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02复星桂馨奖学金“苏湘科韵”活动记录贴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苏湘科韵”桂馨二组的成员周翠,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2级科教605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热爱生活,喜欢自然与孩子,2014年带头组建湖南一师“悦快乐”团队前往湘西龙山开展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我是一个带有些些叛逆情结的女孩子,希望可以在科学这条道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期望与众多热爱科学,胸怀梦想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6 21:10:1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月的网络研修是由浙江省的袁优红老师主讲,主要内容是关于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内容的讲授。这一册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电、新的生命、食物以及岩石和矿物,袁老师分单元提出了一些她认为上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还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


    怀着虚怀若谷以及激动的心情,我全程十分认真地参与了这一次网络研修。四年级下册的第一个单元是《电》,这是一个我们平时天天都会用到,可是却看不见又不能摸的东西,只能通过各种电器元件体现出来,科学书中就用到了小灯泡。点亮小灯泡是这一章中的一节内容,可是光把灯泡点亮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真正需要学生理解的是静电与电流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小灯泡会亮起来?这个就需要涉及到电路。袁老师的分享中有提到一个词就是核心概念,我觉得电路就很好地体现了核心概念,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或者更高层次中的电学,其实都脱离不开电路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理解电流,就能够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死的概念便变成了活的技能。


    第二单元是《新的生命》,这里既包括了植物也包括了动物。在这一章的内容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种子的萌发,还有一个是小鸡的孵化。袁老师有提到说将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卵相联系起来,比较它们相似的地方,这样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并且之前提到的两个活动需要的时间都比较长,还需要孩子们付出耐心与爱心,所以我觉得可以将这一章的内容和生命教育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第三单元是《食物》,这是和我们生活最相关的内容比如一天中的食物,生的和熟的食物,食物搭配、储存食物等等。孩子们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不应该仅限于书本,而是可以联系自己平时所吃的食物,自己储存的方法等。在学膳食营养时还可以分析自己的饮食情况,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食谱。我还比较倾向于将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当今社会的热点联系起来,比如大家关心的饮食健康问题,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孩子们喜欢吃的各种零食,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研究的对象。


    四年级下册的最后一单元是《岩石和矿物》,我个人觉得这是比较难教的内容,因为岩石和矿物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不一定是书本上写的那么明显,可能这个时候真正学习岩石的名称与形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小学科学的宗旨是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观察能力,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我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观察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观察。先直观地观察到它们的特点之后再来讲岩石和矿物的名称,可能这样孩子们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就像是袁老师说的“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认识岩石和矿物,学着像科学家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来学习科学”。


    袁老师以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为例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她上科学课的理念,我想这些理念并不仅仅是用在这一册书上,不管学习的是什么内容,都应该注重孩子们的体验,注重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要培养孩子们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理念是可以分享的,但自己能不能真正接受就是看老师自己的学习能力了,我还应该多向这些优秀老师学习,多受他们的熏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1 22:59:33编辑过]

TOP
3#

 

“跳青蛙”中的活动体验


    去年冬天我幸运地拿到了一套“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系列光盘,这是我在教学教育专业成长道路上一份不小的财富,光盘中的示范课是各位老师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汇聚,给了我努力的榜样,各种关于科学教育的讲座更是给我点亮了一座灯塔,为我在科学教育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学习的是路培琦老师在桂馨科学课项目中的讲座“探究活动的体验与设计”,一开讲路老师就提出科学课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科学探究,之后便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怎么回事?


    怎么进行科学探究?


    这也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我们一直讲要进行科学探究,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那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


    路老师提出要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让孩子们知道科学研究应该怎么样去操作,怎么样去进行,让它能体验科学科学是怎么回事。我想科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词就是“探究”与“体验”吧!


