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 [复制链接]

1#

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专贴)

  “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日程安排

 




































































 


内容


主讲


主持


3月22日


下午


参会教师报到


吴利坚


19:30


大市教研员会议


喻伯军


3月23日


上午


08:30—08:50


开幕式


 


喻伯军


09:00—09:40


《月相变化》


刘晋斌


09:55—11:40


专题讲座


刘晋斌


3月23日


下午


13:30—14:10


《污水和污水处理》


 


章鼎儿


14:25—15:05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15:15—16:40


课堂点评、互动交流


章鼎儿


3月24日


上午


08:1508:55


《动物的卵》


邵卫红


喻伯军


09:1009:50


《动物怎样繁殖》


应小敏


10:00—11:00


课堂点评、互动交流


 


11:00—11:30


评点、总结


喻伯军


3月24日


下午


会议代表返程


 


文字资料集下载:http://www.zjxxkx.com/Soft/Class1/Class4/200903/150.html


课件下载地址:


 《动物的卵》教学课件


 http://www.zjxxkx.com/Soft/Class1/Class4/200903/148.html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课件


 http://www.zjxxkx.com/Soft/Class1/Class4/200903/151.html


 《抵抗弯曲》教学课件


 http://www.zjxxkx.com/Soft/Class1/Class4/200903/152.html


 《动物的繁殖活动》课件


 http://www.zjxxkx.com/Soft/Class1/Class4/200903/149.html


 视频资料下载:


 1.         六下《月相变化》(刘晋斌)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0&series=1&lid=204;互动交流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1&series=1&lid=204


2.         六上《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顾超)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2&series=1&lid=204


3.         《污水和污水的处理》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互动交流: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4&series=1&lid=204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5&series=1&lid=204


4.         《动物的繁殖活动》(应小敏)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3&series=1&lid=204


5.         《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活动》互动交流及任宏老师课堂点评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6&series=1&lid=204


6.          “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 “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总结(喻伯军)http://boke.kxsy.net/video.php?vid=1588&series=1&lid=2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9 20:58:4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2009年3月22日09:00—09:40


刘晋斌:《月相变化》(杭州春芽实验学校)


 


执教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l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l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


l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l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l        有持续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观测月相的相关课件。2.初三到十五的各种月相图。3.涂色的篮球。4.记录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对月相及其变化的认知


主要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设计作出合理调整提供依据;


学生知道所谓月相指的是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主要指导语:见过月亮吗?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你们见的是一个月亮吗?月相是在


怎样变化的?


 二、给月相排序


主要意图:学生初步了解月相是变化的(样子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主要指导语:观看了小明对月相进行的几次观测,有什么发现?把小明观测到的月相按顺序排列。


 三、设计模型,模拟月相的变化


    主要意图:学生有根据地设计月相变化的模型;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实验,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主要指导语:


    下个月小明看到的月相还会是这样的吗?


 月亮在绕地球转动的时候会有月相变化的现象发生吗?


 模拟实验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用到的办法。我们做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我们做的模拟实验,能说说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


 四、小明是怎样观测月相变化的


    主要意图:了解一些月相观测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21:52:07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2009年3月22日13:30—14:10


尹伟:《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教学目标


l        经历污染源及其危害的讨论、污水净化模拟实验、实际污水处理的了解等学习活动期望有效达成: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


l        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它会产生巨大危害,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l        切实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污染物的危害,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污水处理的不易。


教学准备250ml烧杯每组4个、沙子若干、过滤杯每组1个、大透明水桶一个、脏拖把2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污染源及其危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生活污水的产生。通过交流讨论及课件辅助,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各种污染源,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明确处理污水的目的,从而激发处理污水的兴趣。)


1.教师演示在水中洗拖把,展现简单的污水产生过程。


2.学生交流家中可能产生的生活污水,引导分析其中的污染物。


3.交流讨论平时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污水的去向。


4.简单了解其他污染源及污染物。


5.观察图片、交流,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二、污水处理


(学生经历处理生活污水和了解实际污水处理的过程,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维加工,感受污水处理的不易。)


