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苏湘科韵组:朱玉洁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61#

以下是引用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在2015-12-3 16:40:00的发言:

    
    

        27张扑克牌自己设计方案现场搭建高塔 ,激烈角逐,一个比一个高!你能比我更高更稳吗?




玩中学,课堂很有趣哦,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4 22:33:34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62#



声音主题研讨



桂馨2 苏湘科韵 朱玉洁



1.自选某个版本的科学教材,围绕声音单元的有关实验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教科版为主)



教科版声音单元课题和主要实验归纳如下:



1.       听听声音 



敲打音叉和铁钉,轻击和重击,描述听到的声音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比较使锣鼓、钢尺、橡皮筋不发声和发声的不同,借助水面和铁钉观察钢尺和橡皮筋的发声状态



3.       声音的变化 



分别轻、重拨动钢尺;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水杯;拉紧或放松橡皮筋,拨弹;不同粗细的管子;吉他



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振动尺子



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土电话;借助振动的音叉研究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性能;响铃放在玻璃罩内,渐渐抽空空气听声音



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用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和橡皮筋做一个鼓膜模型,在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够发声的物体在其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细沙或碎纸屑的振动情况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装置­——发声罐



 



苏教版声音单元课题和主要实验归纳如下:



1.       声音的产生



用各种方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用自己的身体发声;弹拨尺子发声;敲击放了豆子的鼓面;吹放了细盐的空瓶;用手摸喉部发声;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



2.       声音的传播



摇晃烧瓶中的小铃听声音,往烧瓶中加水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听声音;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土电话;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者消失



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在纸屏吊一个塑料泡沫小球模拟鼓膜;一张大纸卷做成圆锥状,制作助听器



4.       不同的声音



各种乐器;弹松紧、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声音这一单元教科版和苏教版都是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如何听到声音、减少噪声污染、音量和音调展开的。对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两个教材都借助了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转化法观察水波的形状感知振动,这个实验非常经典、直观。敲击放了轻小物体的鼓面也是两个教材都采用的实验,同样使用转化的方式凸显正在发声的鼓面的振动。声音的传播两个教材版本都进行了土电话的活动,不过比较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苏教版比较沙子、水和空气3种介质会使学生更易感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区别。真空状态下声音的传播教科版抽空空气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而教科版通过加热水的形式,效果好不好还有待探究。鼓膜的模拟制作我觉得苏教版的器材更加简单、制作也更加容易。



                                                                                        



2.交流有关声音主题的改进实验。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改进实验:因为教科版和苏教版的实验都是将轻小的物体放在鼓面上,这容易造成轻小物体的掉落,无法保持教室的整洁也不利于课堂的控制。改进的话可以在小鼓一侧的鼓面上吊一个乒乓球,当敲击无球一侧的鼓面时,可看到乒乓球在跳动,同时听到鼓面发出的声音,改进后的实验不仅直观,也避免了轻小物体掉落的问题。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改进实验:固体可以传声的小实验,在教材中是以“土电话”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该小实验只能让个别的学生去体验,要实现全体学生体验探究,很不现实。可以换成让学生写字,学生趴在桌上听写字的声音,学生之前没有留心听过写字声,会感到好奇,这样也能吸引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8 8:15:02编辑过]

TOP
63#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在中国》读书笔记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在中国》读书笔记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兰本达这个名字应该是在小学科学教师中被广泛称道的,她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被大家研究至今,我有幸捧起这本书细读兰本达教授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内心甚是喜悦和崇敬。

    历来的教学论都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定为“教什么和怎样教”,“教什么和怎样教”本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那就是“为什么教”,怎样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来教,但我们恰恰忽视了。我们常说“教书育人”,可是不少人总是把这样一个本来统一的概念分开来理解,说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实际上就是说“教书”和“育人”是两回事,“教书”就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育人”就是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兰本达那里,“教书”和“育人”完全是一回事,“育人”才是目标,“教书”不仅仅是进行“智育”,同时又成了育人的手段,而且育在根本上。兰本达不仅找到了育人的根本问题,还找到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体系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和其他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一样, “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探究。探究就是获得事实、收集事实,是为探究作准备的。但并不是获得经验就结束,还要学生经历“研讨”的过程,要求将探究的结果进行思维加工,找出自己新的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大家的讨论不断深化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新概念。这样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结合,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各自都得到发展。

    兰本达教授提出“为什么教”是“教什么”与“怎样教”的前提,教学应注重让儿童用已有的认知来同化新知,从而使生活更加积极有益。“探究-研讨”教学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目标取向是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学生从现实中学习、共享集体思维,通过集体的影响来完善个人的思维。②重视概念,一是提高概念的水平,二是提高概念的功能,逐步使儿童分散的概念互相关联,形成概念网络。③注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时,通常会争相把他们的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这一过程使思维活动被“说出来”,而“说出来”的活动又会影响后面的语言,而这些语言陈述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充满意义。

