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针对上学期作业本完成情况。这学期每节课进行作业本与课件的结合运用。

始业课: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5285.aspx
第一单元
1.1听听声音: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5287.aspx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5301.aspx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5357.aspx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5398.aspx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09-18 20:57:38
分享 转发
TOP
2#

1.5声音的强与弱

12,9班
9.18周一

1.课件里听鼓声感受声音强弱用手的动作表示听到的声音,很多同学听得一头雾水可以取消音频活动。
第一个班还询问鼓声强弱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到了力度,敲击的位置,手的高低位置。但感觉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没啥意义。
如何改变钢尺发声的强弱都有想到改变伸出去的长度。课上直接说明那是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其实应该让他们自己试试。
还有说到可能和材质有关,只说让他课后研究,课上材料为固定的钢尺。
2.向下压钢尺会出现钢尺变形,应该要向上拨动。
3.活动记录中的发现应该要强调围绕探究的问题进行书写。
4.举生活中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分享氛围不是很浓。
5.鼓膜装置当作鼓面,用音叉敲击靠近鼓面,其上的白沙振动感觉幅度的现象不是特别明显,视频中慢镜头会更直观一些。
6.有学生说到橡皮筋轻轻和用力拨动的时候振动幅度都不是很明显,我觉得这个发现也很重要。多关注学生额外发现的细节。


14,11班
9.19(周二)
1.授受新课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
2.关于振动幅度和声音强弱关系现象的例子。他们很多举了乐器类的钢琴弦类,也有一个班的同学会举生活中比较调皮捣蛋所发现的例子。
3.同样有学生觉得弹拨橡皮筋,不管是用力还是轻轻,声音的强弱没什么区别,总结发现里,他们还写到声音的强弱和震动幅度不一定有关。



10,13班
9.20(周三)
1.用调节扩音器的音量大小来引出课题,他们一开始会觉得不是音量的大小的变化,而是声音发生了停顿的变化。
2.今天有学生想到音箱和工地的电钻,也能看到振动幅度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3.想着可以向上弹钢尺,以免发生变形,但发觉这样的话,手指会觉得很疼,所以拨动的时候还是得向下压,只不过压的力度要控制好,不要特别重,而且压下去的时长不能太久。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09-20 20:59:56
TOP
3#

1.6声音的高与低

12班
9.18周一



1.他们容易把听到的声音高低混淆。觉得低沉响亮的是声音高的。经过引导辨析才会更加明确。辅之以慢镜头的钢尺振动快慢的视频非常必要。
2.口琴的发声视频,对于小朋友来说,注意力不在于观察弹簧片的长短与声音高低的对应关系,关注点反而在于那个人在吹的现象,他们觉得很搞笑。

9
9.21周四


1.一开始对于铝片琴的声音高低他们是有困惑的,两者会有学生弄反。自己高低不同发帮助他们区分。
2.5cm的伸出长度,很多小朋友反应听不到声音所以觉得是低的。举了海豚音和一些尖锐的声音,有时候尖锐声音比低沉的会不明显。我发出低沉声音,他们能发现低沉的会更雄浑。
3.举例筋膜枪,他们知道振动越快其实会不太明显,看不清。

13,11,14,10
9.22周五

1.有几个班很细心的在看口琴演奏的视频中就发现簧片的振动快慢和黄片的长短是有关系的。
2.记录单上用哪些词汇进行记录?尽管课件中有出示,但是有班级还是有疑惑。后来发现自己的词汇并没有弄好。
3.学具箱里的钢尺还是太硬了,活动时只伸出5cm时振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活动前慢镜头的视频里面虽然有所呈现快慢的对比,但活动后仍有学生是会提出疑惑的。举例筋膜枪,有的班级反应会比较强烈,但有些班级可能并未注意到筋膜枪档位高震动的快的时候是不太明显的,所以这个例子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也不算是个好例子。他们对于声音的高和低还是难以区分,当声音低的时候听上去会更响一些,他们就觉得是属于高音。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会把尺子夹在书的中间这样的确可以听到尺子的声音啊,不是尺子拍打桌面的声音。
4.有一个班记错时间提前10分钟就结束了,这是重大的失误,虽然那段时间可以给他们写对应的课堂作业。5.今天在这几个班里面都有对活动记录两种乐器的简谱进行板书。后面几个班是请学生自己上来板书的有一个学生,他应该是学过声乐,所以他板书的简谱并不是按照常规的一个顺序而是边听那个声音边进行分析,并写出对应的音符。

