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月研修培训感悟:每月研修《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喻伯... [复制链接]

21#

每月研修体会:为素养而教

遂昌育才小学 潘海标 雷宏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每月研修”用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着全国万千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水平,让最先进的学科教学模式发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身处山区的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通过每月研修,我及时领会学科教学理念,把握学科教学方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在第100期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领军人喻伯军老师关于《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讲座。他从“核心素养背景”、“对素养导向的思考”、“教学策略”三个角度入手,带领我们认识和理解素养,探索指向素养的课堂模型建构。听完喻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有了以下收获:

一、“明白”了素养是什么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1.素养“是”四维目标

在这六大核心素养中,与科学关联度最明显的是“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我想,与科学息息相关的这些核心素养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形成这些素养靠的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积累,一次又一次学习模型的建构,一次又一次对规律的运用,一次又一次情感的升华。所以,一套能把核心素养分解下去的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教参)应时而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要遵照专家团队研究的成果,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落实好每一课的四维目标,以此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为,四维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呈现,教材是核心素养落实最好指引。

2.素养“是”解决问题的模型

在探究“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时,我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在探究“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时”,我们采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在以《设计与制作小车》为代表的设计制作课中,也是有相对固定的流程的;即使是一般的探究课也是如此。而这些相对固定的方法或流程即是一种模型,我们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如探究式学习、stem、项目化学习等,让学生建构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模型,再用这些模型去解决现实中未知的问题。

二、“知道”了素养培养的策略

1.明确本课的素养目标

涵盖知识、能力、态度以及实践应用四个层面的四维目标就是素养的具体化呈现,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素养就会落空;只有基础知识,素养就不会发展;只有学以致用,素养才能培养。”

同时,四维目标也是相对下位的素养,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适当调整或拔高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比如喻老师讲座中所举的《让小车运动起来》案例中,有“拉力大,小车运动速度快;拉力小,小车运动速度慢”这样的知识目标,即是不教,很多学生也能凭借生活经验形成这样的认识。因此,与其重复一遍,还不如拔高教学目标,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让小车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到规定的距离”,学生通过对小车的不断调整,形成对“力与运动”更深的认识。

2.设计指向素养的教学活动

在定好素养目标后,就要设计指向素养的教学活动,因为素养的真正落实一定发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我就以在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谈谈我对指向素养的教学活动的认识。

(1)确定素养目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测量力的大小》一课素养目标定位为关注能力 建构模式。能力是指自学能力,指向学会学习这一素养;模式是指工具类课程的自学模式,是提升学会学习素养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具体教学目标为:

科学概念目标:

①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②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③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①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③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愿意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更多物体的重力,对用弹簧测力计去研究摩擦力充满兴趣。

②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在测量时,先要结合经验作出估计,再用工具去测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确定评价依据。因为我要确保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为下一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奠定基础。学生是否掌握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方法评价证据为:通过了解学生对1个钩码和2个钩码的测量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能调0、测量、读数都正确者为优秀。

3)设计指向素养的教学活动。“自学”、“生生互助”就是本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为此,我首先设计了适合学生自学的“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认识弹簧测力计结构,了解弹簧测力计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完成“闯关任务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面批,在学生学习情况汇总表上及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如有不懂则引导学生通过生生互助解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测量2个钩码的重力,再次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效果检验。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批改,并鼓励他们通过生生互助的模式解决问题,所以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比较准确的测量出2个钩码重力,能正确用测力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重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建构了工具类课时的自学模式,当他们面对新工具时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

     通过一次讲座与思考,我对科学素养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我会持续学习、实践,不断加深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素养而教。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2#

继承优点,改进不足

记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修感悟

遂昌县妙高小学 黄晓青

正如喻老师所说,本期研修是特别有意义的一起。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不单单是这是第100期研修,而是参加完研修,我们又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学期。本期余老师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我们进行培训,希望自己带着新思想新收获走进新学期,继承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教育这块理念。

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理解,特别是创新型的人才的需求不断迫切所以国家对深化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首先素养是什么,知识与素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就像喻老师所说的知识是基础,是载体,利用知识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是素养,素养包含了知识。反思,过去我们的课堂,我们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以致用重视不够因此我们要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加强在课内迁移应用,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在教学中组织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应该只是以知识为中心,最终目标应该是为知识服务,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加强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找到问题后,更关键的是,如何来改进不足?我们可以从备课,从设计着手,去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例如张老师所设计的制作一辆精准的小车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挑战不断进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因为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督促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科学教学。希望,在新的一学期,自己可以将理念付诸于每节课的实践教学中,挖掘活动,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贯穿于自己的每个教学活动中。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3#

