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02复星桂馨奖学金“苏湘科韵”活动记录贴 [复制链接]

1#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苏湘科韵”组员宣传员石银芝,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2级604科教班学生。独立、乐观、爱自由的我,由衷喜欢科学教育专业,注重实践、喜欢探索,作为未来的准科学老师深感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此与大家相互学习、互勉共进,成为未来科学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3 18:33:2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爱生活、爱微笑
TOP
2#

组员介绍:

    我是桂馨二组苏湘科韵的成员朱玉洁,我来自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是一名大四毕业生,现在已经通过南京四城区教师编制考试。大学期间我主修化学师范专业,但我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更加热衷没有应试压力却能够传播科学教育本质的小学科学教师职业。
大学里,我参与了导师开创的职前科学教师工作室,我作为2011级备课组负责人,主持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在此过程中熟悉小学科学课标和教材,我领导下的学习共同体共制作21份科学课程教案和课件。详情请戳:http://blog.sina.com.cn/u/3873661838
同时,我积极开始科学教育研究和论文撰写训练,《果冻,我该怎么放心地爱你》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2013.7-8);《因特网上的趣味科学实验资源述评——以澳大利亚优秀科学实验网THE SURFING SCIENTIST为例》发表于国家级期刊《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1);《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材知识衔接例析——以南京地区所用教材为例》发表于核心期刊《化学教学》(2014.7)。
另外,我作为成员参与2012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科学备课组实践与反思项目,已结题。合作主持201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技术支持的科学学习的案例开发与实践反思”。独立主持2014年度校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小学科学备课组的职前教师学习的行动”。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做一名研究型和终身学习的科学教师,一方面和大学导师密切联系、寻求指导,另一方面和同事、同行紧密合作,在五年内申报与本方向有关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将教学实践与行动研究融合一体,从而确立教师发展方向、积淀职业情感、锻炼专业技能并形成个人风格。
我热爱、关注、并投身于教育,很高兴能参与到桂馨的活动中来,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科学教育的大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6 20:55:21编辑过]

爱生活、爱微笑
TOP
3#

                                   浙江小学科学网4月15日网络研修心得

      今晚非常有幸能参加袁老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分享与交流”的讲座,整个过程中群里可谓是热闹非凡,匆忙的记录和参与讨论让90分钟的时光在此刻显得如此短暂  。


          “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这不仅仅是袁老师的座右铭,也是普天下所有辛勤的人民教师殷切的希望。
       第一次与袁老师接触便是始于这句座右铭。就这短短的15个字把袁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个人也十分赞同老师所说的:“学习应该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科学老师要带领学生在平衡-不平-新的平衡 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点同样引起我极大的共鸣,学习的确是个不断打破原认知平衡,建构新的认知理念的过程。同时袁老师讲到了科学的学习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与发展......这些思想观点足以体现出袁老师为什么能把同样的科学课上出不一样的水平,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了。

     
       看了袁老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的分析,我心理有些触动。虽然一直都知道想要把课教好,了解学生是前提。但是对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并不能全然领悟到,以往在学校所开展的微课、撰写的教案,包括实习时授课,都是直接选择课题,然后查资料准备,对于学生目前的整个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只是粗略的想了下,没有深入的分析。所以有时会遇到上课所讲内容学生不能理解、难互动,或者还没开始说学生已经把下面的内容讲了等此类状况,造成课堂上的一些尴尬。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袁老师对四年级下册四个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的阐述,以及通过自己的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每个单元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教我们何突破这些疑难问题。老师讲述时深入浅出、详略得当,而且讲解不笼统、非常细致,比如讲到一些难点时老师会举例,具体到每个实验如何设计、操作、应该注意些什么……。例如,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例子有:1、老师提出的对于小灯泡的观察活动是应该放在小灯泡活动前面还是后面时,通过改进教材的思路,采取了先实验操作,再分析的方式,使观察活动成为学生自发的一种行为,主动性更强了。2、袁老师分享了她带领孩子一起孵蛋、养青蛙等活动,可想而知这些活动的实施肯定受很多诸如经济、环境、场地、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袁老师能敢想、敢做的精神真令人佩服。正如老师所说的,这些实验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让学生在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中体会科学的真谛,这样的经历也许能让他们记忆一生!而对每位辛勤的科学老师们而言,可喜的教学效果便是最大的回报........。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袁老师提出来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对我们这些未来的老师而言真的是笔巨大的财富,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是有极大的借鉴及指导意义的。科学的课堂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与改进的地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像袁老师一样,学做教学的有心人,多看,多思,多实践!期待下次与老师的学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石银芝

                                                                                                          2015-4-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3 18:31:03编辑过]

爱生活、爱微笑
TOP
4#

     今天看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的课前导入,导入过程由谜语为基线,提问逐层深入,紧紧围绕主题,启发式式的教学策略运用的很好,在此分享给大家。

