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一章第一节《有关光的思考》一课一思
一、教学重点:
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反射的光。
2. 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物体。
二、教学难点:
1. 从实验中感悟:有光进入眼睛,才能看到物体。(光可以来自光源,也可以来组物体的反射光)
三、教学思路:
1. 直接切入,了解学情
通过光是从哪里来的?你对光有哪些了解?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光的一些思考。
发现很多学生第一时间认为:光是从太阳发出来的,进一步思考,还可以从电灯、火、电视等发出,再进一步认为月光。
2. 区分异同,认识光源
出示课本上的图片,比较这些发光的物体,有什么异同?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光源与非光源。
3. 研究探讨,发散思维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让学生从多角度、多视野去认识光。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是:看不见了。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为什么会看不见?生:没有光。师:也就是说有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物体。那这个光可以来自哪里?生:光源或者物体反射的光。
4.激疑探讨,实验验证
“放在黑暗中的红苹果,能不能看见?”如果单单问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回答:看不见。但是给了学生三个选择之后,有一些同学改成选项二:适应一断时间就能看见了,或改成选项三。究其原因,就是在晚上睡觉关灯之后,学生说自己还能看见。这时用密闭的鞋盒来模拟,亲身体验。
5. 拓展研究,全面认识 对于夜视仪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一些光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增加对光的认识。
四、教学亮点:
1.学生思维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完整,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光从哪里来?我们怎样看到物体?解决了日常生活中较为模糊的概念。又通过暗箱实验,实验验证。最后拓展环节,拓展了学生对光的认识,光可以被看见的,还有不被看见的。
2. 实验验证,人人参与。
暗箱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局限,只能满足几名学生。于是想到论坛里上次分享过的用书包来进行观察。学生发现,在黑暗的情况下,不管什么多久,都看不到物体。
五、教学改进点:
对于光的前概念了解,或者还想知道什么,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有些学生说不上来。