1.讨论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2.分组进行生活污水净化模拟实验。


3.展示小组污水净化处理结果,比较其和原有污


水的不同。


4.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实际污水处理过程。


5.学生谈自己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感受。


三.提升与铺垫


   1.讨论如何减少水污染,节约水资源。


   2.联系周围水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考察、调


查,为后一课活动进行铺垫。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2009年3月22日14:25—15:05


顾超:《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l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l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l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l        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l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l        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


l        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l        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5角硬币;尺子;“柱子”。


l        教师自己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1、认识“横梁”和“柱子”


1)出示房子和桥梁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


2)小结: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房子和桥梁是其中最常见的,它们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2、知道“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1)    组织讨论:当横梁和柱子承受压力时哪个更容易弯曲呢?


(2)    出示断裂的桥梁和房梁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横梁在受压时更容易弯曲,甚至断裂。


3、揭示课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开门见山引出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建立了“横梁”和“柱子”的概念,通过讨论和生活中断裂的桥梁和房梁的图片,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到横梁在受压时更容易弯曲,甚至断裂,从而了解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建筑上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


二、    大胆假设,细致求证


(一)   学生推测


1、提问:你们认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这样推测呢?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在学生无法说出宽度和厚度时,追问:材料质地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材料的横梁,它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基于科学课学习的经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够对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相应的推测,但并不一定有理由,同时这样的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太大,学生会从各个方面进行推测,教师通过“材料质地相同的条件下”来引导孩子关注横梁材料本身的因素,能使学生思考有方向,避免漫无目的的猜测而浪费时间。]


(二)   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1、推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的关系,选择板书中的“宽度”,组织学生围绕横梁的宽度进行猜测:你们认为横梁抗的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宽度有怎样的关系?


2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


(1) 组织学生讨论:打算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测?需要些什么材料吗?


(2)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器材和课件提示)


A、 横梁:我们不可能直接用横梁来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用厚纸做的纸横梁来进行研究,要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们需要怎样的纸横梁呢?为什么?


a、   纸的材质要一样,(出示厚薄两张纸)


b、  长度一样。


c、   宽度不一样。怎样改变纸的宽度比较容易看


出抗弯曲能力?


小结: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同样材质的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质横梁(出示中信封)


B、 柱子:你们需要怎样的柱子呢?


a、   柱子高度要一样。(高低两个柱子,学生铅笔盒)


b、  柱子的距离要一样(言语引导:这样摆、那


样摆都行吗?)


小结:为了顺利地进行实验研究,老师特地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这样一个实验器材,想一想它解决了我们说的什么问题)(高度一样、柱子间的距离一样)


C、 放置物体:放的物体有什么要求吗?


a、   物体要一样(我们用5角的硬币表示重物,用纸横梁承载硬币的个数表示抗弯曲能力)


b、  放的位置一样(放置在横梁中间)


c、   放的方式一样(轻轻的、一个一个放)


小结:重放置的物体要一样,放的位置一样,轻轻地放有了这些器材我们就能公平、公正的进行实验了吗?大家再想想,在研究过程中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的了?我有个问题,怎样统计硬币的个数才公平合适。


(3)归纳小结:在这个实验中,只改变纸横梁的宽度, 其他都要一样, 这样的实验才公平、公正(课件)


[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的关系的探究实验是对比实验,识别和控制变量是重点和难点,如果直接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怎样控制这些条件?学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思考和回答零乱没有逻辑。因此通过对探究所需要器材的准备的讨论活动,围绕“柱子”“横梁”“重物”的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器材,不但引导学生识别和控制了变量,使活动的器材有结构性,而且在过程中进行了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为下一个探究实验做好了铺垫。避免了学生没有条理的讨论,为自主探究节省了时间。]


3、分组探究: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1)学生预测:预测一下纸横梁承载5角硬币的个


数,请把它写在实验表格上(简单交流)。


2)学生分组实验。                                   


4、收集、分析学生探究数据实验汇报


1)收集输入每组实测数据,并求出各组数据的平


均数。


2)讨论:通过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


5、小结:关于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的关系我们是通过先提出了问题、进行了预测、开展了实验(控制不变的量)、研究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用科学事实证明: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有关系,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板书)


[先预测后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利用电脑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能更好的通过探究过程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三)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上面的方法设计、开展探究活动


1)提出要求:会用上面的方法研究了吗?我们该怎样来研究?


