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576777879808182» / 9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空的教学记录 [复制链接]

781#

留点痕迹

学期部分成绩
2017.9-2018.1.jpg (, 下载次数:0)

(2018/1/30 13:08:40 上传)

2017.9-2018.1.jpg

TOP
782#

巡视指导中,老师要做什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一般会安排学生进行一个主体实验活动,活动的时间一般会在10-20分钟左右。当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那么老师要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布置好实验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个时候老师要学生的实验进行观察并进行指导。比如有同学对器材有疑问,对方法存在不理解,或有创新想法的,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现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一些实验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进行手把手的指导,甚至是示范指导。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充分的有质量的完成实验学习。
二、搜集学生的数据
除了基本的实验指导之外,另一个常用是收集学生的数据等需要的资料,为后续的研讨交流等做好铺垫。巡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数据录入电脑并进行数据的基本处理,为后面的研讨交流作好准备。除了收集,还可以利用相机等设备录拍一些需要的资料,比如学生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操作,一些创新的实验方法,好的或不好的实验习惯等等,也是为了在研讨交流时,有真切的素材。
三、隐性教学的预设
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实验环节是比较开放的,除了得到预定地一些基本认识之外,实验器材也隐含了一些其他的教学设想,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多个物品受到的策略实验环节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测量范围的测力计,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并使用其测量重力。但这里面还蕴含着其他一些可能的认识,比如是不是量程越大的测力计越好?量程不同的测力计各有什么优点?如何选择适合的测力计,等等。在巡视指导时,老师根据学生的进度,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先完成的同学,让他们思考,在后面的研讨交流时,可以让他们来说一说。这样的预设既解决先完成的同学无事可做的现象,也为研讨交流的质量提升做好铺垫。

第一条和第二条,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会使用的。相对而言,隐性教学的预设就要少的多,这需要老师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与操作好外有三:
1、可以让好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一些难点知识本来就不需要所有人了解,但是一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有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
2、对好的学生是一个鼓励。如果只是统一而中庸的教学要求,对于好孩子而言,这样的课是吃不饱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鼓励,他们独特的发现,加上一会的交流,会让他们有极大的成就感,这个激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引导其他同学,向好的同学学习,也希望获得这样的机会;
3.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这样的教学就高级起来。学生应当学生的知识点,老师进行总结讲出,与学生讲出,是完全两个级别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习得,让学生表达,老师只是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老师精心设计,把自己隐藏在学生的后面,让学生处在学习的舞台中央,才是老师应当追求的方向。
TOP
783#

                      借助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
    15年前,我当了班主任。接班以后,我没有雷厉风行,只是给同学们一个目标:除了我之外,让所有教我们班的老师都最喜欢我们班级。至于成绩、评比等,都是次要的。然后目标分解,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要做哪些事,如何做,我们进行了讨论,制订了一些班级的规章制度。
当时班级也是这种情况,学生的集体意识比较淡,口号挺响,行动不多。如何提升,我想到了运动,想到了运动会。我的那个班,运动会的成绩非常的稳定,成绩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名,其他综合成绩也比较差。
     通知是运动会前40天左右发出来的,这也是一项学校的常规活动。通知出来,我们就进行了赛前会。我们进行了项目申报与分析,制订策略。我们班专门有同学去打探其他班级的能力强的同学选择了哪些项目,我们考虑如何避免强手,以获取更高的名次和分数。我们如何进行训练,比赛准备工作还有哪些等等。
    训练是我自己进行指导,个别的,让他们自己去请教体育老师。每天6:40就到学校的操场进行相应的训练,我会根据项目进行分别的指导,然后学生自己去训练,当然这个时候学生的训练是自觉的,是认真的,是上进,因此进步的速度也很快,在一百米的这个项目当中,我的班级有两个同学是校队队员,但是他们拿不了第一名,因为另外一个班的校队同学,速度显然要比他们两个快,于是我又自己进行了重新的选择。让他们两个在选择项目上,避开那位同学(每人只能两项,我把一个人的100米,换成了跳远,在跳远上拿了第一名)。我看了梯队的同学,个子比较不高,于是我在班级另外挑了两名身材比较高的有些发育的同学来进行训练。结果续了一个月,他们的速度就远远超过了梯队的人。结果在正式的比赛当中,他们两个拿了第一名第二名学校,所有校的同学也都输给了他们。最终我们班级获得第一名,史无前例。这样的好成绩让我们非常的兴奋,在总结会上,我表扬了努力拼搏的同学,他们的刻苦训练,但我更着重表扬了很多没有参赛的啦啦队同学。原因是这样的,在开始训练的一些天当中,因为早到的同学要把衣服和书包放在训练场旁边,因为人多的缘故,有些同学可能拿错了,把我们班里的衣服或者某些书包啊,书本等等拿走,拿走了,导致学生找不到,这个事情的发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在班级讲了这个事情,在想如何来解决这个困难,我们班没有参加的大约十来个同学,决定早上和训练的同学一起来到学校,为他们看书包。于是早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早上我们班级训练的同学和我一起在进行训练,而那些同学早早的也来到了学校,把他们的书包衣服都放在同一个地方,然后坐在台阶上看书,看着我们训练或者做作业。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一直坚持到运动会。班级再也没有出现丢书包丢衣服的现象,而且这些同学还会为训练的同学拿水打水等等。我讲完之后,参赛队员也给他们了掌声表示感谢,班级凝聚力从那以后,提高了非常多。类似的行为不断的出现。
     这样的事件看起来虽小,但它却对一个班级的团结互助、凝聚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明白任何活动,需要智慧,需要方法,需要行为,需要团队的努力。
我们总在讲,一个互相友爱的班级,互相友爱的团体,如何建设,不只是口号,不只是说一说,更应该落到实际的活动当中去,我们有时候刻意为之做一些感动人的一些小活动,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学生真实的两两相互的碰撞跟矛盾当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更多的关注仍然是自己,他没有考虑到团结考虑到班级集体,只是在有些时候必要的时候去讲出来罢了,因此我们要开展相应的活动,用活动去推动学生的情感教育,去推动学生热爱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TOP
784#


