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李煜鋆专帖 [复制链接]

61#

不同批次的烧杯,其实会有比较大的误差
TOP
62#





TOP
63#

浮力的这一课,为实验材料烦恼,整半天也没整出个东西,后来想到是不是一定要用泡沫来做浮力实验,可不可以选用前面课上用过的不同体积的小球(大、中、小球自重分别为0.02N,0.04N,0.06N)?最大的球刚好可以自由进出量筒,底部看来只能用类似郭老师的铁丝了。
TOP
64#

上图1-2-3是郭老师的浮力教学改进装置,真的很好。看得出郭老师对教具的改进很有研究,动手能力也超强。一线老师改进的教具更具有实效性,我觉得好的教具可以申请专利,然后开发推广进工具箱,这样会更有价值。
TOP
65#

这个亚克力花瓶,口径可选,要是贴上刻度,可以做一个大口径的量筒,我想可以试试。
TOP
66#

浮力这个单元,我也上过很多年了,总觉得越上越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很多的数据比较和分析。然后就是安排的内容多。沉浮现象,一下子就到轻重大小的物体沉浮研究,我总觉得之间差了点什么。之后的研究,就比较的散了,一会是浮力,排开的水量,一会是马铃薯沉浮。研究的深度,我个人觉得无法深入,只能点水。最后一单元上好,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反而更加模糊了。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编者的意图就在于有 一个模糊的认知,目标是先打个基础。那么教参中的目标是不是就得稍作修改,要求降低。想法很多,没有整理,泛泛而谈,看帖子的您请见谅。
TOP
67#

亚克力花瓶上贴上刻度,很好的点子
TOP
68#

回复 67楼小卫的帖子

我也是这么想的,亚克力口径可选,大泡沫放不进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我用量筒测试了下,10毫升的水不到一毫米刻度,这其中的误差也大的,看刻度一格(1毫米)不到,你说是多少?学生只能估了。
TOP
69#

一个是自己仿的,一个是淘宝的,为浮力这一课各种尝试,整了半天,今天上课还是采用了章老师的材料,简单实用。测拉力和排开的水量一个活动分成两个活动,学生更容易操作,测拉力在水槽进行(用了爱牛的L型滑轮装置,5牛的测力计),测排开的水量在烧杯进行(用镊子插入泡沫,把泡沫推入水中)。关于各种尝试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包括利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对比,误差也难以避免(器材的原因,操作的原因等),也有老师提出定性就可以了,这一切的烦恼都是定量带来的问题,不知这个时间花的值不值?




TOP
70#

回复 66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五年级的科学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材料的选择和改进,都是一种考验!
TOP
71#

下沉物体有浮力吗?看论坛,学到的:用橡皮泥代替石块。我还正愁找不到同种材料大中小的石块呢,章老师的花岗岩不错,可我一时也拿不出,前面课上用过的橡皮泥刚好可以再次利用,我给每个组三块小橡皮泥,1块、2块、3块分别替代小中大石块,橡皮泥也方便棉线捆扎,测排开的水量继续用500毫升的烧杯(这几个拼拼凑凑的烧杯虽然是不同批次,刻度之间有差距,还是派上了大用场,不过几节课上下来,打碎了2个)。
TOP
72#

真是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自己跟着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些知识真是不教不知道,教了才会去关注才会去研究。有时同事间开玩笑话,老是教一年级,自己也就一年级的水平了。
TOP
73#

今天上了《热起来了》一课,实验前的讨论: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结果3个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能。只有2个学生说到保温作用。有的同学还说了: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多穿衣服?觉得自己还挺有理的。那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答:凉的。早上醒来,被窝又是什么感觉?答:热的?第二天晚上再去睡的时候呢?凉的。说明什么?被窝能增加热量。真是晕了。然后实验,1班采用了书上的方法,结果真是非常不理想,大多数组的温度或多或少升都有升高现象,8个组只有1个组采集到了温度没有变化,其他组有的升高了,有的一会儿升高一会儿又降低了,通过实验,学生反而更加确信衣服能增加热量。2班的情况稍微好些,有4个组温度没有变化,也有4个组温度有变化,也是半信半疑衣服到底能不能增加热量。3班换了思路,采用量烧杯内的水温,然后用衣服把烧杯裹起来,继续测量,结果除了1组温度有变化,其余7组终于没有变化。想法:不同时段上的3节课,实验室的室内温度也在发生变化,早上1班刚进去的时候只有15摄氏度,后来达到17摄氏度了,温度计放在桌上也在慢慢上升,放进衣服里上升也正常,有些因素干扰了实验结果。有些小组放进衣服里面温度反而下降了?不知是不是衣服的材质比较透凉?那有的组怎么一会儿上升一会儿又下降,真是不理解。用瓶子是不是会更好?水不容易洒出,用衣服更容易裹,然后测水温。
TOP
74#

这样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小些,更容易得出衣服不能增加热量的结果。
TOP
75#

回家,又见一树桂子,有点像绿提子






TOP
76#

今天上了《热起来了》一课,实验前的讨论: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结果3个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能。只有2个学生说到保温作用。有的同学还说了: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多穿衣服?觉得自己还挺有理的。那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答:凉的。早上醒来,被窝又是什么感觉?答:热的?第二天晚上再去睡的时候呢?凉的。说明什么?被窝能增加热量。真是晕了。然后实验,1班采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3/26 15:19:26
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教室内学生活动时间长了也会升温!这节课可以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采用理性分析和质疑辩论展开,同时引导学生设计更合适的实验方案!
TOP
77#

回家,又见一树桂子,有点像绿提子






[attachim......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3/26 17:22:45
试试等成熟了能不能种?
TOP
78#

准备热传导道具
TOP
79#

这个滴蜡烛油也是项技术,滴完蜡油,等流来流去了,迅速放水里冷却,我怎么就是做不匀,虽然效果还是可以的,总有点不太满意。
TOP
80#

这个铜棒传热的实验,用凡士林还是不错的,能黏上火柴棒,效果也是明显的,和预计的一样,火柴棒依次掉落。
TOP
81#

准备热传导道具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8 21:34:39
李老师用心,把蜡烛弄碎,让孩子相对比较均匀的洒在盘子上就可以了!现象比这个更明显!
TOP
82#

这个铜棒传热的实验,用凡士林还是不错的,能黏上火柴棒,效果也是明显的,和预计的一样,火柴棒依次掉落。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8 21:42:01

做实验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们!
TOP
83#

上次在论坛听吴老师介绍过这套改进器材,今天现场演绎,让人大开眼界。吴老师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学生聆听的时候坐在四周,实验的时候进入中间的探究区,教师没有过多的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充分探究,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探究发现。
TOP
84#



TOP
85#

今天聆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设计理念新颖,材料结构合理,学生探究深入,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林特做了《例谈二年级科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建议》的讲座,思维含量很高,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最后朱老师做活动小结,作讲《基于网络平台的“活教研”模式探索》,论坛转帖建设和评比活动。





TOP
86#

错过好活动,可惜了!
TOP
87#

吴老师的课总有思考,给人启发
TOP
88#

回复 8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错过了上午的三课,我想看了肯定会受益匪浅
TOP
89#

上次在论坛听吴老师介绍过这套改进器材,今天现场演绎,让人大开眼界。吴老师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学生聆听的时候坐在四周,实验的时候进入中间的探究区,教师没有过多的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充分探究,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探究发现。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9 9:00:26
吴大师双手叉腰
TOP
90#

回复 84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吴老师的课把时间留给了孩子自由动手探究,实验前的视频讲解非常清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