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19号学员陈晓政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21#

精彩的汇报,实在的研讨,专业的升华。
TOP
22#

41日,根据“安全教育周”活动安排,下小溪小学邀请了杭州铁路公安处丽水分处的蒯向标警官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铁路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讲座由学校政教处主持,蒯警官从近年来金温铁路沿线发生的多起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入题,用触目惊心的事故和伤亡数据,告诉全体师生铁路交通的严峻局势,用血淋淋的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警示全体师生铁路交通的危险性,并结合具体事例要求全体师生遵守铁路交通规则,教给全体师生铁路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最后蒯警官向全体师生细致地讲解铁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图片。


本次铁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是近年来学校组织的第五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增长了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推进了“平安校园”的创建。

TOP
23#

 

回归常态,追求简约


在参加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教学质量分析活动体会前,我就认真拜读了喻老师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那时我就思考,什么是简约的小学科学课堂?我们把握什么?参加会议时,“简约”是这次的主题。在会议中学习、思考。听了喻老师的讲座后,更加有所启发。


一、我的解读。


简约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


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教学上的“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细节的装点,都要深思熟虑。在当今什么都讲究“高效”的时代背景下,“轻负担、高效益”的简约课堂无疑是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简约课堂。


二、回归常态。


开展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等都在不断的进行探究,我们构建怎样的课堂?当然是“实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教学效率,优质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我们曾经把课堂开展的热热烈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兴趣很浓厚,可是我们却没有注意结果。只是注重过程也是不正确的。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想还是要“落实”。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常态教学也是需要课程改革的,常态教学课堂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三、我的“简约课堂”


首先是课堂设计简约。课堂中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设计里,明确每一节课的“点”: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理清线:课堂教学的主线。设计好活动,设计好练习。课堂上花样多了,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
   其次简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语言简约。教师既没有过多的讲述,更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帮助、学生间的辩论与评价。教师只在关键之时给予点拨,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我们要摒弃“好老师”,总是怕学生不知道,总是怕学生不掌握。我们老师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讲解,缺少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主宰,而是把更多的探究权、质疑权、评价权放给学生。


作业、练习的设计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我们要让孩子有永远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伴随着他们学习和生活。


我们应当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实用。能够以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TOP
24#

23:16发表!兄弟好敬业啊!

TOP
25#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科学。和本班的学生接触多了,了解的也多了。昨天非常郁闷,学生交我22元,我忘记了,留在了讲台上,只是过了一节课和一个课间,回来问学生就都没有看见了。好郁闷呀。


现在的学生,他们的零花钱一天都有不少,昨天问他们,口袋里还有10多的还有30%多,一天里用了好几元了。


继续问,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后来,另外一个班的老师也说,他们班也给学生拿了45元,。


深思……

TOP
26#

以下是引用淡水鱼在2011-4-19 10:49:00的发言: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科学。和本班的学生接触多了,了解的也多了。昨天非常郁闷,学生交我22元,我忘记了,留在了讲台上,只是过了一节课和一个课间,回来问学生就都没有看见了。好郁闷呀。


(前提)现在的学生,他们的零花钱一天都有不少,昨天问他们,口袋里还有10多的还有30%多,一天里用了好几元了。(后续)继续问,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后来,另外一个班的老师也说,他们班也给学生拿了45元,。


深思……


有了前提:1.学生知道钱的用处大。2.钱不能证明是谁的?不能在钱币上刻意涂改、作记号!所以就有后续!


下次你试试换种问法,就会很大的反应了——这22元钱是谁丢的!开玩笑!


还是紧记一句古言话:钱财不可漏白啊!呵呵!

TOP
27#

自小就不喜欢读长篇的文章,看的都是短篇的,能够让自己马上静下来想一想,所以对那些高深的理论的书籍更加没有什么兴致去翻阅了。自己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每天就是一个故事。在平凡的每一天里描述自己。也就是《女儿的故事》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吧,让我有兴致坚持看完了这本书,偶尔也重新翻阅里面的故事,多次去再阅读。这本书讲述了成长的喜悦和烦恼,作者用丰富生动的文笔,把他自己五味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直到故事终了,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上,让人留连忘返。
说真的,小说里的每一个清新自然的故事,都会让我爱不释手,可我最爱的还是《自己是自己》。这部分讲述的是梅思繁的表姐谢凝,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凡事慢条斯理,赞同是不慌不忙,激动是不慌不忙,就连上大学面试也是不慌不忙。梅思繁倒是很佩服这个表姐,处事那么冷静泰然,要是梅思繁自己,遇到高兴的事,肯定会喜出望外,手舞足蹈,难以自抑了。
是呀,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因为自己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而我们往往去学别人的优点来补充自己,结果也常常是没有学成而仍旧自己是自己。人要有个性,活出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假如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想着学习别人,把自己的优点或者特点丢掉,那么这世界岂不要变得太暗淡、太无味。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东施就因为盲目模仿,而把事情弄巧成拙。如今电视里都在放着各种模仿秀,有人模仿赵本山、刘德华、周杰伦,而最终他们成功了吗?没有,毕竟他们不是赵本山、刘德华、周杰伦。为什么不好好地做自己,而一味地去做别人呢?
自己就是自己,只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就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想有自己超越的表现和作为。可现实的磨难和挫折足以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灰烬。又在缺乏现实生活的旋涡里踌躇不前,结果剩下只有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可当我们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时候,却又接受不了平凡的现实,其实我们就是平凡人,就应该和那些生活在平凡之中的人们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
其实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很平凡,关键是如何学会过好这样的平凡的生活,学会苦中作乐,忙里偷闲。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这就要我们去善于驾驭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所控制和蚕食我们的心。
平凡的几句话
第一句
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 
你只要跨出第1步
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999步
第二句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第三句
付出真心 才会得到真心 
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 就能保护自己 
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第四句
真正的好朋友 
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 
也不会感到尴尬
TOP
28#

