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学年陈建秋(不睡觉的兔)听课笔记汇编 [复制链接]

61#


20180315听课笔记汤雅雅月相变化

                                                        
  

课题名称

  
  

2月相变化

  
  

册数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上课时间

  
  

2018315

  
  

学校班级

  
  

莲都区人民路小学603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执教老师

  
  

开发区一小  汤雅雅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261510,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426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看到这张诗情画意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月亮为什么这么圆。

  

师:还有吗?

  

生:月亮为什么这么亮?

  

师:那汤老师来提个问题,这轮圆月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815日。

  

师:这轮圆月一定是出现在815日吗?一年只出现一次吗?

  

生:不是的。

  

1428师:那什么时候还会出现?

  

生:每个月的15日。

  

师:那除了圆月,你还见过其他形状的月亮吗?

  

生:月牙。

  

生:弯弯的。

  

生:半个。

  

1429师:这些看到的,其实就是月相。所谓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形状呢?

  

二、分析月相的成因(6分钟)

  

生:因为月亮是太阳光照射形成的,有些时候得到阳光的照射就出现亮面。

  

师:说的很好。还有吗?

  

1431生:月亮被太阳挡住了。

  

师:同意吗?刚才有同学说了,月亮是因为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才有了亮面。

  

1431师:那我们知道,太阳系中还有许多行星,那会不会被行星挡住呢?

  

生:没有可能。……

  

1432师:还有什么原因?天空中有许多的云,会不会被云挡住呢?比如阴雨天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月亮,但晴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有时候看不到月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

  

1433师:大家看,这里的直线代表太阳光,这个图表示地球,这几个圆表示月球。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上的文字说明,进行讲解。)

  

1434师:而且从不同角度看,月亮的亮面角度会发生变化。……

  

三、画月相和分析(9分钟)

  

1436师:如果说,老师这有个小圆片,用它来画月相,那应该怎么画呢?整个就表示全亮。如果要画的话,就把圆片对折,找出圆片的这两个点,然后涂。如果老师要画一个月牙,那该怎么涂?现在你们会画了吗?

  

1438师:那我们现在请大家画一画上半月的月相。老师给你们发了两张,两个人同桌正好每人一张。下面请大家画一画,上半月某一天的月相,开始。

  

生画上半月某一天的月相。

  

1440师:老师看到,很多组已经画好了,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小圆片拿上来,你认为是初几的,就贴在那个日期的下面。

  

1441生上台进行贴月相。

  

1442师:你觉得,这里哪些月相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15是圆月,它有点黑。

  

师:恩,那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初三有些画反了,有些是十一。

  

1443师:有些月相亮面在左边,有些在右边,到底哪里有问题呢?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师:还有没有?

  

生:……

  

1444师:暂时我们看不出其他的问题了。

  

四、探究月相变化规律(24分钟)

  

师:那我们看一下,从初一到十五,你们得到的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越来越大,越来越圆。

  

师:那我们用两个词来说,圆和残,从初一到十五,是怎么变化的呢?是从圆到残呢,还是从残到圆?……

  

1448师:那我们要怎么做模拟实验呢?这个黑白球,亮面始终要对着黑板。其他同学要做什么呢?要看,火眼金睛看亮面大小,以及方向在左还是在右,还有同学要画,把暗面用阴影表示,老师先请两位同学来演示一下。谁来?

  

1450生上台进行演示。

  

1453师:接下来,每个小组领取一份器材,进行实验,并完成你们的实验记录单。

  

生进行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1501师:请大家回到原位,想不想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你来。

  

生上台投影记录单。

  

师:我们来看一看,1号,左边暗的,……有个画错了。那其他小组呢?好,你们组——

  

生上台投影记录单。

  

1503师:哪边先亮?

  

生:右边。

  

1504师:其他小组,继续,你来说一说,你们的月相是怎么变化的?

  

……

  

1508师:接下来,同学们看一下,小组实验清单,下半月,应该是怎样的规律呢?从圆到残亮面在左。这是我们的实验发现。

  

五、练习和拓展(2分钟)

  

1509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业,请大家翻开作业本。……老师希望大家回去,自己能够探究一下。接下来打开科学作业本20面,完成相关练习。

  

1510生独立完成作业。

  

师组织学生反馈作业本上的答案。

  

师:今天的课暂时上到这里,但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有没有结束?

  

生:没有。

  

1510师:老师希望大家能一个长时探究月相,请组长把材料收拾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圆月

  

十五  十三  十一              初一

  

亮面在右

  

           

  

亮面在左

  
  

评课:

  

 

  
TOP
62#

20180320听课笔记朱建勇 神奇的叶子世界——叶子的梦

20180320听课笔记朱建勇 神奇的叶子世界——叶子的梦

  

课题名称

  

神奇的叶子世界——叶子的梦

册数单元

上课时间

2018320日星期二

学校班级

莲都区城北小学202

活动主题

莲都区STEM课程研讨会

执教老师

莲都区城北小学
朱建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541509,共7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354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今天我们是用树叶来贴动物,编故事。我想大家都肯定很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绘本,那我们今天朱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叶子的梦”。

  

1354师:小朋友,上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叶子的特性,那我们是怎样去了解叶子的?

  

生:叶子的形状。

  

师:我们是通过看叶子的形状。来了解树叶的不同。

  

1355师:那我们通过采集,发现树叶有哪些形状?

  

生:心形的。

  

生:扇形的。

  

生:针形的。

  

生:掌形叶。

  

1356师:形状就有这么多了,那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区别树叶?

  

生:颜色。

  

生:长短。

  

生:边缘。

  

1357师:还可以从什么方面进行分?

  

生:枯萎。

  

师:也就是干枯。还有什么?

  

生:软硬。

  

1358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可以从许多方面去区别树叶。那我们再回忆一下,上堂课我们制作一条鱼,用了什么方法粘贴鱼。

  

生:……用笔画。

  

[

  

二、明确要求(16分钟)

  

1359师:在森林里,长满了许多树,树上长满了许多的叶子。就在此时,森林里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树叶就飘呀飘,就在飘的过程中,树叶就做了一个梦,它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小鱼……树叶继续飘呀飘着,就变成了一只狐狸,她抬着头……她继续做着梦,继续在空中飘呀飘,那这片叶子,还会变什么什么呢?

  

1401生:变成兔子。

  

师:变成兔子做什么呀?

  

生:吃萝卜。

  

1402师:恩,还会变成什么?

  

生:变成海龟在大海游。

  

生:变成小鸟在空中飞。

  

……

  

[

  

师:在我们的小朋友眼里,还会变成许多的小动物。那我们就来做一个绘本故事,那你们觉得,我们要把大家的绘本故事,装订成一本,我们应该怎么做?

  

1403生:要合作。

  

师:恩,那大家看看这本绘本,它每一张书大小都是怎样的?都是一样的。页面的大小要一样。同学们准备的是什么纸?A4的卡纸。

  

1405师:大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这一本书,装订的时候,都是横的还是有横有竖的?那要注意什么?

  

生:都是竖的。

  

生:有正反面。

  

1406师:那这样都编在一起,可以吗?

  

生:竖的一本,横的一本。

  

师:恩,我们也可以做两本。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竖的都贴在一本书里。

  

1407师:你指的是树叶都可以贴在一本书里,这没有问题。

  

师:那我们现在第二个的问题,我们的纸张的横竖问题,为了百便于贴画,我们都采用横着贴。

  

1408师;这么一张纸,既然是装订成册,那有些空10厘米,有些空5厘米,行吗?

  

生:不行。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的边缘都要一样。也就是装订线。一般空多少?2厘米左右。怎么解决?

  

生:用尺子量。

  

师:好,接下来,朱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拿出尺子量出边缘2厘米来。抓紧时间。

  

1409生用尺子测量边缘。

  

师:量出来了吗?请这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么量的。

  

1410生上台演示测量的方法。

  

师:往上一点,2厘米,他是从哪里开始量?里面,可以吗?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同学——你来展示。

  

生上台测量。

  

1411师:这位同学从纸张的边缘开始测量,量出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生:做上记号。

  

师:恩,我们的装订线有了,那我们解决第四个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空左边,有些同学说空右边。这样可以吗?

  

生:不行。

  

师:我们的书,都是怎样装订的?

  

生:一边。

  

1412师:现在我们开始,都从我们的左边空两厘米。

  

生进行测量和做上记号。

  

1413师:没有尺子怎么办?

  

生:可以用铅笔。

  

师:恩,可以用铅笔,还可以用什么?

  

生:指甲盖。

  

师:如果没有铅笔的,可以做上一个记号。

  

1414师:纸张装订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用树叶贴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美术老师告诉过什么?留白。

  

1415师:还有写文字,所以我们把文字的地方空出来。大家在做的时候就要考虑好,我要贴什么,哪些地方还要空出来。

  

[

  

三、制作树叶剪贴作品(45分钟)

  

师:下面,打开你的大脑,把我们最想做的展示出来。要注意剪刀。

  

1416生进行制作活动。

  

1417师提示:你可以两个人一起做,也可以小组一起做。

  

1418师提示:我们先完成贴画,先不要写文字。

  

生继续树叶剪贴画的制作,完成剪贴之后写上文字。

  

1439个别学生陆续完成作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塑封。

  

1442师提示:其他小朋友要加快速度,抓紧时间。

  

1459不少学生完成作品。

  

[

  

四、交流展示作品(9分钟)

  

1500师:我们来看看,这么多的贴画,先请王俊涛小朋友,因为他是第一个完成的,我们先来听听,他用叶子怎么做的。

  

生上台投影和说明自己的制作方法,并说明自己的设计。

  

1501师:王俊涛小朋友做的很好,声音也很响亮。表扬他。还有谁来展示?

  

1502师:第二个小朋友,谁来介绍?那个女孩子,非常勇敢的女孩子——

  

生上台拿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

  

师:给沈佳慧同学鼓励,说的非常好。

  

1505师:这是谁的作品,再来,来介绍。

  

……

  

1508师:由于时间关系,这么多的树叶绘本,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可以利用其他课的时间,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也可以介绍我们的作品。我们还有许多树叶,大家可以用更多的花卉来做我们的绘本,这就是我们202班独特唯一的绘本。可以放在教室里展示。好不好?

  

生:好。

  

1509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大家把桌面整理好。这些树叶作品就留在这里。

  

生纷纷叫嚷,我们要把作品带回去。

  

[

板书设计:

  

叶子的梦

  

形状

  

颜色
页面大小

  

长短
纸张横竖
画面留白

  

边缘
边缘

  

干枯

  

软硬

评课:整节课,较好地体现了STEM课程的学科融合理念,将语文的说话写话、数学的测量和美术科学的设计剪贴,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另外,本节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节目标明确,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值得去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包括前面的设计思路,以及后面的交流汇报,体现团队合作和思维参与,那效果会更好。


TOP
63#

20180323听课笔记陈燕娥药品说明书

                                                        
  

课题名称

  
  

药品说明书

  
  

册数单元

  
  

 

  
  

上课时间

  
  

2018323日星期五

  
  

学校班级

  
  

莲都区城北小学

  
  

活动主题

  
  

莲都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员培训

  
  

执教老师

  
  

莲都区城北小学  陈燕娥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1——1423,共52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4分钟)

  

1331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一样的特殊文本,我们来看一下——

  

生:产品说明书、目录、试卷。

  

1332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文本,这些文本和我们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说明书是不连贯的,课文是连贯的。

  

师:恩,你说。

  

生:课文中有一些好词好句,说明书中没有。

  

师:很好。声音也很响亮。

  

1333生:

  

师:八的意思是说,这些说明书要表达的信息是比较多的,而语文中老师不足大家写作文一般是写一件事。

  

生:……

  

1333师:刚才大家都是针对说明书来说的,这些左边的文本叫非连续文本,咱们之前没有怎么接触过。(板书:非连续性文本)

  

133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

  

生齐读。

  

1335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非连续文本中的药品说明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分类解决生僻字(5分钟)

  

生:药品说明书。

  

师:那,你回忆一下,你们是怎么读这些药品说明书的。

  

生: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师:你说——

  

1336生:把有趣的先看。

  

师:这个说明书有趣吗?可能还有些有趣。

  

生:我们抓小标题读,读3遍。

  

1337师:好,刚才大家说了许多方法,那我们现在就来重点学习,怎么读这些药品说明书。

  

师出示生僻字词  混悬液  调味剂

  

生一起读。

  

1338师出示其他的药品中的词语,让学生来读。

  

生开火车读。

  

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明症状。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快速齐读。

  

1338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词语——

  

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词语,都是说明用法。咱们再一起来读一遍。

  

1339生齐读。

  

三、指导阅读文本(5分钟)

  

师:咱们扫清了文字障碍,下面我们打开说明书,说说怎么把握要点?

  

生:读三遍。

  

1340师:读三遍就能把握要点?我们来听一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句子长的是要点。

  

师:你说——

  

生:看小标题。

  

1341师: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读的都是小标题,这就是说明书中的要点,这个老师在预习作业中已经说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请读某份说明书中的小标题。

  

1342师:那如果你是病人,拿到这样一份以品说明书,你会关注哪些信息?别着急,拿出你的笔,在说明书上打出五角星。

  

生自行阅读说明力。

  

1343师: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些是不是你打上五角星的字词?

