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章兴波2020暑期读《论语》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31#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知道哪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主动要求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夫子靠的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的品德得来的。夫子获得这些东西的方法,或许与别人获取的方法不同吧?”


从子禽和子贡的对话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温良恭俭让就是孔夫子闻其政的主要原因,他的个人修养之境界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TOP
32#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还健在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对他的行为作出考量。做儿子的若是能够长期按照父亲的原则行事,那就算是个孝子了。”
TOP
33#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施行礼制的作用,应当以达到和谐目的最好。古代圣明的帝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会依循礼制而行。但是,在遇到行不通的问题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和谐,而抛弃礼法的节制,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这段在中国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契合的,在诸多破坏制度的行为中,有一点特别要引起重视,那就是以“和谐”的名义破坏制度,这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很是常见。有子早有总结:这是行不通的,不对的。我们不能让和为贵成为了一种无原则、无是非的纵容。
TOP
34#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始终把“信”和“恭”看得很重。恭是以礼相待,对别人保持足够的尊重,信则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答应别人的事情才能做到。有子说:“讲信用要尽量符合道义,这样才能兑现。待人谦恭符合礼节规矩,这样才能免遭他人羞辱。亲近那些可靠的人,办事也就有所依靠了。”
TOP
35#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教诲:不要过分的追求口腹之欲,不要贪图安逸享受,做事要勤快,说话要谨慎,多向德行高尚的人学习请教,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从学习的志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上对好学做了全面的诠释,他自己就是这样在做的。少说多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确实应该是这样的!
TOP
36#

修身养性,要数章老师
TOP
37#

现在部编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数增加不少,假期里要求儿子看世说新语,我自己都看不懂。
TOP
38#

回复 35楼章兴波的帖子

有品读,有解释,有感想,真好
TOP
39#

兴波,上面摘录的每一条有没有背下来?
TOP
40#

建议每日读一经典名句的基础上,再写一写!
有道是不读笔墨不读书,读读摘摘更领悟!
TOP
41#

教育的本质,其实在论语这个书中,说得比现在好,做得也挺好。
TOP
42#

兴波,上面摘录的每一条有没有背下来?
儒衣飘飘 发表于 2020/7/19 22:55:16
背还是忘的快!
TOP
43#

教育的本质,其实在论语这个书中,说得比现在好,做得也挺好。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20/7/23 22:28:08
老师的祖师爷,绝对的!
TOP
44#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篇第一段,犹记得在初中第一次接触时诵读之情
章兴波 发表于 2020/7/12 16:12:04
读《论语》,时读时新。章老师的假期读物选择真不错。
TOP
45#

忙完一阵了,又可以看看闲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修养,并询问老师这样的人生境界怎么样?夫子首先是肯定了这种人生修养,但同时提出了“贫而乐,富而好礼”,在子贡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


孔子这样的育人手段是我们老师特别需要学习的,他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弟子们文学课,而是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善于通过启发提升学生的境界和修为。


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这些外在的因素,关键还在于精神上是否得到了满足。这样的处事境界亦是我们需要好好去领悟的!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20-08-09 11:05:07
TOP
46#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很简单,就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在孔子眼里,别人不了解自己没关系,根本不需要担心。前面的“人不知而不愠”说的就是这个理。在他看来,“不知人”问题很严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坏不分吧!
TOP
47#

至此,学而篇心得摘录记录完毕了。这次论语读得很慢,一来闲暇时间比较少,二来确实也读不快,到目前也才看了2章,记录才完成了一章,记录时复习一遍对于读这样的书还是很有帮助的!
TOP
48#

论语之语,放之今日,仍然适用,值得学之又学!
TOP
49#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孔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为政以德”的道理。在他看来只要实行德治仁政,就一定能使得民心归顺。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以德服人。但我们科学教育人,应该是对这里用到的比喻更感兴趣。所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里的北辰就是北极星,不就是北极星不动吗?说明中国古人也是老早内化了这个自然现象了!
TOP
50#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实际《诗经》共收录了305篇,看来孔子事很欣赏这部作品的,也一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TOP
51#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邢,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用政令去统治,用刑罚去管束老百姓,老百姓短期内是会听话的,但内心全不会;但如果是用德行去领导百姓,用礼乐制度去约束他们,就可以做到人心归服。
这让我想起了秦始皇的统治,法家思想的治国确实威猛,但不长久,到胡亥二世就灭国了,如果是扶苏即位,可能就不会那么快灭国,因为他会用仁政礼制来治国。如果能把两者结合好,国家的管理和发展就有希望。
TOP
52#

2.4  子曰:”五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开始立志向学,到了三十岁才算站稳脚跟,四十岁找准方向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了上天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可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言行随意也不会逾矩了。


看来要达到最高境界,寿命还得长啊!
TOP
53#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何才算尽孝?不同的人问孔子关于孝的问题,孔子的回答整理一下,还是非常深刻的。这一篇是孟孙问,孔子回答的意思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侍奉他们,等到他们死了,要按照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样才算孝!


这就是礼制之于孝,不知道现在的火葬符不符合礼制?哈哈
TOP
54#

忙完一阵了,又可以看看闲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
章兴波 发表于 2020/8/8 21:04:17
这段话是否与“知足常乐”比较接近呢
TOP
55#

[quote]忙完一阵了,又可以看看闲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提出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8/14 17:40:27
不能简单理解为知足常乐吧!
TOP
56#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的回答是:“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儿女的而健康问题。”   言下之意,做子女的只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在尽孝。开始是楞没看明白,似乎是答非所问,后来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TOP
57#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当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如今所谓的孝道,是说只要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那这样犬马这样的动物不是也一样吗,所以对待自己的父母,还要从心里上去尊敬,这样才和动物有区别”


说的真是太好了!孝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在物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心理上尊敬才能算真正的孝。
TOP
58#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

和2.7表达的意思是接近的,就是说孝顺,应该做到长期侍奉父母要做到和颜悦色,这在现实中确实是比较难的,难在哪里?长期和和颜悦色,要做到不容易的,试问我们能做好吗?
TOP
59#

读了这几篇关于孝道的言论,对孝的理解深入了不少,很深刻!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20-08-16 09:20:12
TOP
60#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学生颜回,他说我每天向颜回讲习学问,颜回从来没有提反对意见,就像一个榆木疙瘩。但当他离开之后,我曾私下里观察过他的言行,发现他能将我所讲的意思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看来,颜回还是不愚笨的。
         这里对我们教育人是应该有启发的,孔子这个老师不错,他懂得多方面进行考察学生,如果只看课堂表现,颜回显然没有达到孔子的要求,但孔子还会观其行,后再评价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弟子之一,虽然他的学习和一般人有所差异,在孔子眼里,好学生应该是学问思辨行,颜回只表现出学和行。在我看来颜回就是一天才啊!但孔子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学习颜回,我们对待学习还是要多学多问,才能举一反三。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20-08-20 18:00:4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