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4年第1期“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学习体会汇编(共82篇) [复制链接]

41#

2024-1-0054浙江绍兴姜小卫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观《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有感  

2024126日,桂馨科学课每月研修新年第一次活动如期举行,苏州爱牛科教器材有限公司黄春方老师作题为《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的讲座,干货满满,深受启发。通过观看黄老师的讲座,让我获得了关于日本科学教育的直观了解,并且得到了以下三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一、日本科学教育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日本的科学课程尤其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我们的科学课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探索,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二、日本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日本学校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科学展示和简报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这让我认识到,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技能。在我们的科学课中,也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小组实验活动,并通过科学展览等各式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探索合作精神。

三、日本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日本的科学教育强调应用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以实际的案例研究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思维和实践能力

老师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不仅了解了日本的科学教育,而且扩大自己的科学视野。通过借鉴日本科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正如古语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教育水平。
TOP
42#

2024-1-0055浙江绍兴金旭峰

在本次学习中,我发现日本的科学教育非常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视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了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科学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模式。此外,我们还应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热情,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TOP
43#

2024-1-0056浙江绍兴李尔敏

学习了桂馨科学2024.1.26期,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重视学生小组演示。在我看到的日本的公开课中,我发现老师会请一组同学全部上来探究杠杆尺的作用,会给予这些同学充分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去探索、摸索、试错,最终得出初步的结论,而不是“走流程”、“走形式”。那一方小小的讲台前面的空间,就是孩子们集体学习的大舞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利用小白板,展示学生的思维。在国内的大部分公开课中,我们会看到老师给学生一张白纸或者便利贴让学生涂涂画画,把自己小组的讨论过程或者发现记录在纸上,然后拿着这张纸上来投影展示。而日本是采用小白板的形式,一支笔一块板擦,可以修改自己的想法,而且白板比纸大,上来展示的时候也无需用投影仪,最好的是白板可以重复利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3.注重教具的质量,提高使用年限。日本的桌椅看上去都非常旧,但是他们依然在使用,其他上课用的教具也有一定的年限了。说明他们发明制造的材料质量很好,可以延长使用年限,还说明他们比较懂得资料的再利用,不浪费每一份自己研究制造的资源。想想我们的教具,有一些质量堪忧,甚至使用了一个班就无法再利用了,导致每学期都要进新的实验器材,好器材被埋没,发挥不出价值,很可惜。

TOP
44#

2024-1-0057浙江绍兴李煜鋆


黄老师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让我了解了日本的科学教育,重体验、重创新、重交流,值得自己在今后的科学课中去努力尝试。

1.重体验。印象特别深的是《杠杆》这一课例,他们的实验器材更接近生活实际,学生的体验感大大增加了。回想我们上这一课时也会用到杠杆,但只是在桌面上模拟撬小石头,也用到杠杆尺让学生用钩码来进行力的平衡实验,但相对模拟实验对力的体验感就比较差。我也曾想过找一块真正的大石头和一根长长的杠杆,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杠杆和感受力的变化,可惜没有实现。




2.重创新。在杠杆尺的这个活动中,把杠杆尺放在地板上,撤掉支点,让学生来撬动老师,这时的杠杆撬动方向变了,是往上翘的,学生一片欢呼声中,相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然后在一节小课《杠杆的原理和作用》中,利用自主开发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杠杆,最后的一幅图中,把之前的一个杠杆整体作为作用力,在另一端施加力来让杠杆重新达到平衡,对杠杆的知识有更好的体悟。




3.重交流。黄老师讲到日本的科学课上会有比较多的小组交流活动,每组有一块可擦小白板,每个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在集体讨论交流时,也会用到小白板。回想我们的课堂,也经常交流研讨,但大多是口头层面,记下来可能更易引起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火花中求同存异,最后汇聚成小组意见和其他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在不断地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TOP
45#

2024-1-0060浙江绍兴罗华英

关于观看黄老师分享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的心得体会

本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特别是在科学教育方面,日本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被认为能培养孩子们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次分享让我了解日本小学的科学教育的几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共同塑造了一种高效且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

1、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日本小学科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强调实践和体验。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来主动探究。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加深了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2、校外学习

学校经常组织校外学习活动,如参观科学馆、自然博物馆、工厂和农场。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3、实验中心的课程

日本小学的科学课程设计通常围绕实验活动展开。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从简单杠杆的制作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科学现象。

4、问题解决的技能培养

在日本小学的科学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自行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来应对实际问题。

5、鼓励思辨

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这种思辨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6、团队合作

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习到了责任感和共享成果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日本小学的科学教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探究和技能培养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日本小学的科学教育给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如何培育下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的范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样的教育模式显得更为重要,它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TOP
46#

2024-1-0062浙江绍兴罗伟军

1月26日,听了桂馨科学课2024第一期,由黄春芳老师主讲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其中对科学教育要注重学生体验这一点感触颇深。在我看到在学习杠杠这节课中,我发现老师会同学们上来体验真实的杠杠,从而探究杠杆尺的作用,会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进而得出结论,而不是“走流程”、“走形式”。日本的科学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中,体验式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科学与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注重学生体验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显著作用;

      注重学生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需要大量的生活体验来产生疑问,提出疑问,思考疑问,解决疑问,优化疑问。这些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转换,锻炼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体验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一些科学活动体验中,必须小组合作,互相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体验合作的优势,促进科学体验有效进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在科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科学。

TOP
47#

2024-1-0063浙江绍兴沈银彬

业精于勤技在专、行则将至事必成

昨日有幸收听了杜特的讲座,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自于学生的强烈喜爱,来自于家长的强烈信任,来自于同事的强烈崇拜,来自于领导的强烈认可。可以说,他的教学生涯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除了天赋以为,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普通教师学习的呢?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勤学苦练

杜特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都能说明他的天赋极好。但是成功=天赋+努力,没有后期的努力,也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有天赋的老师也有很多,但是往往没有付出百分的努力,而没有取得辉煌的成绩。为了准备一节课,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在想课。天赋+努力,不成功都很难!

