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李煜鋆专帖 [复制链接]

91#

今天聆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设计理念新颖,材料结构合理,学生探究深入,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林特做了《例谈二年级科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建议》的讲座,思维含量很高,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最后朱老师做活动小结,作讲《基于网络平台的“活教研”模式探索》,论坛转帖建设和评比活动。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9 15:10:08
可以整理一下具体的收获要点列一列!
TOP
92#



TOP
93#

这个传热比赛,让人烦恼了好几天,到底该怎么做?怎么讲?下图是书上的装置图,上图是我实验室仅有的一套装置,我参照书上的方法,把火柴棒用凡士林立在铝棒,铜棒,铁棒上面,结果出现了铝棒上的火柴棒掉得最快,不是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吗?怎么出问题了?于是在论坛搜索到很多帖子,发现好像大家也都有这个问题,各种猜测,最后指向铜的纯度问题,影响了铜棒的传热性能。但是我还是很为难,那结论到底该怎么下?按实验结果下,还是按事实结论下?在看了章兴波老师的帖子,觉得还是值得借鉴的,那就这么办,先写上实验结论,再阅读资料(课本单元后面的资料库就有对比数据),然后写上事实结论并说明原因。然而学生在实验时,出现了一个疑难问题(其实我也有感受),火柴棒很难立,总是立完这根掉了那根,实验还没开始,又掉下来几根,实验开始后,最后1根掉下来了,这样就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干扰实验结果。后来我就让学生把火柴棒挂在下面,发现这样挂少有自己掉下来的情况,然后实验结果也变了:第1根掉下来的是铝棒上的(做了3次,怎么都是这样?),但是第2,3,4根都是铜棒上的先掉下来,于是顺利得出结论:铜的传热性能最佳!还是有几个疑惑,一是火柴棒立在上面和挂在下面,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二是为什么最先掉下来的总是铝棒,做了3次都是如此(可以再多做几次),但后面几根就是铜棒上先掉下来。
TOP
94#

后面要做保温杯的实验,又要用到温度计,我把一把温度计放进同一杯热水中,居然有的显示80℃,有的78℃,有的75℃,有的73℃,居然只有6支是同一个温度。这个温度计也太差了。
TOP
95#

补个图,火柴立在金属棒上面,真的很难,老是自己掉下来,拍张照片的功夫,好几次掉下来。挂在金属棒下面就比较容易,少有自己掉下来的情况。火柴棒不同的粘法,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是我比较困惑的。前面火柴棒立在金属棒上的情况,估计有些不是因为加热掉下来的,而是自己掉下来的,影响了实验结果。后面火柴棒挂在金属棒下面的情况,我做了3次,除了第1根火柴是铝棒上的先掉下来(3次都是这样,还是感到意外),后面2.3.4根都是铜棒上的先掉下来,比铝棒快,实验结果还是符合事实结论的,铜棒的传热性能最好。



TOP
96#

嗯,传热实验确实准备工作比较多,但是学生感受还是很直观的
TOP
97#

实验改进得真好(最后一幅图),学习了
TOP
98#

回复 9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挂在下面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感觉比在上面好。
TOP
99#

回复 9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改进实验材料。
TOP
100#

实验改进的真好,李老师对于科学的探究越来越深了。
TOP
101#

回复 9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好有思考,对实验器材的改进都可以写论文了
TOP
102#

这个传热比赛,让人烦恼了好几天,到底该怎么做?怎么讲?下图是书上的装置图,上图是我实验室仅有的一套装置,我参照书上的方法,把火柴棒用凡士林立在铝棒,铜棒,铁棒上面,结果出现了铝棒上的火柴棒掉得最快,不是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吗?怎么出问题了?于是在论坛搜索到很多帖子,发现好像大家也都有这个问题,各种猜测,最后指向铜的纯度问题,影响了铜棒的传热性能。但是我还是很为难,那结论到底该怎么下?按实验结果下,还是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17 17:18:22

实验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李老师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TOP
103#

补个图,火柴立在金属棒上面,真的很难,老是自己掉下来,拍张照片的功夫,好几次掉下来。挂在金属棒下面就比较容易,少有自己掉下来的情况。火柴棒不同的粘法,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是我比较困惑的。前面火柴棒立在金属棒上的情况,估计有些不是因为加热掉下来的,而是自己掉下来的,影响了实验结果。后面火柴棒挂在金属棒下面的情况,我做了3次,除了第1根火柴是铝棒上的先掉下来(3次都是这样,还是感到意外),后面2.3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18 9:41:52

用凡士林粘火柴比蜡烛方便很多!
TOP
104#

回复 9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学习了,这个实验材料改进好
TOP
105#

回复 103楼酸牛奶的帖子

我是用凡士林的啊。
TOP
106#



TOP
107#

两位大师级的男神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课堂!设计有想法,指导有方法,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学的有趣,学的有效。
TOP
108#

