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教材的变化:冰融化还是冰熔化 [复制链接]

1#
三上教材《水》单元第5课不再是冰的融化,改为了冰的熔化化。刚开始很疑惑,我们一直用的是融化,办公室的语文老师也是说是融化,之前的教材也是,但是新教材变成熔化,问了初中科学老师说初中科学一直是冰熔化。接下来是必须冰熔化,还是融化也可以,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分享 转发
TOP
2#

文心一言:

“融化”与“熔化”均描述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但二者在适用对象、触发条件、语境侧重等方面存在明确区别,具体可归纳如下:

1. 适用对象差异

  • 融化:
    主要针对自然状态下的冰、雪、霜等水基固态物质(如冰雪消融、糖块在水中融化),或部分非晶体物质(如蜡烛、巧克力)在常温或温和条件下的液化。
    例:春天冰雪融化成水;糖块在口中融化。


  • 熔化:
    侧重通过加热使固体(尤其是金属、矿物、盐类等晶体)转变为液体,需达到物质的熔点(特定温度)。
    例:铁匠将铁块熔化成铁水;岩浆熔化岩石。



2. 触发条件差异

  • 融化:
    常由温度升高(如环境升温)或接触液体(如水)引发,过程可能较缓慢,不强调“加热”这一主动行为。
    例:冰在阳光下融化;盐在水中融化。


  • 熔化:
    必须通过外部加热达到物质的熔点,过程通常伴随明显的温度控制(如高温炉、火焰),强调“人为或自然加热”的主动性。
    例:实验室用酒精灯熔化硫磺;火山活动使岩石熔化。



3. 语境与学科侧重

  • 融化:
    多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描述(如天气、食物),或文学中表达“消散、融合”的意象(如“心被温暖融化”)。
    在物理中,也用于描述非晶体的软化(如玻璃在高温下逐渐融化)。


  • 熔化:
    常见于工业、冶金、化学、材料科学等专业领域,强调“相变”的科学过程(如晶体熔化伴随潜热吸收)。
    例:金属冶炼中的“熔化炉”;冰川学中区分“融化”与“熔化”的精确术语。



4. 词源与语义扩展

  • 融化:
    “融”本义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说文解字》),引申为“融合、调和”(如“融汇贯通”),故“融化”隐含“自然、渐进”的语义。


  • 熔化:
    “熔”特指“高温加热使固体液化”(《玉篇》),与“炼”“铸”等字关联,强调“加热-变形”的工业或化学过程,语义更专业、技术化。



总结

  • 用“融化”:描述冰、雪、糖、蜡等在自然条件或温和环境中的液化,或比喻情感、状态的消散。
  • 用“熔化”:描述金属、矿物、晶体等通过加热达到熔点后的液化,多用于科学、工业场景。

二者核心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高温加热”及适用对象的性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


TOP
3#

以前小学科学没有一定需要用“熔化”这个用法,现在初中有要求用“熔化”,我们就按照和初中统一,和语文区分开。
TOP
4#

所以以后都需要写熔化了吗?之前我是认为冰融化用“融”,其它的一律用“熔”,在液体里分解用“溶”。
TOP
5#

《冰熔化了》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2814.aspx

《冰熔化了》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2814.aspx

融化熔化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9932.aspx

教参往冰块中加食盐,加快熔化,加速降温,这个逻辑会不会太复杂,难以理解说清?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0163.aspx

应当是冰熔化成水,为何课本上使用的是融化一词?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463.aspx

[讨论冰成为水是融化还是熔化?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9635.aspx

固态到液体的过程是——融化or熔化?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2850.aspx

TOP
6#

新教材科学词汇表述更严谨了,与初中相一致
TOP
7#

更精确了,“融化”——自然状态下的缓慢变化,“熔化”——高温下的快速变化
TOP
8#

”融化“和”熔化“这两个词真的很难区分,我之前一直都是冰融化,现在需要改正过来了
TOP
9#

感觉一个是文学用词或者生活用词,一个是科学用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