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书的历史
18周二12.5
1.第一次带他们去实验室上课,所以在分组讲纪律方面就花费了很多时间。有点太仓促了。
2.既然已经是四人小组的模式,抛出一些会有很多答案的话题时,就应该去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分完组的时候,明明说过这样小组的模式就是方便选取一个代表来汇报。这样就可以为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
3. 采取了和高年级一样的小组比笔画的模式,所以发言特别积极。但是我自己脑子比较昏,四人小组组数特别多,就容易弄混。
4.二年级和四年级相比,他们会在活动前提出一些自己还不明确的地方。但是还是会发现活动时,有同学用订书机去装订陶泥版。其实书写工具和装订工具可以让他们自己随便的去尝试。一种材料上所用的书写工具也并不一定要固定。装订的工具也可以用来装钉不同的材料,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5.实验前还是应该要给他们先分好每一份属于单个小组的材料,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上课时间的浪费。订书机可以提前为他们装好钉书针。
6.不同的同学,他们通过活动体验的感受是有所不同的。
7.关于材料的区别,他们的思考角度非常的多。而且说到为什么材料会不断地发展,他们也是从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的。
还有人会普及说甘蔗皮也可以用来做纸张
8.我的板书三种材料的名称时,应该要和活动手册上更匹配一些。
9.说到三种活动材料的优缺点时,像纸,他们也能想到缺点:容易碎,而且会吸水。优点: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毛笔进行书写。17
周四12.7
1.这个班也是第一次去实验室,但是纪律很难调控。活动结束之后的收材料就用了三分多钟。
2.活动前交流诗歌是如何流传下来的,有的同学说到了书的材料有说到了书写的工具,还有颜料是从什么东西里面提取出来的,所以感觉太宽泛了,后面把问题聚焦到书的材料上面还有很多人要分享自己的观点,因为时间原因课上有好多问题都来不及让举手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所以也就觉得他们班所呈现的想法,不如前面那个班的精彩。特别是关于为什么书的材料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分析优缺点的时候,他们很少从材料的特点上出发。
3.活动之后的交流三种材料的优缺点,分享的同学都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的,而且他们觉得泥板和竹简更容易书写。
4.活动的时候同时出现两个插曲,所以组建巡视的时间就变少了。一个是两个同学,因为一支笔而争吵,只能把那支笔先给说不灵清的那个小孩不然他们会一直争吵下去。最后我也不知道那支笔到底是谁的,而且因为另外一件事情忘记处理这件事情,下次再给另外一个小男生一支铅笔。另一件事情是一个同学竟然用订书机钉泥板想要把两块装订在一起把自己的手指给弄出来血还不得不去打破伤风针。得亏有班主任帮忙处理课后也给家长打了电话,家长也很通情达理。昨晚还做梦说是要打一个星期。所以活动的时候有学生出现这种事情,我就觉得科学实验好难。不过从这件事情获得的启示是活动前就应该明确什么工具用来书写在对应的材料上,用什么工具来进行对材料的装订,遵循历史的痕迹,应该都是唯一的。有的时候活动也不能太发散了,不能想着让他们去尝试去感受在不同的组合之下会有怎样的感觉。而造成一些安全问题。
5.在活动巡视的时候,发现该班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想要有一份属于自己书写的材料,可能是因为我为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竹片,以至于他们觉得材料都是应该是每个人有一份的。他们会想着把一块泥板分成四份,白纸给了两张,也有组会想着把它给撕开来写,还有同学会问怎么在纸上写名字,是每一个面都要写吗?可能是因为这个班给白纸的时候是对折过的所以对他们的装订也会产生影响。活动之前关于活动该怎么样做他们也提很多一些很具体很细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