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药知识专帖 [复制链接]

301#

有事没事到这里来转转,总会有一些收获。
TOP
302#

宋,辛弃疾写过一首词《满庭芳·静夜思》,里面嵌入了24味中药名: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TOP
303#

宋,辛弃疾写过一首词《满庭芳·静夜思》,里面嵌入了24味中药名: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0/7/20 13:34:09

很多中药名都是很有讲究,又比较唯美的,浸润着历史的痕迹
TOP
304#

问问戚老师晚上睡觉质量不好,该用中药如何调理啊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7/19 20:24:56

白天睡多了吧?等我的决明子丰收了,给你做个枕头
TOP
305#

大椎穴,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穴不通,会堵塞七条经络:

1、督脉;2、膀胱经;3、大肠;4、小肠;5、三焦经;6、胆经;7、胃经。




大椎穴瘀堵,可导致亏气、亏血的状态。气血不能上于头部,会引起头晕,头疼,失眠,健忘。
大椎瘀堵同时会造成左右肩血脉不通,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等,会导致脑淤血和脑梗塞。
大椎穴凸出的硬包块,通常也被称为富贵包。
富贵包是现在办公室白领的常见疾病,它又称为富贵背,是大家对于一种不良体态的俗称。吉利的名字背后潜藏的是性命攸关的健康危机。
中医疗法

“富贵包”的清理,就以阳气的通调为主要原则。

方法一:刮痧

先涂抹刮痧油,在堆肉部位局部刮痧,从上往下,把堆肉的棱慢慢刮开。也可以走罐,这是解决此处堆肉的最好办法。
方法二:艾灸

点燃艾条,冲大椎穴和富贵包附近进行悬灸,可采用回旋灸的手法将整个区域艾灸一遍,一次艾灸20-30分钟,也可用艾灸盒进行温灸,进行温灸需要达到30分钟。
艾灸完毕后,切记要封穴!封穴方法:用空掌轻轻拍打艾灸过的部位,5-10下即可,然后用衣物遮盖住艾灸的部位。艾灸后最好一个小时内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将艾灸过的部位严严实实地遮盖住。
相关补充:大椎穴养生治病的妙用

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而大椎穴,就是这样一个养护阳气的穴位,只要用艾灸点亮它,就能让自身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红日当头,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艾灸大椎穴,向体内注入纯阳之气

1、畏寒怕冷的人,用艾条灸大椎穴,让艾条的热量在十三条经脉中流动,人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2、对于长期穿低领衣服、夏天爱背对着空调吹的人,整个背部僵硬难受,这时在大椎穴进行艾灸,解除大椎穴寒邪的封锁,很快整个背会热起来!
3、出差在外地的人,艾灸条不方便随身携带也不用着急。拿着电吹风,在大椎穴吹几分钟,整个身体如同晒了太阳一样暖烘烘。
4、最简单的,感觉轻微受寒时,洗澡的时候稍微调高一下水温,冲洗大椎穴5~6分钟,或者拿热毛巾热敷几分钟,也可祛除刚刚入侵的寒邪。

艾灸大椎穴,巧治诸病

1、治风湿病
利用大椎穴可以治疗令人非常头疼的风湿病,其效果比吃药还强。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坚持艾灸大椎主穴,就可以增强阳气,赶走湿寒,告别疼痛!
2、防治感冒
在大椎处艾灸3分钟,以皮肤红嫩为佳;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3、治落枕及颈肩不适
白领伏案工作时脊骨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及背部的椎间盘还会水分流失,椎间盘因失去弹性而变得脆弱,很容易发生破裂,并且这些颈椎的损伤是不可改变且不可逆转的。
所以应在损伤尚未形成症状、形成疾病的时候,阻止病变进一步扩大。防治方法是:在大椎处涂上艾灸膏(也可以不涂抹),然后按摩加艾灸。
4、治粉刺
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10分钟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祛毒养颜。

纠正动作

1、日常生活中,你需要强化下斜方肌来抵消上斜方肌的肌肉张力,同时提高能够让胸挺起的能力。如下图:
起始姿势:选择一个俯卧姿势,双手打开上抬至45度;


动作的开始:呼气的时候将上半身肋骨以上位置上抬,眼睛看下方。进行12-15次,3-5组。
2、靠墙,用食指轻轻推下巴使头部后移并且保持目视前方。进行8-12次,3-4组。

注意:手指推下巴使头部后移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推的程度无需太大,自我感觉耳朵能与肩关节垂直便可。

3、选择一个靠墙姿势,保持下图姿势1-3分钟。注意看图片中的要领,保持耳肩髋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肩胛骨收拢,胸挺起。
FC6250D6-DF40-42DB-9CD3-687DF08B1594.jpeg (, 下载次数:0)