  

生:是的。

  

1344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适应症”,一起来读一下。

  

生:……

  

四、用实例检测阅读应用(11分钟)

  

师:你能对照要求来看看,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是对的?

  

1345生:不对的,因为小明是咳嗽,不一定是普通感冒。

  

师:第二个问题……

  

生:……

  

师:第三个问题……

  

生:第三个问题是对的。……

  

1346师:刚才我们的同学,从文本中抓住要点,并获取信息,非常好。那陈老师在这段话后面加一个字,等,你觉得合适不合适?我请后面到同学来说一下。

  

生:不可以。因为如果没有及时吃,就会把病加深。

  

1347师:要听清楚,这个等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它吃了许多药。

  

生:我觉得不可以,这个等字,就表示这个药什么病都可以治疗。

  

师:看来,一字之差,差别是很大的。会对患者造成误导。陈老师就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一个男子,因为长误吃药,造成了肾功能衰弱。……

  

1349师:这里有个表格,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多少年龄、多少体重要吃多少药量。

  

师:你怎么知道的?——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快速得到信息。

  

1350师:除了不同年龄不同的量,我们还可以知道什么?

  

生:……

  

师:不仅要定量,还要定时。这个也很关键,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1351师:你们看,我们从图表中获得了这么多信息,那你们帮一下忙,陈老师的女儿叫陈婷,前几天发高烧了,你们觉得,我应该给女儿多少量?

  

生:……

  

1352师:请大家快速读“注意事项”,读完后示意一下,到时候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默读。

  

1353师:好,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好了,下面我们来接受老师的挑战。第一个问题,这个药能重庆服用吗?

  

生:不能。

  

师:这个问题很简单,那我出第二个问题,我在吃这个药的时候,能不能吃其他的复方药?

  

生:不能。

  

1354师:这个题目也被大家秒杀了。那第三个题目,一定要慎重了。某某是过敏体质者,他能不能用这个药?

  

生:不能。

  

师:真的吗?

  

生:不一定,要慎重,不等于不能用。

  

1355师:那我们如果把这两个词换一下,把慎用和禁用调换一下,可以吗?

  

生:不可以。……

  

五、进一步学习文本(13分钟)

  

1356师:看来,药品说明书的用词要非常准确,下面请大家拿起笔,圈出用词准确的地方。

  

生独立完成。

  

1357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语言特别准确?

  

生:……

  

1358师:那我们听听别的同学?

  

生:慎用,指导,这些词语都说明语言非常准确。

  

师:很好,这就是说明书的特点,用词非常准确,这样才能指导患者使用。

  

1359师:你还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生:还会关注有效期。

  

师:为什么?

  

生:如果药品过了有效期,还会导致患者生病。

  

师:你还会关注什么?

  

生:适应症。

  

师:你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信息?谁来说说看。

  

生:万一用药错了,可以到医生……

  

1400师:那我们能不能按照需要,已经获得了这些信息,那我们能不能用一用这些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生:可以。

  

1401师:我来当家庭医生。(出示题目)

  

生:陈琳这样用药不行。

  

师:刚才同学说对了吗?

  

生:对了。

  

1402师:老师这还有3个问题,请大家快速阅读,同学之间进行小组交流。把你的理由说给对方听。

  

生分组交流,解决问题。

  

1403师:好,我们先暂停,这三个问题,你和你的同桌,有没有意见不一致的?

  

生:有。

  

师:第几个?

  

生:第3个。

  

1404师:那你们的意见是?

  

生:……

  

师:同学们,那你们觉得是谁说的对?

  

生:李希林。

  

师:你也有不一样的,你是第几个和搭档不一样?

  

生:……

  

1405师:其他都没有意见?哦,你有意见,你说。

  

生:我是第一题不一样,我觉得第一题是不可以用的,因为他是说感冒了才能使用。

  

师:我们来看一下,能不能吃这个药?

  

生:不能。

  

师:原因在哪里?

  

1406生:因为说明书说要……感冒引起的是才能使用,而现在这里没有说明是不是感冒引起的。

  

师:你说——

  

生:我觉得这里说到“清澈如水”,而说明书中说是浑浊的,这说明这个药不正确。

  

……

  

1407师:第二题你觉得可行吗?你用确凿的条件来说。

  

生:……

  

六、拓展阅读(14分钟)

  

1409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了药品说明书,知道了必要的信息。……那除了这个说明书之外,你还能读懂其他的说明书吗?拿出你自己带来的药品说明书。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开始。

  

1410生自行阅读自己带来的药品说明书,并完成相关记录。

  

1414师:有些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好了注意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

  

1415师:好,同学们把笔停下,我们来请同学交流一下,项管茂,你带着你的说明书上来。

  

生上台。

  

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搜集的药品说明书。

  

生:我带来的是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说明书。……

  

1416师:恩,刚才项管茂把他收集的药品说明书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来说一说,他搜集的是怎样?

  

生:我觉得他收集的很仔细,不认识的字问家长。

  

师:你很会夸人,但是有一句话项管茂有点意见,你说——

  

生:不认识的字,不是问家长,是查字典。

  

师:一起表扬他。还有吗?

  

1418生:我收集的是复方……(有两个字不认识)

  

1419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谁来帮助?

  

生进行查字典。

  

师:谁来帮助?

  

生:那个字应该读痈。

  

1420师:李同学有话要说,你来——

  

生:我觉得她药品说明书读的很好。只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生:我们把把认识的字查字典。

  

1421师:那这个药品说明书用过吗?

  

生:用过。有一次我牙痛的时候用过。

  

师:现在,把你的药品说明书放在一起。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翻翻药品说明书,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抓重点,获信息,按需要,用信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但我觉得,我们的阅读还没有结束,一起来看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1423师:下课。

  
  

板书设计:

  

药品说明书

  

非连续性文本

  

抓重点 获信息

  

按需要 用信息

  
  

评课:

  

陈老师本次教学内容是非连续性文本,与一般的语文课堂不同,从教学效果上看,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并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朗读训练和使用字典等要求。有两点建议,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为主,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进行学习,若能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外婆生病了,医生开来了药,但外婆不认识字,拿出药品说明书请求帮助,我们该怎么去做呢?后面的教学就更自然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另外,生活中的药品使用是相当复杂的,一定要强调我们这样的学习还是比较粗浅的,具体使用还要多向医生和大人咨询,不能随便乱用。

  
TOP
64#

20180402听课笔记李凌鹏各种各样的花

                                                        
  

课题名称

  
  

2各种各样的花

  
  

册数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842

  
  

学校班级

  
  

天宁小学402

  
  

活动主题

  
  

新进教师见面课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李凌鹏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0——1410,共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330师:春天到,百花开,我们来认识一些花——(出示课件)

  

生看图猜测花名。

  

1332师:然后我们来复习一下,油菜花是怎样的?

  

师提问油菜花的花瓣、萼片、雄蕊、雌蕊的数量。

  

生进行集体回答。

  

二、学习完全花和不完全花(9分钟)

  

1334师:查看书本或资料,找一下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

  

生自行进行预学。

  

1135师:现在让你们预习,先不用举手,看一下书,等一下还没有找到的同学。

  

1136师: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完全花?

  

生读资料。

  

师:完全花,就是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几个部分,叫完全花。

  

1337师:那什么叫不完全花?不完全花是指导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

  

师:那大家找来的花,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主要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不完全花。

  

1338师:那大家找来的许多是樱花,樱花是不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完全花。

  

师:百合呢?百合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不完全花。

  

师:为什么是不完全花?

  

生:没有萼片。

  

1339师:樱花是完全花,百合是不完全花。

  

师:桑树花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不完全花。

  

1340师:我们看一下,它缺少什么?没有什么?

  

生:萼片、花瓣。

  

师:那柳树花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不完全花。

  

师:缺少什么?

  

生:没有……

  

1341师:要看清楚。那南瓜花呢?

  

生:不完全花。

  

师:少什么?这个少什么?这个少什么?

  

生:雄蕊,雌蕊.

  

师:缺少雄蕊,缺少雌蕊,所有是不完全花。

  

1342师:看一下这几个,梨花、桃花、迎春花,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完全花。

  

师:再来看一下这几个,桑树花、柳树花、南瓜花,属于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生:不完全花。

  

三、学习两性花和单性花(8分钟)

  

1343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两性花和单性花。什么叫两性花,什么是单性花?

  

生: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话,叫两性花。

  

师:那什么叫单性花?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

  

1345师:那什么叫雌花,什么叫雄花?

  

生……

  

师:看一下你们手里的话,是什么花?单性花还是双性花?

  

生:……

  

1346师:我们看一下,同学带来的杜鹃花,是单性花还是双性花?

  

生:单性花。

  

生:双性花。

  

师:我们用投影来看一下。(投影演示)看到了,这是雌蕊,这是雄蕊,说明它是什么花?

  

生:双性花。

  

1348师:这是什么花?(映山红)

  

生:杜鹃花。

  

生:海棠花。

  

生:樱花吗?

  

师:我也不清楚,大家可以在课后查一下,到时候告诉我。

  

1349师:我们继续,对花蕊进行观察,这是什么花?

  

生:……

  

1350师: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举例子)

  

生:南瓜雄花,铁树雌花。

  

师:……

  

四、练习巩固(19分钟)

  

1351师:现在来填空——

  

生看题目进行练习巩固。

  

1354师:实践活动,大家看一下你手中的花,进行观察。

  

生观察自己携带的花。

  

1400学生完成作业。

  

之后生记背一本通。

  

1410下课。

  
  

板书设计:

  

 

  
  

评课: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课堂上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利用投影展示花朵进行辨析,和学生的交流比较亲切,这些方面值得赞赏。当然,作为一位新老师,在许多方面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思考。比如,(1)教师的教态要注意自然、大方,不要做无意义的习惯动作;(2)课堂调控方面还要加强,要关注学生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中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需重点关注;(3)探究活动一定要深入有效,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充分利用好学生手头上的材料;(4)要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不要被课件牵着走;(5)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能简单地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的形式;(6)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要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提升。建议以后多听本组科学教师的课,以及语文、数学老师的课,学习如何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和怎样有效调控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学习。

  
TOP
65#

20180412听课笔记陆则睿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课题名称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册数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上课时间

  
  

2018412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太平小学402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小班五学教学模式专题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太平小学  陆则睿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31410,共37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先学(5分钟)

  

1333师: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浮的。

  

生:钢铁在水中沉的。

  

生:鸡毛在水中浮的。

  

生:石头在水中是沉的。

  

1334师:在我们科学课上,把物体没有碰到底部,我们就说它是浮的,如果接触到底部,我们就说它是沉的。

  

师:那我们现在来做过实验,这里有个瓶盖,把它放入水中,大家觉得是沉还是浮?

  

1335生:我认为是浮的。

  

生:我认为是沉的。

  

师:那我们来试一下。(教师演示,第一次瓶盖浮,第二次让瓶盖沉)

  

生有些惊讶。

  

1337师:出现两种情况,我们说这个物体是沉还是浮呢?

  

生看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些迟疑。

  

师:那我们这样,在做沉浮实验时,应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再松开手,直到物体完全截止看它的沉浮结果。

  

[评点:先确定沉浮实验放物体的方法,这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若能让学生来放瓶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让瓶盖浮或沉,接着让另外观点的学生来放让瓶盖显示另外一种状态马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真正领悟要统一放法的原因。]

  

二、进行预测,第一次合学和展学(5分钟)

  

1338师:那我们现在来预测一下,材料盒里的材料是沉还是浮。

  

生分组进行预测。

  

1339生各组陆续完成预测。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五个小组都很好,全部同学都能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去,都加5分。

  

1340师:那有没有同学,能展示一下你们的结果?把你们的实验单拿上来,让所有的同学看的清楚。

  

一生上台进行展示。

  

生;我觉得小石块是沉的,因为小石块是石头做的,很沉。我觉得回形针是……橡皮我觉得是沉的。

  

1341师:先谢谢张同学这个小组。

  

师:有没有小组,跟他们的意见不一样的,可以来说说。

  

一生上台。

  

师:你哪个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觉得蜡烛是浮的,因为蜡烛不粘水。

  

1342师:还有哪个小组要说一说?你觉得和他们不一样的都可以说一说。好,没有了,都差不多。

  

[评点:学生上台十分镇定,语言表达完整规范,从侧面反映了教师平时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落实。如果能让各个小组与展示组仔细核对各自的不同,并相互分享自己的理由,也许还会出现争辩的场面,教师完全可以退到场边,肯定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实验探究,第二次合学和展学(6分钟)

  

师:那我们接下来开始实验,先用一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实验提示。

  

1343生默读实验提示。

  

师:阅读好的小组可以开始。

  

1343生分组进行沉浮实验。

  

1345师:现在,各个小组都完成了你的实验,那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做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一生上台展示。

  

生:我们把小石头浸入水中,发现它是沉的……

  

1347师:那老师想说的是,刚才他们组的实验结果,和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的。

  

师:那我们要思考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组哪些预测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一生上台展示。

  

生:我们小组,小石块预测是正确的,回形针预测错的,蜡烛的预测也是错误的,苹果和橡皮的预测是正确的。

  

1348师:非常好。

  

[评点:在学生实验时,我特意上前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非常规范,能逐一将物体放入水中,检测之后放在旁边,并且人员分工合理,马上有专人记录,这甚至许多城区小学的学生都不一定能做到,很棒!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在交流预测错误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归纳一下原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四、探究沉浮相关的因素,拓学(17分钟)

  

师: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沉下去,为什么会浮起来同学们是怎么想的?

