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体会
这节课其实在磨课期间我很纠结,不知道该教到如何的深度。就课本而言,内容似乎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深究后会发现,探究部分从立体的调镜用手电筒反射到标记到多次实验后会预测反射位置,再到应用调整镜子到指定位置。资料卡中还有涉及任何物体都会发光及看到物体是因为反射光入眼。研讨部分:会画反射路线,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其实就代表这节课还是要知道光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均沿直线,明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就作业本而言,活动记录1是依据可视光线画反射路线,但记录2需要学生画出调整镜子摆放后的光的传播路线,其实也是应用光的反射规律。课堂练习中1、5对应任何物体都能反光,且看见物体正是因为反射光线入眼,2、3、5对应光的反射规律。所以这节课我还是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这一点放入课堂,当然我是用与量角器相似的仪器,以数字相等为切入。
本次课堂对于材料的准备也进行了思考,包括制作立体板书,为了更好的效果购买激光教鞭笔,画图打印剪切制作神奇塑料盒等,在这过程中也有一定收获。当然上完课后,发现自己也有很多很多遗憾的地方,听了研修群里和评课老师的评价,也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对课堂教学有了众多感悟。
1.我的课偏重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从而忽略了实验的设计,设计方面只是匆匆带过了。如果让学生多说说方法,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惊喜。
2.对于课堂中有些语言的科学性还是要进一步提升,例如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盒中强调是因为同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语言指令不够清晰,例如开课时无法很好的切入主题,其实是否可以直接提出利用镜子让光击中目标等。
3.评价不够到位,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去改进评价方法,用更多的语言多方面评价学生,评到点。
4.需要注意四个更:语言更精炼,指导更到位,研讨更充分,时控更精准。
5.还有对于课外延伸探究,可以明确后续反馈,在日常中落实课外延伸的反馈。
作为新教师第一次上这类课,很紧张,导致一上台很拘谨,感觉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改进的,但是我相信每一次的锻炼都有很多成果,多磨多试,勤学勤思,促教促得,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成长,能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成为对学生有意义的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