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陈琳专帖(四六年级) [复制链接]

31#

回复 27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吕老师的想法确实值得思考,将在课外再研究下这个问题。
TOP
32#

回复 25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其实杠杆这一课一节课完成是不可能深入研究的,只能流于表面。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孩子们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才会真正深入学习,学习效果也才会深入人心。
TOP
33#



可能是这个原因造成用定滑轮时读数变小。
TOP
34#

测力计竖直拉,水平拉,倒着拉,,调0不一样,要考虑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吧
TOP
35#

我在研究滑轮组能否省力时,采用了不改变力的方向的那种绕法,避免往下拉,改为往上拉。但是在讲滑轮组作用时,我们也要明白滑轮组的组装,一种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一种是不改变力的方向的,所以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TOP
36#

回复 33楼凌湖的帖子

朱老师真是有心人,课后还自己试了试。谢谢朱老师的图文解释。
TOP
37#

回复 3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李老师的图解和文字说明清晰明确,还给了这么好的建议,真心感谢!
TOP
38#

    通过朱老师的提醒,自己试了试弹簧测力计正常放,横放和倒放三种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弹簧测力计正常使用时应该是向上拉重物,指针调到零刻度没问题。平拉也可以,因为指针也能调到零刻度。倒拉不行,因为指针已经无法调到零刻度。
正挂.jpg (, 下载次数:0)

正常挂时指针调好零刻度(2020/9/29 17:06:05 上传)

正挂.jpg

平放.jpg (, 下载次数:0)

平放时指针在零刻度后(2020/9/29 17:06:05 上传)

平放.jpg

倒放.jpg (, 下载次数:0)

倒放时指针在零刻度更后(2020/9/29 17:06:05 上传)

倒放.jpg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09-29 17:06:05
TOP
39#

我在研究滑轮组能否省力时,采用了不改变力的方向的那种绕法,避免往下拉,改为往上拉。但是在讲滑轮组作用时,我们也要明白滑轮组的组装,一种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一种是不改变力的方向的,所以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9/25 10:57:48
是的,滑轮组是可以选择是否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一定省力。
TOP
40#

  探究和小结


       今天上了《杠杆的科学》一课,由于是两节课联排的,所以孩子们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从下午第一节最后10分钟开始,持续到第二节课,中间的下课时间有些小组也没有出去活动,在继续研究,这份执着令人感动。由于给了充分的时间,有三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令人惊喜,他们的成果分别是:1.杠杆尺两边钩码数
欣然 发表于 2020/9/15 17:33:05
长时探究,或许是我们科学课可以思考的
TOP
41#

    通过朱老师的提醒,自己试了试弹簧测力计正常放,横放和倒放三种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弹簧测力计正常使用时应该是向上拉重物,指针调到零刻度没问题。平拉也可以,因为指针也能调到零刻度。倒拉不行,因为指针已经无法调到零刻度。
欣然 发表于 2020/9/29 16:56:05
倒放,是不是弹簧受到了弹簧本身和挂钩等的重力,而是弹簧往下压呢?
TOP
42#

测力计竖直拉,水平拉,倒着拉,,调0不一样,要考虑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吧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9/25 10:50:35
的确,不同方向拉,调零不一样。
TOP
43#

回复 33楼凌湖的帖子

这个弹簧测力计可以处理掉了
TOP
44#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TOP
45#

绍兴科技创新培训

        13日到绍兴科技馆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的培训活动。两位专家的安排挺有意思,一位大学老师,一位高中老师。一个共同点都是教授级专家。

    上午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杨友东教授,据说做过许多创新大赛的评委,因此有许多的体会。上午一个讲座下来,他更多的是在讲科技史和相关理论的知识,从古代屈原的《天问》讲到现代杨振宁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感觉很宏大,但和今天的主题联系却并不是很紧密,干货几乎没有,这个很遗憾。

