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 2019 学年共同体朱鸿杰专帖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主要措施: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朱鸿杰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



(一)理论研学:得 分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二)教研研修:得 分
1.参加活动:分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2.论坛研讨:分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得分内容:


3.报道宣传: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得分内容:


(三)教学研究:得 分
1.撰写文章:分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2.课题研究:分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四)课程开发:得 分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五)技能竞赛:得 分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六)辅导学生:得 分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七)活动组织:得 分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得分内容:
最后编辑凌湖 最后编辑于 2019-09-24 20:26:57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0/12/22 10:28:21 执行 提升/下沉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一起来测测风速



TOP
3#

看样子风速等级还可以!孩子们真投入!
TOP
4#

这些高龄器材还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你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支点,也是能有所作为的。






TOP
5#

这些高龄器材还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你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支点,也是能有所作为的。 凌湖 发表于 2019/9/29 21:32:05
这些器材的质量是很不错的,大多数学校都在用!
TOP
6#




凌湖 发表于 2019/9/24 20:51:06

举风旗的几个小朋友一脸的神圣!
TOP
7#

恭贺开专贴
TOP
8#

谢谢你的鼓励,请不吝指教!
TOP
9#

测风速当天的风速很不错,测出来的结果应该很明显吧
TOP
10#

这些弹簧测力计保护得真好,我们也有一批,都破了,修也修不好,不能用了。前些年更换了盒形测力计,弹簧也容易被拉坏,今年又买了一批圆筒测力计。
TOP
11#

老古董也有用武之地的时候,不断发光发热
TOP
12#

这批弹簧测力计的质量真是不错。生锈了也照样能用。我校也是靠这些撑场面的。
TOP
13#

回复 2楼凌湖的帖子

带孩子到操场上亲自测量,学生对于风速风向理解会更深刻
TOP
14#

《斜面的作用》实验反思

六年级《斜面的作用》上完已有好几天了,这几天对这节中研究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实验设计一直思考:书中对这个实验设计是做四次不同坡度且四次提升重物的高度也不相同,教学时学生也都是这样做的实验,实验效果也很明显,学生从测得的四个数据中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我总觉的这个实验的设计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这样设计的实验其实改变的不仅是斜面坡度的大小,重物提升的高度也变了,两个量前后发生了变化,最后总结出:斜面坡越小,省的力越大;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小。这样可能不够严谨。我想是否改成四块长度不同的板,一端分别放在同一高度的物体上,再分别来测四个斜面上把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时所用的力,再来分析出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很直观地发现坡度越小,省的力越大,但要经过的距离就长了,一举两得。
TOP
15#

        这几年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销量下滑,它们的对手真不是白象也不是今麦郎,吃掉方便面份额的是美团、饿了么。这两年绿箭口香糖市场大幅下滑,它的对手真不是益达,而是微信。口香糖最重要的消费场景是在超市收银台,过去顾客在排队缴费的时候无聊就往购物篮里拿上两盒口香糖,而今天大家都在看微信、刷朋友圈。今天赛道变了,场景也变了。下一个干掉教师这个行业的会是谁?学校会消失吗?互联网+教育(学),是不是可以替代学校教育(学)…………
TOP
16#




TOP
17#

凌湖 发表于 2019/10/22 19:54:34

引导学生动起手来有惊喜!太棒了,你看孩子多开心!赞!实验材料可以进一步优化!
TOP
18#

六年级《斜面的作用》上完已有好几天了,这几天对这节中研究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实验设计一直思考:书中对这个实验设计是做四次不同坡度且四次提升重物的高度也不相同,教学时学生也都是这样做的实验,实验效果也很明显,学生从测得的四个数据中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我总觉的这个实验的设计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这样设计的实验其实改变的不仅是斜面坡度的大小,重物提升的高度也变了,两个量前后发生了变化,最后总结出:斜面坡越小,省的力越大;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小。这样可能不够严谨。我想是否改成四块长度不同的板,一端分别放在同一高度的物体上,再分别来测四个斜面上把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时所用的力,再来分析出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很直观地发现坡度越小,省的力越大,但要经过的距离就长了,一举两得。
凌湖 发表于 2019/10/16 20:24:02


这个思考很有深度,把握住核心概念进行优化设计正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二次加工处理,点赞!
TOP
19#

高锰酸钾的确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TOP
20#

        这几年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销量下滑,它们的对手真不是白象也不是今麦郎,吃掉方便面份额的是美团、饿了么。这两年绿箭口香糖市场大幅下滑,它的对手真不是益达,而是微信。口香糖最重要的消费场景是在超市收银台,过去顾客在排队缴费的时候无聊就往购物篮里拿上两盒口香糖,而今天大家都在看微信、刷朋友圈。今天赛道变了,场景也变了。下一个干掉教师这个行业的会是谁?学校会消失吗?互联网+教育(学),是不
凌湖 发表于 2019/10/21 20:28:12
朱老师行走在思想的路上,好赞啊!
TOP
21#

四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学生的作业,写观察日记用的。

学科学的整合真的很重要,不仅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老师的教学,各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IMG_20191028_143350.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29 22:01:15 上传)

IMG_20191028_143350.jpg

最后编辑凌湖 最后编辑于 2019-10-29 22:01:15
TOP
22#

水里的气泡哪里来的


TOP
23#

气泡怎么又没了


TOP
24#

回复 21楼凌湖的帖子

茁壮成长啊
TOP
25#

动手实验,发现疑问,分析探讨,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TOP
26#

回复 21楼凌湖的帖子

科学课程强调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学科的融合,朱校长强调科学课程的推进
吕坚
TOP
27#

回复 21楼凌湖的帖子

种子生长相当不错!对教学是莫大的助力!
TOP
28#

回复 21楼凌湖的帖子

现在语文作文要求写观察日记的越来越多,这和科学真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TOP
29#

做框架还是很专注的










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效果还是不错的,没有加固的立方体只有一个能放两本科学书,其余都无法承受一本科学书的重,这可能与捆扎的方法也有关系吧。
TOP
30#

加固后的承重力测试






1.两个立方体,一个是用学生学具袋里的小棒做的,一个是用工具箱里的小棒做的。两者小棒的粗细不同,粗的承重39本,细的承重最多的小组是16本;
2.两个加固后的立方体承重力明显提高了;
3.材料不同同样的加固方法,承重能力也不同,这也让学生回顾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做到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