看他在那里回忆了很久,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他完成10个音符的书写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09-22 20:39:52
TOP
4#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2,9
9.25周一


1.虽然课前把上周做好的课件又捋了一遍,但是上课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在课件不够熟悉的现象。

2.关于影响弦发出声音高低的因素,第一个班说到了琴的种类(大小提琴音高不同),然后有学生会分析琴的大小,其实影响的是弦的长短。那个时候还有学生困惑于弦的长短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后续可以强调是弦振动部分的长短,所以弹琴的时候有的是按压,就是改变振动部分的长短。
3.我自己没有弹过弦乐器,所以在演示通过滑块改变弦的长短的时候,有学生纠正需要弹拨靠近中空位置的那部分的弦。
4.活动前没有介绍如何填写记录单会有学生是不明确的,但是介绍好其中一个推测以后还是会有学生不明确,该如何写另外两个。所以还是需要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
5.第二个班有些组只给了一个滑块调节弦的长短,但是后续一想,的确改变其中一个弦声音高低变化并不代表着其他两个弦调节长短也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所以三个滑块应该要给到位。


11

9.26周二

1.交流如何让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变化的声音。有同学提到可以一边改变松紧,一边改变滑块的位置。这是前两个班并没有人提到的方案。先给这个方案打下问号。鼓励他们活动的时候去尝试,几乎每个小组都对这个同学的方案进行了检验,并得到了确认。
2.这个班在交流影响弦发出的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时候也和前两个班一样,有人说出是因为弦振动的快慢在发生变化。

14,10,13
9.27周三
1.课件里面的记录单和作业本里的记录单没有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即使做了其中一个改变弦音高因素的预测演示,还是会有学生不知道如何填写。
2.给时间让他们先预测再进行活动就会存在不同的学生预测时间不同,预测好的,就不知道该干啥了。如果将预测和活动放在一起又会出现没有预测就直接开始活动。预测和活动分在一起的好处,就是可以先预测一个因素以后再进行活动的检测,这样当他预测第二个影响因素的时候就会更加准确。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09-27 21:03:32
TOP
5#

1.8制作我的小乐器

12周三9.27

1.欣赏了一个视频之后,其实不用花太多时间,让他们去思考里面到底包含哪三类乐器可以直接自己告诉他们里面所呈现的三类乐器分别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同学想到根据是由什么振动来区分三类乐器
2.交流如何让吸管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真的有很多:在同一个吸管上搓动像笛子一样;或者把吸管剪开,然后层层的叠加改变吸管的厚度。有同学收到改变吸管的长度,另一个同学补充,在此基础上再吹吸管,还有说,通过敲击的方式让吸管振动。
3. 预设是让他们先画设计图交流后再进行制作,但是设计的时间有长有短,然后设计快的就开始进行了制作活动,这样就显得有些混乱。
4.一旦制作好了,他们就会开始不停的吹,想让他们停下来很难。想着在制作好之后先演示一下再进行深度的演奏小星星的曲子当开始第二个活动之后又停不下来了,又花很多时间让他们安静下来。还有一个学生吹着课堂作业本里那种剪出三角形哨子形的吸管吸引着一大批学生都做,吹着单个吸管,不再研究音高变化的乐器。本想以此为契机干脆研究音高变化的哨子,但他们又静不下来。
5.他们在交流做乐器的想法时还是会有人想到改变用力情况来制造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9周四9.28
1.果然班级纪律好老师的状态会更好。这节课自己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一些,板书更加有条理。不过长短二字不应该写在那个位置。