    兰本达教授还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准备、实施探究-研讨”教学法。首先起始点是概念,概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尽管概念是抽象的,但是实物是它的基础。起始概念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起始概念和与此相关的从属概念含糊不清,那么学生建立概念的希望是渺茫的。第二点是材料,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要精细合理,以便于学生认识一系列与概念有关的现象。第三点是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学生小组中巡视,观察他们做什么,听他们说什么。第四点是研讨,教师要懂得组织研讨的艺术,学会耐心等候,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代替他们作结论。第五步是做记录,在研讨结束后,学生需要将所学到的重要的东西概括到笔记本上。

    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是一座富矿,需要我们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抓住它的基本特点去理解、去实践,从而改革、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进步。

最后编辑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 最后编辑于 2016-02-28 14:47:12
TOP
64#

《神奇的小电动机》观后感

《神奇的小电动机》观后感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观摩了叶老师的《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用四个字来形容我对这节课的感觉就是“简洁明了”。

       首先叶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用“玩过玩具电动车的同学请举手。”来聚焦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直接揭示本课的课题“我们一起来研究神奇的小电动机。”第二个环节叶老师让学生们利用桌上的材料(小电动机和电池、导线)让小电动机转起来并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接下来交流研讨:(1)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2)小电动机的构造。(3)猜测:小电动机通电后为什么会转起来?紧接着大家一起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1)仔细阅读研究提示,小组商量怎么研究?(2)利用材料,组装电动机。(3)边研究边记录发现(一个发现记录一张纸条)。(4)研究完成,小组示意,准备汇报。然后学生拿“外壳”和“后盖”换“磁铁”和“电动机支架”,并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再交流、研讨:(1)让一个组把他们组所有的发现逐条通过展示台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利用黑板上的转子、磁铁和电池模型解释研究中的发现),其他组边听他们的介绍,边把相同的发现整理在一边。(2)对这个组有疑问的发现提出质疑。(3)其他组补充不同的发现。(4)整理:通过研究,我们取得的共识是?在课的最后总结:小电动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

    整节课叶老师没有过多的不必要的语言,句句教师话语都用在引导学生的思考上,偶尔对于学生的发言稍加点拨和启发。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叶老师还坐到了学生当中去,一起聆听实验结果,就像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一样,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值得新教师和师范生们学习。课上学生的探究实验和汇报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动手、动脑和表达。

    从这节课,我还发现了叶老师的课堂是秩序井然的。当孩子们完成实验之后,会用小组集体拍手的形式告诉老师,并立刻抱臂坐正。这不仅向老师传递了一种讯息,也向别的小组发出了一种暗示,“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要抓紧时间啦”。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便于老师对课堂的管理,高效有用。

叶老师在学生汇报时使用的教学用具也给这节课添彩,简化的电动机模型使得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能形象化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同时,教具的准备也体现了叶老师对于这节课的预设是相当到位的。两人分工的汇报形式是我第一次见的,一个小组的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读实验记录单汇报发现,另一名同学用模型进行示范讲解,使得整个汇报过程井然有序。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锻炼和提升。

    我非常喜欢叶老师的引导用语,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或者错误的时候,老师会让不同的学生起来进行交流。一句“什么意思”提示着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叶老师的这一课让我收获良多,在检查自身的同时,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前进的方向。

最后编辑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20:50:39
TOP
65#

《围绕核心概念教学》观后感

《围绕核心概念教学》观后感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为什么要和怎样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是美国新一代科学标准中关注到的,值得每位科学教师深思的话题。

    研修中对“核心概念”进行了这样的解释:在多个科学或工程领域有广泛的重要性,或者是某个学科的关键性原理。它能为研究、理解或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供关键性的手段或工具。它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历相关,或与社会和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循序渐进的,可以在不同年级以不同深度和复杂性进行教学。

   “为什么科学教学要围绕核心概念?”因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老师不可能教授学生所有的知识,只能教会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核心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判断、选择和应用可靠的科学信息。可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大量的概念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对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挖掘和探究可以在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少数核心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变通、举一反三地去解决更多的难题。

   “怎样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研修中例举了《简单电路》和《摆的研究》两个课题进行讨论。
   我觉得建构核心概念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能通过简单的讲解告知,而应在教学活动每个环节上进行细致设计,巧妙地深入学生心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事实性的科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关注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规律,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另外,基于核心概念下的教学,学生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多的关注了概念背后的本质内涵,更多地有自己的体验,因此他们对一些事实性知识以及一般科学概念,会一步一步地发展并获得“深层理解”,最终形成科学核心概念。而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能站在高处去指导细微的教学,能够做到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现在的科学教学大多提倡“探究式”,探究起始于一个问题,设计提出问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并开展实验,分析并解释数据,应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立解释,参与基于证据的争辩,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接近知识最初获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科学课中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

