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摘记 [复制链接]

1#
近期得到发布了《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这是由沈祖芸老师在教育领域的深度与广度交织起来的“小世界”。整份报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权威剖析教育新政的走向。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终身学习,深度思考未来的教育趋势。重新理解教育规律的回归。家长如何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提供关键帮助,什么是符合规律的家庭教育等。
最后编辑湖州熊二 最后编辑于 2021-12-21 08:22:20
分享 转发
TOP
2#

发刊词:有句玩笑话说,2021年的中国教育是“高速路上大拐弯”,我觉得有几分道理。就是说,以往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军备竞赛,已经让抢跑、内卷、鸡血变成了常态,此时国家下了好几副猛药,试图让在高速路上疾驰的所有人改道,返回到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轨道上。这必然会带来一下子拐弯的不适应,必然会遭遇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还必然需要去解答无数道选择题。


在今年的《全球教育报告》里,我会把教育界迄今为止关于这些问题最有价值的洞察和最新的探索都交付给你。
为什么我敢说这话?因为从第一季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教育七灯”模型。这七灯分别是:教育目标、组织、教育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体系。每一年,我们都会用这七灯来观察教育的进展。三年来,教育七灯经历了2019年的大跨越、2020年的大疫情,再到2021年的大变局,已经证明这套分析框架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能够给你稳定的趋势判断。


PS:2021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即是教师同时又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其中的感受颇为深刻。作为家长轻松不少,作为老师工作量累了不少,这里不仅是“双减”带来一系列工作量的变化,另外还有诸如是否要改变已经很顺手的教学方式呢?现在改还来得及吗?”“孩子没有培训班,他自己的时间管理又这么差,该怎么办?似乎一下子多了很多选择题。
TOP
3#

第一讲:教育目标:“双减”政策加速了哪些确定性的到来?2021年7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份文件,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政策。这个“史上最严禁补令”,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教培行业。教育股集体暴跌,一夜之间市值几乎归零。
三个月后,团中央进行了一项覆盖全国城乡50万家庭的调查,了解“双减”政策的影响,结论很有意思。调查问,“双减”有没有缓解你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呀?大部分家长说缓解了,但是仍然有21.6%的家长说没有缓解,有的甚至更焦虑了。调查又问,“双减”以后,你会给孩子报辅导班吗?26.1%的家长说,继续报班;42%的家长说,不报学科培训班了,改报体育艺术兴趣班;27%的家长说,自己在家辅导;还有37%的家长在观望。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教育政策变了,但竞争压力并没有消失。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希望知道,教育的方向在哪里?
教育目标回归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双减”不是放松学业要求,更不是降低育人标准,而是教育目标的回归。
“双减”政策出台,表面上看,最大的变化是每所学校都提供了3:30以后的课后服务,但其实,最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学校从课程表入手的变革。
课程表是育人目标的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表,孩子们就怎样学习和生活。而传统的课程表,把人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学生每天上几节课、每节课多少分钟、课堂上学什么都是规定好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那变革以后呢?
(列举了三个学校的课程表,网页问题不能分享)
这么做的好处有三个:第一,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懂得投入什么和放弃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第二,发展孩子的兴趣。没有特长,没有才艺,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孩子找到了自己愿意不断花时间去琢磨的事情。第三,引导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学”、“学这些对我有什么用”。经常这样思考问题,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总之,教育目标并不是“减负”,而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只有让孩子自主学习,才能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
学校生态位重建
2021年11月,德勤首次发布了一份中国教育行业报告,标题就是“新政重塑教育格局”。怎么重塑呢?
国际上对校外培训机构有一个称呼,叫“影子教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随动机制,随学校而动。如果学校之间有激烈的择校竞争、生源争夺或者升学指标攀比,那么,培训机构就以提分为特征。但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跑道上奔跑,那么,培训机构就会以素养、能力培育为特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系统偏离了目标轨道,择校、考试、升学压力不断升级。所以,校外培训机构也疯狂生长,而且高度同质化,扎堆搞学科培训。
在“双减”政策出台以前,我们有70万家校外培训机构、1000万名校外培训老师。这是什么概念?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只有21万所,专任教师1029.49万人。校外培训机构相当于在学校系统之外又造了一个教育系统。
“双减”政策给培训机构的无序扩张按下了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系统从此高枕无忧,可以退缩到落后的育人模式中。相反,我们要加紧研究学校在整个教育格局中的生态位,重新思考学校的价值。
我认为,校外培训机构不会消失,而是会在线上线下以更加多样的形态出现,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取代学校。学校应该成为教育生态的领导者,坚守教育本源,遵循成长规律,本着“人之为人”的教育目标,不断导向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发展。
最后编辑湖州熊二 最后编辑于 2021-12-21 08:44:52
TOP
4#

这个是急刹车,已经有翻车的了
TOP
5#

重建教育生态应该是今后这几年的教育主旋律
TOP
6#

“双减”之下,更应减教辅资料进校园,很多教辅都是超课标的,而且大量的作业、又不能带回家做,学生整天在校只能泡在作业堆里,更挤占了“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思品课、班队课”甚至音体美等等,让这些课形同虚设。不知这种疯狂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TOP
7#

家长难当,孩子更难
TOP
8#

需要时间来满满浸润
TOP
9#

全球视野,本土情怀。
TOP
10#

第一,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懂得投入什么和放弃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第二,发展孩子的兴趣。没有特长,没有才艺,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孩子找到了自己愿意不断花时间去琢磨的事情。第三,引导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学”、“学这些对我有什么用”。经常这样思考问题,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总之,教育目标并不是“减负”,而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只有让孩子自主学习,才能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
湖州熊二 发表于 2021/12/21 8:41:42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