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余沁专帖(五年级) [复制链接]

271#

一课一得:210316浮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并完成记录表。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

【教学亮点】

1.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记录泡沫塑料快的排水量,我在量程为500ml的烧杯的刻度线处细分小格,使读数更精确。为了防止泡沫取出时带出的水不小心弄湿自制的刻度纸,我还在刻度纸外用宽的透明胶贴上。如图:

【教学不足】

1. 圆筒测力计准度不是很高,挂上大塑料泡沫块,弹簧变化不是很明显。

改进:在材料箱找到宝藏电子秤,能测出泡沫块的质量为1.8g,1N=100g,换算成重力就是0.018N。本来以为材料箱里没电子秤,就事先把家里的厨房电子秤拿来了,称了同一块泡沫块,读数为2g。同时我还用两个电子秤分别称了其他小物件的质量,发现课件材料箱里的电子秤准度比厨房电子秤高。


2.材料箱提供的粘烧杯底部的吸盘和轮滑是用一根棉线相连,整个元件在实验时非常难操作,一不留神,穿过轮滑的棉线就不在轮滑上了。



改进:把烧杯底部的元件直接用带弯的铁丝,链接泡沫的线直接穿过铁丝。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1-04-03 14:19:24
TOP
272#

一课一得:210316[font=宋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3 13:24:28

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出现了烧杯刻度太大导致读数不够精确的问题,余老师的改进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TOP
273#

一课一得:210316[font=宋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3 13:24:28

这样的实验改进很好!有思考有行动,很赞!
TOP
274#

可能用鱼线去穿过滑轮拉比棉线会好一些,可以试一下!
TOP
275#

一课一得:210317《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

2.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3.交流,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1.讨论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排开水的体积也就也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画示意图解释物体(石块、泡沫、实心和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亮点】

1. 小组不用每节课都重新安排材料员、实验员、读书员、记录员,每小组每人固定分工,能提高效率。

2. 板书符号化,简洁:

浮力=空气中的重力—弹簧秤拉力

浮力>重力  ↑  ; 浮力<重力  ↓

【教学不足】

1. 小石块比较光滑,用线吊着容易滑出就把石块用双面胶胶了一圈。

这样石头自重就包含一圈双面胶的重量了,产生误差。

改进:发现器材箱里有画着四等分线的橡皮,也是下沉的物体,让学生用这个橡皮重新测了一次数据。而且在材料箱里找到了条形盒测力计,这是学校第一次有条形盒测力计,之前都是用圆筒测力计。准度比圆筒测力计好。而且比较惊喜的是,学生拿到条形盒测力计就想到要调零,调零方法跟圆筒测力计不一样,也是被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了调零方法。


2.小石块太小,用烧杯测排开的水量,水面变化不大,改用在大量筒内测排开的水量。备注: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要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1-04-11 10:10:22
TOP
276#

一课一得:210317《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亮点】

1. 小组不用每节课都重新安排材料员、实验员、读书员、记录员,每小组每人固定分工,能提高效率。

2. 板书符号化,简洁:

浮力=空气中的重力—弹簧秤拉力

浮力>重力  ↑  ; 浮力<重力  ↓

【教学不足】

1. 小石块比较光滑,用线吊着容易滑出就把石块用双面胶胶了一圈。

这样石头自重就包含一圈双面胶的重量了,产生误差。

改进:发现器材箱里有画着四等分线的橡皮,也是下沉的物体,让学生用这个橡皮重新测了一次数据。而且在材料箱里找到了条形盒测力计,这是学校第一次有条形盒测力计,之前都是用圆筒测力计。准度比圆筒测力计好。而且比较惊喜的是,学生拿到条形盒测力计就想到要调零,调零方法跟圆筒测力计不一样,也是被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了调零方法。

2.小石块太小,用烧杯测排开的水量,水面变化不大,改用在大量筒内测排开的水量。备注: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要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1 10:08:30

测量排水量是一件两难问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材料进行有机地选择!让学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TOP
277#

