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1学年共同体黄哲锦专帖(二三年级) [复制链接]

61#


TOP
62#







TOP
63#

俱乐部做了叶脉书签。


TOP
64#

回复 113楼酸牛奶的帖子

谢谢朱老师的提点,继续努力。
TOP
65#

二年级  《不同的季节》【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会拼贴四季变化图。
2.会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四季现象及其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感兴趣。
2.善于倾听、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四季变化给地球生命带来的影响,懂得只有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一年四季变化的典型现象
难点:了解四季变化对地球生命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捡到的银杏落叶,展示与讨论。
从而引出季节—秋季
再引入到不同的季节。
二.新授
通过一张A4纸贯穿。
1.先将A4纸三次对折,这样就有8个格子。
【活动1】
在A4纸上的四个格子中,分别描写或者绘画你想到的四季代表物或者事。
讨论,你的作品。
在讨论中,教师逐渐归纳分类,四季中,动物/植物/人类…的各种变化
【活动2】
在A4纸上的另外4个格子中,再次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一棵树在四季的样子,以及四季中有的动物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
教师由小狗夏天容易掉毛,冬天毛发茂密引导到人类的四季穿着,由此引出变化的原因—气温。
【活动3】
最后在A4纸的反面四个格子中,写出你知道的描写四季的成语。
小组讨论,补充与交流。
三.总结
教师对此总结四季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
四.拓展
你知道四季变化中与大多数植物变化不同的植物吗?动物呢?

【一课一思】:
教学优点:
1.课堂过程有创新。
这节课我推翻了原来常见的上课过程,采用了一张A4纸贯穿整节课程,而不是原来常见的你问我答,学生讨论的方式。
2.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活动。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活动建立在学生的第一个活动上,进行引导。并且课堂多数让学生自己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教师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归纳。
教学缺点:
1.拓展知识不够,缺乏广度。
由于这节课需要了解不同季节的动植物变化,人类活动变化等。学生们对于自身变化,活动了解很清楚。但是对于动植物的变化了解只有常见的一部分,个人认为在动植物一块缺乏丰富性。这点需要我不断提升自身在动植物方面的了解程度。
2.课堂时间不够,各环节活动方式有些重复。
由于都是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所以有些学生会画的比较慢,或者画的过多,从而导致时间不够。并且这些环节活动看起来,学生活动多,但是方式不够丰富,层次可能也不够多。

学生的课堂作品在110楼。
TOP
66#

二年级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重 难 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表
小组活动:活动记录表、7类材料的14种物体
教师使用:活动记录表、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视频、材料贴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通过观看《这是中国》短片引入。
二、探索(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截取其中内蒙古和上海的景色图片作为对比,引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且再次展现一张杭州湖滨的景色图片,引出二者融合成“我们生活的世界”。
三、聚焦
这一阶段,以AI智能—小诺(此处借鉴章俐鑫老师的创意)为一条线进行展开。
情境创设为,小诺的主人,外出修理,忘带一样材料,打电话让小诺送去,但是没听清名字,轻同学们帮忙。
1.走入主人的工具间,观察物品和制作的材料,认识常见材料。
2.打开主人的工具箱寻找材料。寻找之前先进行相同材料的分类。
3.分类完成后,小诺说听到的材料的特点。先是光滑和柔软,再是非常有弹性。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深入的寻找。最终找到这个材料—橡胶手套。
拓展:人工材料来源于自然材料
认识到人工制作的材料来源于自然世界,所以要保护自然世界。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TOP
67#

教学反思:

教学优点:
1.教学主线清晰,采用任务式教学。通过小诺寻求帮忙的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投入到这个情境中去。
2.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有同学在分类时提出,纸盒子应该分到木头这一类,但是也有同学认为应该分到其他一类,产生分歧。我及时做出应对。纸这个材料,不仅有木头还有其他材料共同制作而成,因此不能归为木头一类。

教学不足:
1.对实验步骤要求不清晰。过于想当然,没有清晰说明实验的步骤如何,就让同学们展开实验,导致实验过程比较混乱。改进方法可以请一位同学来进行步骤演示,这样会有序和清晰。
2.实验活动的层次性不够。在分类后的讨论环节,过于早的让大家关注衣服—这个由多种材料构成的一样物品,而其他物品都是由一种材料构成。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先讨论和巩固好其他材料,最后再讨论这件衣服。
3.科学的严谨性还有待加强。学生指一个不锈钢碗,说是铁碗,我没有认识到这个错误,也没有指正,因此在严谨上还需努力。
TOP
68#

这周俱乐部的小实验是“种水晶” 。原理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析出晶体。还是非常漂亮的!


TOP
69#

回复 123楼方芳的帖子

浓度是我们确定好,然后让学生称量确定的质量进行配置的
TOP
70#

今天的俱乐部是点亮小灯泡,认识电路元件。
先是点亮一盏小灯泡,接着合作,点亮多盏小灯泡。小朋友们从一开始的摸不着门路,到后面一个个不停挑战多盏,玩的不亦乐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