2)小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应该改变什么条件?怎样来改变?


还需要什么材料吗?填写实验单。


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下来。


进行实验并做好作记录。


分析数据,写下你们的发现的纸的厚度与抗弯曲


能力的关系。


2、汇报交流:


1)交流选择一组交流一下是怎样研究的?


2)收集输入每组实测数据,并求出各组数据的平


均数。


3)归纳小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板书)


[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这个探究活动教师通过研究报告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的关系,此时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帮助。]


(四)   分析宽度与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地影响程度


1、分析两张表格,找出规律:比较、分析刚才两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讨论并在实验报告上写结论。


2、交流讨论结果: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数据,将两张数据进行比较,能很容易进行水到渠成的小结。]


三、    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1、(出示木横梁)提问:你想过吗?造房子用的木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你能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吗?你能用木横梁来证明自己的理由吗?


3、小组中互相说说,选择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


 


宽度增加


增加


厚度增加


大大增加


材料


 


长度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21:48:2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2009年3月23日08:15—08:55


邵卫红:《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的卵是各种各样的,许多动物是产卵繁殖的;


2.从寻找生命特征入手观察鸡蛋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并对它们的作用进行推测;


3.了解鸡蛋孵化的过程;对卵的世界、生命的诞生有奇妙、美妙的感觉。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观察鸡蛋的外、内部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胚,了解胚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影视剪辑、幻灯片制作;


2.有胚的鸡蛋每组2只;放大镜每组2只、培养皿1套;


教学过】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看到过一粒种子萌发成一株新的植株。那么你看过一只小鸡是怎样孵化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视频:一只小鸡出壳、成千上万只小鸡的镜头)
二、寻找鸡蛋的生命特征



我们一起来找鸡蛋的生命特征。观察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一)鸡蛋的外部找生命特征


(二)鸡蛋的内部找生命特征


我们从鸡蛋外部找到的生命特征比较少,你准备怎么办?(打开)


磕开后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从整个内部结构中去寻找生命特征,并用简图画下来。


老师示范、学生示范怎样磕鸡蛋。


学生分组观察磕开的鸡蛋并画下鸡蛋结构图。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老师板书简图)


(三)小鸡的孵化过程


同学已从鸡蛋中找到很多生命的特征,并做了推断。我们一起来看看推断是否正确。(受精卵的变化过程 PPT


小结。 



三、卵生和卵生动物


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也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1.介绍各种动物的卵(书本和PPT


2.青蛙卵的孵化(视频)并布置观察记录


3.结论:我们今天研究了“动物的卵”(出示课题),总结卵生和卵生动物(板书:卵生  卵生动物)  


四、练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21:44:13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对《动物的卵》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邵卫红


一、常态课的认识:


常态课相比于特色课而言,即指常见的、普遍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活动”。相比“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看、听、理解”的教学来说,有了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事物.注重学生肢体活动,让他人人动手,难度低,兴趣高。


2.学生在活动前不必知道活动的目的,更不用自己去设计和准备。每个活动的过程、方式、要求都由教师精心设计。


3.学生在活动后,对自己的感受作出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难度低,气氛高,特别在公开课上、容易把握,适于观赏,较为普遍。


二、新课标实施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去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活动前就要明白目的,尝试着自己去猜测结果、设计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这些对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积累经验,有效培养思维能力,从而造就将来的优秀人材,是极有好处的。我们曾对6所学校的学生作过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了对于广大学生和教师来说,感到难度大。


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课时,就感到累,“为什么学生就说不到教师想要说的那个结论上去”。那么,在学生自主的教学方式下,他们更感到难以把握。


我们还常常感到一课书的内容多,容量大,一节课完成不了。总是想面面俱到,生怕遗漏。结果造成平均使用力气,学生缺少主动的深入学习和探究,课堂缺少生气。


三、在设计“动物的卵”一课前的设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设计“动物的卵”一课前有了以下设想:


“动物的卵”作为“新生命”单元的一课,可以有多种教学方法:


1.崇尚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感受。上成情感类型的课。


2.运用多媒体技术大量展示、了解多种以卵繁殖的动物及其孵化过程,上成知识扩展型的课。


3深化对典型的动物卵的结构、成份、形成和变化等知识的学习,上成知识深化的课。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成一节探究性的课。


假如这节课我不是上公开课,并且是自己班的学生,我将会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成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由“蛋“孵化成的?说说你看到的孵化过程。


这些动物的卵有什么不同?画出简图展示一下。如果这些动物卵能孵化成小动物,你认为它必须要有哪些结构和组成部分?为什么?(写下来)


这是鸡蛋,研究一下,你找到哪些证据。产生哪些疑问?