  

1349生:我觉得跟它的材料有关。

  

生:我觉得跟它的轻重有关。

  

生:我认为跟它的密度有关。

  

师:我先写下来,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可以大胆的猜测,还跟什么有关系?

  

生:我认为应该是跟它的面积有关。

  

师:是表面积吗?

  

1350生:是面积。

  

师:这些立体的图片,应该说什么,谁来帮助一下?

  

生:应该是体积。

  

师:还有没有?基本上就这4个。跟它的材料、轻重、密度、体积有关。哪你手上的哪些材料,和这些因素有关?

  

生:我觉得是和密度有关的,因为空气的密度是最小的。

  

1351生:我觉得小石块应该和轻重有关。

  

生:我觉得泡沫和轻重有关系的,因为它轻,软。

  

1352师: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回形针和轻重有关,因为它比较重。

  

生:我觉得蜡烛和材料有关。

  

生:我觉得小石块和密度有关。

  

1353师:刚才大家说和密度和材料有关。那如果用同一种材料,拿出实验单,大家看一下。

  

1354生分组进行实验,完成合学的两个问题。

  

实验: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1356师:那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橡皮是沉的,那切掉一半还是会沉吗?

  

生:我觉得应该还是沉的。

  

师:那如果切成更小,比如1/41/8,还会沉的?

  

生:我认为还是沉的,因为材料没有变。

  

……

  

1357师:那我们来试验一下,这是橡皮,是沉的。我把它切成一半大小,大家看一下。

  

生:沉。

  

师:实验员记录一下。

  

师:这个1/4,这个是1/8,放进去。

  

生:还是沉的。

  

生:……

  

1358师:这是半个苹果,放入水中,预测一下,是沉的还是浮的。

  

生:浮的。

  

……

  

1359师:切一小片,展示一下我的刀工,放进去看一下,是——

  

生:浮的。

  

1400师:那我把物体切小块,它什么改变了——体积和轻重,那沉浮情况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说,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减少它的体积和重量,它的沉浮情况不变。一起来读一下。

  

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减少它的体积和重量,它的沉浮情况不变。

  

1401师:减少是没有改变沉浮情况,那我增加它的体积和重量,它应该会改变吧?我们来试一下,这是一枚回形针,看一下,两枚,沉,四枚,沉,那我现在把所有的回形针放在一起,放入水中,大家看一下,还是——

  

生:沉。

  

1402师:好像没有什么用。那我们试一下木块,一个木块是浮沉=的,我们把它两块连在一起,看一下——

  

生:浮。

  

1403师:那我试一下三块,看一下——

  

生:还是浮。

  

师:那我们还可以做几块?

  

生:四块。

  

1404师:我把四块粘在一起,把它压下去,大家看——

  

生:浮。

  

1405师:给它更多的兄弟,八块,我们来看一下。

  

生:浮。

  

师:我们增大它的体积和重量,它的沉浮情况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跟你们的预测是不是一样?一样啊,说明你们还是很厉害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一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和轻重,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评点:当学生说出密度、材料等因素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然后说,那我们今天先来研究轻重和体积,就可以自然过渡。减少重量和体积,以及增加重量和体积,还是应该先让学生来猜测,并把这两个演示实验放手给学生来操作,学生对实验的介入感就会更强。]

  

五、测学巩固(4分钟)

  

1406师:接下来,大家拿出你们的导学单,做一下题目。

  

生完成练习。

  

1407师:判断题要把错误的地方划出来,或者是关键词划上线。

  

1409师:我们请给同学来核对一下答案。

  

生发言和大家对答案。

  

1410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评点:测学除了采用练习的方式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问的形式,说说自己在这节课收获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问题,之后还想怎样去研究,效果会更好。]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材料  轻重  密度    体积

  
  

评课:

  

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能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来参与实验的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思辨交流,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教师少说或不说,更好地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TOP
66#

20180412听课笔记周飞燕月相变化

                                                        
  

课题名称

  
  

2月相变化

  
  

册数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上课时间

  
  

2018412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太平小学601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小班五学教学模式专题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刘英小学  周飞燕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191509,共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前测到先学(4分钟)

  

1419师:今天周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究月相的变化。那我们在这之前,作了一个课堂前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个测量结果上看,大家的掌握情况不怎么理想……那他们的知识是否正确,学完这节课就知道了。

  

[评点:前测的方式非常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怎样把前测获得的信息用好,可能还需要细心去思考,比如可以出示学生错误比较多的观点,或者是和本课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话题,组织学生来交流辨析,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1421师:既然要学习月相的变化,首先要知道什么叫月相,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师:这句话,最重要的是——

  

生:圆缺变化,形状。

  

1422师:那我们进入小对子交流,完成先学环节,时间是3分钟。

  

1423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展学(8分钟)

  

1424师:看一下,哪位同学上来展示。

  

1425生上台展示:我通过学习,预习视频,我知道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在圆缺变化的过程。我会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我会把……我的展示完毕,请大家评价。

  

师:那谁能来评价一下。

  

生:她内容完整比较好,第四题写的还不够详细。

  

1427师:我们首先为第一位同学的勇敢加上大拇指。

  

师:那你可以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她有什么不同。

  

1428生:我觉得,在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

  

1429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展示,哪那位同学对她的展示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不需要在黑板上贴太阳了,因为乒乓球一半黑一半白,所以就不需要了。

  

师:你刚才是对她的第四题进行了补充,那你能不能也来展示你的前三题呢?

  

生上台展示1-3题。

  

1430师:请刚才第三位同学,把你们的导学单放在一起,看一下发现了什么?

  

1431生:我发现了,第三位展示的第二小题答案不同。

  

师:那你现在觉得,是你的正确还是他的正确?

  

生:我觉得是我的正确。

  

师:你的答案是——

  

生:我的答案是用铅笔写的。我觉得月球变化的主要成因是月球在圆缺变化的过程。

  

1432师:大家讨论一下,你觉得她的回答与问题相符吗?

  

生:我觉得不相符。……

  

师:那我们给刚才展示的同学加上大拇指。

  

1432师:   我们来看一看,通过刚才的展示交流……

  

[评点:教师显示出相当强大的调控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引导,这点相当出彩。只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比如前期的实际室外观察,或者是大量的月相图片资料,学生的回答比较书面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题目,没有进入真正探究的状态。]

  

三、了解实验方法(8分钟)

  

师:接下去进入下一环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模拟实验,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实验要求,先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又是这位同学,你来。

  

1434生阅读实验要求。

  

师: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

  

生观看视频。

  

1436师:看完实验,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们,为什么在实验中,黑白球要对着黑板不动,黑板有代表什么?

  

生:对着黑板,代表太阳,白色代表着被太阳照射的那一面。

  

1437师:我想请你上来演示一下,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1438师:找一个搭档,然后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生一男一女上台展示。

  

[评点:采用视频演示的教学方法不错。这个模拟实验的设计,应该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大家讨论基本上优化,否则许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依样画葫芦。]

  

四、多次实验探究(24分钟)

  

1442师:现在明白怎么做了吗?大家开始探究,探究好了把模型还给我。

  

1443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1445师:如果你观察好了,就完成记录单上的月相图。没有完成好的继续做实验。

  

1446生全部完成实验,进行记录。

  

1452师进行简单指导。

  

生继续做实验。

  

1458师:请同学上台展示一下。

  

两生上台进行展示。

  

……

  

[评点:采用两人对面搭肩,一人原地转,一点围绕转,并且原地转的学生手执黑白球,另外一学生进行观察,这个设计不够精准,学生的转动观察效果也不明显。可以这样改进:学生分4人小组,一个人手拿黑白球进行转动,小球白面永远对着黑板(太阳),然后在初一、初八、十五和二十三这4个基本点位上进行切片式定位观察,其他学生进行监督,也可以参与观察,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当这个位置的月相了解之后,可以挑战其他点位上的月相,但不要求多,把实验真正落实到位。]

  

五、(分钟)

  

1506学生观看示意动画。

  

1508师组织总结。

  

1509师:那下课之后,请大家完成测学的作业。

  

[评点:视频动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对学生理解月相很有效果,在观看的时候还可以针对全面的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讲解,效果会更好。]

  
  

板书设计:

  

什么叫月相   ——  圆缺变化的形状

  

成因——       位置关系变化

  

变化规律——   缺—圆  再从圆—缺

  
  

评课:

  

众所周知,这是一节很有难度的课,教学的关键点是从学生的认知层次上找到突破点,采用从浅到深的顺序开展教学,设计出简单直观的模拟实验,同时提供合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月相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在开展此类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多些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问题,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放低姿态放慢脚步。若能在学习之前布置一定的实践观察作业,效果就会更好。

  
TOP
67#

20180423听课笔记俞碧波椅子的制作

                                                        
  

课题名称

  
  

激光智造——椅子的制作

  
  

册数单元

  
  

拓展性课程《激光智造》

  
  

上课时间

  
  

2018423日星期一

  
  

学校班级

  
  

处州中学激光智造社团

  
  

活动主题

  
  

莲都区stem项目第六次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处州中学  俞碧波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5221645,共83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椅子结构和作用(8分钟)

  

1522师:前段时间,老师家进行了装修,需要一些家俱。那今天请大家帮忙制作一些椅子。谁来说说,椅子是什么结构?

  

一生上台观看,指出是框架结构。

  

1523师:谁还有补充?没有补充也没关系。我们来说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椅子?

  

1524生:餐厅,办公室……

  

师:椅子的最主要功能是什么?休闲和工作,是椅子的主要功能。

  

1525师:那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椅子,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塑料,金属,木头。

  

师:不要小看这个椅子。一把椅子,它坐的这个面,高度太高会怎样?……(结合银行的顾客转椅。)

  

1527师:第二个,坐面的宽度,是保证人体臀部得到全面支撑,并且……

  

师;坐面的深度,这个深度是指前后这里,如果坐面太深……另外,椅子的坐面全部都是平的吗?不是的,也有些是有凹面的,有利于放松。还有倾斜角度要靠背……

  

1529师:为了增加舒适度,不是用硬的面,有软包面……另外还有扶手,是为了减轻两个肩膀……大家看一下,简简单单的一张椅子,里面有这么多的知识,你刚才想到过吗?

  

生:没有。

  

[评点:感觉初中的学生不是很喜欢发言,如果老师把这个环节改为任务单的形式,让他们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各种椅子的图片,发现椅子构造中的作用,再进行集体讨论。]

  

二、讨论,设计中的注意事项(7分钟)

  

1530师:那等一下,去设计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这些知识的储备。在制作的时候,有些要体现在你的作品之中,当然有些方面,在你的作品中是无法体现的。

  

1531师:还有这里,这里有几张椅子?

  

生:四张。

  

师:你看出什么?

  

生:和桌子连在一起。

  

生:前面是1/4圆。

  

1531师:这套桌椅,它有什么特点?

  

生:占地面积小。

  

师:占地面积少,有什么作用——能合理、充分的利用空间。

  

1532师:它的靠背,跟这圆桌的结构一致,可以相互拼回去,非常的和谐。

  

1533师: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整体。那么,给大家介绍了这些,接下去就是你们要做的,刚才给你们看到的这些图片,以及结合你们生活中看到的椅子,几个同学设计一张椅子。

  

1534师:在帮老师设计这张椅子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可以先讨论一下。想到多少说多少,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生:桌子的高度,桌面的大小。

  

师:我已经把我的桌子设计成模型了,你们可以根据这个桌子的高度,比例要恰当。还有吗?

  

1535师:等一下,你们去做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

  

生:木头之间拼接的大小。

  

师:你说的拼接大小就是卡槽,要注意计算好,否则到时候装不进去。

  

1536师:大家再来看一下这个椅子,这几根支架,有什么用?