导入设计: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待会请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不要说出来,悄悄举起你们的右手示意老师,明白了吗?(PPT)    

               有时挂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
           有时像把镰刀。
1、谜底是什么呢?
   预测: A、这么多同学举手了,一起说。确实是月亮,大家都猜对了。
             B、你来说。她说是月亮?大家同意吗?确实是月亮,大家都猜对了。
2、那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从这个谜语中你还能获得些什么信息?
   预测:A、月亮形状变化不一样。)形状的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形状?(圆盘镰刀....),也就是圆缺变化,观察真仔细,请坐。 
(板书:圆缺变化)
           B、还有什么信息吗?(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位置)(板书:位置变化)那你再说说看,位置会怎么变化?生:有时会在树梢,晚上会在山顶。会像太阳落下山去
吗? (恩)也就是说月亮每天会从哪边升起来?(和太阳一样每天东升西落,有没有认真的观察过?)(板书:东升西落)这个东升西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书:地球自转)
3、(PPT图片)刚才大家看到这个谜语里说的月亮从圆到缺的过程中出现的月亮不同的形状,我们把它
好、叫做月相。看着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相,你们你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吗?思考半分钟老师请同学回答。
    预测: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呢?名字?出现的时间.........(重复学生的回答)

    师: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6 21:58:56编辑过]

爱生活、爱微笑
TOP
5#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读后感        

    阅读的意义,在于某一刻当你回想起以往的困惑时感到恍然大悟;学习的真谛,在于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与取舍中让你的视野更加的宽广。让人受益匪浅的学习必定是个打破你原认知平衡,建构新的认知理念的过程。这次阅读的感悟与触动来自《走向探索的科学课》,站在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李子平老师等科学巨人的肩膀,让我有机会以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全新的视角再次认识科学课,理解科学课!

感悟之一:科学老师——从喜欢科学开始            

    章鼎儿老师在书中给科学老师们提的第一个要求是:喜欢科学;第一个工作目标是:让学生喜欢科学课!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既然想做好,就要从从心里去认可科学、发现科学之美,只有从心里喜欢了才能以身试教,这样的课堂讲解才是富有魅力而不空洞的,这样的感染力才会是无穷的。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只有真正喜欢科学,当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才会有勇气说:我就是科学!    在书中章老师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向我们描绘着未来科学课发展的蓝图,如,从1977-2002,再到2015,科学课程经历38年的持续发展,从早年的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等被称为"副课"、“休闲课”、“玩耍课”的一门课程,逐渐演变为小学一门重要课程,开始进军核心课程。在科学这块新的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这是我们每个科学老师的契机,也让我们对未来科学之路充满信心。

感悟之二:对教学改革的新认识            

    教改:一个让一线老师“望而生畏”的字眼;一个无数教学专家反复强调却让很多老师无动于衷的字眼。    记得之前在上教改课时,想法或多或少应该和这些老师一样,不是不想改,是一番比较之下没有看到教改的优越性,看到的是改革是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凌乱,过程更折腾。好比“饿——吃饭”这个过程被生硬的加入“为什么会饿”、“为什么饭能解决饥饿问题?”、“饭是怎么被消化的”、“我们来研究饭的组成”……没有参与改革的实践,没有优越的改革指导与实例,教改多数是把原本水到渠成的过程复杂化——这是教改给我的最初的印象。    而在本书中,章老师告诉我的是:“改革不是要把课程改得更难上,而是要把课改得更好上”。对啊,改掉那些又苦又累、效率低、效果差的教学过程,这才是改革的真谛。科学课应该是走向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儿童发展要求科学课堂不仅仅只需要完成科学习惯、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完成每个孩子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孩子们的未来发打下基础,让他们在陶醉于自然之美时能领略到油然而生的充实之感,能合理而自如的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生活的问题……

感悟之三:对课堂教学价值的新理解

         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在我的认知里似乎所有老师都认可这个观点:一节课上完后,如果目标没有达到,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这让经验欠缺、新上任的老师倍感压力,如果说快下课了,提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掉,或者就在总结结论的刹那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实验结果与预设的结果截然相反时......我们该如何镇定自若的处理?是立即给予学生直接的纠正、否定,还是任之由之成为本节课的未解之谜?如果你是任课老师你如何抉择?     如果是之前,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告诉学生你们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尽管实验操作、记录都没有错。至于学生会不会因此而备受打击,认为认真探究实验的都是不值得等等,已无暇顾及,因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让我不敢掉以轻心。    而在这书中,章老师在讲《沉与浮》这个案例时的观点让我重新对科学课堂的教学价值进行思考。我们要教会孩子的到底是什么?现在的知识、规律、方法都能适用于未来?如果不是,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就该重新定位了。不是完成知识、定理、教材任务的教学便是成功了。就像章老师说的:“每节课都会有结果,都可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研究获得的结果是真正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结果,不要怕有问题,我们还有下节课!”“科学课的探究活动,就应该是开始于一个问题的探究而结束于更多问题的提出,而不是越探究问题越少了,到最后没了问题。”