四、对本节课的教学定位:


1基本是一节“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课”,但又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感性。


2切口要小,重点挖掘,由学生去自己的感性认知完成;面上的基本知识点,由教师讲述、资料展示、课本阅读来完成。


基于以上想法,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为:


以鸡蛋作为卵的典型。鸡蛋是学生常见的动物卵,个体大,外壳较硬,适合作为课堂探究主要认知材料。以鸡蛋作为卵的典型,从鸡蛋的外形特点、内容结构寻找鸡蛋的生命特征并进行推测、观察、验证、修正、总结。这是一节观察课,学生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由鸡蛋的典型载体扩展,通过书本和多媒体认知多种动物卵,从而得出卵生生、卵生动物两个概念。认识由卵转化成小动物的过程。


通过对鸡蛋生命特征的寻找,经历从外形到内部,从颜色形状软硬到结构的层次性、相联性、因果性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鸡蛋内部各部分在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的推测,以及通过对真实孵化过程的观察,对自己的推测进行修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动物卵特点、孵化过程的认识有深厚具体的基础。


我也很希望通过儿童对小鸡、鸡群、孵化等等视频资料的观看,对鸡蛋实物的观察探究,更强地培育出对生命的喜悦、珍爱之情。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2009年3月23日09:10—09:50


应小敏:《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动物总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领悟科学家坚持不懈对事物做细微观察的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是动物繁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动物的繁殖活动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请学生找出其中卵生动物,将卵生动物贴在韦恩图的左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卡片、动物繁殖方式韦恩图)


2.(指着板书中不是卵生的动物)提问:这些动物又是如何繁殖的呢?引出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的研究。


(让学生检索已有的在科学课堂中探究过的或生活中见过的、听过的一些动物的繁殖信息,产生对新的繁殖方式学习的愿望。)


(二)认识胎生动物的繁殖过程


1.观看“小狗的诞生”视频。


2.交流汇报:小狗是怎样诞生的?


适时穿插提问:①雌狗和雄狗在干什么?交配后就能怀孕吗?


(引导学生联想植物的繁殖,进行知识的迁移,对狗的交配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


 ②孕育过程需要多久,才能生下小狗?雌狗在孕育小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充分的推测和解释,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


3.小结,理解胎生这种繁殖方式的特征。


4.把卵生动物的卡片贴在韦恩图的右圈。


(三)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


1.组织活动


其实不管是卵生,还是胎生,动物们在繁殖前、繁殖过程中、繁殖之后,都会表现出一些与繁殖有关的行为。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并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镜头做些记录。


2.学生观看视频,并做记录。


3.汇报交流:


①你们从中获得了哪些有关繁殖的新的信息?(指向事实性的信息,即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新信息?)


②在了解动物的各种繁殖活动后,你有产生什么问题吗?对繁殖活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们进行各种繁殖活动其背后的意义。)


③引导学生谈对视频的精致镜头观看后的感受,告诉学生这些镜头采集中的故事,领悟科学工作者坚持不懈对事物做细微观察的研究精神。


(背景信息:这些镜头大多取自法国摄影师雅克·贝汉拍摄的电影《微观世界》,他花了长达20年的时间用他的镜头语言,记录了生命世界的不易


被察觉的故事。)


4.整理信息、建构概念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两种主要的方式。


讨论与思考:


    有没有既有些像胎生又有些像卵生的动物?(在韦恩图的交叉部分打上问号)


    有没有既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的动物?(在韦恩图的外边打上问号)


    假如动物没有繁殖会怎样?