    下午的专家是来自有着“发明中学”之称的新昌中学的黄林老师,一位正高级职称的特级教师。黄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30多年来的辅导经历和经验,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图文并茂,还有相关视频,给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很大的启发,这样的培训是紧扣主题的,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样的培训多多益善。

1.jpg (, 下载次数:0)

(2020/10/14 14:54:34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0)

(2020/10/14 14:54:34 上传)

2.jpg

4.jpg (, 下载次数:0)

(2020/10/14 14:54:34 上传)

4.jpg

5.jpg (, 下载次数:0)

(2020/10/14 14:54:34 上传)

5.jpg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0-14 14:54:34
TOP
46#

在学习中提升!
TOP
47#

    通过朱老师的提醒,自己试了试弹簧测力计正常放,横放和倒放三种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弹簧测力计正常使用时应该是向上拉重物,指针调到零刻度没问题。平拉也可以,因为指针也能调到零刻度。倒拉不行,因为指针已经无法调到零刻度。
欣然 发表于 2020/9/29 16:56:05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一定要规范,否则实验效果就会差很多
TOP
48#

《声音》单元教后感


《声音》单元教后感


      《声音》单元到今天为止,自己所教的三个班级全部完成。相比于同行们,自己感觉慢了点,时间主要是用在学生的课堂实验上,往往一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实验研究,用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高与低》三课教学目标完成不够。分析下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吧。               一.从科学概念上来说,“音量”和“音高”这两个概念比较专业,我们的孩子真不容易搞懂。就算我们周边的成年人,能分清的又有多少?虽然教材中关于音量和音高都有明确的描述,但对于没有基础的孩子们来说,没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光看几段文字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二.从探究过程来说,虽然给了孩子们较多的探究时间,但在具体过程中,许多孩子更多的是在听声音,没有细心地观察不同长短的尺子振动的情况,粗细长短不同的橡皮筋振动情况也一样。有些孩子的原有意识也无法改变,比如有孩子在多次观察长度不同的尺子弹拨后的振动情况时,坚定的认为伸出桌面长的时候振动快(这样的情况也真够无语的)。再加上大家一起做实验时嘈杂的环境,要有比较好的效果着实不易。
       三.从材料效果来看,有些材料效果不够明显。例如铝片琴,高低音很明显,但根本观察不到振动的快慢情况。例如橡皮筋在拉伸长度差距不够大时,振动快慢真难以看清。包括工具箱里三根塑料弦也是类似情况,高低效果明显,振动快慢不明显。
      四.从师生情况来看,自己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欠缺,现在想来应该事先去了解下。至少他们平时连音乐课都没怎么上的情况应该考虑进去。如果平时音乐课能正常开展,能多听听钢琴声、锣鼓声等,或许学习效果会好一些。

      上好科学课真难,以后好好改进,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0-16 17:29:09
TOP
49#


《声音》单元教后感


  从材料效果来看,有些材料效果不够明显。例如铝片琴,高低音很明显,但根本观察不到振动的快慢情况。例如橡皮筋在拉伸长度差距不够大时,振动快慢真难以看清。包括工具箱里三根塑料弦也是类似情况,高低效果明显,振动快慢不明显。
欣然 发表于 2020/10/16 17:28:08
应该像陈老师一样从学情出发扎实开展教学,真真正正让学生有所收获。声音的高低这一课的几个实验材料都是非常有特点的,铝片的使用主要是分辨音之高低,再是观察特点,再带着这个猜测区观察其他的材料进行验证。
TOP
50#

