所以教材不一,但知识点都是相通的。
9.老师提及每一年级都有对比实验,所以实验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实验的方法,即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10.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这一单元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少而岩石与矿物的鉴别所需的专业性知识较强,所以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单元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关于岩石与矿物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一定的研究能力。老师推荐的《岩石与矿物》这本书据说很不错,可以买回来好好学习。老师也启发了我们要将岩石与矿物的内容放到地球研究的范畴中去,挖掘内涵,拓宽视野。之前在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曾上过一节《岩石与矿物》,我觉得整体的构思非常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出示一些岩石风景图片,提问这些风景主要由什么物质构成——询问岩石的所在地——岩石能做什么(岩石的用途)——介绍石雕石刻,出示学校的立诚石,问别的学校也想要做这样一个石刻,要用什么岩石制作——学生自己说出方法,制作这样一块石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考虑(颜色、结构、耐腐蚀性、软硬程度)——用什么方法研究这几方面的性质(看、放大镜观察、滴盐酸、用钥匙划)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小组实验汇报几种石头的性质——出示几种石头的性质,学生对照石头性质选择制作石刻的石块材料。整节课用制作学校的石刻串联起来,让学生们当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石刻制作选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
11.袁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为大家指点了很多教学中的难题,教导我们要学会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在行动中研究,在科学教学上走得更远。[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1 8:36: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