(2020/7/20 22:20:42 上传)

FC6250D6-DF40-42DB-9CD3-687DF08B1594.jpeg

CB59D530-C9DF-47B2-ADEB-9BB18B2557EA.gif (, 下载次数:0)

(2020/7/20 22:20:42 上传)

CB59D530-C9DF-47B2-ADEB-9BB18B2557EA.gif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0-07-20 22:20:42
TOP
306#

学习中医药知识!向坚持快乐养生、自然养生和运动养生迈进!
TOP
307#

感觉中医养生停好的
TOP
308#

每日一药 |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01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02相关名

天麻、明天麻、赤箭、赤芝箭、石箭、离草、合离草、木浦、鬼督邮


03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04采收加工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05性状鉴别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饮片 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 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气微,味甘。


06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07性能特点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质润不燥,专归于肝。善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治肝阳、肝风诸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宜。能祛风通络,治痹痛肢麻与手足不遂。


08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09功效助记

天麻是一种好药,但是我没有见过,天麻,天麻,我想到了天黑的麻脸。

另一张全身麻点的图片有人说恐惧,没有在微信中分享,自己脑补!


10注释

1、80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应该很熟,经典剧,《倩女幽魂2,人间道》

2、清风妹妹说:想办法救我姐姐,清风天黑就会变麻脸怪,

3、知秋道长说:现在止痉,用口吸气传阳气平肝可,但是,我是修道的,定力不够,不能近女色!

4、宁采神说:我来

5、好药我都形容成精了,莫怪,不要恶心,苦口良药,再且,精怪大部分是好的,只是被人惊动了,自卫行为被吹嘘为滋扰。

6、药在传说中都很神话,天麻我没见过,就让我再续神话把。

7、【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11主治病证

(1)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虚风内动,急慢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3)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


12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研末,每次1-1.5g; 也可入丸散。


13药理

本品有镇静、抗惊厥、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抗炎、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等作用。


14故事

      在很古的时候,四川大宁河的深处有一个村子,住着几十户人家,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一年,村子里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病一旦缠身,头痛得像裂开来,严重时就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村里的乡亲到处求医吃药,但都不见效果。

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天生,他平时弄点草药给乡亲们治治头痛脑热。他见乡亲们被病疫折磨而自己又束手无策,心中十分难受,就决心出门访求名医,寻找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和方法。

    天生听说滴翠峡有一个神医能治疗这种病,于是带了干粮,日夜兼程,向滴翠峡进发。滴翠峡是山中一个大峡谷,四周崇山峻岭环绕,人迹稀少,到哪里去寻找神医呢?天生并不灰心,走遍每一道山坡,终于在一片树林中遇到一位砍柴的老汉。天生向老人打听神医住在什么地方,老汉打量了天生一下,说神医这几天到铁棺峡去了,让天生到那里去寻找他。

    天生拜别了老汉,又急急忙忙地向铁棺峡赶去。一路上山道崎岖,奇峰插云,天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铁棺峡。没想到刚登上山顶,天生就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到地上,四肢抽搐,什么也不知道了。

  天生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间茅屋中,头也不痛了,四肢也不再抽搐。他起身打量茅屋里的东西,发现桌子上堆着一些像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块茎。正在这时,屋外走进来一位老人,手中端着一碗药,让天生喝下。天生一看,这位老人正是在滴翠峡遇到的那位打柴老人。他刚想开口说话,老人笑哈哈地拦住他,告诉天生,他生的病和村里百姓的病一样,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就放在桌子上,让天生病好后带回村子。


   天生赶紧起身下床,向老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一个头,感谢老人的救命大恩。老人接着告诉天生,药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不显眼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说罢这些,老人转身就不见了。天生知道遇到的老人就是神医,他的药材是天赐之物。天生把药材放在口袋里,背在肩上就回村里去了。

回到村里,天生把药材熬了一大锅,让生病的乡亲们喝下,乡亲们的病逐渐好了。天生把剩下的药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中,从此,这药材就一年年地繁殖下来。

为了纪念神医送的药材,乡亲们说这是天赐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了

TOP
309#

用刮痧式的方式来排毒也不错
TOP
310#

每日一药 |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1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2
相关名

艾、艾绒、艾蒿、蕲艾、艾蓬、草蓬、灸草、冰台。


3
产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4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5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饮片醋艾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6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7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 炒炭兼敛, 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 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 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8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功效助记:爱学习;也温习;通内涵。


解析:爱学习——学习——学——血——止血;


也温习——温习——温——温经散寒;


爱也——艾叶;


通内涵——内涵——涵——寒——散寒;