                    越努力,越有收获
——拱墅区小学科学青年优质课评比活动后的一点想法

拱墅区小学科学青年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决赛的最后一个环节。现场赛课环节当中,我群的郑老师和张老师分别获得现场赛课的第一跟第二名,这个成绩是非常好的,也让我感到很开心,毕竟这是经过了我指导了两节课,分列第一第二位。虽然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指导了一节课,很多细节未能细化,与我设想的还有一点差距,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有的地方也有超过我预期的地方。这些改变与尝试得到了评委专家们和下面听课老师们的认可。
郑老师这节课,基本上是他的思路,由于他有其他培训和工作,导致了课的准备比较匆忙,试教也只是在比赛前一天进行。因此我也无法进行大的发动,否则他就难以把握了。他的整体思路较好,想到了主要的活动器材,一张板,围绕板进行一节课的活动。他的这节课,我把原本纸板上乱的记录,结构化,坚持名称-分类-结构这样的形式进行,看起来一目了然,过程清晰,逐级深入。而且要让把学生的板作为板书,进行整理交流研讨并形成学生的共同认识,这样的板书设计是高一层级的板书,不只包括主要内容,更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建构以及学生的认识。在这里,他想到把这些板在前面进行展示,这个环节挺好,最好能让学生进行自称的调整——对比其他组的分类,讨论并调整自己的认识,最后最好可以让学生调整自己的板,形成正确的认识。伟明的课堂节奏很好,与学生的交流有序而不乱,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体现出了较深的教学功底,当然,他已经有十一、二年的教龄了,不是我头脑中的五六年的老师了。现在,他已经成长起来了,具备了相当的功底,进入了有自己想法的阶段,能关注学生,想到并尝试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就这节课,我也和他交流了关于开放课堂的一些想法,主要是,开放不容易,开放课堂的收才是难点,才是成功的标准。很多老师知道应该开放,但在实际中,总是不成功,主要就是如何收的问题,如何让开放的课堂产生价值,产生开放性课堂应有的价值。