《素质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听后感

遂昌县实验小学 江淑贞


今天听了喻伯军老师的《素质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对我的触动很大,从讲座当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与探究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方式的不同,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实施项目化学习,如何把学校的活动变成项目。

项目化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多维的思维碰撞,最终形成情境化的或个性化的项目成果,就是项目化学习。其操作性特征可以抽象概括为七个方面:①真实的情境,②复杂的问题,③超越学科,④专业设计,⑤合作完成,⑥成果导向,⑦评价跟进。

一、 如何把课变成项目?

喻老师指出,项目化可转化某课内容;项目化可优化最后一课的内容;项目化可重组:项目化可以是几课或一单元的内容。

二、 借鉴项目化学习的要素来改进我们的课堂

项目化可以是任务驱动、真实故事、成果分享或者深度反思。

三、我的课堂中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呢?

(一)首先,把“学科概念”当作“有趣话题”,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思想。这也是充分体现学科学习的生活化、趣味性、个性化和生成性。单纯的“概念”是普通的学习,综合的“话题”是项目学习。

(二)其次,项目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基于“项目”的微课程。设计好“项目”,是基础中的基础,什么是好的学习性“项目”?核心是去解决真问题,真问题才能够产生真项目。问题的真与假、好与坏,关键在于情境化或生活化设计,以及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性。另外,作为微课程的“微”应体现在细微、实在、真切。

(三)成果导向和过程协作,是项目化学习的显著特征。能作为项目,必定有个预期的成果,成果可以是结论、也可以是作品,甚至可以是产品,它必定能承载项目学习的成效与精华,可以用来交流、展示和辐射。项目是学习的载体,目的是让学生带着共同的志趣聚在一起,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协作、互补,完成思想的碰撞、学习的交流和成果的表达。

总之,项目化学习要“学以致用”,要把握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必须继承探究等优秀传统,必须为学生的学习素养而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4#

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遂昌县实验小学
李卫仙

每月研修100期有幸聆听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小学科学教学网掌舵人喻伯军老师主讲的《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喻老师从核心素养背景、对素养导向的思考、教学策略三方面分享。

一、核心素养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整个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新型社会知识更新特别大,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由于这样的时代的要求,国际社会的教育发展也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核心素养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3.我国家深化教育新改革提出新目标,新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一核心三维度六大素养。

一核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紧密的关系,这六大素养小学科学学科都需要培养。

二、对素养导向的认识

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利用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知识是基础,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素养才能培养。要加强在课内迁移应用,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能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素养导向的重点是培养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质疑创新能力。

三、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明确一节课的素养目标。

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写教学目标就要思考这个教学目标有没有体现素养导向。不仅要考虑课学概念的落实,课学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应用,科学探究活动跟素养目标怎么对应起来。以教科版四年级“运动和力”这个单元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例:

原来的教学目标: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修改后的目标是这样描述,通过亲自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体会到力能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区别就是通过亲自实践,亲自探究实践活动培养的是学生的素养,这六个字就体现素养导向。

原来的教学目标:研究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的关系。

修改后的目标是这样描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小车在一定时间内运动规定的距离。把这个教学目标改变后,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突出任务设计或者问题驱动的素养导向就在课堂上体现出来了。

第二要针对素养发展设计活动。

活动设计要兼顾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关注科学思维的发展,突出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实践活动。老师在做活动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怎么样发展学生的素养。以张明陈老师的“制作一辆精准小车”为例:

张老师把这节课的主要活动转变成了制作一辆精准到达的小车,他提供了一个任务,用1.40秒,让小车行驶55厘米长。评价标准:用时1.20-1.60秒之间,则挑战成功。用时在1.31-1.40秒之间,则为优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小车用时尽量接近1.40秒。这个活动学生非常的投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特别主动,特别投入,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第三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倡探究式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为丰富科学教学增添了选择。以《各种各样的天气》为例:

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改造这节课,把它变成了做一个天气播报站。这个项目化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层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能够深入把握抽象概念,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他们用这种作品的形式来呈现气象预报,学习效果非常好。

