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在滨江小学调研活动中的指导意见:
1.概念要精准:教师上课前要对概念搞清楚,不能给学生错误概念,误导学生。如材料和材质的区别等。
2.出现材料再上课: 科学课上,必须要将材料放在前面,用材料来引导,开展实验,进行探索。要带着问题开展教学,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式,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等任务挑战激发学生积极性。如在《磁铁如何吸引物体》一课中,可以设置3个闯关活动:第一关,拿出小车,直接接触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第二关,不接触小车让小车运气起来,出示磁铁。第三关,拿出“被隔物体的材料”,磁铁隔着这些物体是否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3.有问题再上课。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一开始便可以将上节课的胡萝卜等材料出示,可以将这些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猜测,再下发材料进行实验,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你找到规律了吗?学生实验后便发现无规律可循,再问:物体的沉浮情况真的没有规律可循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导出控制变量法。
4.有记录表再上课:在实验前,必须要将任务下达到位,明确实验任务与要求,必须出示记录表,认真观察和了解应该记录的内容,再开展实验。这样的实验才是有效的,有序的。
5.控制材料再上课:科学课堂中,实验材料是探究实验的基础和保障,是引发学生积极性的点。但也有弊端,处理不好,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因此可以用材料来调控纪律,控制材料,不做实验时将材料收起,不需要的材料不下发,用上个实验的材料来调换下个实验材料,纪律好的组先发材料等,这样不仅调动积极性,而且能调控课堂纪律,还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6.承诺要兑现:课前说的奖励要及时兑现,如果只是说,而不奖励,只是空头支票,无法起到调动积极性和调控课堂纪律的作用。哪个组表现好,或者纪律好,或者回答精彩,或者提问有价值,或者积极思考等,抓住每一个奖励机会,让奖励有实效,让承兑得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