通——痛——止痛。


9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此外,用于温灸。


10
配伍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 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温灸,或煎汤熏洗。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12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13

     故事和功效无关:据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名叫黄巢,官兵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害怕。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 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叶,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起义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TOP
311#

我感觉现在中医看病,搭脉到底是真搭还是装装样子,两周中药吃下来,我也说不出到底有没有效果。
TOP
312#

现在每天在做艾灸,但愿有点效果。
TOP
313#

每星期到戚老师的专帖中来逛逛,希望能找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方子,哈哈哈
TOP
314#

我感觉现在中医看病,搭脉到底是真搭还是装装样子,两周中药吃下来,我也说不出到底有没有效果。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0/8/2 22:11:07
好的中医少啊
TOP
315#

身体说出的语言:疼痛对照表

身体说出的语言:疼痛对照表

身体某个部位突然疼痛时,我们只知道出了问题,但问题到底在哪里,却没有明确的概念。其实有些疼痛与器官有关,快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找出疼痛的真实原因吧!


心脏:心脏有问题的人会突然发生胸口疼痛,痛感还会扩散到左臂、肩胛骨、颈部。



肾脏:人们经常把背痛与肾脏问题混淆。肾脏出问题时,会感觉肋骨下传来深切的疼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腿部,如果是背痛,只会感觉肌肉痛,痛感没那么深切。





小肠:小肠出问题的话,肚脐周围会很痛。如果弯腰或走路时这一区域突然疼痛不止,一定要去看医生。





大肠:右下腹疼痛的话,可能是大肠病变,大肠病变还会引发便秘。





肺部:因为肺上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感觉不到痛,但肺出问题胸口会隐隐作痛,还会咳嗽、呼吸困难。





阑尾:阑尾发炎,右下腹会很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胃部、右腿。如果这个区域疼痛,又出现了恶心、呕吐、发烧、便秘、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胃部:胃出现问题,中腹部会疼痛,背部同一位置也会疼痛。胃、食道引发的疼痛经常与心脏引发的疼痛混淆,最好去看医生。





胆囊和肝脏:这些器官出问题会导致右上腹疼痛,后背同一地方也会疼痛。肝脏出现问题,还会出现黄疸、嘴巴有酸味等症状。




胰腺:上腹部中部疼痛,有可能是胰腺问题,这还会引发胃痛。饭后、躺下后疼痛加剧,很可能就是胰腺病变需要及时就医。




这些小知识只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身体病情,不能当作绝对的标准。如果身体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每个人都应该定期体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东西了!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0-08-04 21:21:08
TOP
316#

八段锦“踮踮脚”,延用800年的养生方法!
踮脚尖在古代就早已被运用,原称“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个动作也正是通过踮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踮脚尖是不错的有氧运动
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它不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而且,踮脚运动还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这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踮踮脚的神奇功效
1、可以抗抑郁
抑郁是因为阳气不能上达以润养脑髓,导致脑部的气血循行不畅,浊阴蒙闭了清窍所致。
颠脚跟同时还可以刺激到膀胱经以及足三阴经,包括肾经、脾经、肝经,足三阴经阳气一足,可以宣通阳气于上,让更多的气血上达头面。
2、补助肾气
肾气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颠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且效果明显。
3、可以防治腰痛
由于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刺激膀胱经可以开通经气,通则不痛,因此可以刺激膀胱经的颠脚跟法还可以防治腰痛、颈椎病、后头痛等。
4、可以防治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
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
刺激脚根不但可以刺激脑部气血运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浮阳下行,从膀胱经、肾经而下归于足底,这是一种潜阳的方法。
5、可以防治小便不畅
男性小便不畅,按西医来说,是前列腺病,多见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说,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刺激脚跟即是治疗前列腺病的一个小诀窍。
TOP
317#

踮脚具体锻炼方法




1、踮脚跟

保持身体立正的姿势,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然后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当你颠过几次后,就会感觉全身舒畅,回味无穷。
2、踮脚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初始练习者可扶墙,熟练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3、坐着踮脚尖

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两个矿泉水瓶或宠物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每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4、躺着勾脚尖
卧床休息时,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也是自我调节。

注意事项:
1、颠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不用担心,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2、另外,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不至于因坐得时间久了下肢麻木。
踮脚3.jpg (, 下载次数:0)

(2020/8/4 21:38:09 上传)

踮脚3.jpg

踮脚4.jpg (, 下载次数:0)

(2020/8/4 21:38:09 上传)

踮脚4.jpg

TOP
318#

我自己试了试踮脚尖,感觉还可以,大家也可以试试
TOP
319#

戚老师一直在坚持普及中医中药啊!致敬!感谢!
TOP
320#

冬瓜皮《开宝本草》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食冬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生用。