回复 271楼yuqin0430的帖子

余老师很认真,学生不可能不专注。
TOP
278#

最近的比赛任务准备得如此忙碌,还能坚持一课一反思!不容易!
TOP
279#

一课一得:210316浮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亮点】

1.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记录泡沫塑料快的排水量,我在量程为500ml的烧杯的刻度线处细分小格,使读数更精确。为了防止泡沫取出时带出的水不小心弄湿自制的刻度纸,我还在刻度纸外用宽的透明胶贴上。如图:



【教学不足】

1. 圆筒测力计准度不是很高,挂上大塑料泡沫块,弹簧变化不是很明显。

改进:在材料箱找到宝藏电子秤,能测出泡沫块的质量为1.8g,1N=100g,换算成重力就是0.018N。本来以为材料箱里没电子秤,就事先把家里的厨房电子秤拿来了,称了同一块泡沫块,读数为2g。同时我还用两个电子秤分别称了其他小物件的质量,发现课件材料箱里的电子秤准度比厨房电子秤高。

2.材料箱提供的粘烧杯底部的吸盘和轮滑是用一根棉线相连,整个元件在实验时非常难操作,一不留神,穿过轮滑的棉线就不在轮滑上了。


改进:把烧杯底部的元件直接用带弯的铁丝,链接泡沫的线直接穿过铁丝。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3 13:24:28


为用心的余老师点赞,每一次思考都是教学理解的提升,每一次改进都是迈向科学真理的追求!


一般实验室会有崔大测量范围为0.5牛顿的测力计!可以用来更精确的测量!
TOP
280#

一课一得:210309《造一艘小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不足】

1.课堂制船材料有限,没有提前让学生带各种材料,导致造的小船只有橡皮泥的材料。

改进:让学生带塑料瓶、泡沫板等材料,制造造型多样且装载量大的船。

【教学亮点】

1.“败也橡皮泥,成也橡皮泥”。因为没有很多丰富的材料,学生通力合作,在反复摸索中尝试将橡皮泥的装载量捏到了最大。测试完橡皮泥船能装多少垫圈之后还测试着橡皮泥船能装多少橡皮泥。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2 9:43:29

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对排开的水量的认识!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
前提是一定量的橡皮泥!
再试试用其他材料!
TOP
281#

一课一得:210317《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重难点】[/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1 10:08:30


下沉物体的石头最好选用长条形石块,橡皮也是不错的选择!
TOP
282#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马铃薯在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中会上浮。

难点:理解马铃薯为什么会在盐水中上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小马铃薯)孩子们会说是土豆,告诉学生土豆的科学名称是马铃薯。老师先把马铃薯放入1号杯中的水里,它怎么样了?(沉),取出擦干让学生吹口气说声“变”,再放入2号杯中又怎么样了?(浮)

2.揭示课题:把一个马铃薯放入一个杯子里,下沉;取出马铃薯擦干,放入另一个杯子,马铃薯却浮了!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二、引导实验验证(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教师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2滴液体滴在不锈钢勺子,两支滴管分开用;用镊子夹住不锈钢勺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对比观察液滴加热后留下的痕迹。

2.发现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后留下了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提问:说明什么?能使马铃薯浮上来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说明这两种液体不一样。水里加了其他物质。

三、探究活动: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某种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呢?比如说往水里加食盐?我们来试试看!

2.200毫升水,往烧杯里加食盐,搅拌,等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看它是否浮起来了。提示:每次只加一勺食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马铃薯,观察其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每次要取出马铃薯后再加食盐。

3.小组汇报。

加了一定量食盐或糖的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小结: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拓展阅读:

如果液体的浓度很高很高,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8页最后一部分的资料: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教学亮点】

1. 课堂开始让学生“吹口气”,土豆浮起来的设计,有变魔术的既视感,学生感觉很新奇。

2.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一个加盐,一个搅拌,一个放土豆,一个记录,一气呵成。

3. 借助电子秤,学生定量知晓一勺盐的克数,不是模糊知道,需要几勺能使土豆浮起来。

4. 这个实验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学生看到土豆终于浮起来的那一刻,搅拌那么久,学生已经有点手酸有点乏了,一次次看到没浮起来,失望了好几次。图二那失望的表情是很明显了。在终于看到浮起来的那一刻,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般的喜悦。作为教师,对于实验结果是有预期的,课上比实验现象更吸引人的是看孩子们的表情。