         科学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的探索,希望我们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致自己的科学之旅——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爱生活、爱微笑
TOP
6#

 芦山是科学教育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缩影,科学教育的普及需要每个科学老师的努力!
爱生活、爱微笑
TOP
7#

看来以后出去都得带上笔纸,美景或许相同,但感想与心情却是永不重复的! 行文幽默,观察有心,在想象你所描述的一起.....嘎嘎,期待你的第二篇日记!
爱生活、爱微笑
TOP
8#




桂馨2组“苏湘科韵”小组五月份学习计划


1、专帖建设:



   补齐《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读后感,积极发帖,共同进步!


2、执  勤:



           每周按执勤表执勤,每天九点半汇报当天发帖情况。



             周一:杨淑琴&石银芝            周二:张玉莹&周翠

            
         周三:彭文静&熊小婷            周四:朱玉洁&肖爱玲

            

         周五:马颜青&杨淑琴       周日:石银芝&虞相如


3、工具箱使用学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张平柯等教授、老师指导使用,共组织八次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到杨淑琴处报名。学习资料、感想共享到小组群和专贴。



4、进科学课堂学习:



        每周二、周三没课,想去小学听名师科学课的同学可练习杨淑琴,感想记录共享到小组群和专贴。



5、名师进高校:

   

      桂馨针对组织优秀的学员,将名师请进其所在大学高校,结合高校特色组织活动、讲座、观摩课、互动交流等。具体内容包括专家名师讲座、名师(辅导员团队+外邀嘉宾)根据各自专长有主题的交流分享。 2015年5月计划在杭州、上海举办两场,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大家多关注。



6、网络研修:

  
     本月主题网络研修具体时间再通知,望积极参与,记录及感想发表在个人及小组专帖中。



7、五月份简报:

   

      石银芝负责制作,大家积极投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5 22:32:30编辑过]

爱生活、爱微笑
TOP
9#

长师附小听课日记一

      2015年4月3号早上8:50,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杨淑琴走进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我们今天上午要听的是周老师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课。一路上听淑琴对周老师的赞不绝口:“能把常规课上成公开课的水平”.....欣喜之情便更加难以抑制,不断的暗示自己得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不料今天行程出了点小插曲,淑琴临时有急事,于是把我抛弃在了陌生的小学,现在想想都有揍她的冲动……。我跟周老师从未见过面,对周老师的了解全都在淑琴的几句话间,想自如交流总得要一个适应期的!再者我对长师附小的校规、作息时间及老师上课模式、风格缺烦了解,如今这一适应过程全得我自己来了少了,淑琴这个“大导游”确实让人忐忑不安。但既来之便绝不后退!或许在以后的科学教师之路中,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也许在我毕业回到家乡某个小学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没有同道中人,没有认可者,没有足以支撑课堂教学的资源,当面临陌生的前景时也必须一个人去面对、去适应,路怎么走还得了靠自己慢慢探索!

     第一节刚好是小学大课间活动课,学生大部分都出去活动了。我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和适应即将参与的课堂教学,于是我开始和周老师及孩子们交流,看了教材及整个科学实验室的布置。和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长师附小的科学课是两节课连着上的,有点像大学的课堂,很有特色,这样的安排也更便于老师组织一些耗时较长的探究活动课。

    尽管以前曾在小学实习过,但是进入科学实验室还是第一次,看完一圈之后,印象非常深刻。长师附小的科学实验室配置很值得称赞,共分为8个小组,每组6-7个学生。教室后面是学生们制作的科技作品展示柜,看了下里面有组装的模型作品、也有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实验室左边是几个台式实验室水池,在多媒体讲台的后面是个更大的世界——器材室,我特意去看了下,里面整齐的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工具箱……这些配置给科学探究活动的课堂实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想起了章鼎儿老师曾在“小学科学教学工具箱的使用”的讲座中提到现代“科学教材”的概念,它早已不仅仅是书本,而应该是包括科学教科书、科学教学工具箱、科学教师用书、图书片库、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在内的一整套东西。放眼如今科学课堂,若是科学教材都能从教科书的形式改革发展成为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组合--教学工具箱的使用,并且普及到每所学校,这将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工程。有了资源、工具,更便于老师把课堂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扩大活动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把被束缚的能力释放出来,学生的获得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对科学教师而言,齐全的材料也给教学的探究和改革的尝试提供极大的支持。而这一切也将极大促进小学科学课沿着“以探究为核心课堂”的改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0 21:10:15编辑过]

爱生活、爱微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