  

生:能增加它的稳定性,更牢固。

  

1537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评点:这个环节时间上还可以压缩甚至删除,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去设计,再从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优化。]

  

三、设计,学生完成设计草图(19分钟)

  

师:可能这样子,空想比较难想,接下来我把桌子给你们,你们先在脑子上构思,先有个草图,然后画一个分解的平面图,然后四个人把你们的设计挑选出最优的,也可以把你们的优秀设计推荐出来。明白吗?下面开始做。

  

1538师分发桌子模型,学生进行设计。

  

学生经过讨论、测量和设计,陆续完成各自的设计图,但也存在着无法将立体图画出来。

  

1554师:大家先停一下,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个同学设计的草图,这是整体图,这是各构件的分解图。那草图画好了,下面就要做什么?(将几个学生的作品投影,进行点评。)

  

生:高度。

  

1555师:这里还有一个,它配套的是圆桌,它刚开始是画了一根柱子,现在画了三根柱子,三根比一根要牢固,那他接下来要注意的是高度和宽度。还没有画好的同学,可以继续去完成。

  

[评点:非常喜欢这个从个人到小组的设计环节,也许许多人会觉得这个阶段比较单调,但实际上对学生来说,这是思维参与的重要过程,人人参与设计,并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设计用草图形式呈现。要将脑海中的构思画下来,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立体空间思维和绘图能力,这也是STEM课程的体现。给予充分时间静待花开。]

  

四、改进,电脑设计并制作成品(45分钟)

  

1556生继续完成设计,然后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并在激光切割机制作出模型。有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也有些小组还在设计中。

  

[评点:学生展示了一定的电脑设计能力,几个小组都能很好地操作软件,动作比较快的小组都完成了作品。]

  

五、展示,交流作品和评价(4分钟)

  

1641师:下面,我们请已经做好的小组展示一下。

  

1642生一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交流反馈,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小组回去继续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横条进行加固。

  

1643其他小组进行展示交流。

  

1645师:其他小组还没有完成,大家可以回去继续思考,下一节课把这一工程完成。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评点: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展开,而且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比较简单。若时间允许,可以让设计者充分展示作品,并向大家推荐自己的作品,类似产品推销会一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板书设计:

  

 

  
  

评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围绕椅子的制作展开教学,从讨论椅子的各部分功能作用开始,让学生人人参与设计,小组交流提炼出比较理想的设计,进一步优化,通过电脑软件设计图纸,利用激光切割机制作出成品,并进行组织交流。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脑制作能力,相互之间也能很好地分工合作,较好地体现了STEM课程的基本理念。

  
TOP
68#

这个模式好!学习
TOP
69#

20180426听课笔记吕勇妙战胜挫折

                                                        
  

课题名称

  
  

战胜挫折

  
  

册数单元

  
  

  
  

上课时间

  
  

2018426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5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评比

  
  

执教老师

  
  

莲都区碧湖小学  吕勇妙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听课时迟到,大约是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挑战任务,准备一根软吸管和一个土豆,你能将软吸管穿过土豆吗?

  

生参加挑战。

  

有些学生成功,有些学生失败。

  

1335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回顾自己的挫折(5分钟)

  

1336师:拿出你的卡片,把你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写下来。

  

生在卡片写上自己遇到的挫折。

  

课件提示:请用简洁的话来说说生活中1-2个挫折。生活方面的……学习方面的……与人交往……

  

1338师:同学们,差不多了吗?

  

生:差不多了。

  

师:那你愿意大声地、勇敢地把你们遇到的挫折说出来吗?你来——

  

生:考试考不好,心理不好。

  

师:恩,考试考不好,心理很失落。

  

11339生:考试考砸了,心情受到影响。

  

师:恩。还有吗?

  

生:跆拳道受伤了,心情有阴影。

  

生:唱歌唱不上去。

  

师:那你心情怎样,会不会逃避唱歌?不会。

  

1340生:不善于与人交流。

  

师:恩,你来说。

  

生:科学成绩不好。

  

师:也是来自于学习上的压力。刚才大家都说了,有来自学习上、生活上的压力。咱们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挫折。一棵小树,要长成一棵大树,需要面对许多风风雨雨。

  

[评点:学生列举的挫折基本上大多是学习方面的。这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不是太单一了?我们的学校教育真的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的引导是相当到位,特别是针对部分学生发言过轻,老师及时进行复述和概括。]

  

三、学习刘伟的故事(16分钟)

  

1341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刘伟……(播放音乐,视频   出现图片和文字,教师有感情的渲染)同学们,你能想想,40几岁的刘伟,他会如何面对生活呢?他失去了他的双臂,他会怎样面对生活?同学你们来说——

  

生:躺在床上,不吃不喝。

  

师:恩,不吃不喝,悲痛欲绝,是吗?

  

1343师:你来说——

  

生:他会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生:他会尝试没有手臂的生活。

  

1344师:那刘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片、文字、有感情的讲解)

  

1346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刘伟会想到什么?

  

生:为了关上一扇窗,会打开另外一扇门。

  

师:你是一个乐观的孩子。

  

生:上苍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开。

  

师: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开。

  

1347生:刚开始看到希望的曙光时,黑暗又一次来临,又一次打击。

  

师:他不会放弃游泳,在床上也练习游泳。

  

生:无论面对什么,我还是继续创造奇迹。

  

1348师:面读刘伟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你想对刘伟说什么吗?

  

生:刘伟你真勇敢。

  

生:刘伟你真值得我们学习。

  

1349生:刘伟,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成功。

  

师:你来说。

  

生:不要放弃,要坚持。

  

师:同学们,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里,吕老师听懂了,你们希望刘伟放弃吗?

  

生:不希望。

  

师:你们希望刘伟逃避吗?

  

生:不希望。

  

1350师:那你们希望什么呢?是不是希望刘伟继续创造奇迹?

  

生:是的。

  

1350师: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吓倒刘伟,他开始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去学习用脚弹钢琴。你觉得,刘伟又会遇到什么挫折?

  

1351生:脚按下去,就会有两个音。

  

生:长时间,脚会抽筋。

  

生:脚没有手那样灵活。

  

1352师:很好,你说。

  

生:他没有双腿支撑,身体会很不稳。

  

1353师:刚才你们所说的,就是刘伟遇到的困难,那我们看一下,刘伟是怎么克服的?

  

1354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1355师:同学们,咱们了解了刘伟的人生经历,那咱们来分析,是什么让刘伟一次次面对挫折,不断前行?

  

生:朋友的鼓励。

  

1356生:家人的安慰。

  

生:梦想。

  

生:坚强的意志。

  

生:……

  

师:是啊,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刘伟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他永远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勇敢。最终,刘伟走进了让世界音乐人都梦想的维也纳大厅,向世界展示中国男孩的伟大。

  

[评点:刘伟的故事确实很感染人,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老师希望的答案。但感觉这个环节老师表演的成分多了些,基本上都是问答式学习,真正让学生自行思考的空间比较少。]

  

四、战胜我们的挫折(8分钟)

  

1357师:同学们,那我们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挫折吗?拿起笔,在下面写一写。

  

1358生在卡片上写话。

  

1359师:很多同学很快,都已经写好了,没写的不着急,没事。

  

师:好,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战胜挫折的?

  

生:每次数学和科学考试不好,我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

  

师:非常实在的方法。

  

1400生:英语考不好,告诉爸爸妈妈,下次努力。

  

师:爸爸妈妈会理解吗?你会怎么做?是不是和爸爸妈妈加强沟通   ,让爸爸妈妈成为你的朋友。

  

1401生:……

  

师: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总结经验,就知道了。

  

生:学习上的挫折。

  

师:学习上的挫折,加倍努力。不会放弃,终会成功。

  

1402师:看来大家的挫折主要是学习上的。

  

……

  

生:学习舞蹈,有些动作尝试多次还没有成功。

  

师:那你会怎么做?

  

生:继续努力。

  

生:软吸管戳土豆没有成功。

  

1403师:吕老师很抱歉,给你带来了挫折。那怎么办呢?刚才有人做成功,你继续努力,肯定会成功的。

  

1404生:爸爸批评……

  

师:爸爸批评,你会放弃吗?不会的。

  

师:在刚才与同学们交流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面对挫折,不会想到放弃,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用乐观的态度。吕老师相信,只要你勇敢面对,人生一定是美好的。

  

[评点;从刘伟的故事迁移到自己的挫折,从而让学生坦然面对,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五、分享我们的名言(分钟)

  

1405师:吕老师还有一个方法,你可以给自己写一句励志的名言,看到它,就会更有勇气。下面,请大家拿出粉红卡,在上面创作一句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1406生写自己的话。

  

师:老师也写了三句,如果一时想不起,你可以参照,然后把它留给自己,或者是送你朋友。

  

幻灯提示:挫折,怕什么——三句名言……。

  

1408师:同学们,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创作的这句名言,好吗?请来说一说。

  

生:人生就如一棵小树,总会经历风风雨雨……

  

师:写的真好,把你的贴上去。

  

1409生:如果你想得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勇敢向前迈步。

  

生:……

  

1411师: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同学们还有许多名言,可以在课后和同学交流。

  

师:那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遇到挫折,我们不能逃避,要乐观、勇敢去面对。

  

1412生: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生:遇到困难,我们不要害怕,去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

  

……

  

[评点: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都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语句,老师安排的这个分享活动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展示,这个环节设计的不错。]

  

师:老师觉得,你的声音真好听。同学们,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鼓励。

  

141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板书设计:

  

(拳头图片)战胜 挫折

  

(大树图片,贴上学生写的卡片)

  
  

评课:语文老师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也相当巧妙,从一个活动陡导入,引出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再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挫折,通过榜样故事的学习激励,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并在此基本上分享。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不要把学习和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去触发学生的内心,安排一些需要他们真正去面对和思考的难题,让教学更有效。

  
TOP
70#

20180426听课笔记吴旭勇面对父母的唠叨

                                                        
  

课题名称

  
  

面对父母的唠叨

  
  

册数单元

  
  

  
  

上课时间

  
  

2018426日星期四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3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评比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外国语学校  吴旭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221500,共38分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2分钟)

  

播放歌曲——

  

1422师:同学们,下午好,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生:没有。

  

师:你说——

  

生:父母很唠叨。

  

生:一句话要说千万遍。

  

142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个话题,面对父母的唠叨。

  

[评点:这个歌曲巧妙改编歌曲,和今天的教学内容相映衬,开场不错。]

  

二、历数父母的唠叨(4分钟)

  

师:请问,你们的父母唠叨吗?

  

生(异口同声):唠叨。

  

师:他们主要在什么时候唠叨?

  

生:学习。

  

1424师:还有吗?

  

生:玩手机。

  

师:他们是怎么唠叨呢?

  

生:再玩,你的眼睛就瞎了。

  

1425师:还有吗?

  

生:睡觉的时候。

  

师:睡觉的时候,他们也唠叨,是怎么唠叨,催眠曲吗?

  

生:不是。

  

1425师:吴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老师归纳了一下,父母的唠叨,一般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二是个人习惯,三是饮食方面。刚才我没有听到大家说饮食方面的,谁能说说,你们父母在这个方面是怎么唠叨的?

  

1426生:吃饭的时候,没有吃干净,再不吃干净,小心脸上长麻子。

  

[评点:学生的发言很是精彩,把生活中父母的唠叨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

  

师:这个唠叨还会幽默。

  

1427师:以前吴老师也觉得父母唠叨,后来我也有孩子,结果我也爱唠叨了。

  

三、表演中明理(9分钟)

  

师: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演一演父母的唠叨。提示如下:

  

1自然大方的演出自己的角色,比一比谁是最佳演员;2演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分组进行表演准备。

  

1429师:停。都准备好了吗?谁来演一演。这组女生。

  

生上台进行对白表演,语气非常相似。

  

1430师:好,你们生活中有这样的场景吗?

  

生:有。

  

师:老师先来采访一下,你刚才演的是妈妈,你觉得谁不懂事?

  

生:孩子。

  

师:你觉得面对妈妈的唠叨,你能接受吗?

  

生:觉得太烦了。

  

1431师:我们再请一个组来表演。

  

生上台表演。

  

1432师:他们演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爸爸也太好了,不想去就不让他去。

  

师:爸爸是真的不想让他去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又去了?

  

生:自己还是有些懂的。

  

师:我发现了,虽然他嘴巴说不去,但还是去了,只是这种方式不好接受。

  

1433师:有没有选择第二种的,你们来——

  

第三组上台表演。

  

1434师:掌声送给这组同学,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

  

生:很好。

  

师:老师采访一下,作为女儿,你对妈妈的唠叨,有什么感受?

  

生:很厌烦。

  

[评点:学生的表演相当到位,这说明里面的情节设计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也审视了自己的言行,开始对父母的唠叨有了一定理解。]

  

1434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有些厌烦爸爸的语气,讨厌妈妈的唠叨,那我们来辨别一下——快乐测试(出示对唠叨的分析题,让学生选择)

  

1436师:他们的唠叨里有什么?

  

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

  

师:还有吗?

  

生:爱。

  

生:培养我们的独立能力。

  

1436师: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字,父母对我们的——爱,无私奉献。

  

1437师:你能理解父母的爱吗?

  

唠叨是什么?……

  

生一起来说读。

  

师:你理解了,但是你对唠叨的方式不能接受,是吗?

  

生:是的。

  

四、讨论如何面对唠叨(13分钟)

  

师:我们有我们的烦恼,故事中的小亮也有他的烦恼,请你快速浏览。

  

生观看屏幕上的文字。

  

1438师:好了吗?这是他第一种处理方式,再来看第二种方式——

  

生观看屏幕上的文字。

  

师:那,你们喜欢选择第几种?

  

生:第二种。

  

师:同样的故事,为什么你们会喜欢第二种呢?下面我们来四人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

  

活动要求:

  

说一说:头脑风暴,寻求对策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请选出一位组长,组长把好点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1439生四人小组讨论。

  

1442师:我们请各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

  

1443师:那我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可行吗?

  

生:可以。

  

师:第一点是和爸爸妈妈交流?可行吗?

