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傅滨飞专贴 [复制链接]

1#

“科学教师深度工作的策略”体会心得

上虞百官小学 傅滨飞

刚参加工作,对于“深度工作”我是第一次听闻,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也在认真的思考,我发现“深度工作”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升华,这不仅仅对于自身而言,更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课中张老师将“深度工作”分成三块内容来讲:深阅读、深备课和深写作,我将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从疫情期间的网课开始,我就负者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我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很狭窄,对课本有关联的知识点了解的还不够,部分学生会问一些课外的问题,有些已经涉及到我的知识盲区,我会查资料了解再教给学生。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升。而“深阅读”可以帮助我弥补这一缺陷,买一些书与科学教学有关的书籍,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稳步提升,贵在坚持。

“深备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在管理好纪律的前提下,在科学探究和创新上多设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深写作”中关于牛顿色盘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大三我上过一节初中科学实验的课,有一个同学将牛顿色盘做成了一个陀螺,在旋转的过程中,七色盘并没有变成白色,而是变成了灰色,这个问题一直都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张好老师的拉线飞轮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要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4/28 9:13:49

傅老师听得很认真,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发表心得体会,真好!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7/1 21:12:5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在《地球的形状》一课中 ,用月食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我觉得难度过高,月食形成的原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太抽象了,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成一条直线排列时形成的,容易和月相变化规律是满月的形成混淆,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5/8 12:36:45

月食是因为月球公转到地球的影子里,我们可以以月球为屏幕,观察到地球的外形,这样的现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演示!
TOP
3#

一课一得
最近上了月相变化的规律,感觉这块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特别是农历和阳历的区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农历其实就是太阴历,就是根据月相的变化而制定的,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接触到农历时间,因此在上课时需要对这块内容进行设计,在作业本中也经常会出现月相时间的考察。这块内容我没有很好的设计,学生掌握情况不佳,需要好好反思。关于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并记录,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掌握,实践出真知!我还需要在备课上多花点心思,加油!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5/8 12:07:16

对教学有思考非常好,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个人建议三点:
1.上课的时候学生活动多拍些照片,可以看看其他优秀教师的帖子;
2.上一堂课前充分预估一下学科可能碰上的问题,先着手准备或者布置;
3.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来讲一讲,演一演!
TOP
4#

一课一得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中放入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元素,可以让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5/19 10:06:46

根据课堂突发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很重要,赞!建议给一课一得(思)加个具体的名字——得什么?思什么?提炼出要义——同时给学那节课的信息!
多拍一些学生课堂上活动的图片!
TOP
5#

学生对蚕宝宝的观察很细致,每次晚托,学生都会对我提出一系列的疑问,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到了我知识的盲区,我对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归纳1.蚕宝宝背部有一条黑色的“线”,时而清晰,时而看不见?——这是背脉管,输送血液
2.为什么小的蚕宝宝也会吐丝?——会有少量的丝,帮助进食,稳定身体
3.蚕宝宝从吐丝到结茧需要多久?——三天,1000多米的长丝
4.为什么部分蚕茧上有褐色的物质?——蚕的尿或者体液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6/2 17:46:33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并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真好!——只有真正深入观察才有更多的发现!
让学生把通过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好能贴起来,在悬赏学生来猜测和找证据解决,会不会更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TOP
6#

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学业测评

这次的课程很有意义,并且设置在学期末开展,与尚老师产生了很多共鸣之处。在课程中尚老师一直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科学素养”。的确如此,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应该是一种能力: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我看到评论中有许多老师反应能力类型的测试题目难度过高,适合初中的孩子,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顾虑,但是这些问题其实是在平时教学中渐渐累积起来的,如果学生接受的是优秀的科学素质培养,练习的题目也是这种类型的,那么到考试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学生不会做的情况。在小学科学学业测评的背后,更应该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只有落实到细微之处,才能在最后的考试中体现出来。

[p=30, 2, left]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6/16 11:47:06 [/p]
傅老师参加每月研修很认真,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式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只有学生能理解运用知识,才能真正的落实科学素养的发展!
TOP
7#

显微镜下的草履虫,这是进过染色处理的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6/17 10:48:03

超级漂亮,建议这样的活动在平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肯定可以够吸引一群科学小粉丝、小达人!
TOP
8#

3.课堂缺乏学生实验
4.缺乏对学生保护自然意识的培养
解决策略:
3.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区分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区别,最好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鸡蛋、鱼卵
展示一些对环境不友好行为的图片:砍伐树木、捕杀动物等,正确做法:植树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6/17 9:51:53
材料准备还是很简单的,让每个孩子带个熟鸡蛋,孩子们会很乐意的(切好的话更好,最好贴上标签收起来,观察的时候分小组领回去),然后组织学生猜一猜再交流观察!
如果有需要画一画!
最后奖励表现优秀的孩子当堂吃掉,说说味道,表现不突出的不能在课堂上痴,需要带回去吃!
TOP
9#

这学期时间太仓促了,终于赶在端午节前把新课都上完了,但是复习的时间被压缩的只有1-2节课了,还有部分试卷没来得及完成,需要好好反思
上虞百官小学傅滨飞 发表于 2020/6/28 8:38:08
以后碰上这样得情况,我们可以尝试着边新授边复习,这样可以适度减轻孩子们复习阶段的压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