体验活动一:跳青蛙


    七张小板凳,中间空出来,左边三位女老师,右边三位男老师怎样使用最少的移动次数使男老师和女老师的位置互换。这个游戏看似很简单,上去体验的六位老师在尝试了很多次之后终于十九步完成了任务。看到路老师组织的这个小活动进行时,我也跃跃欲试,很好奇如何才能用最少的移动次数完成任务。自己拿纸片尝试了之后才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只有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我想这就是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吧!


    其实路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是关于数学的,从这个小游戏最终可以推导出一个挺深奥的数学规律,把学生自己的操作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学生不但更容易理解公式,更重要的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一堂好课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百分之百的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要只是少数几个孩子,尽管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但所有的孩子都动了脑筋,最终在快的孩子的演示下全部都能够明白怎样才能使移动的步数最少。


    这一个小小的活动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什么是探究?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教师自己理解了才能带给孩子们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TOP
4#

科学素养、参与式科学探究,两位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自己学校的专业老师曾经和我说过,真正优秀的科学老师在上课时是比较沉默的,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做,老师只是偶尔指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TOP
5#

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发现新的奥秘
TOP
6#

    湖南长沙的志愿者培训已经结束,短短的两天时间,在还没能感受到时间在流逝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两天的历程,有思维的冲突与更新,有对小伙伴的不舍,有对自己队员的感激,更能从中获得一些成长。


1、感受到所有志愿者的认真与满腔热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能从大家身上汲取到正能量。


2、这次培训给我们传递出一个教育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基准。


3、用心很重要,在用心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支教”向“夏令营”的转变并不是强制性的,反过来我们可以将“支教”理解为“支持教育”,无论在悦读周中使用什么样的形式,能契合学生的需求最重要。


5、短期支教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和学生建立一种关系,在关系中共同成长。


6、阅读和科学都是广义的概念,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那种形式是孩子们乐于接受,能给他们带来收获的。我们不应该局限自己的思维,科学不只是做实验,阅读也不只是拿着一本书看。


7、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多利用团队的力量。在这样的培训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有所区别,我们能在互相交流中了解别人的想法,再反过来检视自己,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与补充。

TOP
7#

     昨晚魏老师在小组群内发了一篇文章的网络链接,文章标题为《玩转数据而不要玩弄数据》,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做笔记,并同时附上自己的一点小想法。    


    文章第一句话为:“学生进行STEM项目研究的过程,是学习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数学及数据统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通用语言,没有数据作为支撑,实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文章中提到了几个学生甚至老师在做数据统计分析时常会出现的问题,并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法。
    Question1:学生对研究结果预测的主观愿望太过强烈,在统计分析时,他们更喜欢符合自己预期的数据,而对于看起来不太“美观”的数据进行选择性忽略,甚至直接删除。
    带有强烈的预设性是我们进行探究和学习时的常有心态,这与我们的教育背景是脱不了关系的,从小到大,大部分时刻我们都太在意问题的标准答案,相信标准结果的唯一性与权威性,而忽略了真实的实验数据及结果。这种选择性忽略来源于我们教育的标准化、结果的单一化,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过度追求统一标准只会固步自封,失去很多进步与成长的机会。在近代物理学发展历史上最有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中,如果两位科学家为让结果变得完美而选择性忽略掉实验的真实数据,那狭义相对论也不会那么快提出来,也不会进入近代物理学这样一个新纪元。
    Question2:在统计中,学生常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统计原理及公式推导上,而实际操作计算的经验相对较少。
    公式推导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很好地统计学知识基础的才能进行的过程,过多强调统计学原理只会本末倒置,我们研究数据的初衷不在于单纯研究统计知识,数据统计及分析都是为我们的假设服务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9 13:14:31编辑过]

TOP
8#


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湖北襄阳)第二场进行到第三天,随着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科学课在所有参培老师面前呈现,老师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加亲密,尤其是来参加这次培训的四名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浙江的三位名师志愿者产生了深深的崇拜,于是特地在培训间隙和缙云县紫薇小学的陈志强老师和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的叶军老师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一起来听听发生在两位老师身上的一些故事。