  

生:可行。

  

师:恩,第二点,……第三点,是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1444师:第四条,从父母的角度上想一想,这是这么?

  

生:换位思考。

  

师:掌声送给他。

  

1445生:态度要好。回答语言要婉转。回答要有礼貌。父母吩咐的事尽量做好。为父母多做点事。

  

师;你们觉得采纳吗?

  

生:采纳。

  

师:这是这一组的意见。我们再来听听其他组的意见。

  

生:……

  

师:你听到什么关键词?

  

生:耐心。

  

师:我觉得父母唠叨的时候,耐心很重要,我们采纳吗?

  

生:采纳。

  

1447师:还有一条,面对父母唠叨的时候,用微笑来回答。用微笑的时候,父母会怎样?

  

生:敷衍。

  

师:我们说不打笑脸人。

  

1448师:老师也来交流一下我的想法,听得进,不顶嘴,有行动……

  

1449师:那我们把这些综合一下,是不是面对父母唠叨,比较好的方法?

  

生:是的。

  

师:那有反思,还要行动,我们为什么要行动?

  

生:这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生: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1450师:如果我们能耐心对父母的唠叨,这也是我们对父母的爱。这两份爱组成了爱心,这份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尽的。

  

[评点:这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前面的情景渲染下,学生开始逐步明确了认识,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含义,并且也想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问题,为这些孩子点赞!]

  

五、巩固和提升(10分钟)

  

师:爱与爱是相连的,如果你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说你的处理方法;星期六,和同学一起出去看电影,和父母约好8点……

  

1451师:你会怎么和妈妈说?

  

生:谢谢妈妈的关心。

  

师:这个处理方法很好,也许妈妈就不生气了。还有吗?

  

生:我手机没电了。

  

1452生:是我不懂事。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老师还听说一个故事,一个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我们有许多这方面的古诗,……

  

生跟着屏幕来读。

  

1454师:下面,请跟着大屏幕,来看一幅沙画作品。

  

生观看视频。

  

[评点:沙画视频的作用非常明显,据学生退场时私语有人都哭了,可见,若能巧妙地使用教学素材,用在恰当之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57师: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后,我想同学们都会带着爱,带着感动。但给吴老师的,是你们的谈话,是你们的懂事,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你们的课上的话,他们一定会同样被感动。那怎么让父母知道这些呢?老师有个建议,作个课后小调查,了解父母,走进他们的心里。

  

1459师:然后,在放学后,回到家,再次面对父母的唠叨时,请用上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学的内容,用上交流的技巧,耐心倾听,耐心交流,反思并行动。

  

1500师:我很高兴认识你们。……

  
  

板书设计:

  

面对父母的唠叨

  

  耐心倾听 

  

交流

  

反思

  

行动

  
  

评课:精彩的教学设计,再加上精致的教学素材,以及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打造了一节精彩的心理健康课。特别欣赏学生表演和交流如何面对父母唠叨的两个环节,让学生在不知觉中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而后面的沙画更是以独特的展现形式触动孩子的内心。如果说还要优化的话,我觉得可以将判断那个环节采用测试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判断,而不是全班集体口答。

  
TOP
71#

20180503听课笔记钱慧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题名称

  

地球表面的地形

册数单元

五三第3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上课时间

201853

学校班级

莲都区联城小学

活动主题

莲都区信息技术融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青年教师学习团队专题研修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联城小学
钱慧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081508,共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揭题(3分钟)

  

1408师:同学们,这堂课,钱老师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法宝,想不想看?

  

生:想。

  

师:这是什么?

  

生:地球仪。

  

1409师:地球仪上有许多颜色,有哪些?

  

生:红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的地图,也有这些不同的颜色,表示什么?

  

生:绿色表示的是草地,蓝色的表示是海洋,白色的是表示雪地。

  

师:那这些雪地、海洋,都是什么?

  

生:地形。

  

1410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地形。

  

二、反馈先学情况,汇总学习方法(5分钟)

  

师:那要学习地形,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查资料。

  

生:看书籍。

  

1411师:看书籍,是不是也是查资料?是,还有吗?

  

生:实地观察。

  

师:怎样叫实地观察。谁来说一说?

  

生:就是到那个地方进行观察。

  

师:我们外出旅行的时候,就可以可行实地观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找到模拟地形。

  

师:同学很聪明,已经知道老师准备了材料。

  

1412师:这是什么?

  

生:地球仪。

  

师:我们可不可以借助工具来学习?

  

生:可以。

  

1413师:那我们昨天也布置大家去学习,你们知道有哪些地形吗?

  

生: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师:讲出了五个大的地形,谁有补充吗?

  

生:湖泊。

  

生:冰川。

  

师:还有吗?

  

1414生:瀑布。

  

师:还有吗?

  

生:岛屿。

  

师:我们知道有各种各样、凹凸不平的地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五大地形。哪五大地形?

  

生: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

  

1415师:那这五大地形,有哪些特点,你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三、根据地形特点,制作模型(6分钟)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用沙子来堆五大地形,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生:敢。

  

1416师:那我们来看一下温馨提示,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提示。

  

1417师:对这个地形,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几个组长上来,抽到什么地形,就模拟什么地形。

  

生上台抽地形,然后领取材料。

  

1417师:拿到材料的小组就可以动手,可以开始了。

  

1418师(补充):先要研究你们的资料,你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1418生分组进行地形模拟。

  

1422师:好了,先请坐,我看声音已经小了。

  

四、展示模型和交流(21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请平原小组来展示下他们的模型。

  

生两人上台展示。

  

1423师:你们先来介绍一下平原的特点。

  

生……

  

师:刚才他读了一大段文字,那能不能概括一下, 平原有什么特点?

  

生:平坦。

  

生:宽广。

  

师:还有什么?

  

生:地势在200米以下。

  

师:这是海拔。

  

……

  

1424师:这个是他们制作的模型,像不像平原?

  

生:像。

  

师:我们来看一下平原的特点——低平,宽广,起伏很小。

  

1425师:我们来看一下高原小组。

  

生:我们组制作的是高原,它的特点是……

  

1426师:那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小组制作的高原,有没有按高原的特点去制作?

  

生:海拔高,地势高……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小组做的高原。

  

生:我们高原……

  

1428师:我们来看一下高原的特点——海拔较高,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1429师:这里有个海拔,那什么叫海拔呢?我们来看一下。(资料)一起读一下。

  

生: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430师:那这个海拔是多少?

  

生:1500米。

  

师:这个1500米是怎么得出?

  

……

  

1431师:山地组来展示下。

  

生:我们组做的是山地,它的特点是……

  

师: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你心目中的山地吗?符合不符合?

  

生:不符合。

  

1432师:为什么不符合?

  

生:他没有明显起伏。

  

生:我从这里看,他不陡峭。

  

师:可能是太远了,老师从这里看,是陡峭。

  

师:山地,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连绵起伏。

  

1433生:云雾缭绕。

  

生:沟谷幽深。

  

生:蜿蜒起伏。

  

生:坡度陡峭。

  

1434师:我们来看一下,山地的特点是……

  

师;请丘陵小组上来展示,有2个小组,抓紧时间。

  

生:我们小组做的丘陵,而丘陵的特点是……

  

1436师:我们来看一下盆地——

  

……

  

1437师:一起来读一下,盆地的特点——

  

生: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438师:老师还有一个巧妙的办法,我们可以画简图……

  

……

  

1441师:平原和高原怎么区别?

  

生:海拔不同。

  

师:我们看一下同学画的简图,看看他画的合理不合理。

  

……

  

五、拓展总结,练习巩固(25分钟)

  

144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一下视频,大家看一下,五大地形,有什么特点。

  

1443生观看视频。

  

1446师:下面我们打开平板,来进行练习。

  

生完成连线图。

  

1450师:我们来看一到大家作业情况(饼图,学生选择情况直观展示)

  

1451师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说明。

  

1457师介绍雪线。

  

1458师:从这个地形图上,你观察到哪些信息?

  

生观看平板上的中国地形图,交流发现信息。

  

1459师:我们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中低。我们走出中国放眼世界,这个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你又发现什么?

  

生:海洋多,陆地少。

  

1500师:那我们继续看,颜色最深的地方,这是什么?

  

生:珠穆朗玛峰。

  

师:这个地方被称为什么?

  

生:世界屋脊。

  

师:它的海拔达到了8844.43米。

  

1501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答题,认真答题,思考清楚,老师那是有倒记时的,抓紧时间。

  

1501生在平板上完成测验题。

  

师之后进行分析。

  

1506师:还有许多地形,我们来看一下(播放视频)河流、湖泊、岛屿……

  

生观看视频。

  

1507师:最后,老师来布置一个作业,我们的家乡丽水有哪些地形?有什么方法?

  

生:去实践。

  

1508师:老师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到丽水博物馆,到那里去查看,下课。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查询资料

  

实地观察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借助工具

  

制作模型

  

画简图

评课:

  



TOP
72#

20180503听课笔记张尚雷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题名称

  
  

食物链和食物网

  
  

册数单元

  
  

五上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上课时间

  
  

201853

  
  

学校班级

  
  

莲都区联城小学

  
  

活动主题

  
  

莲都区信息技术融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青年教师学习团队专题研修活动

  
  

执教老师

  
  

丽水市实验学校  张尚雷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02——1355,共53分钟

  
  

教学过程:

  

一、前测导入(4分钟)

  

1302师:首先,我们先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那关于食物链,你知道什么?有什么想法?   

  

生只是无问题。

  

师:刚才我有个问卷小调查,我看了一下,李涛同学做的最好。我查看了一下,为什么李涛同学做的最好呢?

  

1303师;我把它放大给你们看,看看李涛怎么做。(实物投影先学单)

  

生观看投影。

  

1304师:请李涛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麻雀是吃小虫和蚯蚓的,所以麻雀在这里的食物链是顶端的。

  

1305师: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有没有发现,李涛同学这里有一个方法,有“被吃”,所以我觉得他写的最经典,这样我们就知道谁被谁吃。

  

1306师:还有,我发现我们班有10几个同学,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把李涛同学的方法带给大家。

  

二、学习草丛中的食物链(26分钟,其中微课6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往下看,我这里有几幅图,图上的小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生:认识。

  

师:有哪些?我找个同学来说一说。

  

1307生:有蚜虫,蚯蚓,麻雀……

  

师:花丛中的小动物,要吃什么吗/我请个同学来回答——

  

生:食物。

  

师:那接着我再问,我举个例,蚯蚓的食物是什么?知道吗?

  

生:落叶。

  

1308师:那蚜虫的食物是什么?

  

生:小草。

  

师:瓢虫的食物是什么?

  

生:蚜虫。

  

……

  

1308师:那麻雀会被谁吃掉?

  

生:老鹰。

  

1309师:麻雀一定会被老鹰吃吗?

  

生:不一定。

  

师:还可能被谁吃?

  

生:猫。

  

师:还有呢?

  

生:蛇。

  

1309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请大家看你们平板。

  

1309生观看平板中的微课。

  

(视频提出“谁吃谁”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出来,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1315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学习到哪些知识?我发现李涛特别积极,你先来。

  

生:不可破坏生态资源。

  

师:还有没有?

  

1316生:生产者和消费者两者不可缺一。

  

师:还有吗?

  

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师: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食物网比食物链复杂一些。

  

师:恩,食物网比食物链复杂些,还有吗?

  

1317师;我们在表示食物链时,有哪些要求?接下来我们回到练习当中,比如,想在图中,准确地画好食物链,你觉得有哪些要求?李涛——

  

生:被捕食者要画在食物链的前面,捕食者画在食物链的后面。

  

师:那我们先来试一下。

  

1318生修订课前的作业。

  

1323师:好了吗?好了,那我们看一下,刚才的图,有些修改的痕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1324生:箭头要指向消费者。

  

……

  

师:我们来看一下,他画的对不对。草指向谁?蚜虫,蚜虫被谁吃?瓢虫,瓢虫又会被谁吃?麻雀。那这个图表示什么?

  

1325生:表示食物链。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的更准确?

  

生:表示食物链之间两者的关系。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表示食物网。

  

……

  

1326师:那上面的小草属于什么?

  

生:生产者。

  

师:蚜虫、瓢虫和麻雀呢?

  

生:消费者。

  

师:那能不能把箭头换一下呢?

  

生:不能。

  

1327师:为什么不能?

  

生:如果换了,就表示动物会被植物吃掉。

  

……

  

师:其实,这个到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学到,这个箭头表示的是能量的转换,所以不能换。还有一个要求,我们刚才是从小草开始,那我们能不能把麻雀放在最前面?为什么?

  

1328生:因为食物链要从植物开始。

  

师:要从植物开始,到哪里结束?难道要一直延续下去?

  

生:食物链的最顶端。

  

师:最顶端有哪一类?

  

生:食肉类。

  

1329师:刚才,有几个是画的比较好的,我也挑出来几个,我们来看一下。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班同学发现,在画的时候,在旁边标明了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那刚才说了,食物链从哪里开始?

  

生:最底端。

  

1330师:最底端是谁?