(通过对反例的思考,建立起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使生命得以延续。认识到了动物繁殖的意义。)


(四)课堂拓展,指导后续活动:


1.调查了解自己——我是怎么来的?


2.黑板上的二个问号?


3.建议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九节《蟋蟀出世记》。


字幕引用《昆虫记》第九节《蟋蟀出世记》最后一段文字,请学生默读。


(字幕: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现在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了一道强度甚低的


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


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法布尔《昆虫记》,作家出版社)


师总结: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用美妙绝伦的文学表达了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之作《昆虫记》。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尹伟


 


“曾经在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正如这首歌所唱,很多老师曾经和我一样,反反复复地思考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想开展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或许曾经也苦恼过,为什么我的课堂没有被关注,为什么我的课堂不够华丽?其实,当我们潜下心来教学时就会发现,专注日常教学,关注常态,我们会乐得其所,收获其中。


为什么要关注常态教学


1.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一个长远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我们应该更多地专注平时、关注常态,力求在每一节常态课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在量的积累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越。


2.并不是每一堂课都是精心打磨的课。无论哪一位老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是观摩课、开放课、优质课,不可能每一堂课都得到专家的指导,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把脉。因此,每位老师都更应该关注常态课,及时反思得失成败,记录教学心得,让每一节课都成为自己教学能力锻炼的舞台和教学智慧积累的途径,通过长久的量的积淀后寻求质的提高,不断地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什么是常态教学


常态即日常教学中的状态。常态教学,即原生态、非特殊状态下的教学,通俗的说,你平时怎么上课现在还怎么上课。常态教学是每一位老师日常教学的状态,但常态课并不等同于随随便便上课,并不是老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它也是教师经过仔细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分析学生原有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是一种非常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有效的教学。


常态教学是一种实用的教学。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加上多媒体元素的介入,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很多老师听了这样的课,觉得很精彩,很想也能将这样的精彩带回自己的课堂,可是往往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却不能如愿地实施这样的教学,只能“回味”。 常态教学应该是只要你觉得好就可以用的一种教学,过程设计、方法运用、材料准备等都可以“迁移”到自己的课堂上。简言之,常态教学的实用不仅体现在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大家可以现学现用的课。


常态教学的表现


常态教学不论在什么时间、场合都是保持日常教学的状态,即常态课。构成科学课堂各种因素的常态包括教师常态、学生常态、内容常态、过程常态、方法常态和材料常态等。


1.教师常态


    教师常态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心理常态和行为常态。不管是公开课也好,还是一般课也好,教师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去上课,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用顶真的思维方法去研究。每位老师都应该把课前研读教材教参、预设教学情境、准备实验器材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保证常态的心理和教学行为,才能保证日常教学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2.学生常态


    学生常态也包括心理的常态和行为常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对周围事物保持好奇心,因此学生常态的心理应该是喜欢科学课,喜欢上科学课,喜欢动手实验。与之心理相适应的行为应该是认真上科学课。课前能为准备科学课收集资料、材料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乐在其中。例如,在《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中需要学生收集一瓶自己家中产生的污水,学生能认真地完成。课中,积极举手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能接受别人给自己指出的错误,同时能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课后不仅能完成书面作业,同时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作业。


3.内容常态


小学科学教学的依据是我们的教材,科学教学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地域不同,教师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对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原有水平进行有机地整合。《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之外,就学生相对熟悉的周边污染河流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讨论,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注重感同身受地体验,而对污染源的讨论进行略化处理。


4.过程常态


常态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普遍的、共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教师预设中开展的活动,也有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处理好课前的细心预设之外,及时主动地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成了我们常态课堂的一个中心点。不同个性的教师会对学生的生成有不同的把握,这就使我们的常态课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


5.方法常态


常言道,“学无常法,教无定法”。的确,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科学课始终应该抓住以“探究”“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感悟,达成三维目标。


6.材料常态


几乎每节科学课都要准备材料,但我们不可能每节课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准备一些精细的材料,因此一般选择身边容易找到或现有的材料。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尽情钻研,还可以在家里用现有的材料继续探究。《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我选择的材料就是原来实验室存放的或学生学具袋中的材料。