学无止境,我们一起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5#

“菜鸟”羽翼丰满之路——每月研修100期研修体会

遂昌县妙高小学  刘莹  


2019年5月开始,我加入了由我们遂昌县教研员蓝智俊老师带领参加的喻伯军名师工作室以来,我们小组的老师们每月都参加每月研修,直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28期。这个月是每月研修的第100期,很感谢在每月研修坚持工作的老师们,因为你们的坚持与付出,才有这么多全国各地的教师能在这里汇聚。

虽然我是后来加入的,但是通过这28期的学习,我在小学科学的业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通过每月研修的平台,我很想感谢,感谢各位“未曾见面”的前辈老师们的引领与帮助,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科学“菜鸟”逐渐羽翼丰满。

在第100期的研修中,喻伯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以“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为主题的研修培训。他指出“在目前社会发展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国际教育发展成为新趋势;国家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新目标。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发展。第一是文化基础方面,培养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人;第二是自主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第三是社会参与方面,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因此喻老师在科学教学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注意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有时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以致用重视不够。我们要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加强在课内迁移应用,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本期的研修我认为接下来
STEM教育和项目化学习将是各个科学老师应该探究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方面的探究,我们遂昌县妙高小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探。我们学校积极组织科技节参加县级市级的科技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项目化学习与STEM教育研究。

通过这些STEM教育,学生层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各个活动熟悉STEM教学模式,对各个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而且应初步具备分析的能力。学校层面在研究过程中搭建科技社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感受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乐趣,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科技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有序化多样化活动,并且整理编辑一套完整有实效的科技课程。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小学科学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祝愿我们“每月研修”越办越好,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在“每月研修”中丰满羽翼、提升自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6#

《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修体会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 施晓露

今天是第100期每月研修,喻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精彩讲解。平时总是听到核心素养这个词汇,但是任然不是非常理解,感谢喻老师的细心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常规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备课时也是按部就班上完书本里的内容,课后完成练习和知识点过关为主。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让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便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目标。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即以科学观念为基础,科学思维为核心,探究实践是关键,态度责任作方向。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这不仅仅是背诵过关知识点,教师需要加强课内的知识迁移和应用,在提出新情境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问题解决、质疑创新等能力,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素养导向的课堂该如何设计呢?喻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条策略,首先明确本堂课的素养目标——学以致用、迁移应用与探究活动相结合。然后针对素养发展设计活动,让活动更加有意义。最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是探究式教学,也可以自行设计成项目化学习。喻老师说的这些正好解答了之前的研修课给我留下的疑问,也希望自己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教学,能让课堂更加有意义。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7#

学以致用 方能致远

遂昌县北界镇中心小学  傅杰

期待中的第100期每月研修如约而至,每个月15日晚上七点半端坐在电脑前聆听专家大咖的精彩讲座已成为一种习惯。在聆听了喻伯军老师的《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精彩讲座之后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学以致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够走得更远。

喻老师在讲座中讲到当前我们“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以致用重视不够”。抛开其他客观因素,有时我也在思考我应该给孩子们带去什么,是课本里令生乏味的知识点还是知识点背后所富含的生活技能?我们一直在说科学源于生活,科学要服务于生活。但当我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些理念抛之脑后,只想着学生对今天的知识点掌握的如何,学生课后作业是否能够完美的完成。喻老师本期的讲座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他们方能平稳致远。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学以致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学以致用怎么与学生的兴趣扯上关系。不然,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比如说我们老师只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学生在一学期结束以后也就渐渐遗忘了,小学六年学习结束以后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也不多,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当学生回归生活的时候他们对于学过的知识技能不会思考更不会加以适用。甚至对与社会生活的考验也是无从下手,更可能会因此厌倦学习。反过来,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以后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他们会发现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会更加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我们要明确“学以致用”是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对于我们人类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科学概念更要考虑如何迁移知识。机器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我们将程序导入其中,它们就能够按照指定的程序精准的进行操作完成任务,但机器人不会变通。区别与机器人,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多变通,对于已学得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我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四年级的孩子就学习了电路,他们也懂得点亮小灯泡的原理,但家里的灯泡不亮的时候有几位孩子会去利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寻找灯泡不亮的原因。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也是我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三、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

喻老师在我们怎样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和途径上给予了指导,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项目化学习一直在我心里是非常的高大上,不敢轻易地去触碰,通过本期讲座的学习我发现项目化学习它不再那么高不可及。只要我们定位好、设计好、利用好,项目化学习发挥的作用是惊人的,它对学生“学以致用”上帮助极大。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老师也一样要学以致用,每月研修已经开展了100期,我在反思我自己是否也能将大咖们传授的知识学以致用呢?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8#