  

生:植物。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生产者、消费者,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什么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就是生产者,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的,需要捕食,那我们就叫它为消费者。如果给你们一幅图,你能找出,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课件出现各种动物、植物图。

  

1331生:蔷薇,小草,它们属于生产者。

  

师:那,哪些是消费者?

  

生:青蛙,蛇,蝴蝶,鸟,蜻蜓,属于消费者。

  

……

  

1332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这只是一小部分草丛中的生物,但实际上生物是很丰富的,那这些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来看一下,田野里的生物关系。

  

三、学习田野的食物网(18分钟)

  

屏幕出现田野的生物图。

  

1333师:我请同学来说一下,到底有哪些食物。

  

生:上面有猫头鹰、鸟、蛇、蜻蜓、老鹰……

  

1334师:如果,直接让你们在图片中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吗?老师提醒,如果原来有箭头了,那我们就不需要再连了。我们来试一试。

  

1334生在平板上完成食物网的连线。

  

1342师:看一下这个图,哪些有问题?

  

生:田鼠是不能吃白鹭的。猫头鹰不吃黄鼠狼。

  

师:这两个问题标一下,还有吗?

  

1343生:蝗虫是不吃稻螟虫的。

  

生:我在网上看到,有些青蛙是吃蛇的。

  

师:那学了这个内容,我们也可以到网上查一查。

  

1344师:那我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条食物链?

  

生:4条。

  

师:哪4条?

  

生:……

  

1345师:她说了有4条,谁还有不不同意见?

  

生:田鼠不吃水稻的。

  

师:田鼠吃不吃水稻?

  

生:吃。

  

师:那,新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了,那我们能不能就这个问题继续研究?可以,那,这里有个小问题在这样,猫头鹰吃不吃蛇?

  

生(少量):吃。

  

1346师:如果猫头鹰吃蛇,那应该怎么表示?

  

生:从蛇的地方,指向猫头鹰。

  

师:食物链当中,要表示吃要被吃的关系。

  

1347师:那有些有争议,还可以查阅小资料。那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这个食物网当中,少掉了两个食物,会发生什么问题?

  

1348生:食物会消失。

  

生:食物链会断开。

  

生:会少掉一些食物。

  

师:比如,这里鱼消失,会发生什么?

  

生:……

  

1349师:……

  

生:几条食物链如果少了任何一种生物,就会导致生态不平衡。

  

师:非常好,我们掌声鼓励下。

  

生鼓掌。

  

师: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动物,为什么说保护一种动物,就是保护许多种动物呢?

  

1350生:可能那种动物就是其他的动物的食物,而其他的食物可能是更多的动物的食物。

  

师:先坐下,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说法?

  

生:如果其中一种生物少掉了,其他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

  

四、达标检测(5分钟)

  

1351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如把刚才的学习单拿出来,有另外一张,实着填一填。

  

1351生进行练习检测。

  

1352师:也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两分钟时间,快速!

  

1353师:好,时间到,这么多同学,我不知道大家掌握的这样,我有一个巧方法,请大家打开平板,快速答题。

  

生在平板上答题。

  

1354师:好,我来收题,完成是才有30……39个完成。那我们来看一下, 有哪些人掌握。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人出错。看到吗?

  

师;你来说一说,为什么错?

  

生:题目没有看清。

  

1355师:以后我们看题目一定要看清楚,这节课就上到这。

  
  

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评课:

  

 

  
TOP
73#

20180508听课笔记楼曙光比较水的多少
                                                        
  

课题名称

  
  

比较水的多少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

  
  

上课时间

  
  

201858日星期二

  
  

学校班级

  
  

莲都区联城小学201

  
  

活动主题

  
  

义乌稠城一校送教莲都联城小学活动

  
  

执教老师

  
  

义乌市稠城一校   楼曙光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0581143,共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3分钟)

  

1058师:我们先确定几个组长。

  

师:你知道组长干什么用呢?要知道一条,就是你们要听组长的话。

  

生:好的。

  

1059师:你们上过科学课吗?

  

生:没有。

  

师:一年级有科学课,三年级有科学课,为什么二年级就没有呢?你知道科学课是用来干什么吗?

  

生:科学课是用来认识世界的。

  

生:科学课是发展世界的。

  

……

  

1100师:下面我们开始上课,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楼,你们学校有老师姓楼吗?

  

生:没有。

  

1101师:我这个楼,就是楼上的楼,也是楼下的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科学课。

  

[评点:因为时间匆忙,老师没有和学生提前交流,这样的谈话信手拈来,看似随意,却巧妙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特别是在回答科学课用来干什么用时,几个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这其实也体现了老师的引导功力。]

  

二、简单比较水谁多谁少(4分钟)

  

课件出示:小联1个苹果,小城有2个苹果,谁多谁少?

  

1102师:会做吗?

  

生:会。

  

师:再来一个,小联有1瓶水,小城有2瓶,谁多谁少?

  

生:小城多。

  

1103师:老师把他们水都带来了。你们看,谁多?(小联1个大瓶,小城2个小瓶,小联明显比小城多)

  

生:小联多。

  

师:没有看到,和真的看到,是不一样的。

  

[评点: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通过一个简单题目的辨析,1瓶水不一定比2瓶水少,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许多问题必须要联系实际情况来解答,同时把课堂教学开始带入佳境。]

  

1103师:继续看题目,谁多谁少?

  

小联有1瓶水,小城有1瓶水,谁多谁少?

  

生(迟疑):不知道。

  

[评点:这是上一环节的巧妙延续,学生学会了深入思考,他们知道除了看题目字面上的信息,还要了解具体瓶子的大小,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思维层次提升。]

  

1104师:看来这个老师不行,把你们的数学都教不会了。

  

师:老师把水带来了,为了看的清楚,我加了点红墨水。大家看,谁多谁少?

  

生:小联多。

  

1105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

  

生:看高度。

  

师:瓶子大小一样的时候,我们就看什么?高度。谁来说一下?

  

生:瓶子大小一样,就看高度,高的水就多。

  

1106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个瓶子,它们大小不一样,高度一样,谁多?

  

生:瓶子大的水多。

  

[评点:楼老师先从同样大小的瓶子里面装水量的不同,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比较水位高度得出谁多谁少。之后又通过高度相同,瓶子大小不同,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比较瓶子大小得出谁多谁少。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地探究,非常适合低幼儿童的认知特点。]

  

三、深入比较水谁多谁少(14分钟)

  

师:恩,那现在这里有2个杯子,大小不一样,里面的水位也不一样,你觉得谁多?

  

生:1号杯的水多。

  

1107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是2号多。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根据杯子的大小。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2号杯。

  

1108师:根据什么来判断?

  

生:因为杯子比较大。

  

[评点:认知往往是从冲突开始的,大小不同的杯子,水位的高度也不相同,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当无法用简单、直观的方法解决时,小组讨论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学生纷纷想方设法去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师:这个和前面不一样,你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出来,而且不一定能马上得出谁多谁少。想一想办法,比出水的多少。小组讨论一下。

  

1109生分组讨论。

  

1109师:好,很多组都有办法了,谁能说说你用什么办法?

  

生:就是用两个一样的杯子,把两杯水都倒进去。

  

1110师:然后呢,比什么?比水位的高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他比较的是水的高度,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生:用测量水的重量。

  

师:用测量水的重量,也是很好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用一个东西来称。

  

1111师:你说的也是用个天平一样的东西来称。还其他办法吗?

  

生:用两个同样的杯子,然后把水倒进去,看水的高度。

  

师:这个同学前面已说了,看来这是大家讨论出的办法,那老师今天给你们增加点难度,我只是给你们一个杯子,这叫3号杯,你有没有办法比出水的多少?有些同学开始想办法了。

  

1112生:把1号杯里的水倒到3号的杯里,用秤称一下。

  

师:用秤称一下还要不要倒?不用,我可以直接称。谁还有其他办法?

  

生:把1号杯里的水倒到3号杯,然后画一条线,然后把水倒回去,再倒2号杯。

  

1114师: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还有人举手,说明还有不同的方法,你来说——

  

生:把1号杯倒到3号杯,然后称一下——

  

师:老师没有提供称量的工具,只有一个杯子。

  

1115师:老师要提醒大家要认真听,还有谁有办法?

  

[评点:学生这此时的表达有些混乱,有些学生重复前面同学的方法,另外这个环节其他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主要还是老师和发言学生的交流。当然这和二年级学生没有进行科学学习常规的训练也有关系。]

  

生:把1号杯的水倒过来,画一条线,再把2号杯的水倒过来,再画一条线,比线高低。

  

师:他说的很好,明白了吗?现在老师要把这些东西给你,然后还要注意,不要抢,把水洒出来。组长去领器材。

  

1116生分领2个杯子的水,老师分发3号杯。

  

1117师:1号、2号、3号杯都有了,就可以开始做了。

  

1119师:停下,那一号的杯子里的水比较多?

  

生:1号。

  

师:都一样吗?

  

生:一样。

  

师:把杯子整理好。还有一两个小组还没有比好。

  

生:比好了。

  

四、比较具体多多少(10分钟)

  

1120师:又要做数学题了,看屏幕——多多少?

  

生:多多少。

  

师:多多少,老师要请你们比出来,多多少要写在小纸条上,你还要用上老师提供的工具,组长把盒子去拿来,可以用里面的工具,你们要想一想,多多少怎么写到这张纸上去。

  

1121生分组领材料,进行比较水多多少的实验。(每个组提供的材料不同,有尺子,有勺子,有滴管等。)

  

1127师:下面把东西整理好,面向老师,组长看一下你们组都坐好了没有,手上的东西都放下了没有。面向老师。

  

1128师:刚才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把比出多多少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拿过来。每个组都贴一张就够了。我们来看一下。每个组多多少的数值。

  

1129师;这个组是多1厘米,他们是用什么比出来的?

  

生:尺子。

  

师:还有个多100厘米,有这么多吗?估计是写错了。

  

师:有一个组是63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还有一个组是一盖子高,还有一个组是多一点。我觉得用一点来表示,也是可以的。

  

[评点:各组提供不一样的器材,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解决了多多少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学生也发现,这样的测量结果不方便交流,为后面测量工具的介入作好了铺垫。当然,到底给学生准备怎样的器材,能和前后的教学环节紧密相联,还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和优化。]

  

五、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14分钟)

  

1130师:现在我们还这么多的答案,我们组是知道,大概是多多少。但是别的组就不知道了,能不能做一个工具,在班里让大家都知道多多少。

  

生:能,用尺子。

  

1131师:刚才我们有一个3号杯子,我们再用一个小标签,上面有一格格的格子,我们把这个格子贴在杯子上,那是不是就可以比出多少了。

  

生:是。

  

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工具?

  

生:想。

  

1132师:组长上来领材料。

  

[评点:有了前面的学习和铺垫,做有刻度的杯子就成为学生的需要,之后量筒和量杯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生分组领材料,制作有刻度的杯子。

  

1135师:已经量好的组请坐好。刚才我们用3号杯,做了一个有格子的杯子,现在量出来多少?

  

生:1格。

  

生:2格。

  

1135师:现在我们有一样的杯子,我们用多几格,这样交流起来就没有问题了,对吗?

  

生:对。

  

1136师:我们是201班,如果你要告诉2班,谁多几格,他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1136师:同样,你告诉爸爸妈妈,说在科学课上测量水的多少,多几格,他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1137师:科学家也在想这个事情,如果有一个同样的工具,这样大家交流就方便了,看——(出示量筒和量杯)

  

师:有了这个量筒,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中国人知道,外国人也知道,我们说一统天下。

  

[评点:一统天下的说法很幽默,也非常的贴切。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来说说,和前面的方法比较,量筒和量杯有哪些作用和好处。]

  

1138师:看一下这个图,要怎么用呢?有2个叉,说明什么?(怎样正确使用量筒)

  

生:不能这样做。

  

师: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要平视。

  

1139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这样的杯子,你会测量吗?组长上来领量杯。

  

生分组领量杯,测量水的多少。

  

……

  

1141师:看老师这里,手停下,组长看看你们组谁没有停,看老师这里,有些组1号杯、2号杯的水搞混了,还有的组把水都洒了,这些以后都要注意。

  

1142师:要怎么倒,有一句话,叫杯壁下流,知道这个词吗?

  

生:知道。

  

师:就是把水靠着杯壁倒下,就不会漏出了。

  

1143师:下面,请每个组把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板书设计:

  
  

评课:

  

吴振峰:楼老师的课带给我久违的感觉,清新自然,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个环节都能带给人很多的思考。课始的数学题导入简单有趣又耐人寻味,接着跟着楼老师一步一步探究,当各组拿到各不相同的器材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妙,实在是妙!

