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4年,拥抱梦想——紫色鸢尾的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81#

夏姐姐不但是好教师,好校长,更是为贴心好妈妈,学习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2#

坚持,是一种无懈可击的力量!


——寄语大新中心小学“挑战30”活动


 


2013年度,张家港市教育局推出了“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大新镇以此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各校围绕美丽校园建设、美丽课堂构建、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培育四个板块深入探索实践,涌现了很多亮点,特别是大新中心小学的“美丽教师培养”之“挑战30”活动,是一项极富新意的特色活动。


 “挑战30”活动在我看来,其实质是老师们对自我行为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思并立志于在某些方面力求“改观”,这是对个人目标的坚持与提升,这个活动的价值在于其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和唤醒了一个群体不断提升个体的品质,最终增强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挑战30”活动开展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活动的进展,老师们的挑战历程、活动心得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透过活动本身,我看到了大新中心小学宽松和谐、温馨互助的人文环境,看到了教师们勇于挑战、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看到了团队中纯洁光明、理解包容的人际互动,感受到了大家朝着“清新、儒雅、大气、智慧”这一“美丽”目标前行的勇气与决心!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影响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我们教师“美丽”了,学校才能拥有引以为傲的人本精神、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才能拥有根植本土文化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发展愿景;我们教师“美丽”了,学校才能营造开放多元的美丽课堂,才能培育活泼健康的美丽学生;我们教师“美丽”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才会拥有风雨同舟、共同坚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新中心小学抓住了“美丽学校”建设的核心,在“美丽教师”的培育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我衷心希望“挑战30”美丽行动是全镇教师扬帆起航的一个新起点,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而坚持不懈。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美丽、和谐、创新与坚持谱写成大新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为大新镇教育事业弹奏一曲华彩乐章。


 


(大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严亚明)

TOP
83#

帮助孩子自我管理真的是门学问啊,我家那个这么小就很叛逆,有机会向虾米好好学习学习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4#

百年文学,百年中国


——再读陈丹青《笑谈大先生》有感


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春节期间,家里事务繁忙,我随身也没带什么书,只有一本已翻阅过数次的《笑谈大先生》可供闲暇时间阅读。虽然说翻阅过数次,但这次读起来,依旧有一些不同的感悟。大先生鲁迅的寿命只有五十五年,而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贯穿了一百年来的中国文坛与社会,这真是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我对《笑谈大先生》的作者陈丹青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平日的性格是怎样的。但就这本书而言,他给我的印象是极其严肃、有时还有点偏激的。整本书的文字也完全不是“笑谈”的感觉。这正和鲁迅相反。鲁迅文章的语言,看起来大多是十分轻松的,似乎文中所叙述的事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然而,细细读来,却能品味出他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倾注的感情与思索。


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被后人认定为黑暗时期的军阀统治时代。一提到它,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对外屈辱投降等等。在这时鲁迅写了几篇具有批判性的文章,于是像书中所说的一样,后人便把他当成了反对旧中国黑暗封建政治、社会的斗士,几十年来一直对他顶礼膜拜。这些想法固然是不错,但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之所以被人称道,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此吧?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政治只是当下。”对他而言“永恒”的东西唯有方程。而我以为鲁迅在此方面与爱因斯坦颇为相似,只是对鲁迅先生而言,“永恒”的是他对整个中国社会,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进行的深入思考。陈丹青认为政治化扭曲了鲁迅,我对此大致表示认可。鲁迅先生几篇比较著名的小说,如《药》、《阿Q正传》、《祝福》等,都没有过多的涉及政治,只是一字一句的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纪念刘和珍君》大概算是涉及到政治比较多的文章,然而鲁迅在文章中也没有直接表示对政治或者军阀政府的愤怒,更多的是对事件所体现出的“国民性”的思考。因此,鲁迅的文章大多读起来不太轻松,不太好理解,更不用说什么优雅的文学美了。


有人因此不喜欢鲁迅,甚至认为他的作品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根据陈丹青在书中所说,中国当代青年似乎都不怎么喜欢鲁迅,甚至有人认为应当把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里拿走。这种观点,我无法赞同。在这些人眼里,似乎就只有那些风花雪月的文章算是真正的文学,只有像戴望舒《雨巷》那样的文字才有真正的文学美。然而这些人又何尝懂得文学呢?戴望舒的文字,固然是美的,足以称为真正的文学。但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文学,这种文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感情,它所包含的是一种难言的、奇妙的智慧。只有真正懂得思考,懂得文学的人,才能去深入理解。陈丹青在书中流露出了不满之情,他不满人们用政治化的眼光去看待鲁迅。然而从本质上来说,摆脱政治化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能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的接近鲁迅,才能真正领会他的“枯涩”的文章背后的真正含义。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文坛上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鲁迅,再也没有人能去思考鲁迅曾经思考过的那些问题,而那些问题中有些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现代社会的人们,或对这些问题莫不关心,或对这些问题嗤之以鼻,几乎没有人会像鲁迅一样,去写文章专门思考这些问题,大约也没有人敢去思考这些问题了。即使有人还愿意思考“中国人民的劣根性”或者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也会被众多“爱国青年”们戴上“叛国贼”的大帽子,骂的狗血喷头,从此再不敢多发一言。如果鲁迅先生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我们的时代比起鲁迅的时代,究竟是进步了呢,还是没有呢?呜呼,这真是一种悲哀啊!