2.先展示了如何画设计图再给15分钟时间进行设计和制作还是会存在有几个同学是没有画设计图就开始制作制作的。这个班会有同学想到在吸管里面装水,装水以后也同样可以用吹和敲两种方式。只不过一种是空气柱在振动,另一种是水在振动。就听其中两端的声音对比的话很难听出高低的区别,但是连续性的进行五个音的对比就能明显的听出短的情况下声音更高。
3.制作完之后的交流,请同学上来展示的时候,其他同学会忍不住去碰制作好的吸管乐器嘱咐多次先放在桌子上也是无效的,应该让他们把吸管乐器转移到桌脚。
4.今天他们还是挺兴奋的,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成功的用自给制作的吸管乐器吹出了高低不同的有规律变化的声音,而且用小蜜蜂对展示的同学进行了扩音处理,他们也听得很清晰,最后的挑战环节也成功地演奏出了小星星曲子里面的几段声音。4433221



班级:13,11,14,10
周日10.8
1.强调声音高低变化之外还要求要有规律。
2.从演奏方式入手可以使内容更流畅,更充实。
3.明确各种乐器都是什么物体在振动。
4.分析音高的变化是材料的哪个方面(长短,松紧,粗细)在变化。
5.因为这几个班乐器是双节时布置下去的,所以问及制作之前的活动,他们能明确是画设计图。
6.不同的班有不同的特色,有些直接以学具袋里的吸管为材料,有些是生活中取材。
7.挑战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成功后,吹小星星乐谱,一个班比一个班成功。


这个班习惯很好,会在管子上标简谱数字。

螺丝垫圈的搭配方便挑松紧

有点难吹出声音的吸管笛

设计图很用心。主要改变松紧。






松紧的效果比长短变化带来的音高变化更明显。

用的弹簧带松紧很难出现差别。

用牙签弹拨效果很明显

用橡皮筋穿钢管,一个动会影响其他。

高低变化和简谱很匹配

不仅外型精致,通过弹拨听到的高低变化可以确认制作者说的改变的是松紧,可以分析出哪根是紧的。

IMG_9150.jpeg (, 下载次数:0)

(2023/10/8 19:54:16 上传)

IMG_9150.jpeg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0-08 19:54:16
TOP
6#

双节乐器分享会

9
10.7周六

让同学们展示了假期制作的小乐器,听声音辨析材料改变的是什么方面,总体还是挺不错的。
强弱区别的小型非洲鼓

皮筋的长短变化不及松紧变化带来的影响

长短变化还有粗细变化的加持。现在想来应该还有松紧的区别。

皮筋虽多,但没啥变化。

可以感受左右两侧振动部分长度的对比带来的音高变化刚好相反。
(在弹拨这一个乐器的时候图钉飞到教室后面,把我吓惨了,真的太危险了)

原理和上图的乐器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位同学没有上台分享课后才知道他有做这个。

12
周一10.9

虽然看着乐器都和其他班很类似,但让他们展示可以发现演奏方式的不同。


她对上半段和下半段都进行了划拨,上半段明显声音更高,同学们说因为上半段更短。
选择这种方式演奏是为了让声音更明显。



用拉起来再弹下去的方法
容易脱落的橡皮筋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0-09 21:21:02
TOP
7#

2.1感受我们的呼吸

13,12
周三10.11

1.当把手放在肋骨上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好多同学都觉得吸气收缩,呼气才是扩张。
可能是肌肉的紧张,他们觉得是收缩。
2. U盘没有带,然后不能播放视频,所以看不了3D的内部结构运作视频些许差了点。
3.模拟实验虽然没有相应的记录题,其实可以完成作业本对应的两个题目来明确下拉和上压橡皮膜时,对应是吸气还是呼气。
4.一开始用水下憋气的图片,问及他们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会有很多想说的,但是感觉这样太费时了。