教学的血和肉

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  钱家玥  

在研修末尾,喻老师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老师也要不断让自己与时俱进。其实时至今日,我每进教室上课前,内心都是有一丝不安甚至可以说是害怕的,我从未把自己从一个“新教师”的身份中抽离,我仍然非常敬畏我的学生。有素养的教学,是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在此次网络研训中,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感触,愿与大家交流一二。


一、课堂教学仍然要立足于真实经历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特点是人会思考,是有质量的思考,我们常用一钟通俗但不是非常准确的说法,就是人具有高智商。也正是因此,人类能从一些真实的经历或身边真实存在的现象中寻找蛛丝马迹,并探寻其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最后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为人类的生存生活提供切实有效的便利。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种自发的自然学习,这里的基点是“真实的经历或身边真实存在的现象”。这样的学习获得的知识通常是无意识无目的的。

但是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或者说是有质量的发展,需要带有目的性的学习,就是课堂。间接经验的学习。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是灌输,应该是引导。仍然需要真实的经历,只是这样的经历在学生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够立即体验,或者有深刻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再经历、再体验,进而用已知可能有效的方法去探寻其中的客观规律,最终服务于更层次的生产生活。这样的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试错的时间,因此目的性和系统性都相对更强。但“真实的经历或身边真实存在的现象”仍然必不可少,因为它指向很关键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又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发展。


二、有素养的教育是要培养有血肉的人

即便今年已经是2021年,我们也似乎一直在尝试回答2005年钱老的疑问,努力找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分支——培养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还是没有情感意识的机器人?

当然,有素养的教育,还应该是有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最近一件事情非常火——某明星在日本靖国神社拍照,最终惨遭封杀。其工作室给出的原因是缺乏历史知识。但其实归根结底是爱国意识不强,他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全中国人的公愤,封杀是必然。同样,我们国家也有许多拥有高学历、高文凭,有着令人向往的职务,收着高薪,却仍做着他国间谍,于生养他的祖国,却扮演这叛国卖国的角色。如果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自私自利的冷血动物,可能还不如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市井小民。因此,我们的学生要有血有肉,有爱国情怀。


三、优秀的教育不一定在当下立刻收获成效

“有血肉”不仅指的是心灵,也指的是脑袋。智人的头脑是有血肉的,这血和肉也是活的,不断更新进步的。

或许在十年前我们还可以自信地说:人类一定强于机器人,因为机器人的程序是死的。但如今这样的底气已经在2016及2017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中被摧毁的体无完肤。如果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人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那恐怕科幻片中的一些情节(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真的会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因此,素质教育才越来越得到重视。那是培养有血有肉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让自己跑在人工智能前面,让自己替自己做决定。强调素养的教育,是希望学生在脱离学校这样的大环境后,自发、自主的学习能够在低刺激下依然能够不断高质量地发生。

我还记得师傅赠与的书《我们如何思维》中也提到:“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一些在自己专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男女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却曾被人说成是笨孩子。……有时,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于深层次思考,比别的学生乃至老师想得更深,却被认为是缺点。”

因此,好的教育,不一定能够立刻收获成效,深度的教育产生的影响通常是隐性的——学生的观念、意志、方法等。但隐性的东西没有用吗?不是的,这些隐性的成长才是学生未来能够制胜的关键。或许当下我们看不到这样教育的明显效果,但它必定会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至此,为什么要注重教育中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非常明了了。但这还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其背后的原因,远不止此。现今,素养导向的教学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项目化学习的广泛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点喻老师昨天也提到了。前文所提到的学生能够快速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需要带有目的性的学习,就是课堂”,就是我们人为、“刻意”地创造一个所谓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收获。项目化学习在能够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使得“刻意”不再“刻意”,更接近于自然发生,让学习更真实。同时相对“被动学习”而言,更加自主的学习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了很多,其实归根结底,道理也可以表述得很简单,我想,应该就是这样:学生喜欢有血有肉的课堂,我也喜欢有血有肉的学生。当课堂让学生拥有无限乐趣和热情时,作为老师的我也跟着一起兴奋而快乐起来。这个时候,我们便都有了血和肉。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9#

学以致用,思考引航

杭州市星澜小学   朱小琴

刚刚学习完喻伯军老师带来的《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想法,其中有些观点也引起了自己的共鸣。几经思索,将自己的想法整理为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思考这两方面来简单谈一谈。

首先对于学生的思考。

“暴露比隐藏更有惊喜!”