张老师这节课,她在赛课的前两天,通过师傅跟自己几次邀请我去帮她导课,非常的谦虚,因此我也实在盛情难却,看到这么好学的年轻人,动了爱才之心就答应了。这堂课,也是基于他对教学的一个基本想法,及建模思想。这个观点与我不谋而合,在前期我的初步思考过程中,也想到了这一点。利用这一点,形成开放性的趣味性的课堂。
张丽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初次登上这样的比赛讲台,感觉有些紧张,包括板书也忘了书写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感觉有点赶,速度偏快。有些小的细节,处理的还可以细腻一些。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老师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意识到问题,在上课下来之后,立刻就跟我说,要晚上要想请我吃饭,一来表示感谢,二来也可以把没有做得好的地方,希望能够给他指出来,让她得到更大的进步,这一点让我吃惊,品质难得。自己的徒弟中,似乎还没有这样主动好学的,当然也许是被我宠坏的,因此我总是会找到他们指出问题,要求进行研讨。
关于张老师,有几点认知。
第一,首先比赛的态度比较端正。
在第一次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了曾经想放弃的现象,幸好我在现场,于是,进行了2到3次的提醒,坚持让她完成比赛,并且提醒他可以查手机,结果她也感到意外的晋级到了决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说明了她本身是有一定能力的。在备课的过程当中,这次他非常的认真,包括前面的集体说课,以及本次上课的准备,都是非常认真的,不懂能问,认真对待。
在后期的准备过程当中,也是非常认真的。尤其是我指导过,进行改进之后,虽然仍是按其建模思想进行的,但是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包括材料的准备,材料的实验,学生尝试后的反馈以及调整,等等。这些都要在一遍一遍的磨课过程当中来体会,来解决来发现问题。这些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需要几个难眠的夜晚和无休的白天来应对。通过这堂课,我看得出来,实验材料准备的非常得当,操作过程的指导也很到位,时间的选择也很适合解决了。
这种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任何比赛,展示等等,都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态度,有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只有自己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标准跟要求,那么自己才能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在活动或比赛过程当中,有更大的收获和感悟,在这点上,要对张老师进行表扬。
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    关于坦克可以需要改进的地方。
1是关于制作活动的处理在这边上,在课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原定设定了20分钟,其实是太长了,如果是这样处理的话,很可能让别人感觉到,这样的活动变成了手工课,会影响到整个科学探究活动或研究活动的价值,在实际的课上,老师在14分钟左右就完成了这个活动,这样的设计是非常合理的,让整个活动,变得具有科学意义。
2我们的建模活动其实是一个亮点,那么如何让它成为一个亮点呢?建模是基于原来的平面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的,那么因此除了在活动形式的改变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得到更丰富的收获,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因此研讨部分就显得格外重要,就看老师如何去挖掘这部分内容,那么本节课,老师希望得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应该说基本的还是出来了,但是这些与平面的并没有太多的更丰富的提升,如何更好一点呢?其实通过这样的活动啊,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让同学拿着模型道台前来进行展示与交流,可以问孩子,你们认为地球表面都有哪些资源?请你介绍一下,根据你们制作的,谈谈你们的想法。还有要问,还有你们来不及完成的吗?或无法完成的吗?(暗指向空气等)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说有这样的,有那样的,这个时候老师要细致的观察孩子,其实在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注意到了所有的物体都是几点地面,包括植物也好,还是动物也好,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孩子讲出来,比如说可以发现孩子是否有在小组做的过程当中,把大树等没有进行立体的粘贴。如果有把这样的对比,拿出来就是很好的一个学习,另外,比如说,在粘贴的过程当中,我看到有小组,很想把地球表面大部分都粘贴成蓝色的,而且他说我们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还有个同学感悟到了,说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水,所以蓝色部分要粘贴的大一点,而咖啡色的或棕色的陆地就要小一点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点,老师都可以抓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过程当中主动的说出来,另外,在制作模型过程当中,我也看到了,有孩子把月球或太阳粘贴好时候,用牙签粘贴在我们这个。地球的模型上,其实这也是很好的交流,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平面图形当中很难出来的一个,而用这个模型建立,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把想要表达的,以及文章文中想要孩子得到的知识能够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表达,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那这样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等等。
3.教学节奏问题
在这堂课当中还有另外一个点,老师也可以注意,就是节奏的问题,我举一个小例子,比如再出现一个问题说,外星人小v想把地球的某种资源全部拿走,问大家同意吗?这是我学生都说不同意,老师很快的就说,哇,你们都不同意呀,那么请按照某某去死来说出你的理由。其实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绪起来了,其实老师应该慢一点,让孩子更多的去说同意不同意,不能给他们拿走的,应该让这样的高潮部分时间稍微长一点,那么听课的老师也好,还是还是整个班级的孩子也好,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然后你就直接问孩子,那说说你的理由,或者ppt上的文字也是这样的,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规定统一的趋势,这样会限制限制孩子的思维跟语言,也许孩子自由的发言会更加精彩。老师不用担心,孩子说的可能天花乱坠,或者是东扯西扯,因为情境跟问题指向是非常明确的,孩子说的说出来的,也一定是围绕问题去进行的,这样整个课堂的氛围会更好,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的开放。
这个,会随着她教学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好,当然前提是她自己要有这样的想法与认识。
第三,说授课技巧中的一点:老师学生实验中的巡视中,要做什么?一般地观点有两个:一个去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还有一个认为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搜集学生的表现,以便在交流时提供素材。其实还有,比如进行实验交流内容的预设。以本节课为例,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大海时,大海的面积是比较大。个别孩子可能会想到这一点,但是,他很可能同有说;有的时候,是一个班的同学都想不到这一点,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建模方式,可以提供给孩子这样教育影响。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预设。如果发现了有学生这样操作,那么就去问学生,你的想法是什么,如果想到了,就说你的发现真好,一会可以和大家交流。如果没有想到,就可以问一个组,你们大海这么大,有的小组大小不一样,怎么回事,这时孩子就会想到,大海的面积大的,老师问,大约多大,如果知道,他们自己就会改正并进行操作,如果不会,可以提示一下,大海的面积相当于地球分成十分,有七分之多。这样孩子们就会按这个要求进行,等交流的时候,老师进行关注即可。在这样的巡视指导中,老师可以把自己设计一些交流内容,通过学生的活动及个别学生的指导来进行隐性组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这样的好外有三:1,可以让好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一些难点知识本来就不需要所有人了解,但是一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有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 2.对好的学生是一个鼓励。如果只是统一而中庸的教学要求,对于好孩子而言,这样的课是吃不饱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鼓励,他们独特的发现,加上一会的交流,会让他们有极大的成就感,这个激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引导其他同学,向好的同学学习,也希望获得这样的机会;3.老师讲,就了学生讲,这样的教学就高级起来。学生应当学生的知识点,老师进行总结讲出,与学生讲出,是完全两个级别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习得,让学生表达,老师只是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老师精心设计,把自己隐藏在学生的后面,让学生处在学习的舞台中央,才是老师应当追求的方向。同时,对于听课评委而言,这才是精彩的课。

