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我对《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思考

 

《杠杆的科学》一课研讨体会(一)


 


昨天进行的杠杠的第二次试教,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二个主题活动,模拟撬棍撬大石头的实验和杠杆尺的研究,在时间分配上采用了等时的方法进行研究,我师傅和阮翔老师听了之后都感觉到第一个实验挖的不够深,有点蜻蜓点水的味道,这么好的一套有结构的材料如何运用好,两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这样的磨课,可以让教师对教材处理有进一步提升。昨天一个下午的试教和研讨,给我了很多启发,首先对教材的处理要有自己的想法,其次课堂要做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需要深入的去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毕竟只有40分钟,把握一点,挖深挖透!所以综合考虑,本课中研究将主要的精力集中研究模拟撬棍撬大石头的模拟实验中,并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杠杆的基本原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7 21:03:3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杠杆的科学》一课研讨体会(二)


 


今天和一位朋友继续研讨了《杠杆的科学》一课,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放在了的如何让学生的模拟实验活动更加高效的问题上?从我原来的想法,让学生用5个垫圈撬起一个大螺栓到用更少的垫圈来撬起一个大螺栓,到后来朋友提到是否可以分别用5.4.3.2.1个垫圈来撬一个大螺栓,到最后我们决定用5.3.1个垫圈来撬起一个大螺栓。方案不断的被我们修正,思路也在逐渐清晰起来。让学生更像科学家一样来经历这样一个探究杠杠省力的过程。  


主要探究活动敲定后,如何汇总学生多次实验后数据的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是大班额的教学班,13组的数据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汇总和整理,有对我们提出来一大挑战,马上讨论出了多个方案,其一:借助我们电子书包的平台,给每个小组配置一台,让他们完成实验后直接输入数据,并提交到教师机上进行汇总。这种方法是最高效的,因为13组数据都提交后我们设计的平台就会自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并可以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虽然这是最便捷的汇总数据的方法,但是由于是去嘉善借班上课,需要准备的硬件设备会比较多,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如果是在自己学校的话,这个方案是我第一个选择,毕竟我们五年级孩子有了用电子书包上的科学课的经历,应该来说都积累了相当的操作经验,在上个月《食物链》一课上他们就运用电子书包学习科学和英语,同学们都显得非常得心应手了。方案二:每组都完成后大家逐个汇报统计,这样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不高,而且很费时间。当然也是最快被我们否定的。方案三:分组实验中先完成的小组先来我这里输入他们小组的数据,这样的话可以利用一个时间差,来比较快的输入好13组的数据,并通过exl表格分类对数据进行整理。这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一个折中方法,最后我们暂定了这个方案为明天进行试教中用来数据统计的方法。不知道效果会如何?


我们目前科学课上对学生实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这方面还是做得不是非常到位的,往往热闹的探究背后丢失了科学实验最重要的环节,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实验呢?他们的实验数据是否都到了尊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去深思的?我们想在《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教学中,在这方面也寻求一些突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7 21:03:15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海风进行新一轮版本的试教了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4#

以下是引用盛国荣在2012-4-27 20:40:00的发言:
海风进行新一轮版本的试教了

是原教科版六上的内容。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精典课难上,难在新意上。难在创新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兄弟,加油,看好你哦!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4-27 21:53:00的发言:
精典课难上,难在新意上。难在创新上。

虽然很难,但希望通过对学具的改进对本课的研究可以再向前走一小步。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以下是引用杨君在2012-4-27 22:24:00的发言:
兄弟,加油,看好你哦!

谢谢支持!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

方案三:分组实验中先完成的小组先来我这里输入他们小组的数据,这样的话可以利用一个时间差,来比较快的输入好13组的数据,并通过exl表格分类对数据进行整理。
这个方法好,我平时上课就是这样录入数据的,效果好得很。
TOP
10#

这课我也曾经上过,不过只有半课,怎么说是半课呢?因为我只有让学生通过“跷跷板”的游戏,来体验对杠杆的认识,并从中知道杠杆怎样玩可以省力,怎样玩费力,怎样玩大家势均力敌的。重点放在体验上,建立直观的感受。大海风的课,注重放在了“如何让学生的模拟实验活动更加高效的问题上”,用实际的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更像科学家一样来经历这样一个探究杠杠省力的过程。   所以我很关注他的这节课,如果可以我们的课可以整合,我们还希望来个两地的融合,我上半节,他上半节。嘻嘻!不过这只是我们的一点想法而已。


     希望大海风的课有所超越,祝他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8 13:15:00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