不一样的马步


      今天上了有关运动和健康生活的内容,课堂上有那么一个环节让自己印象很深。
      作业本中有一张关于记录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的记录表,样本已经有平静状态、慢走一分钟和跳动一份钟三种,还有两个空白让我们自己填。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在教室里能够做的,又不会影响其他班级的,又有一定运动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思维可活跃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能同时达到以上要求的大家选了这么几个活动,分别是俯卧撑、仰卧起坐和蹲马步。蹲马步也入选了,这好像是有些老师惩罚学生的一个选项,今天竟然入选我们科学课堂体验了,有些意外。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两项作为测试,结果选择蹲马步的人数最多,还有不少女生也选了这项。我再次问他们确定选择这项吗?那些做出选择的孩子们很坚定地回答是的。于是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特别提醒他们,我们今天的蹲马步是一项实验测试,可不能说是惩罚哦!孩子们很爽朗地答应了。三个选项都有孩子参与测试,而且每项测试后呼吸次数都明显增加了。最意外的是,在做每项活动时孩子们脸上都洋溢开心的表情。这也许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次蹲马步了吧!
       由此可以想到,做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态面对会有完全相反的感受,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把孩子们往正能量的方向引导,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日常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今天的课堂其实可以转移到课外,这样孩子们可以选择的测试活动会更多,下个班级就到外面去试试吧。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0-23 20:05:08
TOP
51#

看这张照片,发现体育课上得挺认真,大家在练习俯卧撑。

其实这是科学课堂转到了运动场,在测量运动1分钟后呼吸的次数。虽然有点累,有些孩子坚持不到1分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积极参与的信心,大家是累并快乐着。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活动体验,激发他们更浓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0-23 20:14:40
TOP
52#


《声音》单元教后感


      《声音》单元到今天为止,自己所教的三个班级全部完成。相比于同行们,自己感觉慢了点,时间主要是用在学生的课堂实验上,往往一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实验研究,用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
欣然 发表于 2020/10/16 17:28:08
是的 陈老师,部分学生对于音量和音高还是搞不懂。
TOP
53#

回复 51楼欣然的帖子

一分钟的俯卧撑难度有点大,现在学生的臂力都比较差,有的一个都做不起来。
吕坚
TOP
54#

回复 52楼王家东的帖子

音高和音量可能是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但现在比以前清楚不少。
吕坚
TOP
55#

回复 45楼欣然的帖子

佩服科技创新有特色有成绩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定有个或多个超强大脑的老师。
吕坚
TOP
56#

回复 48楼欣然的帖子

音高和音量更多时候需要通过体验活动来感知,建立振动的联系。
吕坚
TOP
57#

回复 48楼欣然的帖子

第二个问题,任务驱动可能比较合适,实验前有约在先,观察发出声音的物体。
吕坚
TOP
58#

回复 48楼欣然的帖子

第三点的材料确实比较头疼,期待分享更合适的材料。
吕坚
TOP
59#

看这张照片,发现体育课上得挺认真,大家在练习俯卧撑。

其实这是科学课堂转到了运动场,在测量运动1分钟后呼吸的次数。虽然有点累,有些孩子坚持不到1分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积极参与的信心,大家是累并快乐着。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活动体验,激发他们更浓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欣然 发表于 2020/10/23 20:12:35
我让四年级的学生从二楼跑到一楼,围花坛一圈后,再跑到二楼,再让学生测量,学生的兴趣很高。
TOP
60#

优秀科学老师风采记录---上虞叶老师


      今天在上虞区博文小学参加了绍兴市小学科学"关键问题"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有东道主老师上课、市优质课选手展示、教师互动点评、教研员讲座等环节,一天的活动充实又紧凑。
      东道主叶老师执教《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整节课从憋气开始,逐步开展探索呼吸的活动,环环相扣,学习高效,孩子们对于呼吸过程中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并通过反复体验,相信印象深刻。这节课很顺畅,呼吸时胸腔变化情况这个难点也有效突破,体现了叶老师良好的个人素养。课堂中比较吸引人的一点是用了声音放大器,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音。作为一个工作才第三年的新教师,能有这样的上课水平教学风采,堪称优秀,值得学习!
      如果这堂课能用一个情节贯穿起来,是不是会更好。比如用医务人员抢救溺水者时按压胸腔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呼吸现象探索的兴趣,再展开关于呼吸现象的研究,让孩子们从根本上了解呼吸对于生命的意义,最后可以说说按压胸腔恢复呼吸的原理,这样是否会更好。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0-28 17:02: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