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资料整理 [复制链接]

61#


波波老师,徐同学蹲着比较累,给他安排个座位(引自本次活动的一条短信)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2#


老师拿着“餐盘”,给学生分发“点心”。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3#


这眼神,有一股“杀气”!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4#

猜猜章老师讲座的时候拿着个鼠标摇晃,是讲什么呢?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5#

全程参加完整个活动,收益匪浅!4位老师的课亮点很多,徐老师、来老师的精彩点评都透入出课堂的智慧。最期待的是泰斗章老。亲切和蔼,还有幸与他老人家拍了照。讲座时却又体会了他对科学专研执着认真的态度。哈哈,还碰见了杭州丫儿和杨君。人品爆发,两天都中奖了,得了两根变温油墨棒
TOP
66#

祝贺楼上老师啊,这两天的活动着实受益多多。
TOP
67#

活动结束了,带给我们的思考 才刚刚开始!
TOP
68#

好资料!收集至 

【综合】科学教研活动资料集(更新中……)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063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9#

这次活动全程参与下来以后,感触最深的一点:有效实验是为什么而服务的?是为和学生的生活概念相联系,用于学生概念发展,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TOP
70#

有没有录像可看啊?
TOP
71#

以下是引用陈昀在2013-5-27 8:31:00的发言:
有没有录像可看啊?

有的 还在整理中

TOP
72#

强悍的团队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73#

Teamwork
TOP
74#

 

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一点感受


萧山区义蓬第三小学


52324日,有幸参加了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本来想偷懒了,不打算写感受和体会了。但是收到任务,要完成萧山区小学科学骨干班的第一份作业,即本次培训的体会,迟早都要完成这份作业的,不如趁热打铁,早点下手。


本次培训虽说有两天时间,其实算算也就一天多一点点,因为第一天下午开始的活动,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就结束了。细算一下,我把这两天的活动归纳两节课两个讲座。之所以称为两节课,是因为我们第一天上的两节课合并为同一节《热是怎样传递的》,同样第二天的两节课都称为《磁力大小会改变吗》。


先说听了这两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吧。


第一节《热是怎样传递的》。说句实话,这是我最想上好的一节课,因为我做的教具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但是我上的这节课和这个教具一直不能相匹配。因为我觉得始终没有找到这节课的方向,所以一听到有人说上这节课,一定要好好听听。回澜小学的周晓云老师把热在金属条上的传导作为主要探究活动,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导作为演示实验。西湖区翁铭锋老师先做热在圆铁片上的传导,然后通过铁片的柄,继续探究热在金属条上的传导方向。可以说设计得很巧妙。但是也引发我一个思考,我们对于物质的认识应该是由点到线再到面,也就是简单到复杂。而这个实验却从复杂到简单,是不是有点违背学生思维的发展呢?听了这课,我觉得我对于热传递这节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如果再有机会让我上这堂课,我觉得先引导孩子发现问题(5分钟),然后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5分钟),把两个实验一起完成(15分钟),然后和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新的发现(15分钟)。希望有一天,我能把这节课成为我的代表课。


再说说第二节《磁力大小会改变吗》。首先,这两节课有一个共同点------长时探究。其实要做到这个非常困难。尤其是学生在长达2025分钟内,学生的变化千变万化,而两位老师都能控制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学生,那是学得非常开心,有的小组已经开始哼起了歌,说明学生学习非常轻松。但两节课的结尾都有点问题,没有探究实验那么精彩。很多评课的老师都纷纷发短信,对长时探究都觉得赞,但是结尾部分有点让大家失望的感觉。我觉得这个结尾是不是这样更好些。把同样的实验组和在一起,比如说条形磁铁相互吸引的所有小组数据都统计出来,然后看看结论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可以说明磁力大小变大或者变小了。这样的证据可能更能说明磁力大小真的变化了,这个的证据更有说服力。而不是每组带着不一样的数据,说明磁力大小变化了。


再说说徐老师的讲座。徐老师的讲座虽然因时间原因,被分成了两天才完成,依然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徐老师从实验角度出发,指出了我们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通过八个小点帮我们指引了实验的方向,也为我今后如何指导学生实验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


好戏在后头,这次活动的最后两个多小时是原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章鼎儿老师的讲座。章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感觉还是一个超级大忙人,到处听课。章老师的讲座每次都能给在座的每位教师带去深深地思考。章老师一针见血得指出我们的课堂的诟病,我们的课堂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摆的一课,我们的学生连摆的次数都数不清楚,这样的实验数据不能拿来用的。章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好的课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体会。