二、兢兢业业

许多老师工作都很认真,但杜特认真到了极致。作为科学老师的他,去代几天数学老师的课,居然给学生上起了数学课,上完以后居然被学生家长集体要求任命为班主任。作为科学教师的他,居然被同事推荐为学生体育竞赛的校级教练,结果居然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杜特连其他学科都能如此认真对待,而且成绩显著,可以想象他对科学学科的认真程度,也可以想象学生在他科学课上的愉悦收获。

三、追逐前沿

杜特经历了三个工作阶段,科学教师,区市教研员。不论哪个阶段,他一直在追逐学科前沿。问题性教学,兴趣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大单元教学,华山论剑……一个个科学研究词汇,就像一面面旗帜,遍插各个科学教室,把科学种子撒播学生心灵深处。

杜特取得如此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也许我们无法达到如此成就,但我们可以潜心教育事业,从基础开始学起,一步一个脚印,做一名认真、勤奋、追逐前沿的教师。

TOP
48#

2024-1-0064浙江绍兴唐芳芳

观看黄老师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汇报后,我深受启发并深感敬佩。黄老师深入剖析了日本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模式,从多个维度为我们揭示了其科学教育的成功之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第一,我深刻体会到日本科学教育注重实证探究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源于日常,在黄老师的介绍中,教师创新的教具(超大杠杆)、创新的教学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养着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二,日本科学教育强调全人发展,将科学素养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使科学知识不再抽象而遥远,而是变得生动有趣且实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教育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第三,日本科学教育能尽可能融合社会资源:日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科学教育,比如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认知和参与感。在黄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场景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场地,类似于科学培训机构或者科技馆之类的地方,场地的开阔可以让实验和实践不受拘束。用那么的杠杆模型也只能在如此宽敞的场地中进行,从而为教师施展更具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便利。

第四,日本科学教育注重教师队伍专业性和充实性:教师在日本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持续进行专业发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黄老师的介绍中,发现一个教师里有2位教师,一个主教,一位助教。主教负责教,助教负责“助”,即随时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配置专业而又充实的教师,确实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目前国内一个班级40名左右学生,一个老师有时真的有些疲于教学,特别是纪律本身就不好的班级,既要管纪律,又要完成教学进度,困难还是存在的。满足不了主教和主教,那小班化教学还是值得提倡的。

总之,黄老师的介绍让我认识到我国科学教育可借鉴和改进之处,同时也为我提供了对未来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反思、有改进。

TOP
49#

2024-1-0065浙江绍兴王佳莹

黄春方老师分享《日本科学教学考察见闻》,通过学习,简单有了三点感受。

1.小组探究与实践性学习:日本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科学原理,例如探究杠杆尺的工作机制。这种方式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允许他们在试错中发现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定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小白板在思维展示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纸张或便利贴记录,使用小白板可以实时展示学生们的思考过程,方便随时修改和完善,增强了思维的可视化效果。这种即时互动的教学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公开表达观点、调整思路,并能有效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小白板的可重复利用特性也符合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3.教学氛围方面,日本课堂倡导开放、互动和研讨式学习环境。课堂不再是单向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平台。这种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技巧。
TOP
50#

2024-1-0066浙江绍兴王家东

本次研修,分享嘉宾是爱牛科教的创始人黄春芳老师,主要介绍了他们四人在北京师范大学胡学亮教授的带领下赴日本考察学习科学教育的学习体会。他们走访了日本的五所学校,三条市的科学教育中心,儿童科学杂志社,Benesse科学教室以及国立科学博物馆等。通过这次研修我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日本的科学教育,也间接了解到了日本的民族文化。学习到很多。

一、精选材料

印象深刻的是《杠杆》这一课例,我们在平时授课的时候,习惯于用模拟材料,比较小,方便学生操作的。但他们的实验材料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真实的拎不动的体验。用真实代替模拟。记得朱老师之前也给我们讲过有一位老师,他在上课的时候,将大量落叶绑在风扇上面,模拟秋天;用毛竹做跷跷板让学生体验杠杆。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是终身难忘的。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白板,可以呈现小组的讨论结果,我觉得这样一块小黑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会更加有欲望去表达,去交流。

二、重视交流

听黄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体会到日本在授课过程中,更加重视交流。不仅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还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并不强制性的去灌输知识,总是鼓励学生去思辨,去发言。一块小小的白板,可以不断地将学生的思考结果,保留下来,呈现出来。

三、节约意识

在看黄老师的ppt图片时,我发现不管是实验材料,还是教室课座椅等,都是比较老旧的。虽然这些材料老旧,但确被保护的很好。如一个教室的课座椅腿下面用材料包裹起来,防止损伤地板及发出噪音。但仔细观察,包裹的物体是破旧的网球。从此可见,日本的节约环保意识是很强的。材料重视整理和归纳,在教室里,有着一个个的归纳盒,让学生将暂时不用的物体放在归纳盒中。

通过本次讲过,让我了解了日本的教学特色,值得我好好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