9
周四10.12

1.在了解他们对呼吸知道的知识有哪些?就有同学说到感觉胸腔那里在吸气的时候是凹进去的。
2.膈肌辅助呼吸的3D视频在模拟实验前出示感觉位置不太恰当。
3.模拟实验时,有同学感知到在模拟呼气时,管口可以感受到有气体排出。所以不应该局限于只观察小气球(肺),气球皮(膈肌)和模拟装置的体积(胸腔)的变化。
11,14,10

周五10.13

1.关于呼吸已经知道的信息有哪些?有的交流了用鼻腔呼吸更好的原因有的交流了鱼的呼吸。
2.模拟实验时,有发现堵住管口小气球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刚好可以引出气管可以使气体进出的作用。而肺的气体交换作用
比较难引导,通过一个小视频,可以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在肺部进行。膈肌的作用同学能说出是帮助呼吸。
3.还是太过于心急,在课的末尾,问他们关于呼吸又知道了什么。应该要等一等,让他们有一个思考的时间,而不是自己直接引导他们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4.关于呼吸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不同的班情况不一样,有的班可以交流很久有的班一个问题也问不出来。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0-13 21:39:23
TOP
8#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9,12
周一10.16

1第一个班全班一起先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呼吸就有记录值,另一个班自己小组活动时测就会忽略安静状态下,尽管活动前有分析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是为了与活动之后进行对比。
2.小组活动时,他们一般会选择由一个人进行运动。运动之后进行呼吸计数还需要等到恢复到平静状态下再进行下一个运动比较耗时,可以活动前强调同样1分钟按下去,然后组里不同的同学做不同的运动,然后再统一记录。安静状态下的话,每个人都进行记录。
3.活动之后看数据,有的同学在快跑之后,一分钟呼吸次数可以达到170几下。还有一些在安静状态下调皮捣蛋鬼哼哧哼哧呼吸的说就有一百多下。
4.在交流什么状态下会改变呼吸?他们会考虑到情绪方面:紧张哭泣,对呼吸的影响。运动对呼吸的影响都是能说出来的。还有人能说到在不同的环境之下,空中水中这些空气更稀薄的地方也能改变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11
周二10.17

1.还是年轻的脑袋比较好用。我以为秒表坏了,有几个小朋友就一窝蜂的上来,然后帮我操作,结果他们通过长按的方式重新启动了秒表。他们说不是很多东西都是要长按才能开机的吗?课后还有一个小朋友跟我说盒子上都有写着长按开机。
2.虽然活动之前有说过,同一分钟内不同的同学可以进行不同的运动,这样的话数据可以更多,但是他们活动时还是一个同学做一个活动,1分钟内进行一项运动。
3.活动之前全班一起测了安静状态下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并进行计数,以20次每分,为基准线统计一下在三个区间的同学分别有多少。引导发现呼吸的次数也会因人而异。
4.这个班还有人说到劳作和憋气的时候,呼吸次数也会发生变化。一开始问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有什么变化?他们的思考方向是胸腔的变化,以及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变化。