虽然一天多的时间,可能不能完全把专家的思想完全理会,希望在今后教学中慢慢实践吧!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5#

 


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感悟


萧山区义蓬一小 陈飞琴


52324日,由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承办的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在回澜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各区的科学教研员和近300位科学骨干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次活动共有四位教师执教,分别是周晓芸老师、翁铭峰老师、沈颉老师、王洪波老师。同时还聆听了省特级老师章鼎儿老师和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的讲座,可谓是让我大饱了耳福,下面是我的一些所感所悟。


本次活动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来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交流研讨的有效性,运用了前侧后侧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及学习后所习得的知识。23日下午分别是由周晓芸和翁铭峰老师执教的《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两堂课可谓是不一样的风格。周老师是教龄未满一年的新教师,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上市级公开课,说心里话让我羡慕不已,但是在羡慕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背后的付出与努力。因为和她是qq好友,我看到了周老师签名,为了这一节课鼻血都流了,而对于整堂课来说周老师通过画一画、做一做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表现也非常好,活动气氛很是活跃。而后是翁老师,翁老师到底是有名师班的底蕴,他的课听起来非常的顺畅,让人非常的舒服,一个问题与一个问题之间过渡的非常的自然,真正在课堂上把有效提问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听的过程中,总觉得翁老师应该还有另外一套方案来应对学生的回答。还有一点也是我非常佩服的,翁老师虽然是借班上课,却能做到在提问中尽量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尊重,一种肯定。同时在短信平台上更有老师用十六个字来形容翁老师的课清晰明了、游刃有余、注重细节、把握生成24号上午则是由沈颉老师和王洪波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沈颉老师最大的特点便是温柔、细致。特别在学生做实验时,我看到了沈老师一直周旋在学生当中,对学生实验进行细致的指导,我还看到沈老师所采用的器材也做了一定的处理,他把尺子用胶带纸黏在了两个塑料杯上,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方便了很多,还有这四位老师中只有沈老师采用了2人一组的实验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验中,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在课堂上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最后一位上课老师是王老师,他的引入非常吸引人,采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小孩子的玩具——钓鱼,很容易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的课堂中,语言非常简洁明了,他和其他几位老师的不同点在于他以奖励的方式发放第二批材料,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中,而且实验过程也更加的开放,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学生实验太过于开放,学生的发现很多,导致在最后结尾总结归纳的时候就有点抓不住重点。


听了这四位老师的课,不管是哪一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感到很开心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活动。


此外,本次活动,除了听课,还有就是很荣幸听了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作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的讲座,提出了如何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作了题为《向着科学课推进》的精彩讲座,都让我这个刚入门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受益匪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8 23:08:05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6#

 

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体会


萧山区靖江街道第一小学    沈方华


本人有幸于52324日两天参加了由杭州市教研室牵头组织,萧山区教研室承办的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培训期间杭州市各个区县的科学教学精英济济一堂,共同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更好的科学素养而研讨着,交流着,学术的氛围很是浓厚。


其中,来自萧山回澜小学的周晓云、西湖区的翁铭峰、滨江的沈颉、临安的王洪波,这四位老师出色的执教了《热是怎样传递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两篇课文,各位老师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教学风格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让大家记忆犹新。除了四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我们还聆听了省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和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的观点报告,从他们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教育前沿的动向以及对于“有效实验,有效课堂”的诠释,让我收获良多。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我的理解是课堂是教学生学的主阵地,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要使课堂有效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始终让学于生,教学生学,真正让课堂回归学习,实现有


效,成为孩子成长的学堂。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有效实验和有效课堂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有效激发,尊重学生的起点


我想孩子的兴趣源自于我们能够尊重和发现孩子的学习基地,让他们在原有


的基地上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事实也证明,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头脑中对于生活认识的潜在意识,才能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在课堂上有新的生成,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有用的东西。


二、有效导评,展开学的过程


学习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的结果而在于他的过程,有效课堂其实就是让孩子来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要实现这个教学的有效展开,教师的导评是非常之重要的。


