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思考 [复制链接]

21#

这一课上一次我在杭州市区教研员调研时也上过,感觉杠杆尺和撬棍原理的衔接有难度。上下来的感觉是时间不够,有点匆忙。尤其是杠杆尺的数据的整理,学生很难把控。就探究课来说,活动少一些,研讨和思考多一些,课堂就会出现简约、高效的效果。
TOP
22#

建伟的学具很有价值,这是一种突破!

TOP
23#

杠杆尺的原理比较抽象,尤其是杠杆尺的乘法关系,学生得出这一原理有难度,很多教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我认为杠杆尺原理放到初中较好!
TOP
24#

磨课很辛苦,收获也很大,预祝建伟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TOP
25#

建伟,我看学具上的撬棍能否标注一些刻度,学生就便于把握些!

TOP
26#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4-29 9:12:00的发言:
杠杆尺的原理比较抽象,尤其是杠杆尺的乘法关系,学生得出这一原理有难度,很多教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我认为杠杆尺原理放到初中较好!

如要研究杠杆尺的话,可以单独放一节课来研究,杠杆尺更多的应该是研究杠杆的平衡。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7#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4-29 9:29:00的发言:

建伟,我看学具上的撬棍能否标注一些刻度,学生就便于把握些!


学生用尺测量也是科学需要学掌握的科学技能之一,所以没有在撬棍上刻意去标注刻度。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8#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4-29 9:15:00的发言:
磨课很辛苦,收获也很大,预祝建伟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谢谢兄弟的支持和鼓励啊!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9#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4-29 9:07:00的发言:
这一课上一次我在杭州市区教研员调研时也上过,感觉杠杆尺和撬棍原理的衔接有难度。上下来的感觉是时间不够,有点匆忙。尤其是杠杆尺的数据的整理,学生很难把控。就探究课来说,活动少一些,研讨和思考多一些,课堂就会出现简约、高效的效果。

兄弟,你的数字化撬棍非常形象,也很有趣,但在试教中,听课老师觉得这个教具更适合开展科技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因此只好忍痛割爱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9 10:43:41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0#

 

一、《杠杠的科学》一课的教材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二课时,教材分为两部分:1、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出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借助工具解决问题,从而引入对“杠杆”的探究。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建构“杠杆”的概念。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教材是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我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改变,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模拟撬棍敲大箱子”的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相互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科学实证意识。


(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对于杠杆,其结构和原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五年级的学生平时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或曾用到过杠杆及运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对于杠杆他们存在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一小部分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甚至也知道像撬棍一样的机械就是杠杆,但大部分同学因为没有进行过深入探究,对于杠杆结构以及杠杆原理的认识还是很浅层次,很模糊的。


二、教学设想


作为“杠杆”专题的起始课,整堂课的教学围绕“撬棍”展开,体现“情境引入——探索原理——建构概念——拓展应用”的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板块:第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出“撬棍”问题;第二,以模拟撬棍撬大箱子的实验为载体探索杠杆的科学原理,重点是归纳出能用较小的力能将重物提升起来的杠杆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并建构概念;第三、再体验用撬棍撬起大箱子的活动,巩固、丰富学生对杠杆的认识;第四,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这一专题还有第二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为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杠杆工作原理的探究上,所以对于杠杆尺和变形杠杆的探究放到下一课更为合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 21:02:56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