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9六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点滴 [复制链接]

21#

    材料是科学教学的永恒主题,《横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拆出来的。


    纸张有学生用A4纸准备的,垫片由孩子们准备5角硬币。(现在看来用1角硬币更为合适。但是又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厚度时,需要两者进行比较,所以前后必须一致的重物。)


1.第一个班教学,发现硬币估计太重,就临时改用学具袋中的垫片,发现太轻,课堂上2个小组共同实验。


2.第二个班教学,坚持使用硬币,实验还比第一个班效果好,看来5角硬币还是适用的。


 


    现在讨论的是小组合作机制问题:小组实验常出现下列问题:1---2个成员是旁观者;个别小组的同学成为实验的破坏者;全力配合完成实验并拥有小组成就自豪感的较少;所以提高小组的有效实验探究是家常科学课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值得今后工作中加以关注和策略思考。


    第二个思考是:学生数据的矛盾,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数据的准确性,辩证而及时的反思意识,将在今后教学中予以关注和培养。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数据的认可。不能偏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4 10:50:37编辑过]

TOP
22#

    看了章鼎儿老师在090917浙江省领雁工程培训活动上的讲座PPT,有如醍醐灌顶:我是科学课的老师?科学课上有探究活动吗?学生是在探究吗?……


    学生科学活动了吗?是指导活动?还是探究活动?……


    受到教学质量的考核,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深陷了作业本知识巩固、学生知识点巩固的泥沼了,课堂上又再次凸现了知识点为上的教学思路了,还好有了章鼎儿老师的报告,又让自己清醒了一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坚持以1:2:0.5的时间比例进行安排,坚决保证20分钟的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坚决在课前完成10分钟之内的导课与活动指导,坚决在5分钟的交流时间。发现学生实验中充满了疑问、充满了激情、充满挑战,发现了学生因为问题存在而更加充满探究意味,发现学生并未问题而活动失败,在实验中自我调整、改变、交流、寻求帮助,充满了生命的意味,充满了一种力量。当然,也存在困难后的疑惑、实验不够精确的窘状,按照“探究课”的标准来看,这些是值得的,总是走在知识点的田埂上,科学课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吗?科学课还会有激情的体验吗?还会有困难克服后的灿烂吗?还有规训下的发现吗?


    因为实验的指导不可能都提到面面俱到,学生必然会有众多的不明白:口字型纸梁实验,硬币应该放在哪里,里面?上面?v字形横梁,硬币怎样摆放?硬币不够怎么办?如果用1元硬币怎么来换算呢?数据分析时怎么对待这些问题?(本课又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分析数据时,偏离了研究问题的方向:平梁变成各种形状后的,实验变化?学生没有将所有形状的实验数据和平梁的数据进行对比。)


    但是感觉有了探究的课堂还是有活力的。学生不喜欢下课,这就是证明,因为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讨论,没有得到研究和确定呀!!!!!!!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9 13:17:42编辑过]

TOP
23#

学生参与数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时间保障是科学所无法比拟的,怎样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科学学习、科学小论文研究、科学小制作创新活动、课外科学研究实验等等,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我把学生所有的能够了解到的事迹、成绩、成果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制作成网页,发布在博客上,我的最大希望是调动学生参与这个科学的活动中来,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产生多大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乃至家长,怎样提升网页建设的效果模式,让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产生更多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自主进入到科学相关的活动来。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作业写、交;还有上课主动有效参与;课外主动研究的欲望和行动;这些都未能产生我所期望的效果,怎样有效的策略来获得呢?


学校认为我们技能学科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上述问题,这其实是我科学专职一年来的最困惑和难解决的问题。不知道有否良方,形成强有力的刺激,让学生能够悄悄缓解然后不知不觉的参与进来,慢慢的增加时间,提高科学学习真正的一种研究性学习。


请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11:51:12编辑过]

TOP
24#

都说科学探究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没有内在矛盾的,既然能够高效完成探究教学活动,当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普通教学中往往没有这样的双优课堂容易出现。甚至很难出现。考试,这是一个需要练习的过程的,往往探究实验活动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这就是为什么作家答题还答不多学生的道理,因为这里有一套独特的内在规律,与课堂探究甚至可能是两条平行的道路,怎样让他们出现交集,做到有难度。


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不时出现错位的原因-------因为科学知识课的教学形式,而导致了偏离探究活动的方向;认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当然未必就是真实的探究课堂)就会出现科学考试陷入困境。


认真的分析,是为了明天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还是要长期思考解决的……


 