单元计划模板科学.doc (, 下载次数:58)

TOP
29#

 

科学复习计划(4-6年级)


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程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迎接期末考试,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现制订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目标要求: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方法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年级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四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1、能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能找出电路故障


3、用电路检测哭检测导体与绝缘体


4、掌握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常识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新的生命


1、进一步了解认识十字花科的结构


2、理解什么是完全花、不完全花,什么是单性花、两性花


3、了解植物生长和动物繁殖的异同


 


1课时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食物


1、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并能从食物中找出营养成分


2、知道食物发霉所需要的条件


3、了解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课时


 


用地球仪、三球仪进行模拟实验复习,请学生讲解


 


岩石


 


和矿物


1、知道岩石的组成


2、能通过光泽、软硬、和条痕等来观察矿物并了解描述矿物的几种关键词


 


1课时


 


本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五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于构成他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他们的体积、重量有关。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1、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热能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可以用各种方法测量。


2、计时工具的改进。


 


1课时


 


多利用各种习题和情景进行复习。


 


地球的运动


1、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2、傅科摆。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4、四季的成因,昼夜交替的形成,极昼极夜的形成。


 


1课时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六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2、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1课时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2、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3、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1课时


 


提供多种场景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处理垃圾的方式。


3、淡水资源。


 


1课时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TOP
30#

 

【不管什么课,只要他是一堂好课,一定是紧扣这个学科和这个学段特点的,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也一定是为实现这个目标展开的。以科学课为例,科学课最核心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用证据来证实或证伪),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现把初读陈晓政老师上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实录(从高要求的角度)感觉随笔录下,供大家探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执教、记录:  陈晓政


    点评:陈彤


 


(由于制作的原因,声音不清楚了,所以只有自己看画面简单记录整理,不能够准确、完整进行实录了。非常抱歉。)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科学课,给大家带来几件物品,请大家 来猜一猜。


(讲台下敲击木鱼)


1你听到了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齐声)木鱼


1大家看看是不是(教师出示木鱼并敲击)


2是(耶)


1请你再来听一听,猜一猜(教师讲台下敲击鼓)


2(学生激动地叫):鼓


(教师出示锣鼓并敲击)


1你们真不错,还有一样物品,请你来猜一猜。(打击小锣)


1这是什么声音呢?


2一个圆圆的东西发出的声音


2我爷爷敲过的,我听到过


(教师出示锣)


1这是什么?


(学生还是不知道名称)


1这叫锣,那是鼓


2锣,鼓


1同学们,你刚才是通过什么来猜出物体的?


2声音


感觉:引出“声音”,激发兴趣,设计较好。


1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2声音有大有小


2声音会动


2声音有好有坏


……


【感觉:这基本属于无效问题。】


1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声音)


2声音是怎么发出的?


2声音怎么动的


……


【感觉:无效问题,假民主。】


二、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刚才的锣发出了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2敲就会响,是吗?你来试一试。


(生用手敲)


2它动了。


1怎么动的。


1是不是动了就能够发出声音?我使劲动锣怎么不响呀?(教师用手推锣)


【感觉:怎么推?也许能推响。(教师说话缺乏严谨性)】


2不是这样动的。


……


1我们让锣、鼓发出了声音,那么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呢?


(板书:产生)


【感觉:到底还是老师说了!】


2碰


1哦,碰(教师手示碰并板书)


2打击


2推东西有行


2砸


1怎么说?


2砸桌子会发出声音。(学生用拳打击桌面)


……


【感觉:瞎猜!这是一段学生的素质基本没有提升的时间,可以归于无效时间一类。学生为什么会瞎猜,是因为教师没有提供一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有依据的提出自己的假设。】


1我们用很多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板书:振动)你怎么知道的?


2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1什么是物体振动呀?……


2振动就是摇动。【感觉:出大问题的了!——振动在本课是关键概念,竟没有展开,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更要命的是——“摇动”是学生对“振动”的初始理解,学生没有错,教师竟在后面马上予以否认,反了!,这里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将学生对“振动”的初始的模糊的理解提升到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理解。)】


1摇动就能够产生声音?


(教师拿起学生的文具盒摇动)


1你听到了声音了吗?