三、有效训练,落实差异性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有差异的,那我们在课堂中怎么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种生长呢?我们在布置课前,课后练习时,在安排统一的作业任务的基础上,更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能力,布置一些他们比较擅长的有信心完成的一些任务,至于任务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外探究实验的任务,甚至可以仅仅是去准备一些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等等,总之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综合上述,我觉得实现有效课堂就是主动压缩教师教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在精讲巧指导上下功夫,就是给学生主动腾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回归到学的本质上,既尊重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又重视学习者主动加工的活动,并使其变成孩子知识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让孩子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学习与创造新知。一句话,有效课堂的核心所在就是“让学于生,回归有效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9 7:42:31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7#

学习了。章鼎儿老师《向着科学课推进》的PPT有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9 17:07:3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78#

 

开出智慧的花朵


——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反思


萧山区南翔小学李伟


通过本次活动,本人受益良多。有效实验正是我们科学课所需要的实验,曾经一时有一种想法以为只要为学生准备好了实验器材,让学生去实验就是一堂好的科学课,看来这种想法,并不是全对。


活动2天,4节课,2个专家报告,这是一次丰富的大餐。吸收多少,乃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真正消化道自己的课堂中,我相信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很大的。


4位上课的老师,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围绕着有效实验这个主题,开展自己的课堂。周老师的课侧重实验的设计,花了15分钟来设计实验的方案,后面的实验当然是非常的顺利,但是留给探究的时间却少了一些。但是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这一切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我相信经过这次上课,她的提升将是迅速的。


《热是怎样传递》翁老师的课显得有趣、幽默。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长。他的课堂语言我觉得是他的一大优点,不仅仅是幽默。他的每一次提问与评价都非常有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追问都非常有引导与提示的作用,帮助学生思考,给学生台阶走。如果说实验的有效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就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了科学的思考问题和现象,那么他是真正学会科学学习,这对他们的今后学习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沈老师用了优美、干练的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思考,一开始就引出主题,做到了简约课堂所提倡的那样,通过精心的安排引导学生做实验,指导也十分细致,学生也顺利的完成了实验。相对而言王洪波老师的课就更开放了,游戏的导入十分吸引学生,在实验中学生有很多种磁铁的组合,做出了很多的结果,学生在实验中不亦乐乎,甚至还唱起了小歌。乐在探究啊!当然如专家们所说的,其汇报环节可以做的更有设计一些,这里有些乱,如果做一些小小的处理,我相信将更加完美。


如果说两位老师的课,我们不能看出门道是因为少一把钥匙的话,那么我认为俆春建老师的讲座那就是一把开启门道的钥匙。他分析了我们科学课道中出现的一些实验问题,提出如何提高有效实验的策略,每一条策略非常有操作性,也有不少的实例引领我们思考怎么在自己的课堂上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开锁作用。


而章鼎尔老师的讲座更是出彩。《从自然课走向科学课?》,章老师在思考——身为小学科学的带头人,他都能如此不断地思考问题,问自己走到科学课改革的什么路上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静下心了思考吗?那么身为我们在一线的科学教师我们的科学课走到什么程度了?我想我们还有很多要做,单单是这次活动——如何让自己的科学课拥有有效实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我们要想快速的成长自己,我们试着像学生探究实验那样,探究我们的科学课堂,想方设法让它开出智慧的花朵。

TOP
79#

 

路就在脚下,需细心踏好每一步


——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心得体会


萧山区益农镇第二小学 莫银土  


5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级科学学科教研活动。两天的活动,安排的非常紧凑,活动期间杭州市各个区县的科学教学精英聚集一堂,共同商讨如何让科学课堂实验更有效,也留给了我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那么难忘的是,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活动。说来惭愧,教科学已是第五个年头,区里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一次都没参加过。虽然这次和明德小学冯思思老师合作,只做了翁铭峰老师执教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和沈颉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两堂课的课堂实录,但给了我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边听边进行电脑文字录入,考验的不仅仅是打字的速度,更多的是我的思维和记性。同时,也从做实录性感受到自己平时上课的不足,如:自己平时上课的话太多,不够精炼;要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更多说话的权利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做各项工作,我也愿意去积极争取。