回复 94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实验材料的质量问题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我也遇到这个的问题。
TOP
109#

李老师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实进步很大。
TOP
110#

后面要做保温杯的实验,又要用到温度计,我把一把温度计放进同一杯热水中,居然有的显示80℃,有的78℃,有的75℃,有的73℃,居然只有6支是同一个温度。这个温度计也太差了。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17 17:40:07
我们的温度计也是一样,科学实验的仪器不太科学
TOP
111#

回复 94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我是用一根温度计测不同温度的水,也可以的。
TOP
112#

回复 95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黑黑的铁架台是什么东西?
TOP
113#

回复 107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确实是男神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现科学教师独特的魅力。
TOP
114#




TOP
115#

摆的等时性研究,自己做的摆,记录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次数并不相同的情况,但数据差异并不大,相差一两次,通过多做几次实验,学生会发现次数趋向相同,在分析数据有差异的原因后,不难得出摆的等时性的结论。
TOP
116#

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时候,为节省时间(有时发现学生打一个结都很费事,可能也是我们没给学生多锻炼的机会),摆绳与摆锤的结是我打好的,绳子长度也剪了一样长,在实验的时候,就发现大家的数据基本一致,除了个别数据有一两次的差异,在多做几次后,发现大家的数据都相同了,也就不难得出摆的等时性。这里有一个问题,绳子我都剪一样长了,全班结果都一样了,与下一课摆的快慢的研究有点不接。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当全班的数据汇总的时候,发现有的小组有的数据不一样,学生就会想是不是数错了?就会去找原因,多做几次,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
TOP
117#

在《机械摆钟》这一课,我一班用的是一样长的棉线,一样的螺母,出现了全班的结果都一样了的现象,与下一课研究摆的快慢有点不接,所以在二班就进行了调整(刚好想起去年有一套器材)。刚好由于调课,两节科学课连上,两个实验连着做更具连贯性,学生也很兴奋。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根棉线,三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一枚针,一个夹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个摆。这套材料本适用下一课《摆的研究》用,不过因为两节课连上,就直接发下去了,在《机械摆钟》这一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不同的组会出现摆绳长短不同,摆锤轻重不同。实验结果显示,有的小组三次实验后,发现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相同。也有的小组出现三次数据不一样,通过让他们多做几次,也会发现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趋向相同。然后在全班汇总的时候,发现每个小组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小组数据不一样。很自然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内容《摆的研究》,为什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已经有眼尖的学生发现了,站起来一看,说因为不同的组摆绳长短不一样,摆锤的颜色不一样(不同颜色的小球轻重不一样)。接下去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摆锤的重量是否有关的研究。由于材料现成,每组马上开始了实验,发现摆锤的重量不影响摆的快慢(有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在全班一致的结果面前表示认同)。而摆绳的长短影响摆的快慢很明显,在实验的时候就已经听到学生的叫喊声了,摆得太快了,都快数不过来了。同一节课,不同的上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效果,发现科学课两节连上也是蛮有味道的。
TOP
118#

不习惯带手机进课堂的,难得记得,趁着学生实验空隙拍了几张凑个数。这一课我采用了钢尺+磁铁,觉得很方便,磁铁离固定点30厘米,20厘米,10厘米处测得数据分别是13次,14次,15次,感觉差异不是很大,课前我用磁铁在钢尺上上下移动试了好几个点,测得数据也都差不多。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材料,数据差异明显吗?



最后编辑金近小学李煜鋆 最后编辑于 2019-05-09 18:50:08
TOP
119#

在《机械摆钟》这一课,我一班用的是一样长的棉线,一样的螺母,出现了全班的结果都一样了的现象,与下一课研究摆的快慢有点不接,所以在二班就进行了调整(刚好想起去年有一套器材)。刚好由于调课,两节科学课连上,两个实验连着做更具连贯性,学生也很兴奋。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根棉线,三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一枚针,一个夹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个摆。这套材料本适用下一课《摆的研究》用,不过因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5/9 18:30:52

向认真组织教学、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改进的李老师致敬!
面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非常好!!!
TOP
120#

不习惯带手机进课堂的,难得记得,趁着学生实验空隙拍了几张凑个数。这一课我采用了钢尺+磁铁,觉得很方便,磁铁离固定点30厘米,20厘米,10厘米处测得数据分别是13次,14次,15次,感觉差异不是很大,课前我用磁铁在钢尺上上下移动试了好几个点,测得数据也都差不多。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材料,数据差异明显吗?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5/9 18:42:51

钢尺+磁铁,这中材料值得一试!!!
不知道用线帮着钢尺摆动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有没有干扰?
能不能试试不用线棒,直接把钢尺套在横杆上?
磁铁会不会移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