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秋第一次作业:《小学科学教学评价》
一、简答题(共2题,每题100——200个字)
1、如何理解科学教学的评价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活动?
答: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所以,科学教学评价应建立以评价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中,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心理建构的过程,有效地融入学生探究的全过程。
2、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以选择哪些相应的评价策略?
答:(1)对待 “科学学习”的评价:看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否自主合作,并产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对待 “科学”的评价:看学生能否从科学发展的故事中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事实;(3)对待 “自然”的评价:看学生能否在对自然的探究活动中形成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4)对待 “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评价:看学生能否在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科学对人类,对社会的双重价值。
二、论述题(1题,600——800个字)
请你选择一种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评价案例并加上评析。
教学评价案例及评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入片断:
师:(拿起来马铃薯)这是什么?
生:马铃薯。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的沉浮。(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个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大小都是沉的。
生:大小都是浮的。
生:小的沉大的浮。
师:到底是沉还是浮,我们把它放入水中。(教师把大的放入清水中,小的放入盐水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我看到大的马铃薯在水中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浮着。
生:因为小的很小所以浮,大的很大所以沉。
生:因为小的轻所以浮,大的重所以沉。
师:是这样的吗?(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1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2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有关系?
生:在1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沉在水底;在2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浮在水面上。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大小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轻重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这两杯水有关系。
生:这两杯水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杯水不一样呢?
生:有一杯是盐水,用嘴尝一尝味道就知道了。
师:在不清楚是什么液体时,我们不能轻易用嘴尝,否则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生:把两杯水都放在太阳底下晒,用蒸发方法来观察。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水被太阳晒干了,盐就剩下了。
师:这方法不错。但是今天是阴天,怎么办?
生:可以用火加热。
师:恩,是个好办法。观察桌上的材料,都有什么?你能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吗?你准备怎样做?
【评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在实际中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也只有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的探究行为指明了探究方向,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的目标体现,科学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是评价学生有无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没有发现,谈何提出问题,又哪来的探究?可以这样说,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说明他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片断案例中,学生在猜测和几次观察到的结果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和自然地关注“马铃薯沉浮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二是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还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是否有科学研究价值,是否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否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
三是评价学生能否将问题用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东西最终要靠语言表达出来,发现问题并不等于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相关疑问,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提出问题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中间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
科学课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