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赛课者到听课者——《热在水中的传递》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入职两年,上周的新教师比武却是近两年来唯一参加过的比赛。虽然只过去了1周,但《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却让我印象深刻。上周的角色是赛课者,而本周则转换成了听课者。

  作为参赛者,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这堂课有了如下设计:


首先是课前导入部分:
同学们好,我是博文小学的王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进有趣的科学课堂,王老师来给大家露一手,表演个魔术,这是冷水,这是滴有色素的热水,现在我们慢慢的把中间的纸牌抽走。瞧!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堂吧!

  关于课前导入,开始时大家也有很多想法,是用上这个冷热水融合,还是“开水养金鱼”,或者是加热圆底烧瓶颈口,手摸瓶底不烫伤。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吸引学生的方法,目的是引出热对流,所以运用得当都是可行的。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3/4/3 9:40:5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第2部分:实验探究
对活动一:加热装有水的试管的设计,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直接出示装水的试管
教师: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支试管,装了三分之一的水,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想象一下,如果给这支试管的底部加热,里面的水是怎么变热的呢?(贴课题)
我们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现在把你的猜想画在记录单的预测图上,记录单放在小组右侧第一个抽屉里。
用希沃拍照4幅猜测图并研讨热在试管中的传递。 
教师:这是哪位同学的猜测?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要用实验来探究。
实验室里加热的工具是什么呀?(酒精灯)固定的工具呢?(铁架台)
现在用酒精灯对试管的底部加热,仔细观察,大家能看清楚水的运动方向吗?(看不清)
是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帮我们看清楚呢?(加色素、墨水)
你真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孩子!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帮手:木屑。它也能让我们看清楚水在加热过程中的运动方向。
微课首页出示所有的实验器材。
教师:根据这些试验器材,接下来,我们怎么用它们来进行加热实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微课视频!特别注意里面的要点!


后续改进:
试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环节的设计和前面的魔术就有些脱节,课堂的衔接不够流程,而且课程目标中学生的探究实践目标有一条: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但我们的环节中无法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更多的把时间放在了“做实验”上。
所以后续的流程设计改进1: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烧水,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你知道热是如何传递的?生活引入和后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衔接不突兀。

改进2: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支试管,装了三分之一的水,如果给这支试管里的水加热,你会怎么做?这里我采用了希沃白板中的蒙层效果,根据学生提到的设计方法,将实验材料用橡皮擦出。而不是教师直接询问加热的器材是什么?固定的器材是什么?




TOP
3#

改进3:学生设计后不应该直接操作,而是需要有一个预测的环节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里学生大部分认为热还是向上传递的,也有同学认为热会有一个扩散。
播放《热在水中的传递》微课视频:

改进4:(教学亮点)
你们会做这个实验了吗?真的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大家一起来找茬,图中各有什么问题。
对照1:试管倾斜角度、水量
对照2:试管高度、试管夹
对照3: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装置是正确的,操作时老师对着试管口,对吗?)
大家来找茬这个小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巩固,微课很多时候是老师的指导,但是短时间的视频灌输真的有效吗?从学生上台后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不错的,本实验中的很多操作问题,学生都能发现并纠正。


TOP
4#

活动二:加热装有水的烧杯
教师:如果试管加粗后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那要是直接换成烧杯呢?
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看一看吧!
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加热装置该怎么组装呢?
(边说边放)先放三脚架,在上面放石棉网,然后放上装有水的烧杯,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用镊子夹取,沿烧杯的一侧放入,最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放高锰酸钾的位置。


活动二的实验中课本实验是滴加红墨水,但是红墨水滴到水中后就会较为快速的扩散,想要通过它看到水流动的方向现象基本无法实现。找到一个有效帮助观察的材料是当务之急。从网上的一些资料中我们尝试了茶叶末等材料,还是觉得效果欠佳,最终尝试了用高锰酸钾,而且用量上也做了改进,一开始选择用一小勺,烧杯内基本完全为紫色;后面改成了一颗高锰酸钾颗粒。
为了减轻石棉网均匀受热对实验效果的干扰,我们选取了500ml的大烧杯,水量在350ml左右,鉴于天气温度原因,加热过程中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凝结,该实验中,水温的控制也比较讲究,可以冷热水混合使其保持温水状态。

TOP
5#

活动二研讨环节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高锰酸钾先向上,再向左,再往下,循环)
都是这样的吗?
大家一起用手指来比一比运动的方向。(假如指1圈,问:马上就停了吗?)
学生:不是的,一直在循环。
教师:是的,加热后的水一直沿着逆时针方向循环运动,直到热传递到了水的各个部分。
教师:而且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热量总是从哪一部分传递到哪一部分?
学生:从高温的部分传递到低温的部分。
教师:如果把高锰酸钾放到另一侧呢?想一想,热传递的方向又会怎么样呢?
请你上来画一画。
看一看我的实验结果,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改进5:
热传递的方向研讨,我们平常都会采用学生用实验记录单分享的方式,我在这节课中多加入了一个用手比划一下的环节,小组或者个人分享都是少数人的参与,怎么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手比一比是很适合小学科学课堂的方式。
改进6:
如果把高锰酸钾放到另一侧呢?想一想,热传递的方向又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也是一个思维的提升和课堂设计亮点,后续还可以提问如果放在中间呢?让学生有意识,加热位置虽然改变但是热对流的传递一直存在,且一直是温度高的向上,温度低的向下,并不断循环。
TOP
6#

最后的拓展环节。 
教师:现在你们能揭秘这个魔术了吗?
学生:热水向上运动,冷水向下运动,形成热对流。
教师:在液体中有这样的热对流现象,气体中有吗?
如果有,热在气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这就是把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啊!

TOP
7#

两年的新教师就这么厉害a啊,了不起
TOP
8#

这一周同样是这堂课,旁观朱老师上课的我成为了听课者,设计上又发现了很多不同。朱老师的课堂是单刀直入切入课堂,出示试管,边操作加水的过程,讲解试管操作中的注意点。整体的设计是由小到大,试管到烧杯,再到一间屋子,最后发展到如果是地球呢?这样的设计思路感觉更清晰。

TOP
9#

两种角色进行对比,对自己的帮助会很大。
TOP
10#

厉害,研究的很细致。王老师的磨课之处处处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