  

吴柱芬:今天楼老师的课真是精彩!开场用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怀疑,继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比较两杯水的大小"。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楼老师要为难下学生,只给出一个杯子让学生比多少,学生们也是积极动脑想出好办法比较出来了。接着楼老师又抛出问题"多多少?"给了每组不一样的器材,学生也都比较出来了……整堂课十分流畅,过度自然,老师语言亲切随和,教学过程不花炮,学生被楼老师的问题牵引着思考解决了好多难题,学生的收获很大,我们听课老师的收获更大,难得在家门口听到这种水准的课,没来的老师真是亏大了。

  
TOP
74#

20180511听课笔记王兹平我的木棒是大力士

                                                        
  

课题名称

  
  

我的木棒是大力士

  
  

册数单元

  
  

《好玩的科学》课程

  
  

上课时间

  
  

2018511日星期五

  
  

学校班级

  
  

宕昌县城关二小三年级

  
  

活动主题

  
  

担当者行动甘肃宕昌“好玩的科学点火人”教师研习营

  
  

执教老师

  
  

宕昌县城关二小  王兹平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61030,共用时34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4分钟)

  

0956师:你们爱科学吗?

  

生:爱。

  

师: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如果在玩游戏当中学科学,学原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0957师:游戏是有规则的,我们“好玩的科学”,也是有秘诀的,倾听,合作,尝试。

  

0958师:我们大声的读一下,好玩的科学秘诀是什么——

  

生:倾听,合作,尝试。

  

0959师: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大车倒在路边,用杠杆撬。)

  

生观看。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活动吗?

  

生:见过。

  

师:它需要什么材料呢?

  

生:木棒。

  

师:这么大的车,用一根木棒把它抬起来,你们说,这个木棒棒不棒?

  

生:棒。

  

100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木棒是大力士。

  

[评点:开头出示“倾听,合作,尝试”显得有些突兀,学生没有太大的感触,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具体结合,只是一种贴标签的行为,可以略去。另外开头可以直接从让学生想办法搬动教室里的重物来引题,更贴切。]

  

二、学习杠杆知识(9分钟)

  

100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原理,当用一根木棒,把重物撬动的时候,这根木棒就叫杠杆。

  

……

  

1002师:大家看一下,这是块大石头,下面用个支撑的部分,就叫支点。然后,我们用力的部分,就叫用力点。障碍石头运动的部分,就叫阻力点。

  

1003师:现在大家看一下,下面有一叠书,谁能想个办法把书拿走?

  

生:用身体……

  

师:你能说清楚点吗?需要什么材料?

  

1004生:用杠杆。

  

师:那你会怎么做呢?

  

生:需要挂钩。

  

师:需要挂钩吗?不需要吧?

  

生:需要木棒。

  

师:老师这有个木棒。除了木棒,还需要什么?

  

1005生:需要一个支点,也就是石头。

  

师:你可以来试一下,同学们也可以过来看一下,试一下。

  

生离场进行实验体验,撬起大袋的重物。

  

1006师:同学们看到什么了?

  

生:书起来了。

  

师:如果要挪动的话,怎么做呢?再往边上挪。

  

[评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省力杠杆(撬棍)的作用设计相当好,假如此活动放在开头导入会更自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就是这个活动老师没有放开,真正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讨论,给予的时间不足。此环节可以按以下问题进行:有这么大袋书在这,大家说怎么办?怎么才能移动呢,谁来试一试?如果分开几小本几想本拿,也非常不方便,直接拉或者拖,也基本上无法移动——然后顺理得章地拿出木棒。]

  

1006师:现在有个同学,给咱们试验了一下,现在我再叫一个同学,来认识一下这个杠杆的三个点,拿实质的杠杆试一下。这位同学你来。其他同学看着黑板上那个,来做一下。

  

2个生被老师点名,进行展示。

  

[评点:学生展示的时候面向听课老师,这种方式不妥当,一定要注意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服务的,听课老师只是观察者,不要为了迎合听课老师而造成主次不明。]

  

师:支点在哪里呢?阻力点呢?

  

生:在这里。

  

1008师:如果我们用上木棒,然后用上支点,会怎样呢?如果让你提一下,你试一下,能提得动吗?

  

一生去实践尝试直接用手提书。

  

师:你提书的感觉怎样?

  

生:特别重。

  

1009师:那你用杠杆试一下。

  

生用杠杆尝试。

  

1009师:用杠杆感觉怎样?

  

生:省力。

  

[评点:从木棍到杠杆,承接有些生硬,而且这个环节的组织交流有些混乱。建议可以继续用木棒来教学,比如给每个小组提供筷子当小木棒,用钩码当重物,再提供弹簧秤和滑轮来测量力的大小,然后让学生模拟实验来体会,怎样才能让手中的小木棒成为大力士。]

  

三、探讨杠杆原理(15分钟)

  

1010师:所以说大车掉下去的时候,用杠杆就比较省力。那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杠杆能省力呢?我们今天用上一个新器材,就是杠杆尺。所有的管理员来这里,领实验器材。

  

生分组领实器材和记录单。

  

1011师:然后,我们认识一下这个杠杆尺,看这个图,和桌子上的对比一下,和这个图片怎样?

  

生:一样。

  

师: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地方有一个钮,我们把它叫作固定轴,这个上面有个支撑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支架,下面有个底座。

  

1013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固定轴左右两边有什么?你说一下。

  

生:这两边底下都有两个小勾。

  

师:还有什么?

  

生:刻度。

  

师:左边两边都有小格子,它们的刻度都是相等的。

  

1014师:我们现在看一下记录表,我们把这个看成杠杆的话,这个固定点就是什么?

  

生:支点。

  

师:我们把左边规定成阻力点,右边规定成用力点。左边钩上一个钩码。我们来看一下。

  

生在左边挂上一个钩码,观看现象。

  

1015师:然后,在右边挂上一个,然后我们来观察一下,记录员注意记录。

  

生挂上一个钩码。

  

师:我们来看一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几格?一格。我们看一下右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多少?也是一格。

  

1017师:那我们来看一下,右边挂上,这样省力还是不省力呢?

  

生:不省力。

  

1018师:然后,我们再来试一下,改变一下,左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还是一样,钩码数还是一个,我们看一下右边,放到第几格,放到第二格。观察员注意,是什么状况?是平衡还是不平衡?

  

生:平衡。

  

1019师:倒在哪一边了,倒在了右边。那这样我们说省力还是不省力?

  

生:不省力。

  

1020师:那我们在数一下,左边是几个格子,右边是几个格子。

  

生:2格,1格。

  

师:然后我们做第三个实验,把钩码取下来,然后我们做第三个实验。在左边第一格的地方挂一个钩码。挂上了没有?然后在右边用力点到支点的地方,第二格的地方,挂上。

  

生挂钩码。

  

1022师:挂上了没有?然后观察一下状况。

  

师:那这一种情况,我们说是什么情况呢?叫省力。记录员做好记录,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填几格,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填几格?

  

生:1格,2格。

  

1023师:现在我们把钩码取下来,放好。这种情况,用力点把阻力点翘起来了,我们就说省力。

  

师;现在我们研究一下,怎样的情况,杠杆尺能省力呢?

  

生:位置。

  

1024师:也就是距离,距离远的时候省力。什么到什么的距离远时省力呢?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远的时候省力。相对来说,阻力点到支点近的时候省力。

  

[评点:杠杆尺在教科版小学科学里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现在老师放在三年级上,所以我们要降低要求,不要过多去分析和讲解用力臂、阻力臂的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利用杠杆尺去研究,从中发现杠杆尺省力的根本原因,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或者就干脆如前面所说的,干脆就一直用小木棒作实验,不出示杠杆尺。]

  

四、拓展应用(6分钟)

  

1025师:这个课我们就上到这,然后我们来介绍一个科学家,这个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生:阿基米德。

  

师:他是希腊的科学家,哲学家,他还说了一句话,什么话呢?大声说出来。

  

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师: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说明这个杠杆的力量大不大呢?

  

生:大。

  

[评点:阿基米德故事作为学习杠杆后的拓展非常恰当,不过老师还要更放手,让学生自己对这个事进行思考和评论,聆听孩子们的观点。能不能真正撬起地球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环节既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又能够学习深入地思考。]

  

1026师:那我们生活装置,哪些地方用到杠杆呢?

  

生:车子撬的时候用上了杠杆。

  

师:她说的好不好?我们鼓励一下。

  

生鼓掌和口号表扬。

  

1027师: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杠杆呢?

  

生:路上有大石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杠杆把它撬起来。

  

1028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我们来看一下屏幕。

  

师:铁锹,花铲,小推车,天平,包括翘翘板,都是杠杆。

  

1029师:老师问一下,翘翘板是不是杠杆?

  

生:是。

  

师:是杠杆,这里是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1029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杠杆上有三个点……

  

生读屏幕上的知识总结。

  

1030师:那这节课就结束了,老师不足一个作业,大家回去做一个小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

  

[点评:在讲到生活中的应用时,老师找的图例还是不错的,也比较注重知识的巩固。但个人感觉杠杆尺和木棒是有一定区别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合理使用或转化。]

  
  

板书设计:

  

 

  
  

评课:

  

王老师的课比较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落实,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不够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还需加强。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紧密围绕“木棒是大力士”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和撬棍相似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发现木棒是大力士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掌握一定的科学原理。

  
TOP
75#

20180522听课笔记吴柱芬观察鱼

                                                        
  

课题名称

  
  

观察鱼

  
  

册数单元

  
  

一下第二单元第5

  
  

上课时间

  
  

2018522日星期二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103

  
  

活动主题

  
  

一师一优课录制

  
  

执教老师

  
  

莲都区老竹学校  吴柱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55——0931,共36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2分钟)

  

0855师: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生:鱼。

  

师:你猜——

  

生:鱼。

  

师:那个男生猜——

  

生:鱼。

  

师:为什么猜是鱼?

  

生:鱼是生活在水里的。

  

师:你说——

  

生:鱼是没有胳膊的。

  

师:你说——

  

0856生:走路不用脚,它没有脚。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观察鱼。

  

[评点:从谜语开始,让学生说说自己猜谜语的理由,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鱼的图片(4分钟)

  

0856师:看一下(课件出示鱼的图片),鱼的身体有哪些部位?

  

生:鳃。

  

师:你知道的真多。还有补充吗?

  

生:鱼鳍。

  

0857师:你上来指一下。

  

生上台在图片上指出不同部位的鳍。

  

师:老师要给这位同学加一颗星。

  

0858师在黑板上贴出鱼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标注不同部位的名称。

  

(生嘀咕说老师鳃的声调标错了,老师顺势让学生纠正。)

  

[评点:面对课堂上的小失误,巧妙地利用学生来纠正,体现了老师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0900师:鱼身上还有哪些部分?

  

生:鱼鳞。

  

师:还有什么?

  

生:鱼泡。

  

师:鱼泡可以看到吗?在哪里?

  

生:肚子里。

  

[评点:让学生看图片,交流有关鱼的身体结构信息,从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处老师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各部位的具体形式或作用,若学生说不清楚则很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实物观察。]

  

三、观察真实的鱼(11分钟)

  

0901师:好,小手先放下,吴老师这里有活的鱼,想不想要?

  

生:想。

  

师:可以给你,但是吴老师有个条件。

  

生:什么条件?

  

师:观察鱼,1画鱼,越像越好,2新发现,越多越好。

  

0902师:请大家翻开活动手册,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活动手册有个步骤图,大家可以参考,但是要注意,我们要画真实观察到的鱼。画的什么,大家觉得有什么要求?

  

生:不能斜着画。

  

生:画的时候要认真。

  

0903师:下面,请1-4小组到前面领鱼,5-8小组到后面领鱼。

  

生小组长领鱼,有些混乱,水比较满,还因为被移动,有些鱼在跳跃,溅出水花。

  

师:要注意观察。

  

0905生分组进行观察鱼。

  

0907学生慢慢进入观察状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各种发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评点:面对实物,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当然也就产生了一段时间的混乱,这比较正常。若老师能关注到全体,进行必要的调控和指导,比如在实验前就要要求认真看轻轻说,以免影响鱼的正常活动,相信效果会更好。]

  

四、交流观察后的发现(17分钟)

  

0912师:12

  

生:坐好。

  

师:我们下面看一下这两幅画,你觉得哪里画的好?你说——

  

生:我觉得右边的画得好。

  

师:为什么?

  

生:他画的比较可爱。

  

0913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觉得

  

0914师:这两幅图,你还觉得哪里画的好?这位男生——上来指一下。

  

生上台:我觉得这边鱼鳍画的好。

  

师:你觉得哪里画的好?

  

生一时说不出来。

  

师:吴老师觉得鱼鳍都画的很好。

  

0915生:这两幅图都没有画鱼鳃。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给你加一个星。

  

0916师:同学们,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呢?要注意倾听。你来说,请看前面——

  

生:这个——

  

师:这个怎么了?

  

生:这个圆滚滚的。

  

师:圆滚滚的怎么了,不太规则,是吗?

  

0917师:刚才观察鱼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仔细听清楚了,有什么新发现?请你说——

  

生:鱼的眼睛上面有两个孔。

  

师:鱼的眼睛上面有两个孔吗?

  

生: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鱼的眼睛上面——

  

生纷纷再看,很惊讶。

  

师:看到小孔的同学请坐好,你观察的真仔细,确实有2个孔。

  

[评点: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相信学生可以有许多精彩的发现。比如这里学生观察到的两个小孔,就是很好说明这一点。鱼头上有两个小孔,用它的鼻孔,用来感觉水里的气味,而呼吸是用鳃进行的,和我们人类的鼻子不同。]

  

0918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鳍可以用来游泳。

  

师:其他同学要注意,看这里,当别的同学在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安静,倾听。

  

生:鱼游动的时候,鳍会动。

  

0919师:下面我们看一下鱼游动的时候,是怎样?小组长可以用手轻轻触碰一下鱼。

  

生观察鱼游动的样子。

  

0920师:看到了吗?都看到了,那请一个同学老师,演示一下哪个部位的鳍会动,是怎么动的?