最后编辑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 最后编辑于 2016-05-08 20:33:43
TOP
66#

《什么是有效的科学教学》观后感

《什么是有效的科学教学》观后感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听王老师谈有效的科学教学,感触颇深。

    科学教学并不难,但要扎扎实实做好“有效”则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

    王老师介绍的《TakingScience To Classroom》一书概括了有关科学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成果,该书将科学学习概括为四个方面,初看起来有点像我们熟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但是其内容要丰富得多。分为理解科学的解释;获取和评估证据,并用于建立和完善自然现象的科学模型和解释;对科学知识的反思和有效参与科学实践。这样的科学学习更体现出了科学探究的流程。从知道、使用和陈述对自然世界的科学解释到理解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使用科学的解释建立和审视科学论述/论点,再获取和评估证据,并用于建立和完善自然现象的科学模型和解释。再者,随着时间和新证据的产生修改和完善之前的科学前概念,及时反思,认识到科学是寻找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明白其过程的价值。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要明白表达思想、使用科学工具、与别人交流证据和论点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养成认真严肃、互相尊重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研讨氛围。

    王老师还就影子的教学内容比较了中美的差异,进一步向大家阐述了什么是有效的科学教学。对于这一内容,有老师提出不同深度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能会比较好,例如可以按照知识的难易把同一内容分到不同年级去研究。但是也有老师指出没有逻辑的编排容易造成理解的不深入,按难易分到不同年级去可能会打乱学生理解的逻辑。我觉得要不要分,怎么分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区分对待的。

    另外,王老师还就“伪探究”发表了一些看法,现在很多课堂存在的问题是把猜测与事实等同起来,把结论和原理或者解释等同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老师的概念不够清晰,学生也会稀里糊涂,无法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探究体系。就例如“摆”这一课,大多数老师在课堂的教学都是停留在学生找规律层面,将得出的规律作为最后的结论,却少了对于这一机制的推理,而这恰恰是探究的核心,路培琦老师也曾谈过这一问题。孩子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我们之前做的探究实验和现象观察正应该为后面的解释做铺垫,重视起对最后“为什么”的解释。

    感谢桂馨,感谢王老师,让我们在一次次学习中不断成长!

TOP
67#

回复 66楼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的帖子

单纯的找规律不是探究
TOP
68#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开设海洋军事专题科普讲座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开设海洋军事专题科普讲座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2016年5月20日下午,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有请到了江家福教授为三年级的孩子们做科普讲座。

   江家福教授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建邺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五老讲师团成员,建邺区宣传部、文明办宣讲团成员,不仅科学学识渊博,科技经验也非常丰富。

   本次讲座,江教授围绕“海洋军事”的主题,阐述了海洋军事力量的强大在维护和平中的重要性。整场讲座中,江教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精彩的讲解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讲座活动圆满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向江教授表达了谢意。这次讲座使孩子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激发了孩子们亲海、爱海、知海的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善待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责任。相信通过这种与专家近距离的学习,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海洋小博士”!





最后编辑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 最后编辑于 2016-06-07 08:17:44
TOP
69#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学生感受科教魅力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2016年5月18日,“科普大篷车”满载着各种神奇的科普仪器缓缓地驶进了新城小学南校区。本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为期一天,全校师生都参观了本次展览。现场展出了多种科普仪器以及作品展板,包括“驻波”、“雅格布天梯”、“光的路径”、“益智游戏”、 “餐桌上的安全”、“3D电视”、“全息照片”、“窥视无穷”、“猜生肖”、“旋转的银蛋”、“静电乒乓”和“神秘的磁力”,涉及到物理学、光学、数学、电磁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

   现场的整个参观过程整齐有序,孩子们看着从未见过的新奇科技设施,时而锁眉、时而大笑,短短几分钟,之前寂静无比的展览场地迅速升温。

当孩子们用双手反复摆弄着自己从未见过的“高科技”产品时,孩子们尖叫着,兴奋地喊出了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之声。

   “你看这颗蛋它自己立起来了!”、“它是怎么知道我的生肖的?太厉害了!”、“这个乒乓球自己能在球拍间弹来弹去!”、“这个铁链竟然可以站立在空中,中间是悬空的!”……

   游戏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科技实在太神奇了!”、“真是大开眼界啊!”、“希望科普大篷车能常来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感叹道:“本次参观科普大篷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发明创造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们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感受着科技的神奇,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和科教展品的魅力。本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借着这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契机,科技普及的种子也悄悄埋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之花芬芳满园的那一天!







最后编辑南京晓庄学院朱玉洁 最后编辑于 2016-06-08 08:27:41
TOP
7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