本次活动的安排是周晓芸老师和翁铭峰老师分别执教《热是怎样传递的》,沈颉老师和王洪波老师分别执教《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来探究有效实验的主题。回澜小学的周老师虽然是一位教龄不到一年新老师,但周老师在教学中的方法手段和技巧,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我感到更多的是汗颜。西湖区翁铭锋老师对课的精致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两个探究实验混搭的出现,不是一般的教学功力所能驾驭的。滨江区沈颉老师的循循善诱,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研究通过各种磁铁的叠加方式来测算磁力的大小,在研讨中更倾向于学生与学生的研讨,都从不同层面诠释着一堂好课。临安王洪波老师用游戏玩具来导入新课,教学中精心选材,进行有效的实验,课堂幽默风趣,深得学生的喜欢。丈量四位老师的课,与我自己作对比,我看到更多的是我该前进的方向,加速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一天活动的下午,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作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的讲座,徐老师结合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心理学知识,从建构学生的心理,如何实现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谈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让我领略到了最前沿的信息和徐老师的深邃思想,特别是徐老师最后一句教学研究无止境,实验教学亦无止境,让我深刻地感到课堂教学研究的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体会和深化。


活动的第二天,我看到了久闻大名的特级老师章鼎儿老师,看到这个虽然已近年迈,但依然精神抖擞的老学究,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听了章老的精彩讲座,特别是说到当前科学课最新关注的两个热点——活动设计有效性和活动后交流研讨有效性出发的时候,章老师用了许多丰富案例,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向我们传授了如何使科学探究交流研讨和活动设计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让我领略到特级老师思想风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自己不足的剖析与反思。


一天半的活动,让我感到来去是那么的匆匆。培训的感受和深刻地体会,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更多的是自己课堂上那么多的毛病和不足。我的理论水平有限,也就意味着我要加强更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路就在脚下,我要细心踏好每一步,争取能够坚持成就精彩……

TOP
80#

很全面的帖子,将活动的过程始末,经常的过程瞬间,以及活动的系列体会反思都在,很深刻!赞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1#

我的一些思考


  ——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体会


湘师实验小学   徐 瑶


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科学课上的实验探究更有效?成了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次在回澜小学举行的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媒介,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年龄,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上出了不同的味道,也向我们诠释了他们对有效实验的理解。本次活动还采用了前测,后测的方式来初步检验课堂是否有效。老师在安排上课教师时,可谓是煞费苦心,同课异构,男女搭配,让我们看到了风格迥异的课!


活动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科学课上的实验更有效?


首先,我觉得是实验材料的有效。作为一名一线的科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想给学生实验,但有时候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实验材料。例如,这次活动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如果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有了导热性能好的铜棒和支架,有了凡士林甚至是涂有温变油墨的圆片这样的有效材料,就为我们开展有效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有了好的材料,还要注意材料的有效运用:材料是在上课一开始就呈现还是在适宜的时间呈现;实验后材料该如何处理?是直接收上来还是放在桌子上,收上来的是全部还是一部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参加市级区级的科学教研活动,我们看到上课教师往往都要搬一大箱的实验材料,有时候教师的实验材料也成为他课堂上的一大亮点,我戏称之为“表演的道具”,我想,有了有效的“道具”,才能促成精彩的“表演”。


其次,我觉得关键是在教师,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有效实验是否有效。章鼎儿老师的讲座《向着科学课推进》让我促动很大,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一个实验结论还是实验方法,关注的是探究方法还是学生的科学素养。他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上摆的内容时,有很多学生连摆的摆动次数都数不清楚,教师却丝毫没有关注到这一细节,而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收集的数据并以此得出的结论上,这样的实验数据有什么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何从谈起?讲到此时,他认真严肃的表情和他席下亲切和蔼的姿态判若两人,责任重于山,老师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他对科学的态度,更是一面鉴定的旗帜。是的,孩子要向探究迈进,我们教师就必须先向探究迈进,对教学理念践行磨砺。


科学探究实验是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科学教学中基本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一天半的活动虽然拉下了帷幕,但“有效实验”这个主题将成为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持续思考并努力践行的主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31 8:27:39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2#

我一直在努力着……


     萧山区 回澜小学  周晓芸



523,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一个多月,为了这一天,我辗转难眠好几个晚上。这一天,我站上舞台,执教了我人生中第一堂市级公开课。


那一天的心情和场景我还历历在目,远不是兴奋和紧张可以形容的。能有如此宝贵的机会,在300多位专家和老师面前上这一课,我很想好好把握和珍惜。虽然作为一名新老师,真的存在很多不足,在课堂上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我经历了这个磨练的过程,是我一笔最大的财富。在这里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校,教研员老师、老师,我师傅俞师和程老师。他们对我帮助了好多好多,一遍遍得帮我设计,磨课,真的很辛苦。下面就谈谈我在这一个多月中的体会和感悟:


一、     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断提升


    目标定位的合适决定着一节课成功与否。起初我把目标定位在认识热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在课前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热传递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如果再这样的定位就显得太低,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徐老师和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通过对热传递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这样的目标更加有效,也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环节设计的整合


第一次试教,我发现三个学生实验操作分散,汇报不畅,效果一般。在老师和师傅的帮助下,我重新对课进行了设计,明确了课的重点是设计实验,把原来3个小组实验进行了整合,使教学过程更流畅,在二次试教中,情况有所改善,但又发现由于实验材料的原因,课的过程还不是理想的状态。


之后在市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和杨老师的帮助下,我重新定位本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性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出热在传递时的规律和能量的耗散。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让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整个教学流程在我脑中也逐渐清晰起来。


三、     实验材料上的不断改进


实验材料的合适决定着实验的成功与否。首先我准备了三种材料:蜡环、火柴棒、涂蜡的铜棒。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要孩子利用这三种材料来设计实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在老师的提议下,改成材料提示法:让孩子在所需要的材料上打钩,根据选好的材料单来进行实验。


(一)三种材料VS一种材料


为了简化实验装置,我选择的是在一端套上橡皮套的细铜棒,这样既便于学生手持铜棒加热,又比较安全。但随着目标不断认识,材料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简化,选择了比较粗的铜棒和带有变温油墨的圆片,删去蜡环、涂蜡的铜棒等。在实验过程由于粗铜棒较重易翻到,随后又找到了底座较重的三脚架。通过不断调整材料,学生的实验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了。


(二)有孔铜棒VS无孔铜棒


而对于铜棒是否有孔问题,曾经有犹豫。有孔的铜棒能较好地控制凡士林的量和火柴棒间距,让实验数据更准确,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孔的铜棒,实验时随机性大,更能反应出学生在实验时的想法。最后定下有孔和无孔的铜棒同时使用,结果发现实验现象差不多,都能呈现出热传递的规律。同时还发现由于用到不同的材料,学生的组间差异认识有效解决学生课前的疑问:热是在铜棒里面还是外面传递的。


(三)加热源:小蜡烛VS白蜡烛


出于安全的考虑,将课本上的酒精灯换成外观漂亮又安全的小蜡烛。但发现小蜡烛热量不够,当第四根火柴棒掉下时,时间达到了10分钟,这样实验用时就太久了。经过实验,发现白蜡烛的热量要比小蜡烛高的多,实验时间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较为合适。最后在公开课中发现如果选择用酒精灯来加热,效果也许会更好。进行这次公开课让我明白了对材料的科学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四)电子测温仪VS秒表


有时想法是美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为了得到热传递过程中的有效数据,想到电子测温仪,但发现电子测温仪只适合测液体温度,要测铜棒温度,更是难上加难。后来换了一种思路,测量火柴棒掉落时间,也能知道热传递的规律,就想到了秒表的使用。学生通过秒表测每根火柴棒掉落的时间,利用数据绘制成图表来直观显示热传递规律,并分析出这样规律是因为能量传递过程是有耗散。看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研讨上的不断完善


在试教中,我增加了学生对实验预设过程的研讨,先说说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再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在实验设计时指向性更明确。


实验后的研讨我让学生分层次来说,从不同的材料到相同的材料;从不同的加热点到同一位置的加热点;从不同的数据到相同的结论;最终让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有了相同的认识。虽然这两个环节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的,因为通过数据的理性分析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散。


五、缺乏一定随机应变的能力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倾听学生提出问题,没能及时回应学生一些想法,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历练,我对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对教材、对学生的理解更深入更清晰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多看教育类、科学素养的书籍,让自己的教学有理论支撑。并且我会做好反思,努力把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一攻破,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每天积累一点点,针对性的训练,相信我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31 8:29:08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3#

 


对科学课堂“有效实验”一些思考


萧山区径游小学  谢勇波


    52324日,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在萧山回澜小学举行。因为在“家门口”学习,少了外出培训的奔波,更加自由,参加活动也不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两天时间下来,我感觉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收获颇丰,因为这次活动至少有两大吸引人之处:一是教学活动让人回味,二是发言专家水平极高。