7.结果常态


常态教学产生的结果有教师期望达成的效果,也有可能低于原有期望值。对于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教师应总结成功之处,对于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教师应及时反思总结。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

 

对《动物的卵》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邵卫红


一、常态课的认识:


常态课相比于特色课而言,即指常见的、普遍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活动”。相比“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看、听、理解”的教学来说,有了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事物.注重学生肢体活动,让他人人动手,难度低,兴趣高。


2.学生在活动前不必知道活动的目的,更不用自己去设计和准备。每个活动的过程、方式、要求都由教师精心设计。


3.学生在活动后,对自己的感受作出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难度低,气氛高,特别在公开课上、容易把握,适于观赏,较为普遍。


二、新课标实施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去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活动前就要明白目的,尝试着自己去猜测结果、设计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这些对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积累经验,有效培养思维能力,从而造就将来的优秀人材,是极有好处的。我们曾对6所学校的学生作过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了对于广大学生和教师来说,感到难度大。


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课时,就感到累,“为什么学生就说不到教师想要说的那个结论上去”。那么,在学生自主的教学方式下,他们更感到难以把握。


我们还常常感到一课书的内容多,容量大,一节课完成不了。总是想面面俱到,生怕遗漏。结果造成平均使用力气,学生缺少主动的深入学习和探究,课堂缺少生气。


三、在设计“动物的卵”一课前的设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设计“动物的卵”一课前有了以下设想:


“动物的卵”作为“新生命”单元的一课,可以有多种教学方法:


1.崇尚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感受。上成情感类型的课。


2.运用多媒体技术大量展示、了解多种以卵繁殖的动物及其孵化过程,上成知识扩展型的课。


3深化对典型的动物卵的结构、成份、形成和变化等知识的学习,上成知识深化的课。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成一节探究性的课。


假如这节课我不是上公开课,并且是自己班的学生,我将会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成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由“蛋“孵化成的?说说你看到的孵化过程。


这些动物的卵有什么不同?画出简图展示一下。如果这些动物卵能孵化成小动物,你认为它必须要有哪些结构和组成部分?为什么?(写下来)


这是鸡蛋,研究一下,你找到哪些证据。产生哪些疑问?


四、对本节课的教学定位:


1基本是一节“教师指导下的观察实验课”,但又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感性。


2切口要小,重点挖掘,由学生去自己的感性认知完成;面上的基本知识点,由教师讲述、资料展示、课本阅读来完成。


基于以上想法,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为:


以鸡蛋作为卵的典型。鸡蛋是学生常见的动物卵,个体大,外壳较硬,适合作为课堂探究主要认知材料。以鸡蛋作为卵的典型,从鸡蛋的外形特点、内容结构寻找鸡蛋的生命特征并进行推测、观察、验证、修正、总结。这是一节观察课,学生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由鸡蛋的典型载体扩展,通过书本和多媒体认知多种动物卵,从而得出卵生生、卵生动物两个概念。认识由卵转化成小动物的过程。


通过对鸡蛋生命特征的寻找,经历从外形到内部,从颜色形状软硬到结构的层次性、相联性、因果性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鸡蛋内部各部分在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的推测,以及通过对真实孵化过程的观察,对自己的推测进行修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动物卵特点、孵化过程的认识有深厚具体的基础。


我也很希望通过儿童对小鸡、鸡群、孵化等等视频资料的观看,对鸡蛋实物的观察探究,更强地培育出对生命的喜悦、珍爱之情。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刘晋斌:《月相变化》课堂实录


  (记录人:陈梅娟,部分信息有丢失)


 


T知道月亮吗?知道月亮的那些事情?(自转、公转、月亮的形状)


T我不能让你说了,再说的话,我今天的课没法上了。还有吗?


S月光是反射太阳关,有时候会看不到月亮,中间有一夹角


T是怎么知道的?


S是课外书上知道的


S月亮的年龄……


S月亮上有环形山


T问个题外话:你有多高?


S一米七七)(之后的提问,刘老师就用这个“雅号了”成何该同学)


         T大家知道的比我想的要多得多,刚才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吗?比如质量等,可以回去再看一看,把信息告诉全体同学。


 


 


T我们今天要研究关于月亮的一件事情。(出示一些已经剪出于月相形状的纸片)这是月亮的一些样子,我们有一个名字,叫做月相,你看过什么样的月相?