     从这次活动中,我也收获不少,不仅是了解了新教材,间接尝试了自己的教学设想,也对比赛的形式与组织等等有了新的认识。
TOP
785#

享受“意犹未尽”的课
今天上蚯蚓这堂课。没有事先让孩子们带蚯蚓,也没给孩子们准备现成的蚯蚓。让家学生自己带,增加家长的负担,尤其有的家长可能确实没有时间,不便带孩子找蚯蚓;有的可能确实受环境影响也不太方便找蚯蚓。况且,相对于家长带孩子找蚯蚓,还是孩子一起找蚯蚓更有趣。
课前到农场里,找到了一块空地。又去找来一把耙子,到空地上翻了起来。担心这段日子天气一直很干,怕不容易找到蚯蚓。可挖了几下,还是可以看到蚯蚓的,虽然不多,但是有的。想着,有就好,不管多少,多少正好是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容易找到蚯蚓,什么时候不容易找到蚯蚓,什么原因造成的。真实的情境教学。
上课时,先揭示学习主题,先让孩子聊了儿蚯蚓,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了田地旁边。我来翻土,孩子们围绕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耙子一下一下的翻土,那期待的眼神,很是美丽。尤其那个说没见过蚯蚓的刘涛同学,一直围着我,想要看到蚯蚓。待我翻开一块土,有时就会就会从土里路出一部分蚯蚓,孩子们见到一条,惊叫一声,便纷纷要蚯蚓,甚至开始动手抢了,实在太兴奋。慢慢地,有同学发现了,如果土中有小孔,那小孔是蚯蚓的通道,在旁边就很容易找到蚯蚓了。有的同学说了,上次自己和老爸去找蚯蚓的时候,比这里多。有的同学说,地方不一样啊,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要是下雨了,蚯蚓就多了,好找。每组2条左右,然后回教室观察。做了几个实验:观察蚯蚓的结构特征,让孩子手摸蚯蚓,感受;把蚯蚓放到水里进行观察它的反应;了解蚯蚓是如何运动的,蚯蚓有什么作用,等等。一堂课,学的特别快,过的也特别快。下课了,引领几个孩子把蚯蚓放生了。本想让全班同学一起的,可下课到了,没有组织全部。
这样一堂课下来,其实并不够完整,比如预定的阅读资料时间不足了,课堂练习时间也没有了。这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来说,课堂有些不完整,不完美,但孩子们的兴趣真的特别高涨。本来也想,让孩子边观察,边记录,想来想去,为了照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索性以观察感受为主,记录为辅了。理论上,观察记录更科学,也容易掌握知识,但从兴趣角度而言,哪个孩子这么好玩的东西,正玩的起劲,非要去写呢。于是让他们充分观察,把玩,之后再进行记录汇总,虽然时间少了点,阅读少了点,但是兴趣来了,可能孩子们会在课外进行更多的学习呢。
现在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虽然有点没上完,学生也觉和是还有东西要表达,还有问题要提问,可是偏偏时间不够了,不能解决孩子们更多的疑惑。我要下课,孩子们非常希望再上一会,求着我再讲一点,我偏偏就不拖课,要了解自己看书找资料去。作为老师的我,其实感觉时间不够,没有上完,有点意犹未尽;孩子们没有完全了解,还有很多有趣地问题吸引着他们要去寻找答案,也是意犹未尽。
享受这种意犹未尽的课,享受被学生求着上课的时光。
TOP
786#