14,10,13
周三10.18
1.不同的班级对于状态一词考虑得有所不同。有从食物身体心理三方面的刺激入手,说了各方面具体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情况。有说到不同的身体状况之下,呼吸的深度有所不同,生病的时候呼吸会变弱。还有说到憋气之后,呼吸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
2.六七分钟的时间还是不够进行同一个人平缓和剧烈运动,因为中间要让呼吸性恢复到平静状态。作业本上有两种方式供选择都是说运动1分钟的,所以小朋友会按着这个来,如果直接说明把这两种划去,而是进行某种运动几次,最好是原地进行,应该能稍微缩减点时间。或者是对比安静和运动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增加的呼吸次数的区别来得出运动剧烈情况下,呼吸次数是否会比缓慢运动来得多。
3.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还是得全班一起进行的。在测量之前问及如何可以更加明显的感受呼吸他们能提出借助纸巾或把手放在鼻子前,或是通过吹气球一吹一吸让气球发生变化等多种方法。最后他们也能确定把手指放在鼻子前面感受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上节课说过一次呼吸是一次呼一次吸这节课还是得再强调一次才会明确。活动之后进行了平均值上下和达到平均值三种情况的人数统计。有的班是高于平均值的人多,有的班是低于平均值的人多。其实也可以不用统计,让他们自己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平静状态下不同的人呼吸次数也是有所不同的。4.因为之前很少要翻科学书,所以这一课有阅读拓展部分的任务,很多同学还迟迟拿不出科学书。提出三个问题之后,让他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阅读,并划出对应的答案,这样的阅读会更有目的性。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0-18 21:49:46
TOP
9#

2.3测量肺活量

12
周三10.18
1.两个同学进行一口气,吹气球比赛,他们会很在意谁吹的气球大,所以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其实可以背过身子去吹或是选取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进行吹气球。问他们为什么两个人吹出的气球大小不同。很多人已经能明确是因为肺活量不同。
2.用测量袋进行测量时很多同学都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的最大值,所以得确认是袋子的问题还是操作时的问题。他们觉得用平地往里折的方法气很容易逃走,所以很多组会一把抓住上面那一段,没有用上回形针。在活动之前可以先自己演示一下或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操作方法。

9
周四10.19

1.选取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女生因为气球太脏要求我再换个人,等她上来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当听到她换人的请求时,内心很焦虑时间的浪费。有学生会觉得男女PK是不公平的。进行如何PK才公平的交流,他们很有想法,但是觉得作为导入的活动这样又太耗时。
2.仍旧把他们觉得操作时的重要事项板书,并进行了补充,但活动时他们还是习惯一手抓住,提供了回形针虽然拿走却用不上。还有很多人吹出4000ml的高数值,学生自己也深感怀疑,出示肺活量测量仪器说明会更精准。还出现了吹得完全鼓来玩的情况,真的与该班在我心中的形象不符。
3.许多人已经没有了学具袋,但靠我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是不够的,下一次发学具袋还是不能一次性全给他们。
13,11,14,10
周五10.20

1.有一个班阴差阳错课前才发下学具袋,所以每个人都刚好可以测自己的,我无需提供。但他们一直质疑袋子的准确性。仔细一看,袋子的单位是mm。所以后面那个班以小组为单位,就用我提供的材料,一同合作先测一个同学的,新课后在单个人测量记录拓展的长周期的第一周的肺活量。然而,课后发现,虽然单位不同但宽度是相同的。所以体积也应该是相同的。

2.有时他们的疑惑点也会在于哪里可以插吸管。所以在活动前也需要强调在靠近数字大的那边有一处没有封口的小孔,抿一下,就可以出现小洞,把习惯插进去。
3.有的班级会对课件里面所提供的菲尔普斯的肺活量数值感到怀疑,由于我自己对菲尔普斯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具体的去用这个数值与孙杨的进行对比。
4.活动之后,调查合格的人数,问及如何可以提高他们的肺活量都能说出深呼吸和多运动。深呼吸是前面一节课的拓展资料,所以他们大都能说出来。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肺活量数据来说明多运动,的确可以提高肺活量。后面请他们自己分析了大人和小孩男孩与女孩的肺活量对比会如何?他们从生活中举例游泳时,大人和小孩憋气的时间长短以及等级范围的最高数值男生和女生有所不同。也有说反例的有些小孩的憋气时间反而比大人要更长。还有一个同学提到爷爷的呼吸次数比他的要少,他觉得这也说明爷爷的肺活量要比他大,后面他提到了,他的爷爷每天早上都会起来运动。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0-20 20:56:0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