叶军老师教学生涯的第一次机会来源于2002年湖州市常识优质课竞赛,但是这一次机会来的并不是那么顺畅,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次参加市级比赛的资格起初并不是交给叶老师的,而是他的一位同事。即使如此,叶老师仍非常认真地帮助这位老师一同试课磨课,直到比赛前两天,这位原本被选去参赛的老师却突然打起了退堂鼓,这时课题已经送上去了,再没有合适的人选,叶军老师这才顶着压力接棒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这才让他进入了自己教学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叶军老师的这一次机会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如果他没有认真地帮助自己的同事研究如何上课,没有自己长年的认真积累,即使参加了比赛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陈志强老师的故事看起来是与小学科学无关,毕业后陈老师教的并不是科学,而是分在一个条件并不那么好的小学教体育。这所学校很小,操场几乎只有一个羽毛球场大小,十分影响体育课的效果。刚毕业的陈老师年轻有激情,每天五点半起床带着学生训练,白天上了一天课,四五点钟放了学继续带学生训练,甚至连周末也不休息。一般人会觉得陈志强老师这样的做法是没有价值的,一堂学校任何老师都不重视的课,自己这么认真又何必呢?但是成功的人往往需要坚持,在县级运动会中陈老师带的学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让学校所有领导都眼前一亮。取得这样的成功与陈老师每天坚持带学生训练是分不开的,陈老师这样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是要比别人多一份坚持、多一份用心,才有机会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


能够与两位科学名师一起畅谈自己的故事,探讨科学探究的方向,从名师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们四个年轻人的科学道路还很长,漫漫征途,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希望桂馨基金会今后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更希望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身体健康,做一棵科学教育的常青树,指引更多的科学小辈沿着学习的道路不断前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6 15:25:01编辑过]

TOP
9#

在今年过年之前我阅读了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其实这应该算是一本十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因为它并不像其他的一些科普书籍那么晦涩难懂,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宇宙大爆炸到现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各种生动的故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的作者比尔布莱森似乎和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好兄弟,这是说真的。以前我们在教材中见到的科学家感觉都是满脸严肃、皱着眉头的“老宅男”,但是在这一本书中我们和科学家的距离被拉近了,尤其是介绍哈雷时说: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笔厂副厂长、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提出了测算地球的年龄和地球到太阳距离的方法,甚至发明了一种把鱼类保存到淡季的实用方法,他唯一没有干过的事情就是发现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这位天才科学家一生之中做过这么多的成就,但是因为最后一句话的出现,他原本应该有的严肃面孔顿时就烟消云散了。诸如这样的介绍或科学家之间的幽默对话在书中还有很多。
这本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科学家的趣事,也介绍了很多科学家偶然发现的例子。比如伦琴发现对电子撞击金属物体后产生的射线非常着迷,在更换实验器材时发现自己的手骨在墙壁上留下了投影才最终发现了X射线。弗莱明也是因为一次疏忽才发现了青霉素,从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的生活也和科学家们的研究经历一样,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某个角落一定暗藏着惊喜,等着你去发现。
人类历史在宇宙的长河中只是一小段时间,人类的时间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而宇宙所出现的时间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这本书在描述时间的长短时就将地球的历史压缩到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剪刀的单细胞生物是上午四点,但直到午夜前1分17秒,人类才出现。按这个记录,我们人类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不过才短短几十秒钟,但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十秒钟,我们的存在已经成为了生命舞会中最当之无愧、最耀眼的明星。就每个生命个体,我们的存在更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这一颗转瞬即逝的烟花,是耀眼或是黯淡,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生命脆弱易逝,需要我们努力捍卫。我们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无论是地球内部还是表面,甚至是我们人类本身,都暗存了许多危机,战争、地震、瘟疫、温室效应、宇宙射线……一瞬间的肆无忌惮人类就将堕入万劫不复之地。
《万物简史》是一本蕴含内容非常丰富的书籍,阅读它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作为人类的责任,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的责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