1.我希望学生能够在科学课堂上尝试一种科学探究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是学生能够真的拥有这样一种生活习惯必须经历  


的,否则,作为一个小学生曾经学习过科学,却未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实在可惜了。而且在学生的创作各种小创意制作以及开展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其实都需要学生从课堂上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始,否则学生怎么可能面对一个工具的缺陷而自发的开展研究呢。章老师说过,学生面对数据不能自主发现,是因为我们未能够正确的对待学生辛勤科学探究活动。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你这个实验的器材不够准确所以数据是不准确的,你们的实验中没有及时调整、调试变量所以……试想都这样结束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会养成一个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意识吗?学了四年小学科学,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意识,是不是很可惜;


2.保证课堂的科学探究,也要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练习的程序中来,否则考试就要糟糕了,我的方法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自主的参与练习,保证科学知识的自觉巩固,方法有很多,有的比较麻烦,操作起来会增加一半的工作量,效果好不好还比较难说;


3.如果可能的话,在课堂上就力求实现两者的“∩”(交集),但是我们的课堂比较难,我们实行的是35分钟课堂,一般要有作业练习时间,只有压缩课堂探究活动时间了,或者探究后的交流时间就强势暂停,根据我的经验,真的比什么都难,学生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不肯让他们说,或者老师抢着说,这是他们很痛恨的事情;


4.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家长、学生、教师的互动方式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愿意“奉献”更多的时间,让家长愿意督促孩子来参与到科学的学习中来,甚至陪着孩子主动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和练习程序中来,这种重视如果出自内心的话,科学教师算是当到家了,上级不评你特级,那是他们失职了;


 


 以上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很多的方式来支撑,最为重要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培育家长对科学教学的充分认可和关注度,以及愿意倾注时间并愿意让孩子倾注时间,这真是最为重要的了。都说科学学习不缺兴趣,但是我们还要知道,科学兴趣是需要时间来保证的,还需要家长有这样的认同并愿意提供时间保障,这个层面上的兴趣不仅仅是简单的兴趣,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兴趣-------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层面上的兴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20:44:15编辑过]

TOP
25#

鼓励一下!关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与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没有矛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这也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出来的教学艺术。
TOP
26#

真高兴,太高兴了!这个国庆节和中秋节让收获到了本学期两个“精华篇”哦!实在是高兴!谢谢喻老师,真是感谢哦……有时候这和孩子得到了一块羡慕已久的巧克力一样,绵绵悠长的味道,会让我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0 20:26:00编辑过]

TOP
27#

佩服李老师的执着,向各位前辈们学习!不知道各位前辈有没有六年级的课件?能否上传供我们学习参考!谢谢咯!
TOP
28#

以下是引用陈虹87jy在2009-10-8 7:57:00的发言:
佩服李老师的执着,向各位前辈们学习!不知道各位前辈有没有六年级的课件?能否上传供我们学习参考!谢谢咯!

课件都到www.zjxxkx.com/kejian中去寻找

一直努力中……
TOP
29#

《拱形》今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令我最为高兴的,他们说的,哦!应该是他们提出的问题,提出的思考令我感到非常高兴。


自认为的优点:课堂上从平梁过渡到拱形,问学生怎样证明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能力。学生胡竞马上提出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首先是平梁实验然后拱形实验比较两次实验中承受垫片的个数,就可以知道拱形是否能够增强抗弯曲能力了。然后我出示了拱形,请学生认真观察放上硬币后力是怎样传递的,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把力传递的方向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展示后要求其他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在绘图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描述都非常到位。接着问:拱形只是承受了一个硬币就塌了,我们的猜测是否有问题呢?学生提出了拱柱(拱足)。学生同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问题:徐琰超提出:对比实验是否可以让拱形与上节课的其他形状进行对比?拱形的弓度是否对抗弯曲能力有影响(指出了拱足必须等距:平梁实验和每小组都要相等才公平)?拱足的宽度和高度是否也会对抗弯曲能力有影响?方政渝提出拱足的间距是否影响拱形的抗弯曲能力?(我的回复都是那我们小组里都对这些进行研究才知道,结果小组活动后,平梁实验没有完成,都被拱形实验吸引了注意力。)


课堂的缺点:实验材料都是学生带的,有用A4纸整张的,有用一半和四分之一张的,结果出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结果。实验材料还是由教师统一提供更好否则实验的结果总是五花八门。学生说的提的都非常到位,但是一到实验中,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样一来,实验的发现和解释总会出现困难或难以统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2 20:16:58编辑过]

TOP
30#

李老师上得好快也!


你的认真和恒心真的让人佩服!应该向你靠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