【药性】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本品偏热者为宜。单用力薄,常与茯苓、猪苓等配用

2. 用于暑热烦渴 本品性凉清热解暑作用。治暑热烦渴,单用或与西瓜皮煎汤代茶饮;也可用于暑湿,多与薏苡仁、滑石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主要含蜡类及树脂类物质,还含有胡萝卜素、盐酸、有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成分

【附药】冬瓜子

为冬瓜的种子。又称冬瓜仁。行为与冬瓜皮相同。功能清肺化痰,利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

TOP
321#

桑枝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春末夏初采收。生用,或炒至为微黄用。也可鲜用。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

[p=null, 2, left]①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本品祛风除湿欧尼,通利关节,尤宜于风湿热痹、上肢痹痛。单用熬膏,或配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p][p=null, 2, left]②  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本品利水消肿,治水肿,常配茯苓、大腹皮等药,脚气浮肿,多与木瓜等同用。
[/p]

【用法用量】煎服,9~15g。

TOP
322#

玉米须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常在秋后剥取玉米时收集。鲜用或晒干生用。

【药性】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p=null, 2, left]①用于黄疸  
本品药性平和,故阴黄、阳黄均可配用。单用大剂量煎服,或配金钱草、茵陈等同用。[/p]
[p=null, 2, left]②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
   本品性味甘平,作用温和而力弱。可单用大剂量长期煎服,或与冬瓜皮、车前子等配用。[/p]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TOP
323#

玉米须,冬瓜皮,桑枝,多么熟悉的身影,它们也都是中草药大家族种地一员啊。
TOP
324#

回复 315楼戚调菊的帖子

健康最重要,戚老师的小知识很实用,可以初步知道自己可能的问题。
TOP
325#

回复 320楼戚调菊的帖子

冬瓜皮清热解暑啊,那是不是夏天用来泡茶喝可以
TOP
326#

白蔹


白蔹,中药名。又名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拼音:Bái Liǎn


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化学成分:含粘液质、淀粉等。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白蔹的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白蔹的作用

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着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白蔹的用法

内服:4.5~9g;--《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3钱。--《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撒或调涂。--《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10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中华本草》

白蔹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痈肿

㈠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㈡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⑤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

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⑥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

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TOP
327#

艾叶《名医别录》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山东、安徽、河北、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春末夏初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临床应用】


  • 用于虚寒型出血证
    本品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善治崩漏、胎漏下血,常配阿胶、地黄等药,如胶艾汤;脾阳亏虚,统摄无权之吐衄血、便血,多与党参,干姜等同用;血热出血,可用鲜品配生地黄、生荷叶等,如四生丸


  • 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及腹痛
    本品又为妇科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要药。治妇女宫寒不孕,经行腹痛,常配香附,吴茱萸等,如艾附暖宫丸;脾胃虚寒引起的腹中冷痛,多配干姜、陈皮等药,或单味煎服,或炒热后熨敷脐部。


  • 用于虚寒性的胎动不安 常配阿胶、桑寄生等药


  • 用于带下,湿疹,疥癣 本品治妇女寒湿带下,单用即效或配伍干姜、苍术等药;皮肤湿疹、疥癣,单用或配黄柏、花椒等煎水外洗,或配枯矾研末外敷


  • 此外,将艾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烧灸,可使热气内注,具有温煦止血、透达经络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炮制】炒炭偏于温经止血,绒制用于灸法,醋灸偏于散寒止痛


艾叶的不良反应

本品口服过量可致中毒,中毒症状为先出现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刺激症状,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随后局部乃至全身痉挛、肌肉弛缓,多次发作后导致谵妄、惊厥、瘫痪。数日后出现肝大、黄疸、胆红素尿、尿胆原增多等现象。慢性中毒表现为感觉过敏、共济失调、神经炎、癫痫样惊厥等。孕妇可致子宫出血及流产。
TOP
328#

阳春三月,艾草的季节,小小艾草,作用多多。
除了做艾饺,做艾熏,还可以泡艾澡。前几年在农村居住的时候,夏季孩子洗澡的时候,我会摘些艾叶放到洗澡盆里。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1-03-04 08:51:07
TOP
329#

这个帖子很好,十分有用啊
TOP
330#

密蒙花
【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

【产地】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采收花未开时采收。晒干。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p=null, 2, left]用于目赤翳障
   本品甘而微寒,既清肝除热,又养肝润燥,明目退翳。虚实目疾皆宜。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常配伍菊花、木贼等;治肝火郁滞,目生翳障,常配蝉蜕等;若肝肾虚亏,目暗甘涩、目生翳膜,常配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p]

【用法用量】煎服,3~10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