  

生上台用手演示鳍动的状态。

  

0921师:谁还能上来做一做,其他部位的鳍的游动——

  

生上台表演尾鳍,非常逼真,大家笑。

  

师:她模仿的是哪个部位的鳍?尾鳍。

  

0922师:还有其他部位的鳍,谁来继续模仿一下?

  

生上台表演背鳍。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精彩,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并将实物观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学生有许多精彩的发现,老师巧妙地扩大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观察,让更多的学生深入观察、完善认识。]

  

0923师:刚才在观察鳍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有几个鳍?

  

生:4个。

  

生:8个。

  

生:5个。

  

生:6个。

  

生:4对。

  

师:对?四对有几个?8个。

  

0923师:请安静,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几个鳍?(课件出示一一数鳍)共几个?

  

生:7个。

  

[评点:说到鳍的数量,老师抽的学生数太多,有些浪费时间。只要请一两个学生表达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继续看实物,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鳍,这样更有意义。]

  

0924师:刚才有同学告诉我,嘴巴一张一合的,是在干什么?

  

生:呼吸。

  

生:吐泡泡。

  

0925师:除了嘴巴一张一合的,还有哪里也是一张一合的?

  

生:鳃。

  

师:那它的嘴巴和鳃一张一合的,它在做什么?

  

生:呼吸。

  

师:请看前面,我们来看一下投影——第8组非常棒,给你们整个组加星。

  

师:我把鳃盖拿开,这个红红的就是鳃。

  

0926师:那金鱼是怎么呼吸的呢?吴老师这有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好,当金鱼呼吸的时候,水流会经过鱼的鱼鳃,那金鱼就可以呼吸到水中的氧气了,你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0927师:我们刚才观察了鱼的外部结构,那鱼的身体里面还有哪些结构呢?

  

生:有刺。

  

师:鱼刺是什么呢?

  

0928生:就是鱼的骨头。

  

师:恩,还有什么?

  

生:还有鱼肉。

  

师:还有什么?

  

生:鱼血。

  

0929师:你说——

  

生:鱼心。

  

师:也就是说,鱼的身体内部,有鱼的骨头,还有鱼的内脏。我们一起看一下。

  

师:这是鱼的骨骼,所以可以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

  

五、总结和拓展(2分钟)

  

0930师: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那学了这一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鱼是怎么游的。

  

生;我知道鱼的身体里面有内脏。

  

师:你说——

  

生:我知道鱼是怎么呼吸的。

  

师:它是用——鳃呼吸的。

  

0931生:那你们觉得,这节课有趣吗?

  

师:有趣。

  

生:那课后大家可以继续观察,比如鱼是怎么吃东西的,鱼是怎么生小宝宝的。

  

生表示很惊讶。

  

师: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评点:必要的总结,梳理学习收获,提出后续研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板书设计:

  

5观察鱼

  

鳍(运动)

  

(鱼的图片)

  

     鳃(呼吸) 

  
  

评课: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很清晰,从谜语导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然后出示鱼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鱼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再用实物观察,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在交流中有许多精彩的发现,最后总结拓展,几个环节设计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因为是一年级学生,课堂纪律是个永恒的话题,老师还要加强管理和评价。当然,这也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关。

  
TOP
76#

20180613听课笔记吴柱芬《沉和浮》单元复习

                                                        
  

课题名称

  
  

《沉和浮》单元复习

  
  

册数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

  
  

2018613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5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基地展示暨复习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吴柱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回顾,静止物体的浮力研究

  

1、提问导入

  

今天要上一节沉浮单元的复习课,你们觉得这个单元难不难?

  

2、复习梳理

  

1)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主要和材料、形状和液体本身有关,那相同材料改变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怎样?(不变)

  

2)不同材料,体积相同的时候,越重越容易(沉),重量相同,越大越容易(浮)

  

演示几个大小不同重量相同的塑料球(里面用橡皮泥配重)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观看视频,了解形状和沉浮的关系。

  

4)讨论不同液体在水中的沉浮。(酒精、水银)

  

完成练习:

  

船型,排开的水量(    ),浮力(    ),浮

  

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浮力(    ),沉

  

清水,马铃薯(    ),浓盐水,马铃薯(    )。

  

比重:清水(    )马铃薯(    )浓盐水

  

[评点:课件可以更简洁,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综合在一起。]

  

3、课件出示

  

难题:船从江河进入大海后,虽然没有卸下任何货物,但船身要(    ),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上浮一些。

  

教师以马铃薯在清水和盐水中的状态来类比解释,然后回到船上浮的讨论,分析原因。

  

解析:海水里有盐,海水的比重大于江河水,船行驶到大海排开的水量会变小,所以船会上浮一些。

  

[评点:学生的发言不是特别踊跃,当然这和题目有一定难度有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有还要充分考虑。]

  

二、重点剖析,运动时物体的浮力

  

1、上浮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浮力、重力和拉力)

  

2、实验: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说明实验要求:

  

任务:组装如图装置放入水中,测量三个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拉力,记录。

  

注意:

  

1.使用弹簧测力计要先调零。2.泡沫块要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碰到定滑轮。3.小组分工。(操作员2,读数员3,记录员1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三个大小不同的泡沫块,弹簧秤测量出全部浸入水中的浮力。教师将各组数据汇总在一起,呈现在课件中。

  

3)分析数据:大家看一下,全部的数据,纵向看,发现什么?(生:都不一样)

  

纵向看,有什么规律?(生:最下面行数值最大。)

  

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拉力记录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小泡沫块

    
    

0.25

    
    

0.2

    
    

0.2

    
    

0.25

    
    

0.35

    
    

0.3

    
    

0.2

    
    

0.25

    
    

中泡沫块

    
    

0.65

    
    

0.5

    
    

0.5

    
    

0.5

    
    

0.7

    
    

0.55

    
    

0.5

    
    

0.5

    
    

大泡沫块

    
    

1.0

    
    

1.4

    
    

1.25

    
    

1.5

    
    

1.4

    
    

1.2

    
    

1.2

    
    

1.25

    
  

4)在学生讨论的基本上概括,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浮力就越大。

  

2、下沉的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课件出示:浮力=重力-拉力

  

[评点:学生有些拘谨,发言不积极,基本上由老师补充完成。老师在设计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一些学生个人思考的环节,而不全是采用集体问答的形式。]

  

3、分析:正在上浮的泡沫块受力情况

  

分析在水中和浮出水面时,浮力大小的不同。

  

排开的水量(       ),浮力(      ), 浮力(      )重力

  

4、分析:正在下沉的石头受力情况

  

看课件图,学生分析,然后动态演示,概括出规律。

  

排开的水量(        ),浮力(      ),浮力(      )重力

  

三、总结概括

  

采用软件呈现思维导图,然后分块进行回顾。

  

[评点:小软件使用的非常恰当,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马铃薯    清水    盐水(图示)

  

       (图示)

  
  

评课:教学层次清晰,主要分两个环节,先讨论液体中的静止物体(达到力平衡)受力分析,再深入研究液体中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力分析,抓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复习,巧妙结合实验和软件,效果比较明显。还可以改进的是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全部由老师设计好内容和环节,而是安排适当的自由讨论空间,学生在一定的内容框架下进行反馈和交流。

  
TOP
77#

20180613听课笔记汤雅雅《显微镜》专题复习

  

课题名称

  

《显微镜》专题复习

册数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

2018613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602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基地展示暨复习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开发区一小
汤雅雅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回顾

  

1、出示讲台上的显微镜,问:关于显微镜,你们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摘要板书。

  

学生说到放大倍数、玻片制作和名人等内容。

  

小窍门: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等于7的算式)

  

3、关于显微镜,还知道什么?(显微镜类型)

  

[

  

二、实验深究

  

1、方向问题,如果把“上”字放在显微镜下,会看到什么?

  

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分组领材料进行实验。

  

[评点:有许多小组不会使用放大镜,另外有些组写的上字比较大,没有完成任务,有3个小组完成了这个活动。看来平时的显微镜使用还没有落实。]

  

2、思辨:如果换成P,看到的又是什么图像?

  

3、视野问题,如果视野看到一个图像在右下方,如果要移到中间,要往哪里移动?

  

学生回答:右下方

  

学生相互出题,解决视野中移动方向的问题。

  

[

  

概括:同像法。(物体的成像,在视野中的什么方向,要移到中间,就往哪个方向移。)

  

4、标准显微镜的使用和研究

  

1)出示标准显微镜,让学生上台看,看不到什么图像。组织学生分析问题,确定是调焦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终于看到洋葱表皮细胞。

  

2)师生概括,调焦的方法和步骤。先降后升,先物后目。

  

[

  

5、显微镜的结构

  

1)五个主要部位的名称填空。

  

6、显微镜的步骤

  

1)过渡:刚才老师发现显微镜的使用,大家还不熟悉,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

  

学生接龙,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

  

2)观察洋葱表皮玻片。

  

学生观看后,并画下来。

  

三、练习巩固

  

一、显微镜的使用(四星级挑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显微镜:目镜10×,物镜20×;乙显微镜: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
)显微镜。

  

2.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比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以便得到清楚的物像。

  

3.用显微镜某生物装片时,发现位于视野左下角,如左图。为了能在视野中心看到,你应该把装片往下面右图中的(
)箭头指示的方向移动。

  

二、莲藕的研究(五星级挑战)

  

1.莲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明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他从藕中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制作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莲藕细胞装片时,取莲藕细胞在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水滴),其中正确的是(
)。

  

2. 在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眼睛要观察(
),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3. 图甲是用此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右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B. 向左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

板书设计:

  

显微镜(思维导图)

评课:从知识梳理开始,回顾学习过的显微镜知识,整理出思维导图,然后是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实验操作和剖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再采用练习巩固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存在问题,检测本节课的达标情况。还可以改进的是要真正承接学生的已知概念,特别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TOP
78#

20180613听课笔记颜俊芬《图像变变变》

                                                        
  

课题名称

  
  

《图像变变变》

  
  

册数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

  
  

2018613

  
  

学校班级

  
  

天宁小学三年级酷玩科学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基地展示暨复习研讨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碧湖二小  颜俊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塑料杯,再拿出装了水的烧杯,让一个学生把水倒入长筒塑料杯。

  

2、提问:把这个材料举起来,想一想,它有什么秘密吗?

  

1:能折射空气,原来很清晰的图像,会变的很模糊。

  

2:变细变小。

  

让发言的学生小小体验了一下。

  

3、这个杯子和水,就不是普通的材料了,变成了圆柱形凸透镜。

  

4、今天我们来过关挑战。

  

[评点:开头导入设计不错,语言上还可以更开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过于挖掘、解释活动背后的科学原理,而是把活动要点放在观察和发现上。]

  

二、第一关:让箭头反过来

  

1、明白要求,纸不能移动,将纸上的箭头方向反过来。

  

2、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尝试。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

  

有一个学生提出箭头不动,人移动,箭头方向就变化了。

  

有学生提出用镜子来看,方向没有变化。

  

3、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固定水杯的位置,将卡纸放在杯子后面,上下、左右移动,调整距离。

  

学生分组进行尝试,陆续达到任务,看到箭头反向。

  

4、组织交流

  

调整位置,有什么发现?

  

生:有时候会看的变大变粗(有放大的作用)。

  

[评点:活动本身很有趣,学生都十分惊奇,不足的是演示效果不到位,还包括后面的分组实验,器材数量偏少,导致同学不能充分观察,活动效果略微有些折扣。]

  

三、第二关:不寻常的三条线

  

1、出示要求:画出通过杯子以后看到的三条线。

  

因为远近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况,如果比较远,是箭头相反,如果是比较近,线条会发生弯曲,有点像鱼的形式。

  

2、进行交流和分享。

  

[评点:还是实验器材的问题,在条件允许下,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分组器材。探究活动的效果还是很吸引学生的。]

  

四、第三关:杯子里的秘密

  

要求:黑红相间的图形经过水杯后会怎样的?

  

1、生分组领取材料。

  

2、涂卡片的颜色,然后观察变化。

  

3、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

  

五、第四关:消失的手和椅子

  

这是谁的手指,旁边的椅子呢?

  

六、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图像经过杯子会变变变,这是放大和折射的原理。那物体真的放大了吗?(生:没有)

  

2、这是一个普通的瓶子,如果用这个瓶子看这个箭头,你们觉得会怎样呢?

  

生:箭头会反过来。

  

师演示。

  

[评点:最后一个活动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开和实践。]

  
  

板书设计:

  

凸透镜    图像   放大

  

折射

  
  

评课:教材身上的活动本身很吸引人,老师采用闯关的设计也符合儿童心态,整节课学生都能兴致盎然地参加活动。只是觉得活动多了之后,有些活动学生没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交流和反馈不够充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