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一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出示一辆小车,让小车在桌面上“滑行”运动,最后停止。
2.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小车行驶速度为什么越来越慢,最后停止了?
3.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4.感受摩擦力。
5.摩擦力有大小吗?如何让这辆小车在运动中摩擦力变小?
6.提出改变运动方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二、探究
1.讨论实验方法以及需要的实验器材。
2.讨论实验中,放置铁垫圈的多少代表了什么?
3.下发实验器材(小车、绳子、铁垫圈和放铁垫圈的盘)
4.学生开始“小车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5.下发“小木棒”,学生做“小车在滚木上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6.回收小木棒,做“小车轮子滚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7.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总结
1.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情况和增大摩擦力的情况
2.方法运用。
教学亮点:1.控制材料,让探究更高效。本堂课有三个实验活动,我对三个实验的材料进行了有效控制。先让学生安装好小车“滑动”装置,安装完成后,领取铁垫圈。再实验一完成后,领取小木棒,完成“小车在滚木”上滑行实验。接着,回收小木棒,完成“小车轮子滚动”实验。如果将材料全部发给学生,那势必造成混乱,即使不混乱,学生出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对实验装置以及“滑动”实验会做得比较毛糙,导致实验数据的不准确性。实验材料的收放,“让实验器材”驱动学生,让学生有序开展实验,不仅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纪律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采用实验室的小车,让“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更加明显。在这个实验中,我采用的是实验室里的小车来做实验的,这个车车身重(底部是轮子),在滑动时,摩擦力近20个垫圈的重力;在滚木和轮子“滚动”时,摩擦力就3个垫圈的重力;在视觉和数值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很多。
教学不足:
1.控制太多,学生“自主”性少了。对实验材料的控制太多,是不是学生“自主”探究显得少了一些。(虽然效率和纪律都提高了,但是不是跟科学课堂“自主”探究培养弱化了,值得商榷。)
2.垫圈多少的意义含糊。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讨论过这个实验中“铁垫圈多少”代表着什么?但仍有学生将“铁垫圈的多少”跟第一课“垫圈的多少”相搞混,导致得出结论时,有些困难。
3.课堂教学时间紧张。
4.这个车子的使用,其实除了运动方式改变外,还有接触面的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这样是否可以忽略呢!(值得商榷)
教学改进:
1.适当控制材料,放手让学生做。(只控制“小木棒”的收放就行,其他让学生“自主”完成)
2.明确垫圈多少的意义。在实验前,要再次强调这里的铁垫圈多少所代表的含义。
-
-
IMG_4025.JPG
(, 下载次数:0)
(2020/12/23 9:40: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