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庆幸的。至少我们还有一个鲁迅,还有一个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并敢于写文章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有了鲁迅,这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才有了一种力度,这百年来的中国社会才绽放出一丝思想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鲁迅,才让我们在纷繁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思想所展现出的魅力。正因为有了鲁迅,才让我们如此清晰的看到思想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文坛与社会早已变了样子,如今已经不是鲁迅生活的那个黑暗时代。然而在歌舞升平的今天,却再也找不出像鲁迅一样的作家了。人们只习惯于那些轻松舒缓的文字,习惯于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一百年前那个背负着思想的十字架,在黑暗中缓缓前行的文学家呢?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在那盏孤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呢?这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啊。


(奇奇)

TOP
85#

希望带来光明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这是一部相当深刻的电影。实话说,第一次看完之后,我的脑子有点晕乎乎的,一时竟弄不清楚这部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或许是因为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吧,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了半天,终于确定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


希望,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词语。老师在学生考试失利时可能会和他们谈到希望,重症患者住院治疗时医生可能也会和他们谈到希望。这个词语实在太常见了,常见的甚至令人感到厌烦。然而我以为,只有这部电影,才完美地阐释了“希望”这个词语的深刻含义。它超越了一切苍白的表达,使“希望”这个词语真正深入人心。


我之所以这么说,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影中的“希望”是通过主人公Andy这个角色表达出来的。考试失利之类的事情只是小事,而Andy所遇到的却是真正的不幸。他在一个晚上喝醉了酒,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和一桩杀人案扯上了关系,并为此在监狱度过了整整十九年。在监狱中,他几乎没有自由,还有着被狱警或者同狱囚犯残酷虐待的危险。这样的条件足以把人逼疯。同狱的黑人囚犯Red曾经打赌Andy会在入狱的第一个晚上哭泣,然而Andy没有。在之后的十九年,他也依然对生活怀着希望。正是这种希望促使Andy去做了一些之前监狱里从没有人去做的事(比如修缮图书馆)。在得知自己无罪的消息后,也依然是这种希望,促使Andy逃狱成功,最终逃离了监狱,获得了自由。


Andy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Brooks这个角色。Red曾经对Brooks作出了一番相当有意思的评价:“他在监狱里生活了整整五十年。开始他憎恨它,到后来慢慢习惯它,最后到了离不开它的地步。”老Brooks已经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老Brooks放弃了心中的希望,慢慢地被监狱这个环境同化。他试图通过犯错来阻止自己离开监狱,监狱成了他实际意义上的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人可能会跳出来提出异议:在监狱这样极端暴力残酷的环境下,不采取一些妥协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事实上的确如此。Andy之所以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监狱作出了妥协。他帮助监狱长和狱警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一些权利。然而我认为,Andy表面上作出妥协,内心却一直在对监狱这个环境进行反抗。他把狱警挡在门外,打开广播播放音乐的场景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他的内心一直对自由充满希望。这种希望在监狱这样黑暗丑恶的环境中显得异常可贵。这种希望最终帮助Andy重见光明。


影片整体的情节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作《基督山伯爵》相似。然而我以为,这部片子的内涵已经超越了《基督山伯爵》,它所表现的已经不仅仅是复仇。影片名字中的“救赎”是中文翻译时译者加上的,但是非常好地概括出了整部片子的内涵。我认为,正是Andy心中的希望,使他的灵魂获得了救赎。神灵的力量似乎是虚无飘渺的,然而希望的力量,却在这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希望帮助Andy和狱友Red突破了现实与精神上的围墙,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救赎。


影片最后,先后获得自由的RedAndy在太平洋小岛的沙滩上相遇。整个场景阳光明媚,温暖而又开阔,这与之前黑暗阴森的监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应该会珍惜这一片光明的,我想,因为这是由狱中数十年来的希望所带来的来之不易的光明。


 


(奇奇)

TOP
86#

 像夏校长学习!
TOP
87#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7 8:53:09编辑过]

TOP
88#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17 8:40:00的发言: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利用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是啊,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享受教育
TOP
89#

尾巴好心情啊,还有时间评电影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0#

   寒假,因为儿子老师的要求,跟儿子一起看了几部励志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放牛班的春天》、《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三傻大闹宝莱坞》……每一部都给我不同的震撼与启示。《当幸福来敲门》告诉我,只要坚持,总有一天,幸福会与你相约;《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思考:作为教育者,究竟怎样的方式更适合儿童?只有触摸到孩子的心灵,教育才会成功;《肖申克的救赎》,除了希望的主题,是否该反思制度的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扪心自问:我需要的是什么?活着,究竟是为了他人还是成全自己……都是很肤浅的想法。很多东西,只能体味不能言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