            以一“敌”八
                                五(4)班《机械钟摆》教学小记
今天在四班,上机械钟摆一课。这一课的研究的问题是摆具有得时性的特性。安排的教学活动是测量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我没有安排演示和更多的讲解,而是将大量的时间给了学生。只强调了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了两个基本的注意要点,余下时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学生组装了摆,测量一分钟内摆的次数。学生的热情很高,马上开始了实验。慢慢的出现了问题:摆的方向来改变,甚至会碰到铁架台的立杆上;计时和数次数的同学配合不好;为了“公平”,几个人轮流实验。有的组出现问题,马上进行了讨论并改进,而有的组内部意见不同,目的不明确,实验进行不顺利。
实验操作时间一段到时,进行研讨,学生们分组依次汇报了数据,只有第八小组三次测得数据均是一致,其他八组数据均出现不同,其中两组出现的数差较大。
我问学生,对这些数据,有什么看法。有学生说,可能是第八组测的不准确。因为不可能一样的,摆开始摆动是地幅度大,后面幅度小,每次测时,幅度不可能一样,会有影响。这一想法,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但是第八组同学,说,幅度大小是没关系的,因为幅度大时,摆的快,幅度小摆的慢,时间是一样的。(他们组在进行研究时,讨论了这一问题)
      两方意见相持不下,第八组同学,虽然人少,但是很坚决,认定自己是对的,尤其两个较内向的平素发言不多的女同学,在说明的时候很激动,脸色都有点红,但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我问第八组:你们测量时的分工是如何的?他们说,一个人放摆,并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数次数,而另一个同学,专门计时。每次都是如此。
我又问第四组,你们测量时几个人是如何合作的?学生不语,组长吐了下舌头。于是我介绍了一下(在巡视当中发现)他们为了公平起见,每个人数一次,轮流计时和放摆。
问了第六组,操作者边计时,边操作,其他人看着。
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个组的合作更加合理,测量更加准确?学生们纷纷表示应该是第八组的。我说,到底是第八组正确,还是八个组正确呢,我们再次测量。
经过这一次,学生的分工更加合理,操作也更细致。结果出来,基本发现,数据基本一致,个别有的出现57、58、57这类的数据,但也大致说明摆的速度基本上是一样的。
第八小组,改变了八个小组的看法。第八组的同学,自信满满,笑意盈盈。
为第八小组的同学的勇气和合作能力,点赞。为四班同学的质疑能力点赞。
五(4)班的第八小组,你在哪里?报上名来!
注:后面为了验证第八组的说法,即:幅度大时,摆的快,幅度小摆的慢,时间是一样的,双进行了测量一分钟的前10秒和后10十秒摆动次数的实验。
TOP
787#



上中师时,几乎每天都要摸摸粉笔,写写字或者简笔画,这是中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刚入中师第一个学期,每天晚上的七点半到八点半,是练习粉笔字时间,由中四年级的高手学长或学姐,教我们写,每个人带一个班。那时,除了晚上的学习,我每天早起一个半小时进行练习。天天早起,偷偷地跳窗出宿舍楼,再偷偷打开前一晚留好的窗户潜入教学楼,进入教室练粉笔字。记得有一次,偷入的事被门卫大爷发现了,被逮个正着,被结实的骂一顿。发现的原因是窗户半夜被寒风吹开了,直往楼里灌冷风,而那窗口就挨着门卫室边(外边温度零下20几度)。大爷说要告诉学生科,要处分我。听了好一阵训话,说了不少好话,才算了事。两个月后,教我写粉笔字的漂亮学姐高瀛说:我已经教不了你了,再有1个月,你就可以教我了,你怎么进步这么快?我说,没怎么练。其实,我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右手食指和拇指因长时间捏粉笔,用力较重,先是有老茧,而后力裂口出血。出血了,就少练习一点,两三天好了,再继续。等我到了中二年级,就开始带中一了,直到中四,共带了三届三个班。我们这一届的五个人,把上面两届人的活给抢了。