我马上将开始教学的第三个年头,前面的两年完成了“小萌新”向“次萌新”的进阶。作为“小萌新”的时候,我还记得自己战战兢兢一个人教整个三年级,还是第一批新教材。教学时较为稳妥的按照教参教学,讲得细,讲得紧,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上课时间紧张,似乎我一放手,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意识到,但决心去改还是在一次培训上。

《简易电路》这一课有一个目标是学会绘制简易电路,我在教学的时候是讲方法,然后再学生绘制。但收上来的作业是令人欲哭无泪的,我只好再去巩固巩固。听的那堂课教师用了“试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画,然后放在明面上去对比评价,最终引向更为科学规范的画法。“哦,把问题暴露出来比把问题藏起来更好!你更懂学生,学生更懂为什么。”回去我就细细地研究学生的“电路图”为什么这么画(例如为什么学生总爱把元件瑟缩在角落里,原来是实物图中,导线一连,开关、灯泡、电池像个铁三角一样,学生只是“写实派”而已)。讲起这件事情,我想表达的是作为“萌新”,我是对自己不自信也对学生不自信。自己有没有巨大的潜力先不谈,但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将课堂交给孩子,暴露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喻老师讲到要以素养导向来引导小学科学教学,其实就是更加信任孩子,更加关注孩子,让孩子利用科学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有兴趣的,有挑战的。但在设计上如何贴切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情是我还要去思考然后更多实际应用的。

然后是对于教师的思考。

“如何学以致用?”

喻老师在讲座中以“运动的小车”为例讲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知识学生其实知道,我们上课怎么教呢?”听到这句话,真是戳中我这个“次萌新”的点,以上学期授课的《导体和绝缘体》为例,学生一开始就把导体和绝缘体说的哇哇响,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教?当做他们不知道?后来的教学我是主要攻破他们的不知道“人体是导体、铅笔芯是导体等”,颇有“一山不够高,那就来座更高的”的意味。在教学中,还有许多时候也遇到这样的课,一时也举不出具体的例子,只记得脑子里残余着“是大家所猜测的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来看实验......”所以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还真的非常想知道。

举的例子是张明臣老师的,张老师是结合了项目教学设置任务导向“在一定的距离,控制时间范围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张老师结合了教材在课堂上项目化学习,“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来用一用,你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如何完成任务”,孩子们一定很感兴趣,课堂一定探究味十足。这里我最受启发的是将项目搬到课堂中来。

其实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进行了类似张老师的项目。可以看一看文末我放置的图片。不过我老老实实地巩固了学生已经有的概念“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课后进行的悬赏式实践活动。活动是有孩子参加了,有的小组也完成的挺好,但铺开面总是不广,没有将学习的氛围扩散开来,很局限。今天看到张老师的教学案例,一拍脑门,“对哦,我干嘛非要在课堂上再把“已知”让学生再通过实验做一遍,把项目挪到课堂上更香啊”。

这里对于我来说,我可能更加需要认识到的是“学习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后的学以致用”,我需要更加认识到课堂是学习知识,更可以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暑假师父让我们听《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我们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就在说由问来教,不知味道如何。以上,是我的简单想法。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0#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


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李永慧


科学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此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为载体,利用科学知识进而迁移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对科学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基于问题的、基于工程设计的、基于项目的三种教学方式进行,倡导通过学习者自主探索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项目式学习方式不再是死板的学习课本知识,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实践,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数据分析、自我评价等21世纪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把部分单元甚至部分课时转变为项目化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的过程,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在本次培训中,喻伯军老师还分享了张明臣等多为老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张老师所设计的《让小车动起来》这节课正好我也上过教研课,感叹于一节科学课还可以这样设计,思考于我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课堂,就从每节课的引入问题开始,把枯燥的科学问题加以提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从任务设计入手,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前置,引领实践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成功标准的设计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成功标准实质上就是评价前置,评价与成功标准相结合且评价前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初期就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在实验结束后,还可以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具体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评价前置的设计引领了整个实验过程,让实验操作更有序,更有效。

三、单元整体,学以致用

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要有大单元意识。教师在备课之前,可以尝试书写单元思维导图,做好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其次,做思维导图的同时,还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将某个单元转化为项目式学习方式。总之,建立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形成大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最后,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要要不断地学习,正视自己教学设计的不足,加以改进,加以思考,将有效的课堂和学生的兴趣作为追求的目标,利用一切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让学生成长为一名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21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