S上弦月


T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上弦月吗?


 你还见过什么月亮?


班长:这个机会对你太简单了(意思:把机会让给别人)


S我在正月十五看到过圆月。(学生上台找出纸片并贴于黑板上)


(注:面对举手的班长时刘老师语:班长,这个机会对你太简单了。意思是考虑把机会让给别人)


S学生上台找出新月纸片,并贴于黑板上


S我觉得新月移到前面


T:一米七七,你站起来说


S(一米七七):中间少了一些(还需要调整,一学生把新月换位置进行调整得低一些,理由是:月相的样子还要回去的)


T:月相的排法,我们等会再研究。刚才,班长说了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我们在黑板上摆了几个月亮啊?谁的对?


S(班长):都对,这是同一个月亮的三个不同的月相


T:我这里有十几个了,班长已经解释了……比如,有时候你看见我的正面的脸,有时候是侧面的脸,这都是我!


揭示课题《月相变化》


 


 


T:有一个同学也观察了月亮,你看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子?(教师出示课件:初四、初七、初十、十五的课件)


T:谁把小明同学看到的四次月亮放在黑板上


(学生从讲台上的纸片中挑选出四张,按顺序贴在黑板上)(板书与图示:本帖27楼)


T:你们注意到没有,他刚才摆的时候,和我们前面的不一样?


S:位置变了、方向便来,原先是从左到右,现在是从右到左。


T:哪种方向好?前面我们的方向有点问题,和小明同学观察到的不一样,你知道是什么吗?


T:我把方向告诉大家:这面是东面,那面是西面,小明是晚上7点观察,你能把这两个信息联系起来考虑吗?


S:……(注:学生有发言实录内没有记录下来)


         T:我们刚过了春分,这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长,太阳落山在……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亮的都在一面吗?


 


 


T:我写两个字,“月相变化”,刚才我们在讨论中刚知道了,时间、位置、形状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板书:时间、位置、形状)


S: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


T:请你说然后……


S:然后照射月亮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T: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怎么想?有几个同学对月相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根据这些来设计一个实验?这是模拟实验。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S(班长):手电筒代表太阳、一个球代表地球,看照射的影子……


T:谁明白他说的话?


T:这样,你请这个球当地球,指明两个学生来,一米七七,你来当太阳……


(两个学生演示)


T:不要把问题想复杂,地球暂时可以不转,想像太阳在很远的地方


(学生演示一遍)


T:有没有什么要提醒“月亮”的?


……(注:学生有发言实录内没有记录下来)


T:你老师把这里的一面对这太阳,有什么想法?……现在我们不考虑月亮的自转


(学生再演示一遍)


T:(出示课件:模拟实验的图片):谁看懂了来说说。


T:我想问问,我画了四个月亮,他说了是表示月亮的四个位置。这四个位置的月相是怎样的?


(学生谈到月全食的话题,师:后面有专门的一课研究)


T:我们把亮面涂上(色),但有一个问题:每一个人看到的不一样,怎么办?


T:只让一个同学当月亮,一个同学监督月亮的停留位置,画四个月亮。


0940学生活动,0947活动结束。)


T:现在时间是下课了,但是我们把后面的事情做完好吗?


学生汇报:


S:因为太阳的光是从这里照过来的,到这个位置就超过一半的……


T:月亮在这次位置变化的过程中,月相是不是发生了变化?(生:是)


S:刚开始只照射到一部分,到……超过了一半,结论是:月亮转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其他学生补充发表意见)


T:刚在有小组说到,亮在不同位置,月相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学的《月相变化》的原因你能说说吗?把“转”、“时间”、“位置”、“形状”这些词语说进去。


S:月亮在自转的时候,……


T:今天我们学了  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变成了不同的样子,……我们没有把完整的月相画出来,请回去把它画清楚,把想说的话下写来。


T:有没有满月?(有)


T:月亮的位置就在这里,为什么我们感觉到不应该看见呢?(课后)请把这个问题讨论一下,这对后面的日食、月食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3 20:51:1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