2没有。【感觉——逻辑混乱:教师好象试图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摇动不能够产生声音——这个观点显然有问题,然而证明这样的观点的证据——摇文具盒,学生没有听到声音,更有问题——你摇的足够用劲吗?——一个证据证明这个观点显然不够,也不行——你摇过薄薄的铁皮吗】


(教师用指头敲文具盒)听到了声音了吗?是什么产生了声音?


……


【感觉:原来“假设”是学生从电视上看到的,进一步证明前面教师的引导是无效的。】


1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请大家拿出准备的材料。


(学生拿出尺,橡皮筋等)


【感觉:关键的验证思路的提出,学生缺乏一点参与。】


1你能够用什么办法让尺子发出声音?


(学生一边在拨弄,一边在思考)


2扔尺子


1他扔尺子你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是尺子发出的声音吗?


2尺子和桌子发出的。


……


1还有什么办法让尺子发出声音?


2敲(学生用尺子敲手掌手)


1老师还有一种办法也让尺子发出声音。


(拿尺子演示)


1把尺子放在桌子的边缘,一头离远点,拨动尺子。请你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活动)


1尺子发出声音时是怎样的?


2在摇动


2在摆动


1他们都说尺子在‘动’,那到底是怎么动的呢?请你再做一下,并且进行仔细观察。


(学生再次实验)


1如果把尺子不运动和不运动的样子记录下来,你有办法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


1我们来看看我们同学的记录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且评价:文字、图画等)


……


1如果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呢?你能够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有为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橡皮筋在文具盒上,拨动橡皮筋。)


1你也能够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发出声音时橡皮筋是怎样动的?


(学生再实验操作)


……


【感觉:记录尺子和皮筋发出声音时是否在动,将“动”与发出声音联系起来,这是一段有效研究的过程。】


1我们看见了发声的尺子、橡皮筋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是在振动?


……


【感觉:“动”与“振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突然之间,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老师提出了振动,混了,昏了!】


1我们有什么办法看见锣发生时在振动?


……


1老师带来了塑料泡沫,放上试试


(塑料泡沫放在锣上,敲击锣)


2我们看见了塑料泡沫在动


2老师塑料泡沫在鼓上回动吗?


1(教师把塑料泡沫放在鼓上,并敲击股)


   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2鼓发出声音,塑料泡沫在动


……


1我们还可以用音叉来进行观察(教师出示音叉)


教师敲击音叉


1你听到声音了吗?你来摸一摸。


2(学生摸振动的音叉)真的在动。


1我们用法什么方法可以看见音叉在振动?


……


2老师我们可以放在水里。


1你怎么知道?


2我玩过了。


1好,我们来试试


(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敲击音叉后放到水里。)(实物投影展示)


1你看到了什么?


2水在动了


……


【感觉:延伸很有必要,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权明显不够。】


1我们知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感觉:结论的出现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的,老师跳出这样的结论,还是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这个关键点少了一点对学生逻辑推理的训练。实际上,在这里得出结论,火候还是没有到。】)你有什么办法让发出声音的物体马上不发声?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发声锣不响了?


2拿住


2按住不让动。


(教师敲,学生来试)


……


【感觉:为什么要来这样的活动?与本课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展开也是不够的。】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物体振动回发出声音。


2不动的物体没有声音。


……


1你听大了老师说话的声音,那我们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好,你来说说


2嘴巴动产生的。


2脖子这里发出声音的。


……


1我们同学有点知道了,正确的是我们的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


1我们发“啊”的声音摸一摸我们的喉咙的地方,你有什么感觉?


2(齐)在振动


……


1我们说话是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要保护好声带呀。


……


【感觉:声带的活动还要提前,放在这里感觉不顺。】


三、拓展活动


1你打过电话了吧?它怎么发出声音?


2电话筒发出了声音。


2电话里有一个小喇叭发出了声音。


……


【感觉:学生又混了,“发出声音”和“产生声音”有啥不同啊?好象又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电话的声音是与振动没有什么关系的,它是由电话筒,由小喇叭发出的。】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这些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结果。


1你想现在打电话吗?


2想


1老师现在带来了一个“土电话”。(教师出示)谁来试试。


1怎样才能够听到声音?


(请2位学生试)


……


1老师把“电话”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积极的同学来保管,下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研究。


【感觉:与下节课衔接的设计可以一用,也可以不用。】


 


 


【感觉后话:


1、我写的很直白,是为了摆明观点,引发争论,引发思考,促使进步。


2、我写的很直白,是希望同组之间的相互点评也能如此直白的进行,这样每个人的观点明了,虽然争论或者说辩论会很激烈,但我相信这样思考才会深,进步才会快。


3、关于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感觉:总体的教学环节是可以的,科学课的本质把握还需不断加强,细节的处理,环节的衔接还要修炼。


4、我写的很随意,这当然不是优点,这种习惯不值得学习。其中只有一个意思,我想我们工作室的其他的所有的一切也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学习达到进步的目的。


5、我写的是我的第一感觉,真实也许不准确,欢迎商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