【教学不足】

1. 加盐,搅拌使盐溶解比较费时,学生加了12勺才终于使土豆浮起来。导致调制一杯能使土豆浮起来的糖水,没时间一勺一勺加,而是33勺加,不能很好把握临界值。

2. 土豆没有切成规则的方体,土豆体积略大,较难浮起来,让学生加盐次数变多,费时。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1-04-15 20:38:04
TOP
283#

当凤仙花偶遇小黑虫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7502.aspx


夹塘教师寻夹塘大糕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7534.aspx


2104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方亚琴《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网络讲座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1-11-22 14:14:08
TOP
284#

回复 282楼yuqin0430的帖子

余老师的教学反思还配上了实验照片,很用心了
TOP
285#

余老师的一课一得值得我学习和效仿
TOP
286#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align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很细致的课堂,正如余老师的风格。其实这节课学生都知道是盐水,由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如何跟进呢?估计浓度是尚不明确的教学生长点。
吕坚
TOP
287#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align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费时的加盐溶解的过程,其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花费简短的时间讨论加盐方案,或者提供多种方案学生思考选择,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吕坚
TOP
288#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马铃薯在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中会上浮。

难点:理解马铃薯为什么会在盐水中上浮。

【教学亮点】

1. 课堂开始让学生“吹口气”,土豆浮起来的设计,有变魔术的既视感,学生感觉很新奇。

2.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一个加盐,一个搅拌,一个放土豆,一个记录,一气呵成。

3. 借助电子秤,学生定量知晓一勺盐的克数,不是模糊知道,需要几勺能使土豆浮起来。

4. 这个实验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学生看到土豆终于浮起来的那一刻,搅拌那么久,学生已经有点手酸有点乏了,一次次看到没浮起来,失望了好几次。图二那失望的表情是很明显了。在终于看到浮起来的那一刻,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般的喜悦。作为教师,对于实验结果是有预期的,课上比实验现象更吸引人的是看孩子们的表情。

【教学不足】

1. 加盐,搅拌使盐溶解比较费时,学生加了12勺才终于使土豆浮起来。导致调制一杯能使土豆浮起来的糖水,没时间一勺一勺加,而是33勺加,不能很好把握临界值。

2. 土豆没有切成规则的方体,土豆体积略大,较难浮起来,让学生加盐次数变多,费时。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课堂亮点很多说明教学很用心!赞!土豆能不能浮起来和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盐水的浓度!
液体的量和勺子的大小是关键——如果土豆小一些,液体的量可以少一点,用盐量也会少很多!

提醒孩子搅拌时一只手扶住烧杯、尽量使玻璃棒竖直运动!
TOP
289#

课前询问学生“你觉得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时,有学生回答"阳光",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给绿豆种子安好家之后,我们把一份对照实验组放在室外,把一份放在不见光的黑箱子里(学生回家后又追套了一只黑色塑料袋),看看阳光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TOP
290#

回复 282楼yuqin0430的帖子

两种外观相同的液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TOP
291#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align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土豆看起来就太大,市场里买一些小土豆,更有利于平行班的反复利用。
最后编辑小卫 最后编辑于 2021-04-18 10:21:51
TOP
292#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align土豆没有切成规则的方体,土豆体积略大,较难浮起来,让学生加盐次数变多,费时。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这个沉浮情况与体积大小好像是无关的吧,只要马铃薯不卡在烧杯里,问题不大的。
TOP
293#

一课一得:21032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align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4/15 20:32:59
这个实验能不能用热水,这样食盐溶解会快些。
TOP
294#

这个加盐 的勺子可以换个大点的,土豆小点,水也少点,这样会省不少时间。电子秤的使用是个很好器材,让学生对食盐的量有个更精确的概念。
TOP
295#


TOP
296#

回复 295楼章俐鑫的帖子

余沁的气质很适合旗袍,漂亮
TOP
297#

回复 295楼章俐鑫的帖子

余沁的气质很适合旗袍,漂亮
戚调菊 发表于 2021/4/29 15:25:48
是的,很适合!
TOP
298#

余老师真的全面发展啊,还会地方课程
TOP
299#



章俐鑫 发表于 2021/4/29 9:34:54
怎一个美字了得,牛
TOP
300#

[精华帖]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1-09-13 22:23:0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