那时候,写好粉笔字,是所有老师的基本功,是必须要过的“关”,关不过,是不能毕业的,要求十分严格。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块小黑板,每周一、三、五一首七言诗,二、四为简笔画,有固定人员检查。每个学年还会进行相应的评比活动。因此,大部分同学的粉笔字,都还是不错的。可惜,毕业时,那块黑板没有带着留做纪念。

那时,粉笔字已经成为了习惯,见了黑板就想写两笔,就如同狗见了骨头,不饿也要去闻一闻。大学时,时常在班级的黑板上写,711教室里那升降式的大黑板,写起来很是舒服、流畅,让我特别留恋,成为我怀念大学的重要场景之一。冬天时,有时也会拿一个树枝,在路两边的雪面,在操场上的雪面,在河湖的雪面,只要是雪面没有被踩过有痕迹,都可以成为我的黑板。有时找不到树枝,就用手指代替。想来那时,倒真不担心,字写的不好让人见了笑话,只是喜欢,好玩。

现在,每每听课,见到有老师一手好看的粉笔字,顿生好感,大有亲切之意。

可惜,如今用粉笔的时候越来越少了,留下的,更多是回忆了。

粉笔字_20180623161308.JPG (, 下载次数:0)

(2018/6/23 17:52:46 上传)

粉笔字_20180623161308.JPG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18-06-23 17:52:46
TOP
788#

           从评选“”奋飞奖”说起
       上个月按教育局普教科的要求,要评选奋飞奖。所谓奋飞奖,就是要奖励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品学兼优的好学上进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大约有600块的奖金,有的时候还会提供一些书券等等。在去年的评选当中,我把评选的要求发给了全校的各个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推荐班级当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学习品性比较好,态度比较端正的孩子。结果通知发出以后却没有班主任上报。是不是班主任工作太忙,把此项工作遗忘了,于是在班主任微信群中,再次发布了通知,并把通知发给了年级组长,请你组长也进行关注,并且把工作做到位。结果很快,老师们和班级和年级组长就把情况进行了反馈,愿意让我大跌眼睛。全校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申报的,只有一个班主任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我们班确实有一个,只是在去年已经申报并推荐统一过了,总不能今年再报一次吧,想着把机会留给其他人,而其他的班主任则反馈说,班里现在确实没有这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品性比较好的孩子,一般家庭生活都不困难,都比较好,而那些真正家庭困难的孩子,几乎没有品学兼优,态度积极向上的孩子,总不能把这个奖项给那些表现不符合条件的孩子,所以就没有申报。
        这个现象当时让我很震惊,也让我很感慨,前些年,虽然这个现象也普遍,但不至于这么明显,总还是有一些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在来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和高考中的寒门学生比例下降在同步。
        在我的教学当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家长往往越有教育意识,家长越是比条件比较好,越关注孩子的学习,越关注孩子的品性。因此在教育当中,也让孩子能够刻苦耐劳,注重责任心、日常习惯的培养。而往往那些条件较差的家长对孩子管的越是松散,要求越低,尤其在行为习惯,更是娇宠的要命,要吃给吃,要喝给喝,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家长管的太多,生怕孩子受一点累,受一点苦。
    今天早上自己看到了一篇文章,即富人家的“穷二代”以及穷人家的“富二代”。说的是家庭好的富人们往往经历过困难的日子,因此在培养孩子方面他们能够让孩子吃苦耐劳,关注学孩子的品性发展,希望孩子能够从实践的磨砺当中去来锻炼自己。而穷人家的家长自己吃过苦,生怕孩子再吃苦,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就行,现在生活条件比自己小时候好很多了,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做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意思来办,把所有的希望,把所有的娇宠都放在了孩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富人的孩子将来仍然会富裕,而穷人的孩子却很难翻身。
TOP
789#

听了二剪梅的自我成长之路,真的有同感与启发。不管什么年纪,什么位置,成长都是必要的。还要加油。
TOP
790#

一个学年过去了,基本上完成了练笔的任务,反思、随笔、感想共写了十万余字,整理了反思、随笔四十余篇。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多阅读,多实践,把自己的工作朝着精智的方向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份力气,都在走品质上。假期里需要充电,为下一个学年做准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