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 学习典范
------- 记区第十二届课堂艺术节小学科学专场
11月12日,令人回味的一天。回味于四位老师巧妙的设计,精炼的语言,创新的板书,自然而然的课堂生成,回忆起来,“脑里留香”,精彩、经典,满满的科学味。
一、《认识气温计》
戚调菊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认识气温计》。一堂本以为枯燥的课,在戚老师精心的设计下,变得生动有趣。
1.以闯关活动贯穿教学,满足三年级孩子心理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积极性。
2.亲切的语言,带领孩子们在层层递进,步步破难中认识气温计,读懂气温计。
3.导学单的使用,符合三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指引探究方向,让探究更有效。
4“超大温度计”的使用,突破了教学演示或学生演示时学生看不清的难点,让教学更有效。为戚老师点赞。
二、《弹簧测力计》
很享受沈银彬老师课堂的幽默, 沈老师的课大气、干练、重生成,巧设计。、
1.使用导学单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结构,减低难度,指引探究方向,让探究更加高效。
2.“大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跟学生共同探究每个结构的功能,高效有序。
3.巧设“调0”,在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学生常常忘记调零,这是一个操作最大的误区。平时教学时,老师苦口婆心,仍然有学生忘记。沈老师巧妙设计,将一个组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0”,在数据上出现偏差,从而引导学生“为什么数据会不同”,再让两组学生上台来进行测试,发现在其他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数据仍然不同,再次寻找原因,最终找到“是弹簧测力计没有调0”造成的,一次一次,一步一步,“有意为之”,让学生印象深刻,想必学生以后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不会忘记调0,这比语言提醒效率高百倍。不过这里我想能不能在台上的两组同学测量同一颗钩码,这样会更加确定是没有“调0”造成的数据错误。
4. “百宝袋”的使用,勾起了孩子们浓浓的兴趣,一环扣一环,突破重难点,不是为教而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教。
三、《运动的小车》
章兴波老师的《运动的小车》真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惊叹。惊叹于章老师精准的课堂驾驭能力,巧妙的课堂设计,精心的实验器材。
1.抓住生活现象,让“能量”一词变得形象,从而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能力”“运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2.巧用实验器材。音叉的振动引起乒乓球的跳动,这个实验,章老师仅仅改进了一下实验器材,让实验现象变得如此明显,真心佩服。
3.数据收集有妙招。小车运动的距离的数据收集都呈现在了黑板上,不是用数据,而是用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摆放在黑板上,而且不同距离都用不同颜色来底板来表示,将“概念”的数据变成直观的“位置”,现象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呈现,章老师真有心。
4.语言精炼。章老师的课堂语言精准,不仅是“问”,还是引导,都恰到好处。
四、《神奇的纸》
吕坚老师的《神奇的纸》令我流连忘返,不仅孩子们不想下课,我也不想下课,这样的科学课真有意思。
1.幽默风趣的语言。吕老师身上一种亲和力,加上他风趣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真是一种享受。
2.将“形状”进行到底。《神奇的纸》一课听过好几个版本,每个设计都很巧妙,佩服老师们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吕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将纸的“形状”进行了深化,从承重角度出发,提出挑战,将纸的不同形状和“承重”牢牢结合在一起,先从承重一个订书机,引出瓦楞纸;再挑战承重10升,引出圆柱状纸,让圆柱状纸来承受孩子的重量。层层递进,孩子们的惊叹声越来越大。“形状”“厚度”“承重”必定给孩子们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
3.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引出瓦楞纸后,吕老师结合生活,举例了很多生活中用到瓦楞纸的现象,在引出圆筒状纸后,也结合生活,列举例子,潜移默化引导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4.活动丰富,有趣精彩。从“大力士”到“超大力士”再到“油纸扇”,活动生动有趣,牢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精心设计不言而喻。
真心感谢四位老师带来如此精彩的课例,是我学习、观摩的典范。教学之路遥遥,必得潜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