    4节课共上两个内容,第一天是回澜小学周晓芸老师和西湖区翁铭锋老师执教的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第二天是滨江区沈颉老师和临安王洪波老师执教的三下《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这两节课都是经典的科学实验课。周老师虽然是工作才一年的新教师,但是在课堂上却非常大气,体现了萧山区新一代年轻教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大家也都非常期待十年后再听周老师的课。翁铭锋老师的课堂实验设计巧妙,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很欣赏。我们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都是先探究直棒上热是怎样传递的,再研究圆片上热是怎样传递的。而翁老师是选取了“平底锅”这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被用来加热的物体,引出用圆片模拟平底锅受热后热的传递过程,成功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课堂实验中来,这就是非常有效的实验。翁老师接着再将圆片的柄和铁锅的柄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圆片加热看到的现象推断热在直棒上是怎样传递的。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听课的老师们对这节课的评价是很高的,不仅是因为这节课设计巧妙,还因为翁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尊重学生,教学始终以生为本。


    沈颉老师和王洪波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创新,从教材中简单的磁铁磁力大小变化实验中发掘出更多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使磁铁的磁力产生不同的变化,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这样容易产生另一个问题,就像“走老路”和“走新路”的区别。照着原来的方法教学不太会出错,但如果你要用新的方法,走新路,就容易有“坎坷”,就不会那么地顺利。因此我认为我们听课的老师要理解这一点。我很佩服他们创新教学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想要与一般的课堂有所区别,探讨另一种上课的方法。他们不仅服务学生,还照顾到了我们广大的听课教师的感受——不想看到陈年老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课的和听课的都能够有所收获。


什么是有效实验?有效实验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一是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做的实验和五年级的实验就要有所区别,层次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用五年级的标准来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恐怕是高估了。虽然说低估学生比高估学生更可怕,但并不是说高估学生就不可怕了。


二是实验要用有结构的材料。材料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是学生寻找证据的敲门砖。这4节课可以说是都运用了丰富的材料。比如温变油墨、凡士林蜡烛油、强力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等等。实验结果既有可以直观看到的,又有需要学生从现象中稍加推理才能得出结论的。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我认为也是有效实验的一个标准。


三是实验的设计环节要体现以生为本。有了好的材料,教师又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那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是老师事无巨细,絮絮叨叨,生怕孩子们不会做实验,生怕他们出错,然后让他们按照老师的布置亦步亦趋地“演”完实验设计?这样的设计是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的,更不可能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足够的促动作用。这样教学的结果,也许会使学生成为“猜题高手”,专门猜老师会喜欢怎样的回答,即使那个答案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这样的课我们是不是已经听了很多了?我曾经在一次活动的短信评课中看到有老师很不客气地指出:“学生不是你手中的牵线木偶。”所幸,这次我们听到的这4节课,老师们极少这样做,更多的是尊重学生们的选择。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得比较细致,对学生们可能的问题和回答都心中有底,想好了应对之策,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教学环节,因此我认为这都是极好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专家的讲座中所说的案例、经验、理论,我们往往都感觉到非常有道理,但是回来以后自己照着实践却又很难达到那样的效果。我以自己为例,去年4月份我听了章鼎儿老师的《磁铁的磁性》一课,触动很大。我开始了对自我的反思,反思所有自己曾经有过深入研究的课(其中大部分是公开课)。我觉得我自己可能更擅长设计实验和教学线索整理,但是对于实验前的猜测、师生交流实验设计以及实验后的结论得出过程却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也能在课堂上体现出章鼎儿老师的思想,上出他那样的境界。但是难度真的很大,实际执教起来还相差很远。这大概就是徐春建老师跟我们说的第二阶段——“眼高手低”阶段。“眼高手低”这个词在这里不是个贬义词,其实更像是一个褒义词。这说明你进步了,你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升了。这是因为大量的专业培训使得你开阔眼界了。但是你的实践可能还没有跟上,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的专业培训并不是“参与式、探究式”的,而更像是“填鸭式、讲授式”的。即使活动中有上课的机会也只能是个别人,不可能是全体。作为你个人,实践上的进步还得从更多的磨课和公开课中去提高。


以上只是我的部分想法。因为某些原因,有些话还未经过“有效整理”,也没写出来,但总有机会让它们见光,或许是在某篇发表的文章中,或许是在博客中写的一段随笔中。


201353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31 11:16:13编辑过]

TOP
84#

见到了很多专家。有资料,便于学习。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85#

请问有没有章鼎儿老师讲座的资料?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86#

已收藏http://www.zjxxkx.com/bbs/favlist.asp


很齐全的资料,学习了。

TOP
87#

好帖天天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